1977年2月1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许多外国朋友和爱国华侨观看悼念毛主席的影片
华主席领导中国人民继承毛主席遗志阔步前进
新华社一九七七年二月十三日讯 中国驻奥地利、西班牙、朝鲜、古巴和乍得大使馆最近分别为外国朋友和爱国华侨放映了大型彩色纪录影片《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
二月七日,奥地利内政部长奥托·勒施、司法部长克里斯蒂安·布罗达、奥地利中国研究会秘书长卡明斯基等官员,奥地利革命工人联合会(马列)和奥地利共产主义同盟负责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负责人和一些国家驻奥地利的外交使节以及奥地利各界朋友三百人应邀出席了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举行的电影招待会。朋友们怀着对毛泽东主席敬仰的心情全神贯注地观看了这部影片。一些客人看了电影后,对毛泽东主席逝世表示深切悼念。有的客人说,愿中国人民在华国锋主席的正确领导下,沿着毛主席开创的革命道路,把中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二月七日为旅居马德里的爱国华侨放映了这部大型彩色纪录片。爱国华侨在观看影片时对毛主席的逝世深感悲痛,许多人泣不成声。他们缅怀毛主席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创建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事业中所建立的丰功伟绩。他们说,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是我们海外华侨最亲的亲人,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二月十日,朝鲜劳动党中央国际部副部长李华善、外交部副部长韩时海、人民军副总参谋长黄铁山中将等有观部门负责人及各国驻朝鲜外交使节应中国大使馆的邀请出席观看了这部影片。在看完电影后,李华善副部长热情地赞颂了由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和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主席亲手缔造和培育的朝中两国人民的革命友谊和战斗团结,并衷心祝愿这种友谊和团结不断巩固和发展。
中国驻古巴大使馆,一月十一日举行电影招待会,为朝鲜、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越南和老挝驻哈瓦那使馆的官员放映了这部彩色纪录影片。许多外交官员看了影片以后深受感动,表示他们将永远怀念毛泽东主席。
中国驻乍得大使馆最近邀请乍得新闻界负责人观看了这部大型彩色纪录影片。他们对毛主席的丰功伟绩以及中国人民对毛主席无限热爱的感情给予赞许。乍得通讯社社长贝希尔说,中国人民对自己的领袖无限热爱的感情,来自这样一个事实:是毛主席领导的革命把中国人民从贫穷落后中解放出来,成了主人。乍得国家电台总编辑盖马说,影片不仅反映了中国人民为毛主席逝世而感到的悲痛心情,而且表达了中国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的决心,影片再现了毛主席生前的革命实践,给人以温暖、信心和力量。
此外,老挝万象中华理事会最近连续为旅居老挝的华侨放映了《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和《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两部彩色纪录影片。当侨胞们从银幕上瞻仰到毛主席和周总理坚毅、慈祥的遗容时,很多人禁不住悲痛呜咽,失声哭泣。很多老华侨含着眼泪说,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在周总理的辛勤操劳下,伟大的祖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广大海外侨胞扬眉吐气,心向祖国。侨胞们愤慨地谴责王张江姚“四人帮”疯狂反对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敬爱的周总理的滔天罪行。侨胞们坚信,在以华国锋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将迅速发展。


第5版()
专栏:

阿授予两个单位“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谢胡同志发表讲话表示热烈祝贺
新华社地拉那一九七七年二月十二日电 据此间报纸报道,二月十一日,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部长会议主席穆罕默德·谢胡在举行授予吉诺卡斯特区“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的授勋仪式上发表讲话,代表劳动党中央、人民议会、部长会议和霍查同志热烈祝贺吉诺卡斯特区荣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光荣称号,并祝全体劳动群众永远保持和发扬荣誉。
在讲话中,谢胡同志赞扬吉诺卡斯特区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和在完成第五个五年计划以及一九七六年生产计划中所取得的出色成就。谢胡同志说,英雄的吉诺卡斯特区今天成了鼓舞阿尔巴尼亚全国的榜样。
谢胡同志指出,我们要更好地贯彻自力更生的原则,改进革命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他强调说:“我们应该同我们队伍中的一切错误表现,同对工作和任务以及对社会主义财产采取自由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态度进行斗争。坚持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各条战线开展阶级斗争。”
谢胡同志说,我们要满怀革命的勇敢精神和豪情,对胜利充满信心,在党的领导下,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使它永远成为社会主义坚不可摧的堡垒。
新华社地拉那一九七七年二月十一日电 据此间报纸报道,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部长会议主席穆罕默德·谢胡二月十日在吉诺卡斯特区的“戴利·恩迪尼”农业合作社向社员发表了讲话。他在讲话中代表劳动党中央、人民议会主席团、政府以及恩维尔·霍查本人向这个社全体社员表示热烈祝贺,祝贺这个社荣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光荣称号,并希望全体社员在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祖国的斗争中取得新的更大的胜利。
谢胡同志赞扬这个合作社是山区的榜样。他号召全国所有山区经济不仅要学习“戴利·恩迪尼”合作社在生产粮食方面的有益经验,而且要学习这个社合理安排农业、畜牧业、林业三者的比例关系方面的经验。
他说: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的野蛮封锁。我们要提高革命警惕,捍卫无产阶级专政,保卫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多生产一克小麦或玉米,就是打向敌人的一粒子弹,就是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堡垒增加一块石头。”
谢胡同志是在出席这个合作社授勋仪式上讲这番话的。不久前,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人民议会主席团决定授予“戴利·恩迪尼”合作社“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光荣称号。


第5版()
专栏:

凯山·丰威汉总理发表政令
号召老挝军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老挝解放军积极开荒种地农副业生产取得良好成绩
新华社万象一九七七年二月十三日电 据老挝《人民之声报》报道,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总理凯山·丰威汉二月四日发布政令,号召全国军民在一九七七年的生产季节中夺取胜利。
政令说:“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和政府内阁会议决定,在一九七七年要大力恢复和发展以粮食为中心的农业生产,减少粮食进口,迅速做到粮食自给。”政令提出了增加粮食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一些具体措施。
新华社万象电 老挝人民解放军广大干部战士积极开荒种地,发展农副业生产。
驻万象、琅勃拉邦等地的部队在去年八月到十一月间,共开荒种稻五十多公顷,并种了许多玉米、白薯和蔬菜。驻上寮地区的一些部队在去年上半年种水稻二十多公顷,还饲养了许多家畜和家禽。沙耶武里军区后勤部在去年十个月内种了各种果树二千八百多棵。
各地驻军自己动手修建营房和生产军需品。驻万象市的人民解放军某部缝纫组在去年上半年缝制军衣二万七千多件。某部五一七营的干部和战士在去年一年中自己伐木盖营房九十九间。
老挝人民解放军的干部、战士还深入农村,帮助群众发展生产,为群众做好事。一些部队的医务人员还为驻地附近群众治病。
新华社万象电 据老挝《人民之声报》报道,老挝和泰国的代表最近签订了一项关于为老泰两国之间的商品运输提供方便的决定纪要。
报道说,根据这一决定,老泰双方于二月五日开始疏浚老挝塔纳林码头和泰国廊开码头之间的湄公河道。
报道还说,上述行动符合老泰两国在一九七六年八月三日签署的联合公报的精神,它有助于满足老泰两国间日益增加的来往的需要。


第5版()
专栏:

朝鲜政府代表团结束访问科威特
新华社科威特一九七七年二月八日电 由政务院副总理郑浚基率领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结束了对科威特的正式访问,于二月七日上午乘飞机离开科威特。
朝鲜政府代表团是二月一日到达科威特的。在访问期间,科威特代埃米尔贾比尔·艾哈迈德和代首相贾比尔·阿里先后接见了代表团。宾主之间就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进行了友好的谈话。郑浚基副总理向科威特代埃米尔递交了金日成主席的一封信。


第5版()
专栏:

埃塞俄比亚任命门格斯图为主席
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一九七七年二月十一日电 据这里的通讯社报道,埃塞俄比亚临时军事行政委员会任命门格斯图·海尔·马里亚姆中校为主席,阿特纳福·阿巴蒂中校为副主席。
据埃塞俄比亚临时军事行政委员会二月十一日发表的一项公告说,埃塞俄比亚临时军事行政委员会主席就是领导国家的国家元首,也是武装部队的总司令。
埃塞俄比亚临时军事行政委员会二月三日发表的一项声明宣布,临时军事行政委员会于二月三日“挫败了一次未遂政变”。据报道,前临时军事行政委员会主席特费里·本蒂及其他六名临时军事行政委员会委员已被处死。


第5版()
专栏:

萨尔基斯总统接见我驻黎巴嫩大使
新华社贝鲁特一九七七年二月十一日电 黎巴嫩总统埃利亚斯·萨尔基斯二月十日在总统府接见了中国驻黎巴嫩大使徐明,并同他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第5版()
专栏:

鲁迅展览会在日本广岛开幕
新华社东京一九七七年二月十二日电 为纪念鲁迅逝世四十周年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鲁迅展览会,在日本仙台、东京、名古屋、神户展出后,二月十一日在广岛开幕。
日本的中国新闻社社长山本朗、日本经济新闻社董事长圆城寺次郎、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常任理事藤堂明保分别代表举办单位在开幕式上讲了话。
广岛是这个展览会在日本展出的最后一个地方。展览会自从去年十月十九日在仙台首次开幕以来,一直受到日本各界友好人士和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在各地展出期间,每天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有不少中、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体前往参观。许多人一边仔细观看,一边认真地做笔记,有的还拍下照片,表达了广大日本人民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和崇敬。
许多日中友好团体和日本朋友在参观后举行了座谈会、报告会、学习会或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表示要向鲁迅先生学习,为增进日中两国人民的友谊而继续奋斗。


第5版()
专栏:

塞中两国技术人员共同努力
塞拉利昂稻谷农业技术推广站取得好成绩
新华社弗里敦电 近几年来,塞拉利昂的朗巴亚马、牛顿和卡巴拉稻谷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塞拉利昂和中国两国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大力推广水稻种植技术,取得了良好成绩。
朗巴亚马站位于东方省凯内马区朗巴亚马村。一九七四年五月以来,这个村的农民在塞拉利昂和中国两国技术人员指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劳动,仅用一年两个月的时间,就在一片沼泽地上建成了崭新的朗巴亚马站,为塞拉利昂在沼泽地带种植水稻积累了经验。
两年多来,朗巴亚马站还指导了全区五个县的二十四个点,共开垦土地三千六百三十多亩,修建雨季能排、旱季能灌的渠道四万三千米。
在开荒造田的基础上,塞、中两国技术人员和当地农业工人一起精耕细作,在站内种了四十二亩稻谷稳产、高产示范田。同时,两国人员还深入周围村、县推广区,通过培养典型农户,以点带面推广示范田的先进技术。现在,当地农民广泛采取了选用良种、育秧移栽、合理密植、中耕除草和防治病虫害等措施。朗巴亚马站示范田在开发种植的第一年一九七五年便获得了好收成,平均每亩产量达八百二十五斤,一九七六年又增到一千二百三十九斤。广大推广区也是当年开发,当年种植,当年丰收。一九七六年区内水稻平均亩产为三百五十六斤、旱稻平均亩产二百三十斤,均比当地一般水平提高一倍以上,使这个地区有史以来第一次做到粮食自给。
在北方省的卡巴拉站和西区的牛顿站,几年来,开发和改造农田、增修水利设施、推广先进技术,使站内及其推广区的稻谷单产、总产量都有了显著增长。一九七六年与一九七一年相比,卡巴拉站及其推广区平均每亩水稻产量由二百零二斤增加到四百九十斤,旱稻单产也从一百一十三斤增加到二百零七斤,全年稻谷总产量增长了百分之八十七。
随着稻谷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建立和发展,一支当地农业技术骨干队伍也逐步成长起来。目前,三个站共培训了九百三十多名农民生产骨干。与中国朋友一道工作的塞方技术人员近年来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现在,已能在各个站内独立承担各项任务。


第5版()
专栏:尼日尔通讯

哥罗换新貌
位于尼日尔首都尼亚美东南约二十公里的哥罗地区,处在两个平行的丘陵之间。这里土质肥沃,新开垦的土地一望无垠,农畦纵横。非洲著名的大河——尼日尔河紧靠着它的左侧流过。河边上一座新建的扬水站,通过一条长两千四百多米的主干渠,把清澈的河水送到农田。哥罗的西北是一条一千六百米的拦洪堤,防止上边的洪水泛滥。这里已经成为尼日尔发展水稻生产的一个垦区。
然而,过去人们却把这里称作是“封着门的粮仓”。这是为什么呢?最近,我们在这里访问时,人们告诉我们,这主要是水的问题没有解决。
这里一年分雨、旱两季,每年六月到九月是雨季,十月到来年五月是旱季。在旱季,几乎滴雨不见,土地干得冒烟,由于缺乏灌溉设施,只好看着河水白白流去。在雨季,几场暴雨一下,由于这里地势低,上边一千多平方公里地区的水横冲直撞而来,平地顿时一片汪洋,连一些农户辛辛苦苦在高处种的一些高秆作物,如高粱、玉米等也统统被淹没了。
为了迅速发展农业生产,打开这座“封着门的粮仓”,尼日尔政府和中国政府于一九七五年签订了一项农业技术合作协定,由中国派遣农业技术组,协助尼日尔人民修建排灌工程,开发哥罗地区。
一九七五年九月,哥罗垦区破土动工。尼、中两国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劳动,顺利地完成了垦区第一阶段全部工程。两国人员在劳动和工作中团结合作,结下了深厚友谊。
去年四月中旬,排除垦区以外高处雨水的主体工程——倒虹吸刚刚开始,就碰到了困难。旱季几个月没下一滴雨,胶泥地硬得象石头,几镐抡下去,也挖不出碗大的坑。这时,雨季已经逼近。如果在五月底以前完不成倒虹吸,垦区以外高处的水就排不出去,垦区就有被淹的危险。为了争取时间,两国人员齐心协力,不畏艰难,经过一个月的奋战,终于在雨季到来之前建成了三十二米长的倒虹吸,保证了其它工程的顺利进行。
去年雨季,雨水特别多。八月连续下了几场暴雨,尼日尔河水猛涨,直接威胁着扬水站的建设。两国人员经常冒着大雨,一边抽水,一边施工。八月七日晚,工地上一片漆黑,咆哮着的尼日尔河水卷起几尺高的浪头,冲击着扬水站前方的拦河坝。尼日尔工人蒙盖拉·穆穆尼和阿卜杜·苏纳一前一后地走着,警惕地守护着工地。
突然,走在前边的穆穆尼惊叫一声:“不好,拦河坝决口了!”苏纳也看清河水正顺着一个洞口往外涌。在这紧急时刻,穆穆尼顺手拿起一把铁锹,一边堵洞,一边催促苏纳赶快回去报告。
中国技术人员闻讯后立即带上工具,向工地跑去。工地邻近的库阿拉德吉村的老村长达维迪奥也立即带领三十多位身强力壮的农民赶到。几十颗火热的心想的是:保住堤坝,保住扬水站。水大浪急冲不垮尼、中人民的坚强意志。他们顽强战斗了近四小时,终于用四百多条装满泥土的麻袋,加固了大堤,排除了险情。
在建设垦区的过程中,两国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坚持自力更生的精神。去年十一月,垦区第一期工程开垦的稻田,已经全部平整完毕。按原计划,田里的水渠排水管应在当地购买。但当时市场上没有水泥管。如果用其他的管代替,花钱很多。为了保证工程进度,同时又节约开支,两国工人决定自己动手制作水泥管,没有机械模型,他们成立了一个设计小组,自己设计,自己制模。经过二十多天的努力,及时作出了四百六十多根管子,满足了工程的需要。一九七六年旱季,他们利用河水浅的机会,冒着酷热到河里捞沙、石,一共拉了一千多方石子,两千多方沙子,节约了三百多万非洲法郎。
两国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一年多来,有三十多名尼日尔工人初步掌握了木工、泥工、钢筋工和机修等技术。一批尼日尔农业技术人员正在成长。
去年十二月十一日,扬水站开闸放水。附近村民和工地上的工人象过节一样,聚集在渠首。当闸门徐徐提起,河水象山泉一样涌出来的时候,整个工地都沸腾起来了。人们随着水头跑啊,跳啊,唱啊。抽水机的轰鸣声,流水的哗哗声,两国朋友的祝贺声,人群的歌声,汇成了一支友谊的乐曲。
十二月十四日下午,尼日尔国家元首孔切亲临垦区参观视察。他在非常仔细地参观和询问了各项水利和垦荒工程之后,热情赞扬两国技术人员和工人取得了积极的成果。陪同视察的尼日尔农村发展部长布拉马·曼加也高兴地说:这项工程的胜利完成,将有助于尼日尔人民自力更生地发展农业生产。
新华社记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