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伊朗首相、阿联酋总统、赞比亚总理分别发表讲话
大国必须停止对海湾和非洲的任何干涉
赞比亚等国报纸揭露苏联插手非洲之角破坏非洲团结
新华社科威特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电 据科威特《火炬报》十一月二十八日报道,伊朗首相贾姆希德·阿穆泽加尔最近在对这家报纸的记者发表谈话时强调:“我们对海湾安全的政策是十分清楚的。这一政策的基础是,海湾国家必须负起维护海湾安全的责任,大国不得进行任何干涉。”他说:“我们准备同这个地区的国家签订任何条约和协定,来谋求这一地区的集体安全和稳定。”
据新华社科威特电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总统扎耶德·本·苏丹·阿勒纳哈扬十一月十五日在联邦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说,阿联酋奉行的海湾事务政策“是建立在海湾地区必须成为排除国际冲突的和平区的坚定原则基础上的”。
他说:“为了捍卫海湾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海湾国家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和协调。”他说,只有这样,“海湾国家才能集中力量实现它们的发展计划”。
新华社卢萨卡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电 据《赞比亚星期日时报》十一月二十七日报道,赞比亚总理迈因扎·乔纳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呼吁“各大国不要直接或间接地卷入纠纷地区,因为这种卷入总是使局势更加恶化”。乔纳总理在讲话中强烈谴责南非沃斯特政权血腥屠杀和镇压南非反对种族隔离的运动。他表示,赞比亚人民坚决支持津巴布韦人民反对史密斯政权的正义斗争。
新华社卢萨卡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电 《赞比亚星期日时报》刊登读者来信,驳斥苏联驻联合国大使对非洲的诬蔑,谴责苏联干涉非洲。十一月二十七日发表在这家报纸的《星期日论坛》栏的一封读者来信,驳斥了苏联驻联合国大使维克托·列·伊斯拉埃梁最近对非洲的攻击。这位苏联大使曾说:“非洲大陆处于分裂状态”,“因此不能给非洲以否决权”。这封来信一针见血地指出,大国干涉才是造成非洲分裂的原因。它说,独立非洲的人民正是因为那些大国在他们中间拚命进行挑唆而互相打仗和自相残杀的。
来信说:“伊斯拉埃梁先生一定看见过,至少听说过在非洲之角发生的战争吧,他一定看见过苏联的武器正在运进非洲之角吧。”“难道他不知道苏联和美国一样,不是帮助在非洲实现和平,而是努力对独立非洲的政府进行政治上的影响吗?”
尼日利亚《每日时报》最近发表社论,谴责苏联和美国在非洲之角的争夺。社论指出,没有苏联和美国提供武器,非洲之角的人民“就不会互相残杀,而会采取其他方式解决他们之间的争端”。


第6版()
专栏:

扎伊尔人民革命运动代表大会通过决议
号召人民警惕外国干涉和侵略
蒙博托总统重申愿意同世界各国合作
据新华社金沙萨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电 扎伊尔人民革命运动第二次例行代表大会十一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七日在金沙萨举行。大会通过决议,号召扎伊尔全国人民提高警惕,防止对扎伊尔的侵略,并且谴责对非洲国家内部事务的干涉。
决议说,代表大会认为,“在八十天的战争中扎伊尔所遭受的邪恶势力的侵略是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重损害,有必要采取彻底的措施来使类似的侵略不致重演”。
决议说,代表大会“声明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并强烈谴责对扎伊尔的侵略”。
决议谴责“对非洲国家内部事务越来越频繁和明目张胆的外部干涉”。
另据报道,扎伊尔总统蒙博托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扎伊尔人民革命运动第二次例行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长篇讲话,重申扎伊尔同世界各国合作的愿望,并号召人民努力工作,摆脱经济困难。
这次会议原定在人民革命运动成立十周年的五月二十日举行,由于苏联策动雇佣军对沙巴省的入侵而延期到现在举行。
蒙博托总统说:“一九七七年对扎伊尔来说是困难的一年。当我们希望兴高彩烈庆祝今年五月二十日这个我们党的十周年的日子的时候,我们亲爱的祖国再次被你们所知道的那些人推入了战火和血泊之中。”
他在谈到维护国家统一的斗争时说,全体人民坚决地投入到反对侵略者的战斗中去,给予侵略者一个教训。
蒙博托总统在讲话中重申扎伊尔愿意同世界各国合作,并促进同邻国的睦邻关系。
蒙博托总统指出,扎伊尔一贯强调整个非洲的完全非殖民化,为达到这一目标,扎伊尔信赖非洲统一组织,这个组织首要关注的是整个非洲的解放。
蒙博托总统号召扎伊尔人民努力工作,以便使国家摆脱经济困境。


第6版()
专栏:

伊朗坚决维护独立主权积极发展民族经济
据新华社德黑兰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电 屹立在亚洲西部的伊朗,在巴列维国王的领导下,奉行巩固国家独立和维护主权的政策,发展民族经济,取得了积极的成就。
伊朗地处战略要冲,濒临波斯湾,扼霍尔木兹海峡。这个海峡是海湾地区大量石油输出的必由之路。历史上,伊朗不断遭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蹂躏,当今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又对伊朗虎视眈眈,因而巩固国家独立和维护主权成了伊朗的首要任务。正如巴列维国王在今年三月发表的一次讲话中所说的,伊朗将执行防御政策。他强调,伊朗今天采取这种政策是很自然的,而且它将是伊朗今后若干年内的政策。
近年来,伊朗加强了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要求军事院校研究卫国战争,还成立了民族抵抗军组织,对人民进行防止外来侵略、保卫祖国的军事训练。去年八月,巴列维国王在视察北部边疆时庄严宣告:伊朗将奋力抵抗侵略。没有任何侵略者能够踏上伊朗国土而不遭到反击。
作为一个印度洋国家的伊朗,一贯主张,印度洋应成为和平区,印度洋的安全应当由沿岸各国共同负责,超级大国无权过问。然而今年六月,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竟背着印度洋沿岸国家,在莫斯科就印度洋问题举行“会谈”,遭到了伊朗舆论的强烈谴责。《德黑兰日报》斥之为“两个超级大国”“荒唐外交的典型例证”。
为了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伊朗在加强国防的同时,正在利用本国的天然资源大力发展民族经济,以充实国力。
伊朗是波斯湾的重要产油国之一,现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在一百亿吨左右。但过去长时期内,伊朗的石油财富遭受帝国主义的掠夺。经过长期斗争,伊朗政府已在一九七三年将石油收归国有,从外国石油财团手中接管了自己油田的生产权、管理权和设备所有权。但是,外国石油财团仍垄断着国际石油销售市场。当时,伊朗的石油直接销售量每天不到二十万桶。为了进一步挽回经济权益,减少中间盘剥,近年来,伊朗积极开展了直接销售石油的活动,并取得明显的成果。由于直接销售石油,避免了要付给外国石油公司百分之十六到二十的折扣。现在,伊朗国家一年可增加收入三亿多美元。
原油出口,较提炼成的石油产品出口的价格要低得很多。如何提高本国的炼油能力,这是第三世界产油国尚未解决的又一重要问题。现在伊朗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它原有的各个炼油厂正在扩建,如阿巴丹炼油厂,在一九七三年八月接管时,每天炼油能力约四十万桶,经过扩建,今年十月下旬起每天炼油能力已达六十万桶,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炼油厂之一。此外,正在伊朗西北部、东北部、南部和西部建设新的炼油厂。
据伊朗国家化工公司宣布,伊朗正在兴建五个主要的石油化工企业。其中,最大的是一九七四年开始在沙普尔港动工的石油化工公司。这家公司占地一百八十公顷,投资约二十亿美元,一九七九年起将部分投产。
运输本国石油的油船队也在发展,现在伊朗油船公司已拥有十艘大油轮,总吨位达一百一十多万吨。
伊朗天然气资源也很丰富,为了进一步利用这一宝贵的能源,伊朗正在继续修建新的输气管道。
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它从国家的长远利益出发,强调要摆脱依靠单一石油经济的状况,要求增加非石油产品的生产。因此,近年来,伊朗的其它工、矿业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在整个民族工业的发展上,伊朗政府除重视钢铁、机械和电力等较大的基础工业企业外,还注意发展中小型工业和具有民族传统的手工业。
伊朗人口三千四百多万,现在从事农业的人口约占百分之五十。近年来,伊朗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兴修水利,提供化肥、农药、优良品种,发放贷款,推行机械化等,促进农业的发展。一九七六年,伊朗主要农作物小麦、大麦、大米、棉花、甜菜等都获得丰收,分别比前一年增产百分之七到百分之十二。
伊朗的第五个发展计划即将在明年三月二十日结束,现在全国人民正在努力更多地增加工农业生产。


第6版()
专栏:三言两语

自打耳光
克里姆林宫的喉舌塔斯社不久以前辩解说,索马里宣布废除索苏“友好合作条约”,是因为苏联“拒绝对那种在非洲之角煽起自相残杀战争的做法提供方便条件”。十一月二十六日,塔斯社的社长扎米亚京在莫斯科的一个所谓国际形势座谈会上,却“理直气壮”地宣称,苏联在这场塔斯社称之为“自相残杀战争”中,对冲突的一方“给予了全面援助”。苏修先生们何出尔反尔乃尔?其实,即使塔斯社这位社长不打塔斯社这一记耳光,人们也早已看得清楚,苏联不仅是煽起了非洲之角的流血冲突,而且不断在火上加油。扎米亚京只不过是提供了一点旁证罢了。


第6版()
专栏:三言两语

血腥谈判
据报道,美国和苏联准备就限制出售武器问题进行会谈,谋求达成一项共同限制向第三世界出售军火的协议。众所周知,两个超级大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军火商,它们每年向其他国家出售的军火占了世界军火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以上。美苏两国现在要商谈共同限制出售军火,是因为它们对于大做这种血腥买卖而感到内疚吗?显然不是。它们不过是要在瓜分军火市场方面取得一些谅解。大概这也就是华盛顿和莫斯科近来热中于鼓吹的所谓苏美“减少竞争”、“扩大合作”的一个方面罢。


第6版()
专栏:

日本内阁改组
新华社东京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电 日本首相十一月二十八日改组了内阁。
改组后的内阁仍由福田赳夫任首相。其他主要成员是:官房长官安倍晋太郎,法务大臣濑户山三男,外务大臣园田直,大藏大臣村山达雄,通产大臣河本敏夫,农林大臣中川一郎,防卫厅长官金丸信,经济企划厅长官宫泽喜一。
同一天上午,执政的自民党召开总务会议,决定了自民党的三个领导人。大平正芳继续留任干事长,中曾根康弘任总务会长,江崎真澄任政务调查会长。
原来空缺的自民党副总裁,将由船田中担任。


第6版()
专栏:

老沙皇的罪行和新沙皇的赞歌
之毅
人们打开饱经殖民主义铁蹄蹂躏的非洲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沙皇俄国侵略这个富饶大陆一桩桩可耻的纪录。但是,勃列日涅夫集团却千方百计地来美化沙俄侵略非洲的历史。
苏联海军总司令戈尔什科夫在《国家的海上威力》一书里把沙皇派遣武装人员向非洲进行渗透的活动说成是“光辉的业绩”,是“促进非洲国家商业发展的举动”等等。去年出版的《苏联历史百科全书》也把沙俄政府在埃塞俄比亚所搞的颠覆破坏活动美化成是什么“俄罗斯关心一个独立的埃塞俄比亚的存在,给予了埃塞俄比亚以援助”。对于沙俄派往东非的军事和情报人员,苏修“学者”一律给他们披上什么“科学考察团”、“医疗队”成员等的漂亮外衣。苏联统治集团及其御用学者对老沙皇的侵略唱赞歌,其目的无非是借颂古而饰今,为新沙皇对非洲的侵略扩张打掩护。
老沙皇当真是象新沙皇所描绘的那样清白、两手那样干净吗?历史是最好的见证者。这里我们举几个例子来看看老沙皇究竟在非洲干了些什么。
一八八八年十二月,一批打着宗教访问团旗号的俄国人从敖德萨乘一艘轮船前往非洲之角。这个“访问团”实际上是老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派遣的。团长是哥萨克头目阿辛诺夫,副团长是一个僧侣,成员包括三十名哥萨克人和他们的眷属,一行共一百七十五人。船上还装有成千箱军火和其它物资。一八八九年一月十八日,沙俄轮船驶抵红海沿岸的塔朱腊港,这一伙哥萨克人就登陆占领了法属索马里(即今天的吉布提共和国)境内的萨伽诺堡,升起沙俄国旗,并把这个地方命名为“新莫斯科村”。到一八八九年二月,这伙人被法国殖民军消灭了。但是,沙皇染指非洲之角的野心并没有收敛。
阿辛诺夫事件过后不到十年,又有一个沙俄军人列昂提也夫在沙皇政府的支持下,打着给埃皇开拓疆土的旗号,深入埃塞俄比亚南部卢多尔夫湖东北部落地区,进行残酷的殖民征服和掠夺。列昂提也夫原是俄军的一个参谋,于一八九四年参加沙皇政府派往埃塞俄比亚的所谓“科学考察团”,最初任副团长,后来升为团长。一八九七年八月,他放出空气说,埃皇委托他开拓赤道附近的“无主土地”。一时沙俄商人和法国银行家争先恐后地向列昂提也夫提供军事冒险的经费。列昂提也夫租用了一艘轮船,装上成千吨军火,于一八九七年十二月三日从一个荷兰港口开往吉布提港,次年三月十六日到达。俄国另派几名俄国军官供列昂提也夫调遣,于是列昂提也夫率领一支拥有一千二百支枪和七门炮的部队向卢多尔夫湖东北部落地区入侵。这伙强盗每进一个村庄就开枪射击土著人民,抢劫象牙,遭到当地居民激烈反抗。这一支侵略军侵占的土地不仅有现在的埃塞俄比亚南部地区,而且还包括今日肯尼亚北部各省和索马里共和国的腹地。列昂提也夫公然宣布他所侵占的土地都是他的“封地”,企图独占这一地区的金矿开采权。
一八九九年爆发了英国同南非布尔人的英布战争。沙皇尼古拉二世认为这是插足南部非洲的大好时机。他曾两次向德国政府提出关于俄德联合干涉英布战争的建议,但德国政府别有打算,拒绝了沙俄的建议。英布战争结束后,沙皇政府便策划由沙俄提供金钱和武器,组织布尔雇佣军插手南非,以便取代英国,在南非建立沙俄保护国。只是由于一九○五年爆发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沙皇才不得不暂时中止了这个侵略非洲的迷梦。
仅仅从以上三个事例便可看出老沙皇所“关心”的是在非洲建立殖民地,抢掠资源,夺取非洲“两角”的战略要地,进而争夺世界霸权。这同新沙皇今天在非洲追求的是多么相似啊!这就是为什么苏联统治者今天篡改和伪造历史,对老沙皇在非洲的所做所为大唱赞歌的原因。
老沙皇曾经染指红海地区和南非,今天新沙皇也把黑手伸向“非洲之角”和南部非洲。所不同的是,新沙皇争夺非洲的胃口更大,它是妄图控制整个非洲,以达到其迂回包抄西欧的战略目的。
使用雇佣军是老沙皇同其它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非洲的一种重要手段。如今新沙皇在非洲已经两度使用雇佣军大打出手,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新沙皇不象老沙皇那样拼凑一些散兵游勇,而是干脆驱使一个国家的正规军去替它冲锋陷阵。
当年老沙皇打着“东正教徒的天然保护人”的旗号,对一些非洲国家进行渗透。现在勃列日涅夫之流高唱苏联和亚非国家“有着社会进步的共同理想”,冒充非洲人民的“天然盟友”。它在宣传上的欺骗性也超过了老沙皇。
数百年间,老沙皇对非洲的扩张一直受制于黑海海峡。今天,新沙皇军舰已经耀武扬威地进入地中海,兵临非洲大陆。新沙皇正在步老沙皇的后尘,疯狂地向非洲侵略扩张。这表明,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已成为非洲人民最危险的敌人。严酷的现实使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和人民正在识破新沙皇的反动本质。新沙皇在非洲只能落得比老沙皇更可耻的下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