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既增产又节电
京市节约用电、计划用电的调查
能不能做到既增产又节电呢?江苏省南京市的调查表明:完全能够做到。今年一至十月份,全市的工业总产值完成了年度计划的百分之八十七点四,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二十点一,创造了历史同期的最好水平。产量、质量、利润等经济技术指标,也取得了新的成绩,出现了一个持续跃进的崭新局面。每万元产值的耗电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一百三十九度,全市共节约电力六千零七十三万度。
南京市是怎样做到既增产又节电的呢?
一、加强领导,狠抓基层。早在一九七二年,中共南京市委就顶住了“四人帮”的干扰,建立了各级管电组织。市成立了“三电”(即节约用电、计划用电和群众办电)领导小组,由计委、建委、工办、农办、财办和供电局的领导同志组成。各局、区、县有一名主要领导干部分管用电工作,各厂矿企业和人民公社成立了“三电”小组。今年二月,南京市又学习外地的经验,在市区四十四条公用供电线路上,组织了二十六个供电线路管理委员会,狠抓基层,效果显著。例如,三山街线管会成立后,据十月底对该线路上三十八个中小工厂的调查,一到十月用电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百分之六点五七,而工业总产值却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九点四。
二、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全市节约用电的潜力。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一些单位经营管理不善,制度不严,产品用电单耗上升,电力浪费比较严重。市“三电”办公室对全市作了一个调查:如果南京市钢铁、水泥等十三种主要产品的用电单耗都能降到本企业历史先进水平,一年就可以节约一亿二千五百多万度电;如果都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则一年可节约二亿九千四百多万度电,相当于全市两个月的工业用电量;如果狠抓一下生活照明用电的节约,一年也可以节约二千多万度电。
今年以来,南京市先后召开了全市性的用电会议四十五次,大批“四人帮”破坏经济建设,搞乱企业管理,废弃规章制度的种种罪行,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进一步树立既节约又增产和顾全大局的思想。很多工厂企业由眼睛向上转为眼睛向下,发动群众,大挖电力潜力,把生产搞上去。江南水泥厂党委,带领全厂职工,大搞技术革新,把增产节电的措施落实到车间班组,实现了七项主要技术革新,一年就可以节电一百一十万度。由于节约用电搞得好,这个厂今年一至十月份超产水泥一万四千多吨。
三、树立典型,推动全市。南京市“三电”领导小组手中有各种各样的典型:有计划用电搞得好的;有加强企业管理,产品用电单耗显著下降的;有大搞技术革新,节电效果显著的;有节约生活照明用电搞得好的;还有群众办电搞得好的,等等。他们抓住这些典型,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展览、经验交流会等各种形式,广泛加以宣传,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的节电工作。例如,南京铁路分局顶住“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于一九七五年七月在尧化门编组站家属区取消了生活照明用电包费制,用电量比过去下降百分之九十三,从一九七五年八月到今年十月,共节电十一万五千多度。他们的经验在全市传开后,很多单位积极着手改变包费制,节约生活用电,支援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潜力大得很
辛工
南京市“三电”领导小组对全市用电情况作了调查:单是钢铁、水泥等十三种主要产品的用电单耗,如果能降到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一年就可以节电一亿度以上;如果都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一年可以节约近三亿度电。潜力真是大得很!
这笔账算得好,很能发人深思。为什么这几年许多企业的产品用电单耗没有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主要是在“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下,人们的思想乱了,企业管理也乱了,规章制度没有了,节约措施没有了。我们要同“四人帮”算这个账,要算清路线是非,同时要象南京市那样,把规章制度和节约措施搞起来。
这笔账一算,还澄清了一些同志的糊涂思想。过去,他们总以为要解决电力不足的问题,只有增加电力,只有多建电站,而忽视了节约用电、合理用电。电站是要建的,而且要大建快建,迎接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到来。但是,马上见效的办法,符合勤俭建国方针的方法,莫过于节约用电、计划用电。南京市的调查,对于那些总喜欢说“让我增产吗?给我电”的同志,是一副清醒剂,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还是发动群众,开动脑筋,挖掘潜力吧!只要你认真这样做了,上亿度的电就有了。


第3版()
专栏:

降低消耗夺高产
淮南矿务局九龙岗煤矿纠正“大马拉小车”的现象,节电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今年以来,安徽省淮南矿务局九龙岗煤矿狠抓节约电力的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一至九月份的电力消耗比去年同期降低四百三十七万六千多度,而煤炭产量却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三万七千多吨,平均每吨煤节约电力九点三六度,做到了以低消耗夺高产。
九龙岗煤矿是开采了五十多年的老矿。为了响应华主席提出的抓纲治国今年初见成效、三年内大见成效的战斗号召,实现增加生产,节约电力,矿党委作了多次研究。有人认为矿老摊子大,节约电力有困难。也有人认为,要想增加生产,必须多用电力。矿党委认为,增产未必就多用电,多用电未必就能增产。这里面有一个合理用电的问题。
为了合理用电,矿党委专门成立了由工人、技术人员、领导干部参加的三结合节电小组。他们一面在全矿大讲节约用电的重大意义,一面做深入细致的节约用电的摸底工作。他们根据矿老摊子大、采掘不断向井口收缩的特点,逐渐把暂时不用的电力停掉,避免空负荷运行。在不影响采掘第一线生产的原则下,将井下十七个采区变电所,减少到六个。与此同时,他们还根据各采区生产能力和机器设备的出力情况,仔细计算用电负荷,不断换用相应的机器设备,避免“大马拉小车”。井下暗主井绞车,原是四百二十千瓦电机,经仔细计算,三百五十千瓦电机就可满足生产要求,可节约七十千瓦电机。
这个矿井深水平多,原是三百三十米、五百三十米、八百三十米三个水平接力排水,在开展节电工作中,技术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工人群众一道研究,决心提高水泵的扬程,将三百三十米水平的水泵全部停用,由三级接力排水改为两级接力排水。在进行这项改革中,技术人员废寝忘食,一面认真计算数据,一面多次到外地取经。在施工中,他们和工人群众多次更换水泵,多次对水泵和管路进行技术改革。经反复研究和试验,终于实现了无底阀射流真空辅助上水的新技术。这项新技术不但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减去了每年挖两三次吸水井的笨重体力劳动,而且省下了三百三十米水平的整个排水设备及值班人员,同时大大节约了电力,每天节电五百度。
九龙岗煤矿在节电工作中,广泛发动群众,做到人人关心节电,个个动手节电。井下管子安装组,每天下班后,自觉堵漏风处。这样,压风机效率得到提高,全矿三台运转的压风机省下一台,大大节约了电力。
此外,这个矿还通过举办绞车司机学习班,提高操作技术,以及管理好生活用电等途径,千方百计节约电力,因而节电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喜看“牡丹”今又开
不久前在石家庄召开的全国纺织品实物评比会上,全国各地上千种参加评比的纺织品汇集一堂,陈列室里五光十色,琳琅满目。经过到会代表的反复严格评定,一致认为无锡国棉一厂生产的“绿牡丹牌”4040府绸,布面丰满,粒纹突出,在同类府绸产品中居优。
无锡国棉一厂生产“绿牡丹牌”4040府绸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自从投产以来,较长时期质量一直稳定,深受群众欢迎。产品销售各地,在国际市场上也享有盛誉。但是,由于设备人员的变动,“绿牡丹牌”4040府绸的质量曾有所波动;特别是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使得“绿牡丹”几乎凋落。一九七六年九月,质量降到了历史最低点。看到这种情况,工人们又心疼又着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厂党委率领全厂职工,横下一条心,决心打好“绿牡丹牌”4040府绸质量的翻身仗。
工作一开始,矛盾就来了。织布车间是个大车间,千台织机集中在一起。由于产品的品种不同,对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的要求也不一样,象的确良中长纤维之类的化纤产品适应低温低湿,而4040府绸却必须高温高湿。要提高4040府绸的质量,就要在车间里加高温度和湿度,但这样一来,化纤产品质量就会受到影响。怎么办呢?技术员陈钰英和大家一起,连续战斗了一个多月,终于找出了用酰胺上浆的新工艺,不仅解决了温湿度问题,还节约了大量工业用粮。七月份以来,已为国家节约了四万多斤粮食。
为了提高4040府绸的质量,工人们还向上海先进纺织工人毛信贤等先进织布工人学习,广泛开展了万米无疵布竞赛。大家苦学苦练,技术操作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纪录不断刷新。布匹检验工浦莲珠,已经连续五个多月无漏检;织布工韩晓筠从三月到十月,创造了二十五万米无疵布。到现在为止,整个车间已经创造了一千万米无疵布,名牌“绿牡丹牌”4040府绸的产量和质量都达到了新的水平。人们兴奋地说:“牡丹花又开了!”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编后

珍惜名牌的荣誉
在我国轻工业产品中,有许多是在市场上一直享有盛誉的名牌产品。这些名牌产品,大都质地优良,价廉物美,经久耐用,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和称赞。
名牌产品,是职工辛勤劳动和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些年来,“四人帮”对注意抓产品质量的工厂和负责人员,乱扣帽子,乱打棍子,使一些名牌产品遭到摧残。但是,许多生产单位的职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产品要精益求精,保持着名牌的声誉。有些名牌产品,虽然遭到“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一经揭批“四人帮”,驱散云雾,质量就显著上升,恢复了声誉。无锡国棉一厂的“绿牡丹牌”4040府绸,就是这样。
但是,也应该看到,有些名牌产品,至今还没有恢复原来的质量。群众有意见,是自然的、合理的。名牌产品的生产单位,应该珍惜名牌的荣誉,不要辜负广大用户的热情期望。这些单位应该迅速发动群众,认真分析和寻找原因,积极采取措施,提高产品质量。只要领导上这样做了,恢复名牌产品的荣誉,是不难的。


第3版()
专栏:来信

向上海自行车厂提点意见编辑同志:
上海自行车厂的产品出厂说明中有这样一句话,叫做产品“以保证内在质量为主”。
什么是内在质量?怎样检验这种内在质量?人们都说不清楚。但是这几年来,人们普遍反映上海自行车厂生产的自行车质量比过去差了。我们区饮泉公社业余教育辅导员老何同志买了一辆永久十二型自行车,骑用时很爱护,变天下雨都舍不得骑。但不到一年,车龙头和轮圈上的镍就大量剥落,开始从里面向外锈,现在已很不象样子了。县广播站老顾同志,今年初买了一辆永久十二型自行车,推到家还没骑,就发现车架从漆里面向外渗锈水。我骑的也是永久十二型自行车,和其他同志的车比,质量还算是比较好的,就是后圈的钢丝经常断,一断就是好几根。什么原因?原来是丝眼钻得不对头。另外,凤凰牌自行车的质量,据说也不如以前,特别是镀镍质量差。
发现这些现象以后,人们常常对照上海自行车厂的出厂说明,查看是否符合出厂质量要求,结果往往都感到无话可说,因为它是“以保证内在质量为主”的,而这又是用户所看不见、摸不着、说不透的东西。
任何产品不但要求产量多,而且要求质量好。希望上海自行车厂在工业学大庆运动中,认真学习毛主席、华主席有关提高产品质量的指示,肃清“四害”的流毒,把产品质量切切实实抓好,不要再用“以保证内在质量为主”这类话来堵用户的嘴。
江苏省如东县掘港区
曹子宏


第3版()
专栏:

走自己武装自己的道路
——湖南省衡阳地区大办小水电访问记之三
来到衡东县,又是一番景象。
一个持续十年开发洣河、大办水电的战斗正在进行。十年中,流经衡东县境内一百四十里长的洣河,已经裁为三截。相继建成甘溪和望日岩两座水电站之后,现在,千军万马战洣河,正在建设洋塘水电站。这里,第一、二期围水工程已经结束,高七点八米、长二百六十米的大坝,威严地横在洣河之上。右岸的通航船闸和水轮泵站已经建成;左岸的电站、水泵站、鱼道正在紧张施工,电站的主体工程已经初具规模,不要很久,这里就会出现一片新的景象:两座电站可以装机一万千瓦,两岸高耸的水泥渡槽,将把洣河水送往四面八方,灌溉周围数万亩农田。
自洋塘电站沿洣河上行三十公里,来到了衡东开发洣河的第一工程——已经发电五年,总装机一万三千千瓦的甘溪水电站。我们站在公路桥上,俯视滔滔北去的洣河,倾听电站建设者的描述:当年,这里炮声隆隆,五万劳动大军沿洣河两岸摆开了三百多里长的战场,战激流,斗顽石,硬是削平和劈开了二百八十多个山头。如今,一个能发电,能灌溉,能通车通航的综合水利工程,象一座美丽的城堡矗立于江中。
衡东不愧为学大寨先进县。十年来,他们治水和办电相结合,兴修了中小型水利工程三万一千多处,建设了可装机容量二万六千千瓦、已装机容量一万一千多千瓦的中小水电站五十七处,组成了一个全县范围的灌溉、供电网。目前,全县旱涝保收农田已占总水田面积百分之八十二,粮食单产比办电前增加了一点三倍;十年来全县粮食亩产有六年跨《纲要》,两年超千斤。县办工业由原来的三个小厂变成了三十三个,社队企业由一张白纸发展到一千四百多个。
衡东县最主要的经验是什么呢?就是坚决走自己武装自己的道路。衡东的几项水利电力工程,都是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支援为辅,依靠群众,自筹资金,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己动手建设起来的。结果是战胜了困难,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材,武装了自己。在他们所遇到的困难中,最大的困难是缺乏机电设备,即所谓“有窝无鸡(机)”。这是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我们国家有两千多个县,每个县都要办电,那要多少机组!单靠国家生产是供不应求的。衡东的经验是:“光靠伸手要,不如动手造”。甘溪水电站要安装十台一千二百五十千瓦的机组。十台机组全部弄到手,到底要等几年?说不准。这样等下去,电站什么时候才能建成发挥效益呢!
问题就这样摆在面前。
自力更生建大坝,开渠道,盖厂房,都行。能不能自己造机器呢?毛主席一九五八年视察天津时,听到几个发电厂的修配工人正在制造发电机,就说:这个办法很好。发电厂为什么只能发电而不能制造发电机呢?
关键就在于敢不敢打破迷信,解放思想,发动群众,走自己武装自己的道路。困难无疑是相当大的,这样一台机组,有六十多吨重,一万一千多个零部件,制造它要有大型精密设备,还要有较高的技术力量。但是,不造,电站是个空的,发不了电。县委决心动员群众干没有干过的事情。群众讨论说:这个路子对!发动群众造,千斤担子众人挑;伸手要,十年配不了套。
衡东派人到重庆水轮机厂和长沙电机厂,在那里的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边学边造,学到了制造水轮机和发电机的技术。回来以后,他们凭着四个中专毕业的技术员,三名老工人,和群众一道,用以土攻洋的办法,以精益求精的精神,造出了符合国家规格的第一台机组,一次试车成功。这台机组的试制成功,有很大的意义。它破除了一个县不能制造大型精密电气设备的迷信,闯出了一条自己武装自己的道路,增强了人们大办水电的信心。
现在,甘溪水电站已经装上了自己制造的第六台机组,并且为正在建设的洋塘电站和其他小水电站生产不同型号的设备。甘溪已经成为一个制造机电设备的基地,由原来的三个老工人变成一个有一百三十多人的修制厂。道路越走越宽广了。
也许读者会问,大办水电,为什么没有提到开发湘江呢?对。湘江是湖南第一大河,流经衡阳地区七县一市,滚滚湘江水,流的都是油和煤,人们怎么能不想到它呢?特别是象地处荒山秃岭的祁东、衡南这样的县,除湘江外,一无水源,早都跃跃欲试,想动一动湘江了。目前,省里正在统一规划,做到合理开发,勘察设计也已经搞得差不多了。但是,群众已经走到前面去了。如果你到祁东、衡南一带走一走,就可以看到,人们在漫山遍野打石头的动人情景。现在,已有七万二千多方石料,在采石场,在湘江两岸,摆得整整齐齐。有的县发动群众编草袋,有的县正在积蓄炸药和水泥,随时待命,开发湘江。这充分反映了广大群众大办水电的急切心情和大战湘江的雄心壮志。小水电的概念正在发生变化。过去一提小水电,就是五百千瓦以下,它限制了人们的思想,不敢朝大里想。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人们对自然界和对自己力量的认识,思想解放了,小水电不是五百千瓦,而是一万千瓦以上了。小水电的概念必将继续发生变化,它在自力更生的广大群众手里,有着不可估量的前途!     本报记者


第3版()
专栏:

山东黄县内燃机配件厂的工人以揭批“四人帮”为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革命、生产形势越来越好。这是工人们在精心检查油泵,严格把好质量关。 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