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1月2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第三世界一些国家领导人分别发表讲话
强调自力更生发展工农业生产
据新华社哈博罗内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电 博茨瓦纳总统卡马十一月二十一日在博茨瓦纳第三届议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式上发表讲话,强调要自力更生发展工农业生产。
卡马总统说:“要保持我们作为一个民族的自尊心,说到底,要依靠我们具有自己养活自己的能力。”
卡马总统说,博茨瓦纳将继续重视粮食生产。他说:“我们有着富饶的土地,需要的只是我们利用富饶土地的意志和决心。”在谈到博茨瓦纳雨量不足成为发展农业的障碍时,他说,博茨瓦纳已经完成对一部分村庄实现供水的计划,并将继续对其他一些村庄提供供水设施。
卡马总统说,政府正在研究如何发挥本国工业的潜力,如修建水泥厂、肉罐头厂、皮革和革制品厂、陶磁厂和木材厂等。他着重指出了在农村地区发展小型工业的重要性。
据新华社达卡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十六日电 孟加拉国总统齐亚·拉赫曼十一月十四日在一次水利工程讨论会上讲话,号召人民向乌尔西地区人民学习,在全国更多地修建乌尔西式水利工程,以争取达到粮食自给。
乌尔西地区人民自己组织起来,在较短的时间内修建了一项水利工程,从而使粮食生产翻了一番。这项工程被称为乌尔西式的水利工程。
齐亚·拉赫曼总统说,乌尔西人民的成就在于他们意识到集体的力量。他说,孟加拉国的发展依赖于农业的现代化和乡村的发展。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国家需要工业化,但是政府将把发展农业放在最优先的地位。
齐亚·拉赫曼总统说,孟加拉国自然资源丰富,通过开发和充分利用本国资源,孟加拉国能够前进,并且繁荣起来。
齐亚·拉赫曼总统说,孟加拉国不能永远靠外国的援助度日,外援的减少,已使经济上的自力更生成为必要。“我们必须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将付之以行动”。
新华社内罗毕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十九日电 据肯尼亚通讯社报道,肯尼亚总统肯雅塔十一月十八日在肯尼亚第一座国营玉米加工企业——肯尼亚磨粉有限公司的正式开工仪式上强调说:“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石。”
肯雅塔总统说,肯尼亚政府“鼓励发展农业,包括发展玉米生产和畜牧业”。他指出,“玉米粉是我们人民的主要食粮”,“我们要保证肯尼亚人民能够经常获得这种基本商品的充足供应”。
他在谈到政府支持和改进地方工业的政策时说:“我们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有活力的和有效的地方工业,我们准备尽一切办法支持地方工业,反对不合理的进口。”
据新华社巴马科电 据尼日尔《萨赫勒报》报道,尼日尔国家元首孔切最近在国内视察时号召尼日尔全国人民积极参加生产,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粮食自给作出更大的贡献。他说:“对于我们来说,寻求尼日尔人民的粮食自给并不是一句空话,实现粮食自给必须首先使我们的经济摆脱自然灾害。”
新华社阿克拉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二十日电 据《加纳时报》报道,加纳北部地区实验农场十一月十六日向加纳国家元首、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阿昌庞呈送了它所生产的小麦样品。阿昌庞主席在接受小麦样品时强调说,他一贯相信,只要有决心,在加纳是可以生长出小麦的。他指出,如果国家在小麦生产方面能够自给自足,那么开展“自己养活自己运动”就会更有意义。


第5版()
专栏:

土耳其、伊拉克和利比亚加强经济合作
新华社安卡拉电 三个伊斯兰国家土耳其、伊拉克和利比亚以及伊斯兰发展银行的部长和代表于十月十七日到十九日在安卡拉举行会议,讨论这些国家在经济、工业和技术方面合作的问题。
会议结束之后发表的公报强调说,这些国家之间可以在各方面进行双边和多边的合作。公报说:“各代表团决定采取措施,促进财政、贸易、文化和交通运输方面的合作”。
伊斯兰发展银行和土耳其政府十月二十日在安卡拉签署了一项协定。这项协定规定,伊斯兰发展银行将向土耳其提供一千万美元的无息贷款,帮助土耳其发展经济。


第5版()
专栏:

新、马、泰三国间将铺设海底电缆
新加坡同一些西亚国家的贸易额显著增加
新华社讯 新加坡消息: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的代表最近在新加坡举行会议,就三国间铺设海底电缆系统的计划达成协议。
这项长约七百八十海里的海底电缆铺设计划,将连接新加坡的加东、马来西亚的关丹和泰国的碧差武里,预期在一九八○年四月完成。
铺设这条海底电缆是东南亚国家联盟海底电缆系统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新华社讯 新加坡消息:新加坡同一些西亚国家的贸易额去年有显著增加。
据新加坡最近出版的一期《镜报》报道,一九七六年,新加坡同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西亚国家的贸易总额达六十三亿六千八百万新元(约二十六亿五千万美元),比一九七五年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二。新加坡向西亚国家出口的货物包括船艇、钻油台、石油产品、机械、钢铁和锯木等。进口货物以石油为主。
新加坡同西亚国家的经济合作也有了发展。新加坡向伊朗和巴林提供有关港口建设的技术,并且同沙特阿拉伯和巴林签署了有关扩建海港码头的合同。


第5版()
专栏:

加纳和尼日尔交换公路运输协定批准书
据新华社阿克拉电 据加纳广播公司广播,加纳和尼日尔十一月四日交换了两国去年六月签订的公路运输协定的批准书。
在交接仪式上,加纳代理外长科泰和尼日尔驻加纳大使阿莱勒发表讲话,希望这项协定的执行将促进两国之间人员往来和物资交流,并且有助于促进两国之间的贸易和社会联系。


第5版()
专栏:

塞内加尔、冈比亚和几内亚比绍
决定修建达喀尔—班珠尔—比绍公路
新华社达喀尔电 据塞内加尔通讯社报道,塞内加尔、冈比亚和几内亚比绍三国的公共工程部长最近在几内亚比绍首都比绍举行会议,具体研究修建达喀尔—班珠尔—比绍的公路问题,并且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这是继去年三月三国部长会议后举行的另一次会议。
塞内加尔公共工程、城市规划和运输部长马马杜·迪奥普在谈到这次会议时指出,与会部长重申了三国政府对修建这条公路的关心。这条公路将使三国共同得到发展,并使三国人民之间的往来得到加强。这次会议具体落实了三国元首修建这条公路的意愿。


第5版()
专栏:

孟加拉国和印度发展贸易和运输关系
新华社达卡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十九日电 据《孟加拉国时报》十一月十一日报道,孟加拉国和印度十一月七日就两国之间关于内河运输和贸易议定书的期限延长到一九七九年九月一事达成了协议。
孟、印两国之间关于内河运输和贸易议定书是在一九七二年签订的,有效期五年。
双方代表表示希望孟加拉国和印度之间的贸易和运输关系将得到发展。


第5版()
专栏:

在贝宁工作的中国农业技术人员,和当地农民交流用手扶施拉机耕田的经验。 新华社稿


第5版()
专栏:

世界杯排球赛男子组半决赛进入第二天
新华社东京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电 一九七七年世界杯排球赛男子组半决赛,十一月二十三日进入第二天。争夺前四名决赛权的八个队经过两天紧张战斗,形势已趋明朗,波兰、苏联、古巴和日本队已获得争夺本届第一至第四名的决赛资格。
在第一组的比赛中,中国队在同实力雄厚的古巴队交锋时,以一比三(十三比十五、十五比十三、十三比十五、十二比十五)失利;接着,日本队以三比一胜南朝鲜队(十五比十一、八比十五、十五比六、十五比十)。至此,日本队和古巴队均两战两胜;中国队、南朝鲜队两战皆负。二十四日,日本队将迎战古巴队,中国队将同南朝鲜队对阵,根据目前这四个队各自的胜负来看,日本队和古巴队无论胜负,都将有资格进入最后决赛。中国队、南朝鲜队将同第二组的后两名组成一组,通过比赛确定本届世界杯排球赛的第五至第八名。
二十三日,在第二组的比赛中,波兰队胜巴西队,三比一(十五比四、十五比○、九比十五、十五比九);苏联队胜保加利亚队,三比一(九比十五、十五比三、十五比十一、十五比五)。至此波兰队和苏联队均为两战两胜,已确定为这个小组的前两名。巴西队和保加利亚队两战均负。
这一天还举行了争夺本届第九至第十二名的两场比赛,墨西哥队以三比○(十五比七、十五比八、十七比十五)胜美国队;埃及队以三比一(十五比十、八比十五、十五比十二、十五比十三)胜加拿大队。


第5版()
专栏:

我新任驻缅大使向吴奈温总统递国书
新华社仰光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电 中国新任驻缅甸大使莫燕忠十一月二十三日在仰光向吴奈温总统递交了国书。
递交国书之前,吴奈温总统同莫燕忠大使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吴奈温总统首先向华国锋主席、叶剑英副主席、邓小平、李先念副总理和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邓颖超致以问候。莫燕忠大使对此表示感谢,并转达了华国锋主席、叶剑英副主席、邓小平、李先念副总理和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邓颖超对吴奈温总统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莫燕忠大使是十一月十四日抵达仰光的。他对缅甸外交部长吴拉蓬进行了礼节性的拜访。


第5版()
专栏:

琼布副总统接见我建筑技术培训组和医疗队
新华社达累斯萨拉姆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电 坦桑尼亚副总统、桑给巴尔革命委员会主席阿布德·琼布十一月二十一日在奔巴岛接见了中国派往桑给巴尔的建筑技术培训组组长童中全和培训组其他成员,并且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谈话。
琼布副总统说:“我希望我们两国政府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和我们两国人民间的友谊不断发展。”
接见时在座的有,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政府住房和建筑部长卡西姆·阿里以及中国驻桑给巴尔领事刘胥吉。
十一月十六日,琼布副总统还接见了中国派往坦桑尼亚的医疗队队长邹存玮、副队长解学孔等。


第5版()
专栏:

阮友寿副主席接见广州歌舞团
新华社胡志明市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电 中国广州歌舞团十一月二十二日晚举行访问胡志明市的第一场正式演出。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副主席阮友寿,越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素友,越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胡志明市市委书记武文杰,越南文化通讯部部长阮文孝,胡志明市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黎廷仁、黎光政等出席观看了演出。
广州歌舞团演出的歌舞音乐节目受到了全场七百多名观众的热烈欢迎。特别是当女独唱演员用越南语演唱歌颂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胡志明主席的歌曲时,全场响起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中间休息时,阮友寿、素友、武文杰等领导同志在休息室接见了广州歌舞团团长张束、副团长查烈和王火炎以及部分演员,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广州歌舞团是十一月二十一日到达胡志明市的。
在此之前,广州歌舞团演员们于十一月十七日至二十日访问了岘港市,并在那里进行了四场演出,受到了七千多名观众的热烈欢迎。


第5版()
专栏:伊拉克通讯

访伊拉克北方名城摩苏尔
不久前,我们访问伊拉克北方名城摩苏尔。摩苏尔是尼尼韦省的首府,位于著名的底格里斯河上游,距今三千多年前曾是古亚述王朝的中心。今天,在摩苏尔博物馆里,可以看到反映亚述时期的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许多出土文物,其中一些巨石浮雕上描绘着古亚述的历史情景。这些石雕线条雄浑,人物栩栩如生,显示出伊拉克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艺术水平。公元十二世纪在这个古城修建的大清真寺至今犹存,蔚为壮观。
在摩苏尔市中心屹立着一座称为《春天的母亲》的巨大雕塑。据当地的朋友说,摩苏尔一年先后有两个气候温和的季节,人们叫它“两个春天之城”。这个塑像成了这座美丽的古城的象征。但是,本世纪上半叶,伊拉克遭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的反动统治,摩苏尔曾经日益衰微破败。一九五八年七月以及一九六八年七月,伊拉克人民进行了两次民族民主革命,给古城带来了新生。现在,摩苏尔的面貌正不断发生变化。新建的省府大厦和国家拉斐登银行的高大建筑矗立闹市区。拥有四百八十张病床的共和国医院座落底格里斯河右岸,摩苏尔大学的建筑群分布在河的左岸,连同森林公园和河滨俱乐部,形成了新的文化休憩区。
革命前的摩苏尔几乎没有工业,是一个消费城市。今日的摩苏尔,已建成纺织、制糖、水泥、炼油等工厂,成了伊拉克北方的重要工业城市。摩苏尔国营纺织公司有三千工人,五万五千枚纱锭,一千二百六十台织机,年产各种棉布三千五百万米,可满足全国棉布需用量的百分之四十。这个公司所用的原料,完全是伊拉克北方各省生产的棉花。另一个大型企业摩苏尔国营糖业公司,有一千名工人,年产十六万吨精制糖,占全国需用量的百分之四十五。这个公司所用的原料也主要是伊拉克北方生产的甜菜。看了这两个企业,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伊拉克民族工业的发展,潜力很大,前景光明。
摩苏尔所在的尼尼韦省现在是伊拉克主要农业区之一。全省有二十五万农业人口,四百万杜纳姆(一杜纳姆等于三·七五亩)耕地,底格里斯河从北向南流过本省东部,灌溉着大片农田。原棉最高年产量近三万吨,在全国各省中占首位。小麦和大麦在全国产量中也占较大比重,最高年产量分别为五十万吨和三十五万吨。伊拉克政府和人民为促进这里的农业生产的发展做了不少工作。如灌溉方面,全省的机井已从一九六八年前的二百二十眼增加到四百二十二眼。现在正在筹备在离摩苏尔市四十公里的大河上游修建一座拦洪蓄水灌溉大坝,以进一步改变长期以来农业完全靠天吃饭的状况。
摩苏尔,阿拉伯语的意思是“连接点”。历史上它曾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中间站,长期作为欧亚贸易陆路通道上的重要城市。现在,它仍然是伊拉克北方贸易交通中心,并有高速公路同叙利亚、土耳其和伊朗相通,从欧洲到西亚海湾各国的陆路联运货车日夜不停地经过摩苏尔。市内跨越底格里斯河的原有的两座桥梁,已不能适应日益繁忙的国内和国际交通运输的需要。因此,伊拉克政府决定修造一座新的摩苏尔大桥,邀请中国政府协助兴建。
我们走访了正在由伊、中两国工人和技术人员同心协力建造中的大桥工地。这里是一片紧张热烈的劳动场面。五个桥墩已矗立河面,第六个桥墩和两端的桥台在加紧施工。工地上塔架高耸,混凝土搅拌机发出隆隆巨响,运输车辆往来如梭。这座兴建中的大桥长达六百六十米,宽二十米,两边的引桥全长五公里。大桥建成后,将成为巴格达—摩苏尔高速公路以及通往各邻国的国际公路的枢纽。
大桥修建过程中,伊、中两国工人和技术人员同欢乐、共忧患,结下了新的友谊,工地上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事迹。
那是在一九七六年七月,伊拉克工人萨德等三人在大桥一号墩十米多深的沉井下作业,遇到河床的硫磺层,不幸发生硫化氢中毒,萨德刚叫了一声“救人”之后,三个工人都晕倒在井内。在井上工作的中国技工耿电正、吴灿英、赵景文三人闻声赶紧冲下井去。他们屏住呼吸,奋不顾身地进行抢救,终于将伊拉克工人兄弟全部救出沉井。赵景文因在井下耽搁较久而昏迷,耿电正和吴灿英在帮助赵景文上井后,也头晕目眩了。先后经过中、伊两国医护人员的抢救,萨德因中毒过深不幸牺牲,其余两名伊拉克工人和三名中国工人都已得救。伊拉克朋友在向我们谈这件事时,都高度赞扬中国工人舍己救人的精神。一位工人说:“我们阿拉伯有句谚语:困难识真知”。
一九七六年十月,正是底格里斯河水猛涨的时候,一天傍晚,眼看河水就要淹过三号和四号桥墩。两个桥墩间卷扬机站的器材马上有被大水冲走的危险。这时,中国工人立即组织抢救,从上游泅水到桥墩。四十多岁的中国老工人万根宝在快游到桥墩时,因水流过急,不幸碰在水泥墩上,胸部受伤,随即被水冲到河心的沙洲,沙洲被水冲击迅速消失,情况十分危急。这时,闻讯赶来的伊拉克工人沙拉汗,勇敢地跳进激流,游到河心,把万根宝救上河岸。沙拉汗这种不顾自己安危抢救中国朋友的高贵品质,受到中国工人的极大尊敬。当沙拉汗对我们谈起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时候,满怀深情地说:“因为我们是兄弟。”热情接待我们的副省长萨米先生对这一切作了一个概括,他说:“摩苏尔大桥是伊、中两国人民共同建设的友谊大桥!”
新华社记者 熊仲琪(附图片)
在建设摩苏尔大桥的共同劳动中,中国老工人万根宝为抢救激流中的建设物资,被洪水冲走。伊拉克工人沙拉汗,奋勇跳到洪水中,营救万根宝脱险。图为万根宝(左)在沙拉汗家作客,两人亲切交谈,共叙友情。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