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0月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
毛岸青 邵华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我们敬爱的父亲逝世后的第一个春天,我们回到了老家湖南。我们含泪伫立桔子洲头,漫步湘江峭岸;回清水塘,登岳麓山;徘徊板仓小径,依恋韶山故园……万千思绪,随山移水转。正是杜鹃花开遍三湘的季节,乡亲们怀着深厚情谊,连同韶山的泥土,送给我们一棵盛开的红杜鹃。
我们爱韶山的杜鹃象烈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故乡山村最早的夜校灯光,到秋收起义的烈火,都是父亲和革命先辈们亲手点燃。革命斗争的烈火映红了长江,映红了安源,映红了井冈,映红了二万五千里草地雪山,映红了陕北、华北、中原、江南,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烈火整整燃烧了半个世纪,全人类都以惊喜的目光注视着这辉煌的光焰。
我们流连他老人家少年时代游泳的池塘,放过牛、砍过柴的小山,教育全家投身革命的灶屋,耕种过的菜地和稻田,博览群书、探求真理的住房,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校园。岸青记起小时候打碎过一个磁杯,爸爸耐心地从杯子讲到磁器的生产,泥土变成精细的磁器,要经过多少工序,工人同志要流多少汗?从那时起,岸青爱惜每一件器皿,那些亲切而生动的话至今都牢记在心间。为了岸青能准确地翻译马列主义著作,父亲要岸青首先学好祖国的文字语言,不要求多,但要有毅力,坚持力,浩瀚的海洋来自涓涓清泉。重温父亲生前对我们的教导,重读父亲写给我们的信件。父亲,您谆谆教育我们,不要那种脱离人民的虚无主义、个人主义,要到群众中去参加革命实践。一九四六年春,岸英哥哥回到延安。父亲询问了他在苏联学习的情况,语重心长地说:你在苏联的大学毕业了,中国的劳动大学你还没有上过。嘱咐哥哥到农村去,要和贫雇农一起住,一起吃,一起劳动。父亲把自己打着补钉的灰布衣服送给了哥哥,哥哥穿着爸爸的衣服去经受三大革命的锻炼。父亲,您送子务农,送子学工,送子到抗美援朝前线。一九六四年,父亲鼓励邵华去江陵农村参加“四清”,要求邵华一辈子都不要脱离斗争实践,在劳动中学习,在斗争中锻炼。邵华回来,他老人家详细地询问了江陵的一切,包括庄稼长势、群众愿望、年终分配和结算。父亲终生注重实践,直到晚年,不顾高龄,还经常到农村,到工厂,到连队,到矿山,走遍了社会主义祖国的万水千山;父亲一生和人民心连心,无时不想着人民的疾苦、灾情、冷暖,不止一次地讲到依靠人民治山治水的远景和社会主义美好的明天;父亲终生都在学习,阅读的书本里都留有密密的圈圈点点;一生都保持清水塘时期的朴素生活,多年总是铺着白布的桌布和褥单。有时在饭桌上,孩子们抛洒了饭粒,他老人家就吟诵那首古老而通俗的诗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育晚辈爱惜粮食,珍惜劳动人民的血汗。越到晚年,父亲越繁忙,在我们同父亲难得见面的日子里,经常又被急需的工作所中断。在世界上建设一个人口最多的社会主义强国,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坚持一条马列主义路线,父亲,您没有片刻离开过战斗,直到您在举国哀恸中长辞人间。我们肃立在您老人家遗体面前,透过泪水看到您老人家还是那样庄重而慈祥,久久不愿离去啊,时间再长也总感到太短,太短!
我们爱韶山的杜鹃象朝霞,故乡人民至今都把我们亲爱的妈妈杨开慧叫做“霞姑”。妈妈的一生正象霞光那样绚丽灿烂,乡亲们亲切地接待我们,向我们描述着妈妈的生前。都记得她有一双热情的手,阶级兄弟都忘不了她的温暖,她宁肯自己挨饿,也要把最后的几升米匀给贫苦的农友。人们传诵着:清水塘一个飞雪的夜晚,外婆和妈妈在灯下把两件夹衣改成棉袄,清晨,两个青年同志穿上棉袄激动得泪如涌泉。许多年长的农民伯伯都记得,“开慧先生”那些形象的比喻,通俗的语言:“财主有手不劳动,养得肠肥脑满;财主有脚不走路,要我们抬着他过河爬山。为什么?为什么?”“只要我们种田人团结起来,就能把这种吃人的社会推翻!”“一双筷子容易断,十双筷子断就难!”当岸青走进板仓旧居的屋子,好象回到了如火如荼的童年;坐在火塘边,当年的情景,在眼前浮现:兄弟们在这里听妈妈讲过多少故事啊,又向妈妈问过无数个为什么。“土豪劣绅的嘴有多大呀?!妈妈,那个叫‘工农’的人为什么能推翻三座大山?”在板仓的一个阴雨天,岸英拉着弟弟,穿着爸爸的大鞋,踏进积水,边跑边喊:我们敢在大海里航船!开船哪!……爸爸妈妈看着孩子们在风雨中那么大胆,没有责备,反而喜展眉间。岸青还记得:妈妈在油灯下抄写着爸爸的文稿——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马列主义经典。妈妈不惧国民党的血腥屠杀,奔走在湘江两岸,传送着秘密文件,宣传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从不记得妈妈有过惊慌,也不记得妈妈有过疲倦。今天,我们沐浴在金色的霞光里,注视着绿茵茵的青山;湘江北去,不舍昼夜,就象我们心底里的怀念。……
我们爱韶山的杜鹃象鲜血,千千万万烈士的鲜血洒满祖国的河山。我们这一家,也有六位亲人为革命壮烈牺牲,面对阶级敌人的屠刀,视死如归,大义凛然。我们的泽民叔叔,红军最困难时期的后勤部长,为人民的健康积劳成疾,为红军的温饱受尽饥寒。在国民党的恫吓利诱、严刑拷打之下,象钢铁般坚强,雷电般威严。宁死不屈,血洒天山。我们的泽覃叔叔,谁说他青春短暂?二十九个春秋的确不算长,但是他的名字将永远传诵在人民中间!当红军主力长征之后,泽覃叔叔率领赣南独立师转战在武夷山。由于叛徒出卖,陷入重围,为了掩护同志们突围,我们的小叔叔光荣牺牲了——那是一九三五年杜鹃花盛开的春天。十一年后,他的儿子楚雄,一个满怀壮志的小八路,又被反动派杀害于陕南。我们亲爱的妈妈,用霞光般的生命投向黑暗!利用生命最后最宝贵的时刻,首先通知同志们转移,处理了党的文件,给自己留下的是监狱、酷刑。为了革命胜利,用年轻的生命和鲜血保卫父亲的安全,毅然抛下了三个孩儿,从容地走出浏阳门外。妈妈!我们永远忘不了那悲壮的时刻,我们经常和泪背诵着爸爸赞颂您的辉煌诗篇。我们的泽健姑姑,一个优秀的女指挥员,中国最早的女游击队长之一,在战斗中负伤被俘,仅仅二十四岁。就义时自若和响亮的口号声,使反动派丧魂落魄。我们的岸英哥哥,爸爸的好儿子,岸青相依为命的兄长,受尽旧社会的欺凌和磨难,为保卫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为援助兄弟邻邦朝鲜,鲜血洒在鸭绿江的彼岸。朝鲜的金达莱啊,就是中国的红杜鹃。
我们爱韶山的杜鹃遍地开放,缅怀光荣的往昔,展望前程一片辉煌灿烂。英明领袖华主席高举毛主席伟大旗帜,继承毛主席的遗志,一举粉碎了祸国殃民的“四人帮”,力挽狂澜,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把危机化为转机,把悲痛之年变为大治之年。党的十一大选出了坚强的统帅部,我们的统帅部有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有亿万人民的衷心拥护,有必胜的信念。粉碎“四人帮”才只有几个月,条条战线捷报频传。我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和深刻的变化。各条战线上都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我们每取得一个新的胜利,都是对“四人帮”的有力批判!我们看到了毛主席为我党树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恢复,在发扬,华主席正在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我们坚信:毛主席提出的、周总理宣布的四个现代化一定会实现!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一定会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
我们一定要让我们的儿子新宇懂得:杜鹃花为什么象烈火、象朝霞、象鲜血?为什么这样红,这样鲜艳?无数先烈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才换来无产阶级的红色江山。爸爸!华主席亲手奠基的“毛主席纪念堂”已经竣工了,它凝聚着全国人民诚挚的心愿。今年春天,我们和您的孙儿将一棵青松栽种在纪念堂前。我们的心也溶在那棵亭亭的青松里,永远陪伴在您老人家的身边。在全国人民意气风发,团结安定的大好形势下,我们在无限的激动中深深地怀念……
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
(原载《人民文学》一九七七年第九期)


第2版()
专栏:

红光万代照征程
中共四川省郫县红光公社委员会
秋风万里,稻谷飘香。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离开我们一年多了!我们红光公社的干部和群众,回忆十九年前毛主席亲临视察的幸福情景和亲切教导,增添了无限怀念的深情。
一九五八年三月十六日,是我们永世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毛主席在亲自主持召开成都会议之际,抽暇来到我们这里视察。
毛主席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在我们社的机耕道上,边走边向干部们询问生产情况。他老人家跨过一座小桥,来到一块油菜田里,左手抚摸着菜子,右手比到齐胸的高度问道:能不能长这么高?接着比到齐颈的高度问:能不能长这么高?最后又比到一人高的样子问:能不能长这么高?毛主席对高速度发展农业生产提出的要求和愿望,给了我们极大的鞭策和鼓舞。
毛主席走进农民家里,同社员亲切交谈,关切地询问:家里几口人,有多少劳动力,口粮够不够吃……。毛主席看到屋里很整洁,家具和陈设也较齐全,对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感到很高兴。
在机耕道旁,毛主席走到欢迎的人群中间,问身边的孩子们:几岁了,上学没有,读几年级?又转身问干部:社里办了民校没有?干部回答办了,毛主席又说:再办一个好不好?简短的问话,体现了毛主席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年青一代的成长的亲切关怀。
在人群中,毛主席发现一个小姑娘右手用布裹着吊在胸前,便关切地问她:你的手是怎么伤的?还嘱咐随行的医生给她上药,好好治疗。毛主席多么关心群众的疾苦!
一路上,毛主席详细地向干部问起除四害、讲卫生的情况。干部汇报群众用一种名叫“打破碗花花”的野生毒草消灭蚊蝇幼虫,效果很好;毛主席十分重视,问为什么叫“打破碗花花”。干部回答:从前群众防止小孩子采摘这种有毒的野花,便说摘了它就要打破碗,打破碗就吃不成饭了,“打破碗花花”便是这样得名的。毛主席很高兴地说: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是群众的一个创造。好办法,要推广。干部找来一株“打破碗花花”送给毛主席。他老人家接过来说道:很好,带回去,明天开会给大家看看。
天快黑了,毛主席快要走了。他老人家向人群招手致意,同身边的人们握手告别。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婆婆,刚在麻田里匀过苗,也赶来给毛主席送行。她想同毛主席握手,又觉得自己满手泥灰,怕弄脏了领袖的手。怎么办呢?洗一洗吧,来不及了!正犹豫间,毛主席已经热情地伸过手来。老婆婆紧紧地握着毛主席的手,感动得热泪盈眶。
毛主席走了。他老人家是在一个不平凡的时刻来到我们红光公社的。就在那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成都会议上,毛主席亲自主持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发出了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伟大号召。为了纪念毛主席对我们公社的视察,我们把毛主席走过的那条机耕道命名为“红光路”,把毛主席亲自看过的那块田命名为“幸福田”,把通向那片田野的小桥命名为“幸福桥”,还修建了“幸福亭”和纪念馆,陈列毛主席亲临视察时同我们在一起的巨幅照片。
在我们红光公社,毛主席亲手播下大跃进的种子,鼓舞着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道上奋勇前进。十九年来,我们不满足于“天府之国”腹心地带的优越自然条件,坚持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改造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不合理的旧渠系和低产田,已经使三分之一的农田实现了条田化。我们实行科学种田,全面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全社粮食平均亩产跨《纲要》后,从一九七○年起,连续七年超千斤。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我们社年年超额完成征购任务;集体经济日益巩固,储备粮共达二百多万斤;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现在机耕面积达百分之七十以上,运输、脱粒和农副产品加工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
毛主席来这里视察时,全社只有五所小学。现在,除有一所中学外,小学已发展到十三所,有七所小学还附设了初中班,在全社范围内普及了初中和小学教育。当时,这里只有一个联合诊所。现在公社有了卫生院和社办合作医疗站,十三个大队都办起了合作医疗,有了赤脚医生和卫生员。每年春夏之间,我们都要发动群众,大量采集“打破碗花花”,用它制农药,做肥料,除害灭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过去十九年间,每逢三月十六日,我们都要举行盛大集会,隆重纪念这个幸福的节日。大家在一起重温毛主席的谆谆教导,歌颂毛主席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立下的丰功伟绩,更加崇敬和热爱毛主席。
居住在纪念馆旁的贫农老婆婆林赛华,把当年毛主席亲临她家访问,看作一生中最大的幸福,把毛主席同她亲切交谈的照片,当作最珍贵的传家宝。毛主席访问时,曾经察看过院子里的一株桔子树。从那以后,她更加精心培植,每年都要挑选一些最大最好的桔子寄给毛主席,表达热爱伟大领袖的心意。
十九年过去了。当年见过毛主席的孩子,如今已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成长起来。那个被人们亲热地叫作“幸福娃”的王永章,当年毛主席曾经关切地问过他的学习情况,现在已经成为我们社里的第一代工农兵大学生。共青团员伍炳芳,当年见到毛主席时才四岁,正在上幼儿园。今天,这个中专毕业生已经是我们社里的女拖拉机手……。
毛主席虽然与世长辞了,他老人家亲手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永世长存,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永远指引着我们的万里征程,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在隆重纪念毛主席逝世一周年的时候,我们庄严宣誓:一定要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在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大路线,以深揭猛批“四人帮”为动力,加快农业学大寨的步伐。我们要继续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决心在今冬明春实现沼气化,尽快实现条田化,彻底完成渠系改造工程,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发展社队企业,实现农业生产的新跃进,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2版()
专栏:

毛主席和水泥工人心贴心
中共唐山四二二水泥厂委员会
一九五四年四月二十二日,风和日暖,阳光灿烂,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来到我们水泥厂。他老人家刚刚走下汽车,就冒着高温,向工人中间走去。毛主席来到八号水泥窑,陪同视察的同志说:前面温度太高,绕地方走吧!可是,毛主席亲切地问,工人们每天工作几小时?厂里的同志回答:解放前工作十二小时,现在工作八小时。毛主席说,工人劳动八小时,我们从这儿走一下还不行吗?说着,他老人家登上陡直的铁梯,穿过十米多高、八十多米长的架空长廊,健步走到八号窑前。在这里,毛主席兴致勃勃地观看了水泥熟料的烧结过程,亲切地同看火工人握手交谈。在视察过程中,毛主席询问了工厂的生产和工人的生活情况,同厂党委书记等同志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当党委书记汇报到自己文化水平低,工作有困难时,毛主席教导说,不懂就向工人、向技术人员学,谁懂就向谁学。还说,全部学懂不可能,一点不懂也不行。临走的时候,毛主席还一再勉励我们干部好好学习。
毛主席的亲切关怀和谆谆教诲,给了我厂工人、干部、技术人员极大的鼓舞。旧社会,水泥工人被人称为“洋灰花子”,过着“进了洋灰窑,活受地狱罪,吃的猪狗食,受的牛马累,鞭抽棍子打,腰断筋骨碎”的悲惨生活。如今,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水泥工人心贴心。为了永远纪念这个难忘的日子,使子孙万代永远铭记毛主席的恩情,大家把启新水泥厂改名为四二二水泥厂,把毛主席视察时走过的路,定名为“幸福路”,年年纪念,代代相传。
二十多年来,我们一直用毛主席的亲切关怀和教导来鞭策自己。就在毛主席视察四个月之后,我们厂实现了公私合营,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我厂干部把毛主席的谆谆教诲牢记心间,一直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拜工人为师,学一至几门手艺,逐步从外行变成内行。广大工人每当工作上遇到困难时,一想起毛主席的亲切关怀,就千斤重担不知重,天大困难不觉难。这些年来,我们大打水泥生产的翻身仗,使这座有七十多年历史的老厂焕发了青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连续九年超额完成国家计划,水泥产量达到设计能力的一倍以上。
在“四人帮”横行,“唯生产力论”、“白专道路”帽子满天飞的时候,我厂职工不信邪,不上当,坚持按毛主席的教导办事,努力发展生产。我们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大搞技术革新、技术革命,大打挖潜改造之仗,使水泥生产稳步上升。
去年七月二十八日,强烈地震袭击唐山地区,我厂厂房倒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设备遭到了严重破坏,风、水、电系统全部瘫痪。在严重困难面前,我们从毛主席的教导中吸取力量,厂里成立了清墟大军,把砖石瓦块、机器零件,一块块、一件件清理出来,大搞攻关复产会战。全厂由厂党委领导同志带队,组成八个工作组深入基层,蹲点劳动,在生产第一线上指挥战斗,终于在震后一个月,磨出了第一批“抗震争气水泥”。现在,毛主席当年视察过的水泥窑磨,已经全部恢复了生产。今年八月份,水泥产量超过月计划四千四百多吨,创造了震后月产最高水平,主机窑磨运转率达到了震前水平。实践证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是我们的生命线,幸福线。我们决心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继承毛主席的遗志,为建设新唐山,大力加快建材工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2版()
专栏:

毛主席在古田进行革命活动的旧址开放
新华社福州电 毛主席早年在福建古田进行革命活动的旧址最近开放。
一九二九年十二月,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亲自主持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古田会议,会上通过了毛主席为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写的决议。这个决议,为我党我军确立了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成为我党我军建设的伟大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共福建省委和有关部门对以古田会议会址为中心的革命旧址(包括毛主席指导召开中共闽西“一大”旧址蛟洋文昌阁、毛主席指导闽西特委工作的旧址苏家坡树槐堂、毛主席进行连队调查的旧址新泉望云草堂),进行了维修、复原。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敬爱的周总理对这一工作十分重视,作了重要指示。中共福建省委认真执行了这些指示,并在抓紧革命旧址的复原工作的基础上,新建起陈列馆一座。馆内陈列了三百八十多件珍贵的革命文物,其中有毛主席亲自起草的红四军司令部四言布告,毛主席当年用过的文具、生活用品等。
这次同时开放的还有毛主席在闽西从事革命活动的其它旧址,以及朱德、陈毅同志在古田的旧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