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0月3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联大通过决议敦促以色列立即停止在占领区的非法措施
许多国家代表谴责以色列侵略扩张行径
新华社联合国一九七七年十月二十八日电 第三十二届联大十月二十八日举行全体会议,以一百三十一票绝对多数通过一项决议,敦促以色列立即停止在其一九六七年以来占领的阿拉伯土地上采取的足以导致改变该地区的法律地位、地理性质和人口组成的一切行动。
决议对以色列在它占领的阿拉伯土地上设立居民点表示极大的遗憾。决议指出,以色列所采取的这一切措施在法律上都是无效的,这些措施给中东和平造成了严重障碍。
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以及一些第二世界国家的代表在发言中揭露和谴责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的侵略扩张行径。他们表示完全支持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人民争取民族权利和独立的合法斗争。
埃及代表马吉德在发言中指出:“现在很清楚,以色列最近采取的种种措施,不管是征用土地财产、消耗经济资源、建立居民点、驱逐阿拉伯居民,还是行使以色列法令,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以色列对阿拉伯土地的占领成为不可更改的事实,作为以色列并吞这些被占领的土地的第一步,并且破坏在这个地区取得和平的一切机会。”他说:“阿拉伯人民在任何情况下决不会接受以色列的占领政策和并吞政策。”
叙利亚代表阿拉夫说,犹太复国主义者对他们的阿拉伯邻国和人民一贯实行的是侵略扩张政策。但是近几个月以来,它的扩张主义的本性变本加厉,采取殖民化和居民点政策的进程已经达到危险的地步。这种情况有可能在这个地区引起爆发性事件,除非对犹太复国主义集团的政策立即果断地予以制止。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驻联合国观察员扎赫迪·拉比卜·特齐在发言中列举历史事实,说明以色列通过一系列非法措施以实现其扩张主义阴谋。他说,犹太复国主义者正在建立越来越多的居民点作为准备再一次侵略和扩张的军事前哨基地。他们实行的顽固政策是要消灭巴勒斯坦人。
罗马尼亚代表奥勒尔·格奥尔基谴责以色列妄图并吞所占领的阿拉伯土地的罪恶行径。他指出,“我们认为,没有(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代表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参加,就不可能谈判公正的和持久的和平问题。”
科威特代表比萨拉在发言中驳斥了以色列要求和平的说法。他指出,“以色列所要的是有战利品的和平。它不要建立在正义基础上的和平。”
比利时代表安德烈·埃内曼代表欧洲经济共同体在会上发言说,共同体九国认为,以色列单方面所采取的破坏被占领土地的地理地位和人口组成的一切措施都是非法的,建立居民点的做法是违反国际法准则的。
中国代表林兆南在发言中指出:“以色列占领区的问题是整个中东问题的一部分。中东问题长期不得解决,症结在于两个超级大国对中东地区的争夺。一小撮犹太复国主义者之所以敢于在这个地区为非做歹,有恃无恐,坚持同一亿多阿拉伯人民为敌,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得到两个超级大国不同形式的支持、鼓励和怂恿。人所共知,一个超级大国长期以来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大力支持以色列。而另一个自诩为阿拉伯人民‘天然盟友’的超级大国,则通过更为阴险狡诈的做法为以色列帮忙。它多方分化和破坏阿拉伯人民的团结和斗争,为以色列建立‘定居点’不断输送大批犹太移民。这个超级大国对阿拉伯人民和巴勒斯坦人民假支持、真出卖,假援助、真控制的丑恶面目,也正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识破。”
林兆南强调说:“中国政府和人民严厉谴责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政策和它在约旦河西岸设立‘定居点’,企图永久霸占阿拉伯领土的挑衅行动;严厉谴责超级大国在中东地区争夺霸权和它们对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的支持和怂恿。我们支持最近举行的不结盟国家外长特别会议谴责以色列在占领区的非法措施和要求联合国成员国停止向以色列移民的正义立场。我们坚决主张,以色列必须撤出它所侵占的全部阿拉伯领土,巴勒斯坦人民神圣的民族权利必须得到恢复。”


第6版()
专栏:

埃及苏伊士城纪念抗击以色列侵略四周年
新华社开罗一九七七年十月二十五日电 埃及苏伊士城十月二十四日举行庆祝活动和阅兵式,纪念这个城市的军民英勇抗击以色列侵略四周年。
埃及第三军部队和民防部队参加了阅兵式。地方政府、青年、人民和政治组织国务部长穆罕默德·哈米德·马哈茂德在群众集会上宣读了萨达特总统对苏伊士城人民的讲话。萨达特总统在书面讲话中说:“我们决不容许任何人破坏我们的成果和巴勒斯坦人民的成果。巴勒斯坦人民把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作为他们斗争的体现,作为他们的代言人和他们土地的保卫者。”
萨达特总统说,如果以色列“想再考验我们一次,我们将给它一个比昨天更惨的教训”。萨达特总统指出,维护巴勒斯坦人的权利和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是理所当然的,是不容讨论的。


第6版()
专栏:

审议和修改联合国宪章是广大中小国家的强烈愿望和要求
联大第六委员会要求宪章特委会继续工作
据新华社联合国一九七七年十月二十九日电 联大第六委员会十月二十八日未经投票通过一项决议,要求联合国宪章和加强本组织作用特别委员会继续它的工作,以完成委托给它的任务。
审议和修改联合国宪章是广大中小国家多年来的强烈愿望和要求。但是,苏美两国为了维护它们的霸权和控制,百般地反对修改联合国宪章。今年年初,苏联代表公开威胁要退出这个特委会,并要求本届联大停止特委会的工作。
第六委员会从十月十七日开始辩论“联合国宪章和加强本组织作用特别委员会的报告”这一议题。许多中小国家的代表在发言中严厉谴责苏美的蛮横行径,重申他们要求修改联合国宪章的正当主张,并支持特委会继续开展工作。
加纳代表说,现有的宪章是许多年以前,当大多数国家还处在殖民统治下的时候产生的。这种形势已经改变,现在是修改宪章使之符合目前的情况的时候了。他不同意那些认为修改宪章会导致对抗的人的看法,也不同意那些认为宪章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因而不得修改的人的说法。他强调说,必须修改宪章,以满足发展中国家的愿望。
几内亚代表指出,几内亚要求修改联合国宪章是由于世界上存在着非正义,而这是同联合国宪章的原则背道而驰的。安理会的作用是重要的,但是这个机构也只不过是大国手中的玩物而已,某些大国滥用否决权。
秘鲁代表说,多年来,大多数代表团已经表示支持改革和审议宪章,为的是使它适应当前的情况,而当前情况是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形势根本不同的。他强调说,如果不对宪章进行改革,或不使它新生,那么联合国就会成为一个进行讨论的戏院,而不是进行实际谈判的论坛。
委内瑞拉代表指出,拒绝考虑审议或修改宪章就是坚持维持现状。反对审议宪章是站不住脚的。
罗马尼亚代表也指出,联合国必须考虑到自它创建以来三十二年中世界上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联合国曾经批准过某些不公正的作法,这些作法是同宪章的精神和宗旨背道而驰的。
阿尔及利亚、索马里、扎伊尔、马里、哥伦比亚、利比亚、喀麦隆、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的代表在发言中表示,世界发生的变化必须在联合国宪章里有所反映,并且允许没有参加过起草宪章的会员国提出自己的意见。应当使宪章的规定更为平等和更加民主,使其包括要求消除新老殖民主义、要求建立新经济秩序的主张。
菲律宾外长代表决议草案的提案国在发言中指出,为完成日益迅速增多的任务,联合国现有的能力几乎是赶不上需要的。他强调说,特别委员会必须作到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
中国代表在十九日的发言中批驳了超级大国散布的反对修改联合国宪章的种种奇谈怪论和荒谬主张,并且重申,中国政府一贯主张联合国现状应当改变,联合国宪章应当修改。他说,中国坚决支持广大中小国家的合理建议和正义要求。
在修改宪章问题上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主张唱对台戏的苏联代表再次顽固地声称,苏联坚决反对任何审议宪章的企图。他甚至威胁说,修改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会带来“危险的后果”。他还公然要求特委会停止工作。
另一个超级大国的代表也顽固表示反对修改联合国宪章。他声称,在讨论修改宪章之前,“必须用尽现有机构的一切可能”。他重复美国的老调说,“我们赞成改进联合国的职能和效用。”
中国代表在决议通过后发言指出,只要本着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原则,就有关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和耐心协商,总应该可以找出大家都能接受的合理解决办法的。但是,有人借所谓“普遍协议”或“协商一致”为名,压制广大国家的正义要求和合理建议,进行阻挠和破坏,这是决不允许的。他说,特委会根据联合国大会议事规则进行表决是完全必要的。


第6版()
专栏:

英国《每日电讯报》揭露
苏联推行“要大炮不要黄油”政策使民用技术落后
新华社伦敦一九七七年十月二十九日电 伦敦《每日电讯报》十月二十八日发表了两篇报道,以苏联一方面一再进行反卫星导弹的试验,另一方面在筹备奥林匹克运动会时却从西方大量进口设备器材的事实,揭露苏联由于推行“要大炮不要黄油”的政策,造成“苏联(民用)技术严重落后”。
这家报纸在一篇报道中引述了美国关于苏联在十月二十六日进行的反卫星导弹试验的声明后,接着在另一篇报道中指出,苏联为了筹备一九八○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在同西方公司签订价值数千万英镑的合同”。“苏联同西方企业签订合同的项目包括从自助餐厅和体育设备到电子记分装置和旅馆陈设。甚至建造新的莫斯科机场也在订货单上。”报道说,第三国际机场将由一家西德建筑公司修建,在莫斯科建造一些旅馆的任务将由一家瑞典公司承担。法国的一家电气公司将在莫斯科建造和安装一座成本为二千三百万英镑的电视中心。“这家法国公司还将以低息贷款的方式提供一百台电视机和四十辆能从现场播送电视照片的活动电视摄影装置。”
这家报纸在二十九日的社论中指出,这两篇报道,清楚地揭露了克里姆林宫的“要大炮不要黄油”的政策,造成了“苏联(民用)技术严重落后”。


第6版()
专栏:

苏联又进行两次地下核试验
新华社一九七七年十月三十日讯 华盛顿消息:据美国能源部宣布,美国原子能侦测系统十月二十八日夜间测到苏联在西伯利亚南部的塞米巴拉金斯克进行两次地下核试验,两次试验间隔数秒钟。
美国能源部的一位发言人说,这是美国第一次在同一时刻侦察到两次这样的爆炸,是今年记录到的苏联第八次和第九次核爆炸。


第6版()
专栏:

开发东部意在争霸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 艾时
苏联东部地区不但地域广袤,物产丰富,而且,南与中、蒙接壤,东与日、美相邻,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苏联统治集团认为,“西伯利亚开发计划成功与否,是今后苏联经济发展前途的生死攸关的问题”。“生死攸关”四个字,说明了开发苏联东部地区,在苏联争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中,具有何等重要性。
苏联领导集团从其反革命全球战略出发,十分重视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根据苏联的计划,“十五”计划期间,将在开发各油田和气田基础上,继续组建西西伯利亚区域性生产综合体、坎斯克—阿钦斯克燃料动力综合体,还要继续建设萨彦区域性生产综合体、勃腊次克—乌斯季伊利姆斯克区域性生产综合体,着手组建南雅库特区域性生产综合体,继续建设贝加尔湖—阿穆尔河铁路干线。要敷设天然气、石油管道。建设托博尔斯克和托木斯克石油化工联合公司的天然气加工厂,并着手建设苏尔古特国营地方发电站的第二期工程。在东西伯利亚,苏联吹嘘要以极高的速度发展电力工业、有色金属冶金工业、石油化工工业、电机制造业、纸浆造纸工业、轻工业等。在远东,要高速度地发展电力工业、机器制造业、轻工业。这些就是勃列日涅夫集团在荒凉僻远的东部地区的“宏图大略”。
苏联为何如此看重并不惜代价地开发东部地区?究其原因有五:
第一,苏联企图通过开发东部地区的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铁等自然资源,向其欧洲部分的工业心脏地带提供更多的燃料和原材料,加速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发展,为扩军备战提供更雄厚的物质基础,也为一旦战事发生时能把东部地区变成西线作战的战略后方。
第二,苏联指望在东部地区大量出口石油、天然气、木材等自然资源,捞取外汇,解救它困难重重的经济。
第三,苏联想通过开发东部地区,在那里建立新的工业基础,以分散苏联目前的工业布局,增强它东部地区的经济实力。
第四,苏联想通过开发秋明油田,以保证苏联在远东的庞大驻军和舰队就地得到充足的燃料供应。
第五,苏联想通过东部地区的开发,在那里建立更多的城市和居民点,以便随着东部地区人口的增加,逐步解决东部地区劳力不足的困难。
苏联在东部地区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搞大规模的建设项目。“十五”计划要求东部地区提供全苏石油、天然气、铝增产量的全部、煤增产量的百分之九十,铜增产量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此外,苏联还在东部地区大力建设战略交通线,新建、扩建军用机场、海港、燃料库、弹药库和大型秘密粮库。勃列日涅夫曾叫嚷:“要在东部地区形成一个强大的拳头”。这个“拳头”显然是为苏联争夺欧洲,称霸世界的反革命战略服务的。
勃列日涅夫同赫鲁晓夫一样,特别热衷于同西方搞所谓“经济合作”,指望以此来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推进东部地区的开发。同时,通过“经济合作”鼓励西方的绥靖势力,麻痹西方对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准备新战争的危险性的警惕。
苏联认为,日本是个应当努力加以捕捉的目标。因为,日本是个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拥有较雄厚的资本和先进技术力量。它有能力为苏联解决一部分资金和技术上的困难。其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本一直是美国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盟国。因此,苏联挖空心思想拆散日美同盟,把日本拉到自己方面,削弱美国。拉拢日本“合作开发”西伯利亚,就是要给日美关系中“打进一个楔子”,这是苏联一条阴险的诡计。
由于日苏双方都想从发展相互关系中谋求各自的利益,日苏“合作”也有一定的发展。从一九六八年七月至一九七五年一月,日苏之间已就七个主要“合作”项目签订了合同。它们是:开发远东森林资源合同;修建弗兰格尔港合同;开发纸浆用材和工业用碎木资源合同;开发南雅库特煤矿合同;开发雅库特天然气合同;第二个开发远东森林资源合同;勘探库页岛大陆架石油合同。这些项目都是由日本提供贷款、设备、机械和器材。至于修建第二条西伯利亚铁路和开发秋明油田两个项目,日本虽然表面上拒绝,但是并没有把大门关死。
现在苏联欠日本银行贷款达三十多亿美元,成了日本提供进出口银行贷款最多的国家。据日本专家估计,日本“要全面协助(苏联)开发西伯利亚,这笔资金将达到一百亿美元左右,是一笔庞大的资金,而且是二十年、三十年长时间(合作),日苏关系势必发展成为‘难分难解的关系’”。当日本深深陷入“共同开发”西伯利亚的泥潭之后,它在经济上依靠苏联的程度必然会大大增加,当苏联在一定程度上操纵了日本的经济命运之后,它可以采取诸如中断对日本的燃料、工业原料供应、拒绝偿还巨额贷款及其他伤害日本重大利益的手段相威胁,牵住日本的鼻子,使其在政治上听命于莫斯科。对此,日本刊物认为,同苏联的全面“经济合作”,对日本的政治和外交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开发西伯利亚问题是个“战略性的政治问题”,指出“日苏合作,必须谨慎”,这是有见识的。
苏联开发东部地区还有一个目的,就是通过东部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继续维持对东欧“经互会”成员国的统治。在“经互会”内部,苏联利用其他成员国缺乏某些重要资源的状况,以“国际分工”、“兄弟合作”为幌子,一手垄断了对它们的燃料和原材料的供应,长期控制着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据统计,目前“经互会”成员国从苏联进口的能源(包括褐煤、硬煤、无烟煤、硬焦煤、石油、石油产品和天然气),占“经互会”各国能源总进口量的百分之七十八点七,占各国能源消费量的百分之二十三点九。因此,能源供应是苏联控制和剥削“经互会”国家的重要手段。
但是,从一九六九年以来,苏联石油产量的增长速度一直落后于石油消费量的增长速度。苏联《统计通报》杂志承认:“国民经济对各种燃料和动力的需要一年比一年多样化,并且超过了燃料和动力生产的增长速度。”最近几年,苏联石油产量约每年递增百分之五到七,而国内耗油量每年递增百分之八。而且,今后苏联的石油和天然气还要有很多一部分用于偿还西方贷款和出口捞取外汇。这样,“经互会”成员国就面临着石油供应困难的局面。特别是苏联欧洲部分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日见枯竭,这更引起“经互会”成员国的恐慌和不安,甚至连苏联《经济报》也哀叹:“今后十年,燃料动力供应问题特别复杂,苏联燃料基地向交通不便、气候严峻的西伯利亚地区东移以及建设长距离的管道,要付出巨大物力和财力。”苏联为了摆脱这种困难,把增加燃料和各种矿物产量的希望寄托在东部地区的开发上,把东部地区作为燃料和原料供应基地。为此,苏联不惜血本,低三下四向西方国家乞求贷款,疯狂开采东部地区的自然资源。一九六五年,东部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仅分别占全苏总产量的百分之七和百分之十四,可是到了一九七四年,石油、天然气产量已分别达到占全苏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十九和百分之四十七。
长期以来,苏联在“经互会”内部,滥施霸主淫威,对各成员国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被苏联吹嘘成为“经互会”东欧成员国作出重大贡献的所谓“友谊”输油管、“兄弟”输气管、“和平”电力网,实际上是缠在东欧各国脖子上的大锁链。这些工程本来是东欧各国动用了大量资金、人力才建成的,现在却成了苏联剥削、控制“经互会”各国的工具。
苏联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计划庞大,野心勃勃。但是,由于勃列日涅夫集团大搞国民经济军事化,加紧扩军备战,使国民经济陷入难以解脱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耗资四百多亿卢布巨款的综合开发计划,只好向外国乞求贷款。此外,东部大部分地区偏僻荒凉、人烟稀少、气候恶劣。除资金方面的缺乏外,苏联对这个地区的开发工作,又碰到了劳动力奇缺、技术设备落后等严重困难。再加上开发工作的组织、计划紊乱,许多重点工程都不能如期完工,这就使开发工作更加困难重重。同时,开发东部地区,使得与军事工业有关的重工业部门的生产迅速增长,这样一来,又更加促使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促使混乱与危机的因素增长。
苏联重点开发东部,是为它重点争夺欧洲,进而称霸全世界服务的。在开发东部问题上,进一步暴露了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妄图建立“俄罗斯大帝国”的狂妄野心。对此,世界人民必须高度警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