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飞蝗蔽日”的时代一去不返
危害我国数千年的东亚飞蝗之灾,已被我国人民和科学工作者控制,连续十多年没有发生蝗害
新华社一九七七年十月二十三日讯 危害我国数千年的东亚飞蝗之灾,如今已被我国人民和科学工作者控制住了。我国已经连续十多年没有发生过蝗害。有关部门准备把这项重要成果推荐给全国科学大会。
今天,人们来到昔日蝗灾严重的黄淮流域一些著名的飞蝗孳生地,可以看到绿树如带,稻田如毯。过去的“蚂蚱窝”,已经变成了“鱼米乡”。鲁西南微山湖地区的几十万亩湖滩泛水地,历来是孳生飞蝗的场所,解放前,蝗群迁飞,为害数省。如今,这里已变成大片旱涝保收的稻田,“飞蝗蔽日,禾草一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
翻开我国的历史,远在公元前七○七年,就有了蝗虫为害的文字记载。从那时以来的两千六百多年间,见诸史籍的重大蝗灾就有八百多起,差不多每三、五年就发生一次。飞蝗为害的惨景,使人怵目惊心。《五行志》记载唐代一次蝗灾,是这样写的:“唐贞元元年夏蝗,东自海,西尽河陇,群飞蔽天,旬日不息,所至草木叶及畜毛靡有孑遗,饿殍枕道。”《元史》叙述山东、河东、河南、关中等地的一次蝗灾时说:“飞蔽天,人马不能行,所落沟堑尽平。”明朝诗人形容蝗虫为害,人民灾难深重的情景是:“飞蝗蔽空日无色,野老田中泪垂血”。
历代反动王朝和国民党反动政府在蝗害面前,不但束手无策,反而借机加重对人民的压榨。劳动人民愤怒斥骂这些反动统治阶级,也是一群残害人民的蝗虫。抗日战争时期,河南人民把蒋介石的走狗汤恩伯列为“水、旱、蝗、汤”四害之一,就是一例。
解放以来,我国人民和科学工作者在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大规模的治蝗群众运动。各蝗害严重地区普遍建立起蝗虫防治站和预测预报站,大批科学工作者一面参加治蝗的群众斗争,一面进行调查和科学研究。一九五一年开始,我国开始使用飞机灭蝗。各蝗害地区结合农田水利建设逐步铲除蝗虫孳生条件,使大灾变成小灾,小灾变成无灾。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憧憬的“去其螟螣”,“毋害我田穉”的理想,在社会主义时代终于成了现实。
中国科学院北京动物研究所、原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有关的高等院校和各地蝗虫防治站、预测预报站的科技人员,同广大群众相结合,在研究和根治蝗虫的斗争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许多科技人员长期深入蝗区,总结群众经验,加强飞蝗发生基地的生态地理学和蝗虫发生数量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他们在各蝗虫发生基地连年设点观察,开展各种试验,取得了滨湖、沿海、内涝、河泛等不同类型的蝗区蝗虫发生的特点等大量第一手资料,弄清了水、旱、温度、湿度等不同气候条件对蝗虫发生数量变动的影响,总结出改治结合的治蝗理论和一整套控制飞蝗的有效措施。例如,他们采取了在蝗卵发育期,提高湖水水位,或者改湖滩为稻田,进行灌水,把蝗卵淹死;机械深翻,曝于地面,使蝗卵干死或被天敌取食等措施,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又如,飞蝗喜好在稀草土地上产卵、繁殖,喜食稻、麦等农作物。他们针对飞蝗的这种生活习性,因地制宜地采取了绿化河滩、海滨、洼地和改种棉花、绿肥、油料作物等措施,也大大抑制了蝗虫的繁衍。
总结二十八年来治蝗斗争的经验,特别是根除蝗害的经验,我国科学工作者已写出了《中国东亚飞蝗蝗区的研究》专著和不少学术论文。


第3版()
专栏:

想科研所想 急科研所急
上海化学试剂商店热情为科研工作服务
据新华社上海一九七七年十月二十三日电 上海有一家专门为科学实验、分析化验和产品检验服务的化学试剂商店,热情地为科研工作服务,被科研人员誉为好后勤,好参谋。
上海化学试剂商店的橱窗里,各种大小瓶子装着五颜六色的东西。别小看了这些液体或晶体状态的化学试剂,它的用处可大哩!从测定空气污染程度到分析钢水成分,从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到研制集成电路元件,都少不了它,有的还把它作为主要原料。科研人员形象地称它是科研工作的“粮食”和“眼睛”。
这个商店除了供应上海三、四百个科研单位和工厂所需的化学试剂以外,还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订货。华主席发出关于科学工作的重要指示以后,科研工作大干快上,科研单位对化学试剂的需要量大幅度增加。商店职工们表示一定要想科研之所想,急科研之所急,鼓足干劲当好科研工作的后勤。今年以来,他们经营的化学试剂的品种、规格大大增加。商店党支部不久前还派人到北京、天津等地组织货源,一次就增添了四十七个品种。今年头三个季度里,商店还设法满足了兄弟省市一千多个单位的来函要货。
化学试剂门类繁多,品种、规格十分复杂。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商店职工们边干边学,店里钻研业务的空气很浓厚。有的职工长期坚持自学,已经成了这方面业务的行家。一次,上海内燃机研究所需要一种硼试剂,恰好商店里缺货。一位职工从多年同科研人员接触中懂得,这种硼试剂可以用另一种试剂代替。他便给内燃机研究所送去代用品请他们试试,果然完全适用。上海一家医院在进行“胃癌早期诊断”的研究中,需要一种特殊的试剂,国内一时缺货。商店职工想起上海试剂二厂曾生产过这种试剂,便建议医院用国产试剂代替,随后又到上海试剂二厂、三厂要求小批量生产。通过商店穿针引线,没多久,这种国产试剂就用于“胃癌早期诊断”的研究了。
商店经常派联络员到工厂、研究所了解情况,服务上门,并且用调剂余缺的办法解决科研单位的急需。前不久,有一位联络员在上门服务的过程中,了解到上海半导体研究所的一个研制小组正在研究一个重要项目,因为缺少化学试剂“二甲苯”和“醋酸丁脂”,使研制工作不能顺利进行。这位联络员便赶回商店,同大家商量,从另外一个科研单位调剂一批试剂支援了这个研制小组。时隔两个月,这个研究所又来“告急”。那位联络员不嫌烦,不怕累,又到有关单位一家家去联系,终于在上海无线电七厂找到了货源。商店不只是做好这样临时调剂的工作,而且根据不少科研单位都积压一批化学试剂的情况,开办了代销服务,使一个单位积压的试剂,满足另一个单位的急需。单是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一家,今年头八个月中,商店就为他们代销了十四种积压的化学试剂。代销服务深受科研单位的欢迎,既做到物尽其用,也为一些科研单位节约了资金。


第3版()
专栏:

勤勤恳恳为科研第一线服务
四川生物研究所后勤人员为科研工作创造条件
据新华社成都一九七七年十月二十三日电 四川省生物研究所的后勤工作人员积极为科研工作创造条件,勤勤恳恳地为科研第一线服务。
这个研究所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所,所需物资器材品种繁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科研人员贯彻科研、生产、使用三结合的方针,不仅在实验室搞出成果,而且直接为生产部门服务,这就增加了原材料供应方面的负担。为了保证科研的顺利开展,这个研究所负责物资供应的同志认真调查研究,虚心向科技人员学习业务技术,千方百计做好物资供应工作。研究所研制的新药川生冠心宁,每年需要数以吨计的酒精、乙醚、龙胆草和薯芋。后勤人员便常年驻勤在外,有的还深入到收购地区,亲自参加收购和运输。后勤部门的工人还随川西北植物资源调查组到阿坝、甘孜藏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常年战斗在条件艰苦的雪山草地和高寒山区,协助科研人员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为了适应科研工作大干快上的需要,生物研究所的后勤工作部门进一步学习华主席、党中央关于科技工作的重要指示,找差距,添措施,订规划,“当好后勤兵,力争多贡献”成了大家共同的战斗口号。器材设备组学习大庆物资管理工作的先进经验,做到少花钱多办事。最近认真清仓查库,清出了一批积压物资,满足了科研需要。


第3版()
专栏:

天津化工研究院供应科改进后勤供应工作
宁肯自己吃苦 不让科研为难
据新华社天津一九七七年十月二十三日电 天津市化工研究院供应科职工认真改进后勤供应工作,保证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用在业务工作上,加快科学研究的进度。
这个研究院供应科包括计划供应、车库运输和仓库三个组,担负着全院科学实验、基本建设、设备维修所需的各种材料、设备的供应工作。深入揭批“四人帮”的斗争,华主席关于科学工作重要指示的贯彻,提高了供应科职工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加速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同科技人员团结奋战的自觉性。科研部门物资要求的特点是计划多变要的急,要求严格质量高,数量不大品种杂,给供应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为了保证研究人员专心致志地从事科研,供应科的职工学习大庆“三个面向”、“五到现场”的经验,“宁肯自己受尽千般苦,不让科研工作一时为难。”他们改变过去“你要我买,你领我发”的老办法,采购人员分片包干,每人负责一个研究室的研究项目,经常到研究室去了解器材需要情况,编好供应计划,定期送货上门。他们每季度还召开一次各研究专题负责人会议,征求意见,密切供需关系。对临时急需的物资,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寻找货源。今年七月,科研人员正在做低压甲醇催化剂连续七百小时的寿命考核试验。当试验进行到五百小时时,压缩机冷却系统缺油,需要马上加锭子油。可是院内仓库没货,如不及时解决,试验就要前功尽弃。采购人员得知后,立即四处寻找货源,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及时把锭子油送到实验室,保证了试验顺利进行。
这个供应科的职工还开展了苦练基本功的活动。现在,仪器仪表库的保管员不用眼睛看,用手一摸,就可以说出轴承的型号、工具的规格;不翻帐本,就能说出轴承、工具的单价和库存量。


第3版()
专栏:

山东土壤肥料研究所与有关部门和广大群众结合进行科学实验
综合治理盐碱地获可喜成果
据新华社济南一九七七年十月二十三日电 山东省土壤肥料研究所在当地党委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与农、林、水利等部门密切协作,在鲁北几个不同类型的盐碱区,开展综合治理盐碱地实验,取得可喜成果,为大面积改良盐碱地提供了初步经验。
山东省的盐碱地绝大部分集中在西部北部,多年来由于旱、涝、碱的危害,造成这些地方农业生产长期低而不稳。因此,改造盐碱地对发展山东西部北部的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山东省土壤肥料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实行专业研究和群众性的科研相结合,在对不同盐碱地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禹城县南北庄、陵县西部大洼和平原县三唐等三个改碱实验区。几年来,根据这几个改碱实验区的地形、水源和地下水质等条件,采取了不同的排涝改碱综合措施。禹城南北庄实验区是河间浅平洼地,地下淡水资源丰富,即采取以井灌井排为主综合治理的办法;陵县西部实验区属于锅底形封闭洼地,排水困难,则以深沟、机械提排提灌为主综合改良涝洼盐碱地;平原县三唐实验区则试验抽咸补淡和微度咸水灌溉,都取得了一定效果。这几个实验区在大搞排灌改碱的同时,还根据盐碱地存在的“春旱夏涝,旱季积盐,涝碱相随,地薄生碱”等旱涝碱瘦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制约的特点,实行农、林、水结合,种植绿肥、平整土地、植树造林和种植改革等综合治理的措施,对改造盐碱地收到明显的效果。禹城南北庄改碱实验区,包括四个公社、一百二十个大队,有近十四万亩耕地,原来这里是“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秋天不收粮”的洼碱窝,好年景粮食平均亩产不过一百来斤。经过这几年的综合治理,现在已基本改造成“地成方,林成行,能排能灌的新粮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