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0月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领袖光辉育新苗
——话剧《银河曲》观后
文学艺术研究所 华焰
正当全国亿万人民热烈庆祝党的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的伟大胜利,歌颂毛主席的好学生、好接班人华国锋同志为我们的好领袖、好统帅的大喜日子里,湖南省话剧团给我们带来了毛主席家乡人民对华主席的颂歌——话剧《银河曲》,使生机勃勃的话剧舞台,增添了新的光彩。
《银河曲》是湖南省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涌现的优秀话剧剧目之一。它以华主席一九六五年在毛主席家乡领导修建韶山灌区大型水利工程的光辉事迹为题材,歌颂了英明领袖华主席在湖南工作期间,高举毛主席的总路线的旗帜,领导广大群众学大寨、劈山引水,造田创业;歌颂了华主席亲自担任工程总指挥,足迹踏遍了灌区“银河”工地,与人民同甘苦,与群众心连着心。华主席虽然没有在舞台上出现,但戏剧通过华主席两次接见先进民工张秀姑等人,通过华主席深夜冒着滂沱大雨,亲临工地险区参加抢险的情节描写,从广大民工和社员在舞台上表现出来的对华主席的信赖、爱戴和崇敬,热情地歌颂了华主席的光辉形象。
《银河曲》塑造了一个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在华主席亲切关怀和培育下成长的先进民工张秀姑的艺术形象。领袖光辉育新苗,人变思想地换貌,修好渠道炼好人,精神物质双丰收,这在韶山灌区修建工程中是众口传诵的。《银河曲》塑造这一先进人物的形象,有丰厚的生活基础,对灌区修建工程中许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生动事迹,作了较好的概括、集中和提炼。在张秀姑身上,既看到了五次推迟婚期、一心贴在工地上的先进女民工戴中桂的优秀品质,也看到了发扬共产主义风格、正确处理受益与非受益关系的英雄日华民工连的崇高风格,还看到了被誉为“不穿军装的解放军”的大坪民工连的战斗精神,等等。在张秀姑的形象中,处处闪耀着华主席对年青一代巨大关怀的光彩,处处表现了群众对华主席血肉相连的深厚关系。这一艺术形象,在创作上,坚持了毛主席教导的党性原则,一扫“四人帮”鼓吹的“三突出”模式,对“四人帮”的反动唯心主义英雄史观,是具体的有力的批判!
剧中写张秀姑的思想性格成长的历程,是紧密地有机地同歌颂华主席结合在一起的。她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凝聚着华主席关怀培育的心血。华主席对她的两次接见,大大提高了她的社会主义觉悟,化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巨大行动力量。华主席第一次接见她,倾听了她代表广大群众提出的解决废土压田问题的建议,激发了她自觉地无条件地献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心。华主席第二次接见她,使她进一步懂得“年青人是应该多想想我们的国家,多为社会出把力”的深刻意义,认真贯彻华主席提出的“山、水、田、土综合治理,种植、绿化都要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要做到当年通水,当年受益,当年增产”。她带动大家坚持正确处理受益队与非受益队的关系,专门利人,树立高风格,顾全大局,合理安排。这个人物逐步成长,脉络清晰,有说服力。华主席亲临工地险区与民工冒雨抬石头抢险的模范行动,又一次强烈地教育了她,使她在与她的未婚夫成秋生的资本主义倾向作斗争中,更加沉着坚定。张秀姑从一个腼腆的淳朴的农村姑娘,成长为一名自觉的共产主义战士,写得很动人,处处使我们感到领袖光辉育新苗的伟大力量。
围绕着张秀姑这一主要人物形象,《银河曲》展开了两种思想矛盾的描写,构成了戏剧冲突。一是在她个人的爱情、婚姻和家庭问题上,她与成秋生之间具有喜剧色彩的戏剧冲突;二是在工程修建问题上,她与民工连长范再堂之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与单纯任务观点、本位主义思想的戏剧冲突。这两种戏剧冲突是有内在联系的,因为都牵涉到张秀姑推迟婚期问题。成秋生出于他的资产阶级幸福观,为了结婚,竟不惜离开集体,走资本主义道路;而范再堂,为旧思想、旧作风蒙住了眼,纵容了成秋生的资本主义自发倾向。剧作在描写这两种戏剧冲突时,对张秀姑与成秋生之间的思想矛盾,写得具体而生动,更有生活色彩,更细致,也写出了象“新房决裂”和“抢险受伤挽救秋生”等动人的场面,较丰满地表现了张秀姑优秀的思想品质。但对于张秀姑与范再堂之间的思想矛盾,戏剧冲突则没有充分展开,写得较为单薄。范再堂往往在笑声中结束了他和秀姑之间的原则争论,有些回避思想冲突;张秀姑与支持她的连指导员廖建民对范再堂也缺乏必要的思想斗争和具体帮助。因此,使人感到张秀姑的艺术形象,在政治素质和路线斗争觉悟方面,写得不够丰满,不够完整。如果剧作在加工提高时,能够在艺术上充分表现秀姑在个人婚姻问题上所显示的优秀品质,又恰如其分地加强表现秀姑在灌区工程中,作为骨干分子的政治素质与路线斗争觉悟,人物将更为丰满,主题思想也会因此而得到更深刻的阐发。剧中的范再堂这个有思想缺点的好干部形象,如果把他的自我批评精神写得更深刻一些,则会显得更为诚挚可爱。
在舞台演出中,张秀姑的艺术形象是淳朴可爱、鲜明动人的。演员较好地掌握了这一先进典型的思想性格特征,表演真实,有层次,内心感情比较丰富,对人物成长的过程、思想脉络表现得比较清晰。演员所强调的,自始至终是秀姑对华主席的深挚的崇敬与热爱。掌握好这个角色的这一思想基调,是十分重要的。在工地那场戏中,秀姑正因为她与成秋生的矛盾,思想感情受到打击的时候,她压抑着个人的感情,深情地唱出了一支对领袖歌颂的优美山歌,鼓舞群众与自然作坚决斗争,坚定人们前进的信心。秀姑与成秋生的思想冲突,演员也表现得比较准确,有分寸,朴素而有深度。这些地方都给人以清新明快、自然流畅之感,是值得赞扬的。
我们喜爱《银河曲》的创作和演出,相信它一定会在演出中不断得到提高,必然也会对话剧艺术的创作,提供新经验,做出新贡献。


第6版()
专栏:

且为忠魂舞
——学习扮演杨开慧烈士光辉形象所受到的教育
中国京剧团 李维康
去年年底,报纸上发表了湖南省隆重纪念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亲密战友和夫人、不朽的共产主义战士杨开慧同志牺牲四十六周年的消息和文章,进一步激起了我们对开慧烈士的怀念和对“四人帮”的仇恨,产生了在舞台上再现开慧烈士光辉形象,歌颂毛主席伟大思想和实践的强烈愿望。
为了再现先烈的光辉形象,今年年初,我们到开慧同志随同毛主席一起战斗过的韶山、板仓、长沙、上海等地学习访问了五十天。先后访问了烈士的生前挚友李淑一同志,烈士的兄嫂杨开智、李崇德同志,随同烈士坚持狱中斗争的陈玉英同志等。几位老人满怀深情向我们介绍了毛主席的伟大革命实践和开慧烈士的光辉事迹,向我们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使我们深受教育,深为感动。随着学习访问的逐步深入,开慧烈士的形象在我心目中越来越生动,越来越高大。我们还到开慧同志当年召开武装斗争会议的象牙山杉树坡访问过。这里处在长沙、平江、湘阴三县交界,是“鸡鸣三县”的地方。访问后返回板仓,走在积雪还未化尽的泥泞路上,我想到:开慧同志上有年老的母亲,下有三个孩子在身边,在敌人的白色恐怖下,她经常单身来往在这山间小路上。漫长的山路,每一步都可能有豺狼埋伏、窥伺。在那样险恶的环境里,开慧同志从事毛主席开创的革命事业,该是多么不容易啊!重温毛主席的不朽词篇《蝶恋花·答李淑一》,使我更加深了对“骄杨”的“骄”字和“忠魂”的“忠”字的理解。毛主席的高度评价,多么感人肺腑,深深地激起我们对开慧烈士的崇敬和怀念。
在学习访问的基础上,我们开始了京剧《蝶恋花》的创作。我们始终注意抓住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剧中开慧同志坚决贯彻毛主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伟大战略思想,发动农民群众,开展武装斗争,紧密配合毛主席领导的江西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战争,为坚持毛主席革命路线,一直战斗到壮烈牺牲的革命实践,通过她对毛主席的直接怀念与歌颂,着力再现开慧同志作为毛主席的亲密战友、夫人和学生的形象;一方面,通过她对群众的关怀、体贴、帮助和启发,通过群众对她的热爱和想念,着力表现开慧同志与群众鱼水相亲的阶级关系。表现开慧同志对毛主席的深切感情和与群众的鱼水关系,是有大量生活素材作为根据的。在学习访问中,开慧同志这两方面的事迹对我们的教育极为深刻。
为了突出地歌颂开慧同志的精神面貌,我们力图发挥京剧艺术的特长,设置了《古道别》一场“情难舍”、《向朝阳》一场“向朝阳”、《板仓冲》一场“战友情”等分量很重的唱段,和《抒壮怀》一场“他就在我心里”、《向朝阳》一场“《国际歌》的故事”等富有深情的念白。根据学习访问中我们对开慧同志性格特点的了解,在设计中注意多用低回顺畅的唱腔。“情难舍”一段吸收了越剧、绍兴大板和四川清音等兄弟剧种的唱腔,加以京剧化的处理,演唱时注意做到亲切、细腻;“向朝阳”一段,运用了著名的湖南民歌《浏阳河》作为旋律的基调,演唱中注意做到深沉、凝重。
再现开慧同志的光辉形象,是严肃而艰巨的任务。这个戏的文学、导演、音乐、美术创作人员,都到湖南进行过学习访问,在深入生活和排练期间,大家反复学习了毛主席《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光辉著作,以及《蝶恋花·答李淑一》等不朽词篇,作为全剧指导思想,努力在创作中倾注我们的革命激情。我作为杨开慧烈士的扮演者,如何充分地体现创作意图,感到负担很重。开始排练时,在台上如何迈步,如何转身,都很难把握。于是不断重温毛主席的教导,回顾学习访问中的感受,并参观美术展览中开慧烈士的雕塑和画像,经过同志们的不断帮助和反复琢磨探索,才逐步有所进展。
京剧《蝶恋花》的创作过程,是我们学习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批判“四人帮”的过程。长期以来,“四人帮”用种种精神枷锁束缚我们,抛出“三突出”、“十年磨一戏”之类的谬论,阻碍文艺事业的发展,浪费我们的青春。打倒“四人帮”,同志们为工农兵服务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这个戏从创作到七月一日公演,用了不到半年时间。这样的创作进度,就是我们对“四人帮”及其亲信的一个有力的回击。
这次能够排演京剧《蝶恋花》,歌颂杨开慧烈士,是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才使我们从政治上和艺术上都得到了解放。在排练和演出《蝶恋花》的过程中,我和同志们一样,经常流下热泪。当唱到“三年前风雨握别委重任”时,我凝望窗后竹山,好象毛主席高大的身影刚刚离去。当唱到“润芝啊!你为工农呕尽心血谋解放”时,想到毛主席一生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解放事业立下的丰功伟绩,更激起我对他老人家的深切怀念,不禁泪如泉涌。当唱到“一别千余日,音书信息难来往,何时再重逢,同把山河放眼量”时,联想到开慧同志对毛主席的无限深情,我总是止不住眼中的泪水。每次演出后,心情总是不能平静,久久难以入睡。
这个戏排练演出过程中,得到不少领导同志和许多革命老前辈的亲切关怀和指导,工农兵观众也纷纷来信,给予热情鼓励。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广大工农兵的热情帮助下,乘着党的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的强劲东风,我们决心把这个戏进一步提高,使开慧烈士的光辉形象更高地屹立在伟大祖国的京剧舞台上。(附图片)
话剧《银河曲》剧照:韶山灌区胜利通水了,张秀姑和成秋生为着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本报记者摄
京剧《蝶恋花》剧照:杨开慧深入群众,传播革命火种,唤起劳苦群众团结斗争。 新华社记者摄


第6版()
专栏:

“穿草鞋的人是绝不了后的”
——看话剧《喝延河水长大的》的一点感想
贾芝
中国话剧团创作演出的话剧《喝延河水长大的》,写的是一九四七年保卫延安之战中一个学校改为伤兵医院,革命师生们跟随毛主席转战陕北的动人事迹。作者以深厚饱满的革命激情,描述了革命少年马战及其战友的成长过程,歌颂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周副主席对这些革命后代的无限关怀,展现了革命教师在党的领导下,把这些生龙活虎的青少年的革命积极性引上正确的革命道路的斗争。话剧热情地歌颂了我们党的最可宝贵的革命传统,是一曲延安精神的高亢赞歌。
《喝延河水长大的》对我们这些喝过延河水的人来说,感到分外亲切。我看了这个戏,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延河畔的歌声又响在我的耳边,当年那些难忘的战斗生活的情景又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
一九四三年末,我在延安一个中学里工作。那时,同学们在学校里过着军事共产主义生活。他们也开荒种菜、纺线、捻羊毛,边学习边参加大生产运动。由于国民党的封锁,生活是很艰苦的。在为党培养革命接班人这样一个明确的方针下,教师们自己编教材和创造各种学习条件。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革命者的后代和边区群众的子弟,他们的学习目的是很明确的,就是接受革命教育,学习文化,时刻准备着上战场打敌人,一切听从党的指挥,服从革命的需要。所以,环境虽然艰苦,吃的小米饭,上课就在露天地里或挤在窑洞里,每人自带一个小凳子,从没有见过一张书桌;他们却总是精神愉快,努力学习。他们还有趣地把小米锅巴称为“列宁饼干”。山沟里经常荡漾着歌声。他们的命运同无产阶级的命运、同中国的命运是联结在一起的。在党的关怀和培养下,树立了一心干革命,献身于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坚强意志。
蒋介石悍然撕毁双十协定,指令胡宗南几十万匪军向陕甘宁边区进攻。我军主动撤离延安。学校在行军转移途中,边区政府下令要我们把学校改为伤兵医院。命令一到,革命师生们立即行动起来,在短短三天之内,一个战地医院成立了,革命师生很快变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医务工作者了。
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从头学起,边干边学。当护士的不认识药名,要现学外文字母;当交通员的送信往往要通过敌人的驻地,甚至迎面碰上敌人,但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当采买的往往也要走出很远,不管怎样困难,也要设法把蔬菜、粮食买回来。在粮食困难的情况下,他们宁愿自己挨饿也要保证首先让伤员吃好。特别是管伙食的同志,在困难的情况下,总是千方百计地给伤员、给大家改善伙食,他们自己则经常饿肚子。他们为了学医,在行军当中还办了八个月的医学训练班;前边的人背上背一块黑板,后边的人看着黑板学习,休息下来更是努力学习。谁看见过这样边走路边学习的流动学校呢?没有的。这是他们的创造。
值得想一想的是:这些革命青少年为什么表现得这样好?答案只有一个,这就是:因为他们是喝延河水长大的人,也就是说,他们是用毛泽东思想哺育起来的一代新人。伟大领袖毛主席、敬爱的周副主席对革命青少年非常关怀,革命师生们不止一次遇到伟大领袖毛主席。有一次,两个同学到一个地方去给医院驮油,没想到在一个村子里遇到了毛主席、周副主席和其他首长。这两个小战士一边赶着驮油的毛驴子,一边还和老乡抬着半路上遇到的伤员往医院里送。毛主席、周副主席看到这两个小鬼这样积极勇敢,非常高兴,向他们询问了医院的情况。天黑了,他们还没有吃饭,周副主席让他们吃了晚饭再走;伟大领袖毛主席还在一个同学的小本子上给他们题了“光明在前”四个大字。
“光明在前”,这是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在革命战争的艰苦岁月送给我们的指路明灯,要我们奋勇前进,把革命必胜、全国人民即将解放的光明前途展示在我们面前,何等地鼓舞人呵!
《喝延河水长大的》在热情歌颂那些革命师生以赴汤蹈火的革命精神参加人民解放战争的同时,还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这就是:这些在毛主席身边长大的一代新人和他们的革命的后代,“草鞋”究竟能穿多久?剧中那个敌政工处长,不是以帝国主义走狗的腔调向革命教师挑衅么:“我倒很想知道,你们的高足,他们今天穿草鞋的时候是这个样子,当他们不穿草鞋的时候,他们的后代的后代,将是什么样子?”
马战站出来给予敌人迎头痛击,他说:“你等着瞧吧!政工处长先生!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诞生;一个红彤彤的共产主义世界将在我们的后代的后代的斗争中诞生。穿草鞋的人是绝不了后的!穿草鞋的人是要革命到底的!”
回答得多么好呵!历史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穿草鞋的人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当然,革命也会出现曲折,正当我们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胜利前进的时候,王、张、江、姚这伙新老反革命结成的黑帮,蒋介石国民党在我们党内的典型代表,为了达到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的反革命目的,使用种种卑鄙手段,猖狂反对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迫害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妄图打倒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而且还要灭绝革命的后代。可是,毒蛇毕竟吞不了大象,历史的无情裁判,使他们的下场也绝不比当年的蒋介石王朝和一切修正主义头子的命运更好些。
“四人帮”为了腐蚀青少年一代,他们疯狂破坏毛主席革命教育路线,散布种种修正主义谬论,腐蚀摧残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他们借口批判师道尊严,树立“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标兵,破坏正常的师生关系,搞乱教学秩序;他们公然反对青少年学文化、学知识,谁教文化、谁学文化,谁就是“智育第一”,“复辟回潮”,而交“白卷”的反革命小丑张铁生竟成了“反潮流”的“英雄”。这一切,固然是荒唐可笑的,但在一些青少年中却造成了思想混乱,对“四人帮”的影响和流毒决不可低估。
“四人帮”就是要使我们的年青一代甩掉“草鞋”,把延安精神忘记得干干净净,变成他们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工具。但是,他们的阴谋被彻底粉碎了!穿草鞋的革命精神,必将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光明在前”!全国人民在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领导下,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抓纲治国,大干快上,向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进军。我们国家前程似锦,毛主席开创的革命事业后继有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