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月3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法国《红色人道报》刊文热情赞颂华国锋主席
在华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中国将永不变色
我一些驻外使馆为华侨和外国朋友放映悼念毛主席影片
新华社巴黎一九七七年一月二十九日电 法国《红色人道报》最近一期就法国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党人代表团访问中国发表长篇文章,热情赞颂华国锋主席。
文章说:“华国锋同志是毛主席的继承人,是伟大光荣的党的领袖。他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支持下,挫败了‘四人帮’的阴谋,从而显示了无产阶级领袖的杰出才能”。“这使他在工人阶级和全体中国人民中赢得了崇高的威望。”
文章指出:“华国锋主席在极其尖锐而艰巨的阶级斗争中表现出了远见卓识、果断精神和坚定性”。文章接着谴责了“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并且指出:正是在这个困难时刻,“华国锋同志在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及时地对‘四人帮’采取了行动,没有流一滴血。”“这就是为什么华主席今天作为中国革命的新领袖而被拥戴。”
文章在介绍华国锋主席的革命经历时说:“华国锋主席长期在农民群众中、尤其是在他领导的湖南的农民群众中从事阶级斗争、战胜自然灾害的斗争和生产斗争。华国锋同志的这些实践经验以及他谦逊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得到毛主席的高度评价。”
文章说,在贯彻党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的基本路线“已经有丰富经验的华国锋同志,充分理解毛主席为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和经济(建设)而提出的两个口号即‘工业学大庆’和‘农业学大寨’的极大重要性”。
文章强调说:“华国锋同志表现出他象伟大的无产阶级领袖一样,特别是象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一样,坚定不移地看准和选定光辉灿烂的未来,同时又善于脚踏实地”。“只有在伟大的阶级斗争中,在革命风暴中和危急时刻才能出现群众公认的领袖。”
文章指出:“我们最近的所见所闻使我们确信:在华主席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领导下”,中国将永不变色。
《红色人道报》文章最后说:“支持中国的无产阶级专政,支持中国的继续革命”,“就是支持以华国锋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这是一个关系到世界革命前途的重大问题”。
新华社一九七七年一月三十日讯 中国驻毛里塔尼亚大使馆、驻菲律宾大使馆、驻新西兰大使馆和驻加拿大大使馆最近分别在中国大使馆为外国朋友和爱国华侨放映了彩色纪录片《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
一月二十八日,毛里塔尼亚国民议会议长阿卜杜勒·阿齐兹·萨勒和一些政府部长、高级官员、毛里塔尼亚—中国友好协会的负责人以及各国驻毛里塔尼亚的外交使节出席观看了电影。在观看电影以后,萨勒议长和其他毛里塔尼亚朋友以及各国驻毛里塔尼亚外交使节再次表示了他们对毛泽东主席逝世的深切悼念。萨勒议长说,悼念毛泽东主席的最好方式就是继续执行毛主席所制定的路线和政策。
约六百名华侨和菲律宾朋友一月二十一日和二十五日出席了在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举行的电影招待会。
许多华侨在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更加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他们说,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
当他们看到银幕上再现毛主席许多伟大的革命活动情景时,深受感动。他们说,毛主席同亿万中国人民心连心。
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在一月二十四日和二十五日、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在一月二十五日分别举行电影晚会。旅居这两个国家的爱国侨胞在观看电影时对毛主席的逝世深感悲痛。
他们坚信,中国人民在以英明领袖华国锋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将团结得更加紧密,把毛主席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新西兰—中国协会的朋友怀着深切悼念和无限崇敬的心情观看这部电影。
一些访问过中国的新西兰朋友边看边流泪。他们说,毛泽东主席不仅将永远活在亿万中国人民的心中,而且将永远活在世界革命人民的心中。
新华社布鲁塞尔一九七七年一月二十九日电 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一月二十八日为比中协会朋友举行电影晚会,放映了中国影片《创业》,受到比利时朋友的热烈欢迎。
在放映过程中,比利时朋友多次为中国工人阶级开发大庆油田所表现出来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热烈鼓掌。
一些比利时朋友赞扬这部电影具体地表现了两条路线斗争,并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他们对“四人帮”破坏这部电影的发行感到愤慨。


第5版()
专栏:

日中友好妇女之翼访华团访华报告指出
中国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具有国际意义
报告会通过决议强烈要求早日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
新华社东京一九七七年一月三十日电 日中友好妇女联络会和日中友好协会(正统)中央总部,一月二十九日在东京联合举办了日中友好妇女之翼访华团的访华报告会。
日中友好妇女之翼访华团团长松冈洋子在会上作了报告。她指出,中国粉碎“四人帮”所取得的伟大胜利,不仅对中国有重大的意义,而且也具有国际意义。
松冈说: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根本不是什么“文革派”、“左派”,而是文化大革命的破坏者、反革命的极右派。她强调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是中国人民进行的,而决不是“四人帮”搞的。“四人帮”把自己打扮成文化大革命的“旗手”,其实,他们不仅对文化大革命没有任何贡献,反而破坏了文化大革命。
松冈说,“四人帮”从各个方面歪曲和破坏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他们和林彪反党集团是一丘之貉。她说:“四人帮”疯狂反对和迫害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老干部,尤其是把矛头指向周恩来总理,把周总理当作他们的眼中钉。“四人帮”要打倒周总理和一大批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老干部,其目的是阴谋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
松冈洋子说:“四人帮”打着“反对唯生产力论”的幌子,把革命和生产对立起来,妄图把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搞乱,以便嫁祸于人,达到篡党夺权的目的。他们反对毛主席关于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的学说,搞历史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反对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
松冈说:毛主席提出了“三要三不要”的基本原则,但是“四人帮”却背着毛主席另搞一套,培植亲信,结成帮派,这完全与毛泽东思想背道而驰。
松冈最后强调指出:日本人民应当和取得了粉碎“四人帮”胜利的、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为争取早日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而奋斗。
日中友好妇女之翼访华团副团长山下正子、斋藤纪江等也在会上作了报告。
报告会最后在热烈掌声中通过了一项决议,强烈要求早日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决议在谈到反对霸权问题时强调说:日中联合声明中关于反对霸权的条文“符合日中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不损害任何国家的人民利益。勿宁说,它将维护和发展这些国家的人民的利益,也将对亚洲和平和世界和平做出贡献。”决议最后“强烈要求排除国内外的阴谋和干扰,尽快缔结在正文中写明联合声明第七条的日中和平友好条约。”


第5版()
专栏:

朝鲜《劳动新闻》发表评论
揭露和谴责朴正熙集团的“外交攻势”
新华社平壤一九七七年一月三十日电 朝鲜《劳动新闻》一月三十日发表评论,揭露和谴责朴正熙集团的所谓“外交攻势”。
评论说,南朝鲜伪总统朴正熙最近再次叫嚷什么要通过在国际舞台上同朝鲜北方进行“激烈的外交对峙”,来“建立巩固和平的基础”。伪外务部长官也叫嚷,要“坚持韩美安全合作体制”。
评论指出:“南朝鲜傀儡在外交中追求的是,使美帝侵略军永久霸占南朝鲜,从美国等外国垄断企业那里捞得更多的军事和经济‘援助’,以便加紧战争准备,固定国家分裂。”
评论说,所谓“坚持韩美安全合作体制”,就是使美军继续留驻南朝鲜,继续执行屈从于美帝的政策,继续维持南朝鲜的殖民地奴役状态和分割为南北两部分的分裂状态。
评论说,傀儡们搞的“外交攻势”,只能在世界人民面前暴露出朴正熙集团卖国的、分裂主义的、好战的原形,进一步促进他们在国际上的孤立和灭亡的过程。


第5版()
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尼泊尔和巴林建交
据巴林报纸报道,尼泊尔外交大臣克里希纳·拉杰·阿里亚尔最近访问了巴林。尼巴双方发表了一项联合公报。
公报说:“鉴于巴林国政府和尼泊尔王国政府具有巩固和发展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的愿望,双方一致同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塞总统和土族领导人举行会谈
尼科西亚消息:塞浦路斯总统马卡里奥斯和塞浦路斯土族领导人登克塔什一月二十七日在首都尼科西亚举行了会谈。这是两位领导人十四年来第一次直接举行会谈。
沙特、伊朗国防大臣举行会谈
沙特阿拉伯国防航空大臣苏丹于一月十八日同前来沙特阿拉伯进行访问的伊朗国防大臣礼萨·阿齐米就两国互相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会谈。
沙特国防大臣苏丹表示,伊朗国防大臣的访问将有助于两国之间的合作。他说,这对于实现这一地区的稳定是有益的。
(据新华社)


第5版()
专栏:

中国和巴基斯坦签订科技合作计划议定书
新华社拉瓦尔品第一九七七年一月二十九日电 根据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九七六年五月三十日在北京签订的关于两国科学技术合作协定,以巴基斯坦科学技术部秘书谢赫·曼祖尔·艾哈迈德为首的巴基斯坦代表团和以中国外经部副部长石林为首的中国政府科学技术合作代表团,从一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九日在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举行了第一次会谈。
通过友好协商,谢赫·曼祖尔·艾哈迈德和石林分别代表本国政府于一月二十九日在关于两国一九七七年科学技术合作计划议定书上签了字。


第5版()
专栏:

中国和芬兰签订海运协定
新华社赫尔辛基一九七七年一月二十八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芬兰共和国政府之间的海运协定一月二十七日下午在赫尔辛基签字。
中国驻芬兰大使张灿明和芬兰工商部长阿尔内·贝尔纳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协定上签了字。
阿尔内·贝尔纳部长和张灿明大使在签字仪式上讲了话。他们指出,签订这项协定有助于两国之间友好关系的发展,并且有利于两国之间的海运联系和贸易往来。


第5版()
专栏:

我出土文物展览代表团离澳回国
据新华社堪培拉一九七七年一月二十七日电 以王冶秋为团长的中国出土文物展览代表团一月二十七日离开悉尼回国。
代表团一月十五日到达澳大利亚后,参加了在墨尔本举办的中国出土文物展览的开幕式,并应澳大利亚政府的邀请,对澳大利亚进行了友好访问。
澳大利亚工党领袖惠特拉姆一月二十六日在悉尼出席了澳大利亚艺术委员会欢迎代表团的宴会。
代表团参观了博物馆、艺术馆、历史遗迹和农场,其中包括七千年前土著民族生活的默里河谷考古发掘现场,考查了当时土著民族的生活。
代表团会见了澳大利亚各界人士,并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有关科系的学者举行座谈。中国客人介绍了中国人民在华国锋主席领导下粉碎“四人帮”篡党夺权阴谋的情况和中国的大好形势。他们还向澳大利亚朋友介绍了中国解放后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


第5版()
专栏:

我新闻代表团访问新西兰后回国
新华社一九七七年一月二十九日讯 惠灵顿消息:以《南方日报》总编辑丁希凌为团长的中国新闻代表团一月二十九日结束了对新西兰的友好访问,离开惠灵顿回国。
新西兰国务部长、代理外交部长基思·霍利约克代表罗伯特·马尔登总理一月二十八日在惠灵顿接见了中国新闻代表团,并对他们访问新西兰表示热烈欢迎。
代表团在新西兰期间,访问了惠灵顿、奥克兰、克赖斯特彻奇、汉密尔顿、罗托鲁阿等城市,参观了奶制品厂、农场、地热发电站、报社、电视台、农科研究所,毛利人艺术学院等单位,会见了政府官员,新闻界人士、工人、农民和工商业者,并同新西兰记者举行了座谈。代表团所到之处,受到热情、友好的接待。
中国驻新西兰大使裴坚章一月二十八日为代表团访问新西兰举行了招待会。


第5版()
专栏:

在《阿鲁沙宣言》自力更生精神指引下
坦桑阿鲁沙地区发展民族经济成就显著
据新华社达累斯萨拉姆一九七七年一月二十九日电 坦桑尼亚阿鲁沙专区人民,在《阿鲁沙宣言》自力更生精神指导下,十年来,在发展民族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一九六七年二月五日发表的《阿鲁沙宣言》,是在阿鲁沙举行的坦噶尼喀非洲民族联盟执委会的一次会议上通过的。
阿鲁沙专区位于坦桑尼亚北部,面积八万多平方公里。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草木长青。当地人民世世代代在这里耕种放牧,勤劳生息。但是,殖民主义者在入侵以后,抢占了农民的土地,强迫农民放弃家园,并使他们成为外国资本家雇佣的廉价劳动力。梅鲁山下,白人殖民者的种植园一眼望不到头,树林深处,殖民者的洋房别墅星罗棋布,而这片土地的主人坦桑尼亚人民,却遭受殖民者的压迫和剥削,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
一九六一年,坦噶尼喀摆脱了殖民统治,赢得了独立。一九六四年,成立了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一九六七年二月五日,尼雷尔总统宣布了《阿鲁沙宣言》,把自力更生定为国家发展的指导方针。《宣言》指出:“独立意味着自力更生。如果一个国家依靠另一个国家的赠与和贷款来实现它的发展,那么其独立就不可能是真正的独立。”《宣言》还特别强调了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十年来,阿鲁沙专区的农业生产有了显著的发展。在政府的帮助下,阿鲁沙专区的农民兴修水利,改良农具,增施化肥,选用良种。在发展传统的经济作物咖啡、除虫菊、棉花的同时,努力发展粮食生产。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七四年,这里和坦桑尼亚其它地方一样,发生严重的旱灾。阿鲁沙人民响应尼雷尔总统的号召,大办农业,做到了尽管大旱,全专区粮食仍然自给有余。据报道,一九七五年全专区粮食获得丰收,出售玉米二万六千六百多吨,小麦二万四千五百多吨,以及种子粮三万六千六百多吨。
十年来,和坦桑尼亚全国各地一样,阿鲁沙专区也开展了“乌贾马村运动”。原来居住十分分散的农民,逐步搬到选定的或新建的村子里来。在村子里修建起供水设施,推广农具和其他增产措施,发展农业生产,并且办起了学校、医疗站、开展成人教育,使长期殖民统治在广大农村遗留下来的极端落后的面貌开始改变。
《阿鲁沙宣言》发表以后,坦桑尼亚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把银行、大企业收归国有,为摆脱帝国主义的经济控制、发展民族经济创造了条件。阿鲁沙专区根据本地资源情况和人民的生活需要,先后新建和扩建了一批工厂,如木材厂、面粉厂、啤酒厂等。
阿鲁沙专区一座最大的棉纺厂乞力马扎罗纺织分厂,原来是一个外资企业。收归国有以后,这家工厂不断扩建,由原来只能生产坯布,现在能生产咔叽、棉涤纶、床单和麻布等许多品种的纺织品,年产量达七百五十万米,比国有化前提高了百分之八十七。产品除满足本专区的需要外,还可以供应其它地区。此外,这个厂的工人发扬自力更生精神,自己生产纺织机器上的零配件,尽量减少进口,为国家节约外汇。厂里还办起了一所训练学校。现在,这个厂的技术工作基本上已由坦桑尼亚人自己掌握。
十年来,阿鲁沙的小工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这里自然资源丰富,有传统的草编、铁工、木工等行业。殖民主义者为了倾销他们的商品,扼杀和摧残这里传统的小工业。《阿鲁沙宣言》发表后,政府鼓励发展小工业。一九七四年,专区建立了小工业发展局。目前全专区有一百六十个小工业生产单位,包括制鞋、烧砖、家具、草编、铁工、织布等。每个县都有了自己的砖厂。
《阿鲁沙宣言》发表十周年快要到了,在自力更生道路上取得了可喜成就的阿鲁沙人民,目前正以勤奋的劳动,修饰市容,挂灯结彩,准备迎接前来参加《阿鲁沙宣言》发表十周年庆祝活动的各国客人。他们决心坚持《阿鲁沙宣言》的精神,自力更生,为发展民族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