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2月4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努力奋斗
解放军总后勤部军事医学科学院四所副研究员曾一同(右),研制成功75—1型孔口捕尘器,捕尘率达百分之九十五,减轻了矽尘对施工人员健康的危害,受到施工部队指战员的欢迎。 新华社通讯员摄
浙江人民卫生实验院的科研人员,认真研究、改进一种疗效较高、毒性低、适用范围广、副作用小的治疗血吸虫病的新药“双副”,为全国科学大会献礼。 本报通讯员摄
冶金部钢铁研究院金属物理室主任、共产党员陈篪(右),二十多年来勤勤恳恳、忘我劳动。在“四人帮”横行的时候,他不怕扣帽子、打棍子,勇敢地向科学进军,先后写了三十多篇论文,为我国探索某一类高牌号的高温合金提出了理论依据;在断裂力学的研究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单试样测试的理论和方法,对断裂力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华社记者摄
年近七十的贾兰坡教授,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多年来努力工作,积极参加野外实地考察,为旧石器文化的研究作出了贡献,最近被评为研究所的先进工作者。图为贾兰坡教授(中)同青年科学工作者研究许家窑遗址的材料。
本报记者摄
最近,东北三省的著名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和技术协作积极分子,在沈阳进行技术协作经验交流。这是代表们和沈阳市厂矿工人、科技人员观摩刀具先进技术表演。  新华社记者摄
广东汕头电子仪器厂超声电子仪器研究所主任姚锦钟,原是仅有初中一年级文化程度的青年工人,他十多年如一日,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钻研超声探伤技术,先后设计、研制成功十五种超声探伤仪,为发展超声探伤技术作出了贡献。  本报通讯员摄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在一起进行研究。本报记者摄
山东海洋学院方宗熙教授(右)和同志们一起,首次研究成功海带单倍体育种,并培育出雌性纯种海带和配子体的无性生殖系,为海带的遗传育种开辟了一条多快好省的途径,并丰富了遗传学和海藻学知识。 《青岛日报》供稿
三六○四工厂总工程师、台湾省籍同胞江水生(中)坚持深入实际,和工人一道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式拉刀,使产品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功效提高了几倍,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贡献。
本报通讯员摄
我国著名科学家高士其,在全身瘫痪的困难条件下,忘我工作,勤奋写作,有时还参加青少年科学爱好者的集会,为普及科学知识作出了贡献。图为高士其同少年科学爱好者在一起。
本报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