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1月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萨达特总统结束对罗马尼亚等国访问
新华社开罗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三日电 据中东通讯社报道,埃及总统安瓦尔·萨达特结束了对罗马尼亚、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三国为期六天的访问后,十一月三日回到开罗。
前往迎接萨达特总统的有埃及副总统胡斯尼·穆巴拉克、人民议会议长赛义德·马雷、总理马姆杜·萨利姆以及其他高级官员。
据报道,访问期间,萨达特总统同这三个国家的领导人就国际形势,特别是中东局势的最新发展以及埃及同这三个国家的双边关系进行了会谈。
新华社德黑兰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二日电 埃及总统萨达特在访问罗马尼亚以后,于十月三十一日至十一月一日访问了伊朗。
据伊朗报纸报道,萨达特总统在访问期间,同伊朗国王巴列维举行了一系列会谈,就中东局势的最近发展交换了意见。
萨达特总统还同正在伊朗访问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总统扎耶德举行了会谈。萨达特总统在会谈后对记者发表谈话说,阿—以冲突的核心问题是以色列必须撤出一九六七年以来所占领的阿拉伯领土和承认巴勒斯坦人民建立独立国家的权利。
萨达特总统强调指出,这两项原则对阿拉伯人来说,具有战略上的重要性,这是不能妥协的。


第6版()
专栏:名词解释

共产国际
共产国际又名第三国际,是全世界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联合组织。在修正主义分子篡夺了第二国际的领导权之后,列宁团结各国的革命左派,同他们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并为建立第三国际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一九一九年三月二日,在列宁的领导下,在莫斯科召开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布第三国际正式成立。第三国际从成立到解散历时二十四年,先后共召集了七次大会。它保卫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帮助各国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了革命的马列主义政党,支持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支援了东方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进行了反对国际法西斯主义的斗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共产国际鉴于当时各国内部与国际形势的变化日益复杂,原有的组织形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提议解散。各国共产党一致同意这个提议,共产国际在一九四三年六月十日正式宣布解散。


第6版()
专栏:名词解释

地理政治学
地理政治学又译“地缘政治学”。它是一种反动的学说,它把国家比作为“生物有机体”,因此生长与发展是国家的“天生的规律”,要求它们去夺取别国的领土,以开拓自己的疆界和获得“生存空间”。地理政治学就是这样为帝国主义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在“理论”方面提供依据的。
地理政治学于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首先出现于欧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德国最为流行,希特勒上台后公然宣布以这种反动学说为“国社党的世界观”。它传到日本,被日本军国主义奉为制造“大东亚共荣圈”的理论根据。现在,地理政治学又成为苏美争夺世界霸权的工具。美国从它的“地理位置”出发,企图建立它的世界霸权。苏联借口生产力的发展“超出了国界”,提出“取消边界”的“经济一体化”计划,鼓吹建立“国家间的经济综合体”,妄图把其他国家的领土“综合”到苏联版图中去。
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分子是地理政治学的忠实门徒,他们妄图把毛主席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马列主义科学论断扣上“地理政治学”的帽子,只能暴露其侵略扩张的卑劣手法而已。


第6版()
专栏:名词解释

苏伊士运河事件
一九五六年七月,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把英国和法国掌握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英、法帝国主义为了重新霸占苏伊士运河,伙同以色列于同年十月底发动对埃及的侵略战争。埃及人民奋勇抗战,得到全世界人民和各国舆论的坚决有力的支持,终于在十一月六日迫使英、法和以色列同意停火,随后相继撤军,埃及人民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斗争的光辉胜利。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境内苏伊士地峡,是欧、亚、非三洲重要航道。运河自一八六九年凿通以来,即由英法垄断资本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经营管理,成为他们侵略埃及和中东的工具。一八八二年,英军占领埃及,在运河区建立了英国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一九五二年七月,推翻了以英国为靠山的法鲁克王朝的统治,一九五六年六月迫使最后一批英军撤出苏伊士运河区,最终结束英国对埃及的军事占领。美国在运河事件中借机混水摸鱼,多方活动,排挤英、法,企图称霸中东。英、法在二次大战后,十分虚弱,力不从心,发动了侵埃战争,使它们自己陷于内外交困的窘境。英国首相艾登由于运河事件的败局被迫辞职。
新华社


第6版()
专栏:

苏美加紧在地中海互相收集对方情报
美国海军舰队在波罗的海举行演习
新华社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三日讯 苏联和美国为了加强在欧洲侧翼的争夺,双方正利用间谍飞机和舰只加紧在地中海一带收集对方的情报。
路透社十月三十日从土耳其的伊兹密尔城发出的一则消息说,据驻扎在土耳其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官介绍,苏联的情报侦察机在靠近北约国家的国际水域上空和沿着东西方分界线的东侧飞行。苏联的舰只和情报拖网船也跟随着美国第六舰队的舰只航行,以监听和截收从美国舰艇上发出的电子信号和无线电报。
这则消息说,美国也在使用间谍飞机来收集情报,以便部分地弥补土耳其关闭美国设在那里的情报收集站后所造成的损失。于是,从东地中海第六舰队起飞的美国间谍飞机,经常在地中海一带上空飞行,利用电子装置侦察苏联南部地区和其他一些国家,截收无线电报和监收各雷达站的信号,监视苏联南部的军事活动,并密切注意着苏联使用的电子设备的改进和变化。这些飞机还用于收集通常在地中海游弋的五十多艘苏联舰只上发出的电子情报。
新华社波恩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三日电 由四艘驱逐舰和一艘给养船组成的一支美国海军舰队从十一月一日起在波罗的海国际水域举行例行演习。这次演习将持续十四天。
演习期间,美国军舰将访问基尔、特拉弗明德和不来梅等西德港口。据西德《法兰克福汇报》报道,这次演习的目的,是示威性地使用隔离波罗的海和北海的海峡的通行权,并要表明美国海军是以波罗的海为国际海域的。这家报纸认为,演习表明,美国没有改变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翼的高度重视。
据西德国防部宣布,西德海军和海上航空兵,将部分地参加这次演习。此外,丹麦的军舰和飞机,荷兰的海军部队和美国的空军也将参加演习。(附图片)
苏联为了争霸欧洲,在中欧驻屯重兵,直接威胁西欧国家安全。图为苏联在东德的坦克部队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


第6版()
专栏:

美国国会授权总统发展中子弹和巡航导弹
新华社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四日讯 华盛顿消息:美国国会授权卡特总统发展中子弹和巡航导弹。
据报道,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于十一月二日和三日分别通过四亿七千六百四十万美元的补充防务经费授权法案和二十六亿美元的军事能源授权法案。
这两个法案中包括发展中子弹的二千二百六十万美元和巡航导弹的三亿六千四百万美元的费用。此外,还包括为研究发展FB—111H型轰炸机样机、能携带巡航导弹的宽机身商用飞机,以及扩大B—52轰炸机干扰雷达能力和先进的导弹跟踪雷达等费用。卡特总统曾作出在停止发展新的B—1战略轰炸机的决定的同时,提出要生产中子弹和发展巡航导弹,为此向国会要求授权和拨款。现在,美国国会已正式同意了这两个授权法案,并为上述两种新武器拨款。这表明,美国同苏联正在加剧军备竞赛,相互展开激烈的争夺。
新华社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二日讯 华盛顿消息:据美国能源部发言人宣布,美国于十一月一日在内华达州的试验场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这是美国今年以来宣布的第九次核试验,是美国在一周内进行的第二次核试验。
十月二十六日,美国刚刚进行了一次地下核武器试验。


第6版()
专栏:外刊摘要

“非常秘密、非常冷的战争”
编者按:英国《听众》周刊最近在一篇题为《在海下的冷战》的文章中指出:世界海洋的“冷战从未象今天这样激烈”,“东西方核潜艇在大西洋深水里进行一场可怕的捉迷藏游戏”。文章认为,如果把反潜战分为侦察和破坏两个阶段,那么海上战役的第一阶段已在大西洋“开始”了,这是“非常秘密、非常冷的战争”。
两个超级大国在海洋里的激烈争夺,是它们从太空到陆地上的激烈争夺的延续。看看波涛掩盖下的剑拔弩张的潜艇“游戏”,更可以认清两霸在欧洲盘马弯弓的两军相峙的严重程度。可是,在苏联的词典里,这却叫做“无所不包”的“缓和”。
冷战从未停止过。无论在世界海洋的上空还是海下,冷战从未象今天这样激烈地继续着。
一场常规战争不管在什么地方打起来,不管怎样打起来,都将很快发展为海上战争,这有两个十分充足的理由。一旦在中欧发生一场有限的地面战(这是最有可能的设想),北约马上就需要美国提供成百万吨的军援物资,其中百分之九十将从海上运来,而且这些补给品还必须迅速运来。为了运输,北约将需要控制大西洋的海上交通线。第二,由于美国和英国完全依靠进口战略物资和重要的非战略物资,因此,那些海上交通线就将再次具有同上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所具有的完全一样的重要性。换句话说,不管发生什么情况,都将必须出现第三次大西洋战役。这也就是潜艇起作用的方面。潜艇的作用在下次大西洋战役中将是至关重要的。
下次大西洋战役第一阶段业已开始。反潜战分侦察和破坏两个阶段,在你能够击沉一艘潜艇之前,必须发现它,鉴于它有几十亿平方海里的大洋可躲藏,这就是个大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寻找俄国潜艇、确定它们所在地点以及认明它们,已成为北约海空部队主要的前线任务之一。
北约的核攻击潜艇还外出寻找俄国潜艇。东西方核潜艇在大西洋深水里进行一场可怕的捉迷藏游戏,寻找对方的位置、部署、格局、声音信号,有时也搞奇怪的小游戏,以测验对方的战术、航海艺术和技术。这是一场庞大的在前线收集情报的游戏。当然,最终,这不是什么游戏。由于反潜战技术未能赶上潜艇的发展,北约现在对苏联潜艇舰队所处的不利地位同英国一九四一年对德国潜艇所处的地位一样。那时是处于某种不利地位的。
北约的潜艇显然要比俄国的潜艇平静些,但是俄国人的数量要多。光是俄国为它的庞大舰队制定的人员训练计划的有效性,就使北约将军们吃惊。
西方在技术上是真正领先的,这是使作战室不存在绝望情绪的一个因素。但是,领先的程度很小,而且有很快失去的危险。同时,在最为重要的前线,冷战在继续。飞机在空阔的海洋上空盘旋,而在海洋下面,潜艇则象巨大的盲狗在互相探寻对方。在从奥斯陆到爱丁堡,从冰岛到弗吉尼亚州诺福克的地堡作战室中,人们在探测并记录潜艇无止境的行踪。这是非常秘密的、非常冷的战争。
(摘自英国一九七七年十月十三日《听众》周刊汤姆·曼戈尔德写的文章《在海下的冷战》)


第6版()
专栏:

塞内加尔坚持反帝反霸反对外国干涉非洲
埃及决定削减明年偿还苏联的商业债款
据新华社达喀尔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四日电 塞内加尔政府和人民坚持反帝、反殖、反霸立场,坚决反对外国干涉非洲内部事务,主张非洲问题由非洲人自己解决。他们正在为非洲团结反霸事业作出贡献。
桑戈尔总统最近在一次谈话中明确指出:“非洲如果摆脱了外来干涉,就会得救。”为反对外来干涉、特别是苏联的侵略扩张,近几年来,塞内加尔同其他非洲国家团结一起,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早在一九七五年,苏联雇佣军武装干涉安哥拉时,塞内加尔政府曾多次谴责这种干涉行径,要求一切外国军队撤出安哥拉,让安哥拉人民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今年初,当苏联雇佣军入侵扎伊尔时,桑戈尔总统派特使前往扎伊尔,对扎伊尔人民反侵略的正义斗争表示坚决支持,并用飞机给扎伊尔军队送去了药品。
塞内加尔从苏联的两次侵略事件中进一步看到超级大国的干涉给非洲带来的严重威胁,认为非洲国家有必要加强团结,共同采取措施,反对大国对非洲内部事务的干涉。今年四月,在第四次法国—非洲首脑会议期间,塞内加尔和一些西非国家开始酝酿如何采取集体措施,防止大国的干涉。随后,桑戈尔总统和西非经济共同体其他五个成员国首脑以及多哥国家元首的代表于六月九日在象牙海岸首都阿比让签署了互不侵犯和相互援助协定。这个协定,一方面表达了这些西非国家决心避免采用武力解决它们之间的问题,不给外来势力插手和干涉以可乘之机;另一方面,保证在一个成员国遭受侵略时,其他国家给予援助,反映了这些国家集体维护安全的愿望。
六月下旬,在加蓬首都利伯维尔举行的非洲统一组织部长理事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塞内加尔外交国务部长提出了“关于干涉非洲国家内部事务问题的决议”草案。塞内加尔代表在提出这项决议草案时指出,安全问题尖锐地提到非洲国家的面前,因此有必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来对付它,提出这项决议草案的目的就是采取一个有助于消除或者至少严格限制对非洲事务进行干涉的办法。在塞内加尔代表和许多与会国代表的共同努力下,非统组织第十四届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了上述决议草案。据塞内加尔《太阳报》报道,这项决议要求非统组织成员国禁止使用本国的领土作为进攻另一个非洲国家的基地,要求非洲以外的一切国家不要干涉非洲国家的内政。桑戈尔总统对这届会议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我认为这届会议开得好。重要的是,我们拒绝了对非洲国家内政的外来干涉,这是重要的一步。”
新华社开罗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三日电 据埃及《金字塔报》十一月三日报道,埃及内阁决定把原计划明年偿还苏联的商业债务从七千万英镑减少到一千万英镑。
据报道,埃及在此之前向苏联出口了价值两亿三千万英镑的非传统性工业和农业商品,从苏联进口了价值一亿六千万英镑的化工半成品和工业品。出口和进口抵销后所剩的余额作为埃及还给苏联的军事债务。
埃及总统安瓦尔·萨达特最近宣布,他已要求内阁审议埃及对苏联所欠的军事债务问题,并向议会提出在今后十年内不偿还欠苏联的军事债务。


第6版()
专栏:

联大特别政委会通过决议谴责劫持飞机
新华社联合国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二日电 联合国大会特别政治委员会十一月一日一致通过决议,谴责用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劫持飞机或干扰民航飞行的活动,谴责针对旅客、机务人员和飞机的一切暴力行动。
决议呼吁所有国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发生这类行动。
中国代表林兆南在讨论这一决议草案时作了解释性发言。他说:“中国政府历来反对劫持民航飞机以及袭击飞机机务人员等冒险主义恐怖行为。因这种行为干扰和破坏国际民航的正常活动,严重危及旅客和机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但是,他说,这个决议草案执行部分提到的联合国大会的某些决议,涉及有关劫持民航飞机的东京、海牙和蒙特利尔三个公约。这些公约是蒋帮盗用“中国”的名义签字和批准的,因而是非法的、无效的。他强调说,中国代表团对此提出保留,“中国政府概不承担任何义务”。


第6版()
专栏:

首届不结盟国家广播组织会议在南举行
宣言指出应无保留支持不结盟国家争取人民解放的斗争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一九七七年十月三十一日电 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广播组织会议十月二十七日至三十日在南斯拉夫萨拉热窝市举行。来自近七十个国家的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在开幕式上宣读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总统铁托的贺信。贺信说,这次会议是具体实施科伦坡第五次不结盟会议关于不结盟国家在交换新闻方面加强相互合作的决议。“不结盟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解放的国家,由于经济能力有限、技术设备薄弱及专业干部缺乏,在这方面也处于不平等地位。因此,相互帮助与合作将使广播与电视成为这些国家人民手中争取解放与平等的国际关系的强大武器,从而打破对传播新闻的垄断。”铁托总统的贺信受到与会代表热烈欢迎。
会议在团结及充分谅解气氛中讨论通过了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广播组织会议声明、合作的行动纲领及协调不结盟国家广播组织间合作的决议。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不结盟国家的广播与电视应在无保留地支持不结盟国家争取人民解放,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及种族歧视的斗争中,以及在声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下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民的斗争中发挥更大作用。在会议通过的行动纲领中强调指出,要发展和加强各国的本国广播组织,这首先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同时在团结的基础上支持那些最不发达的不结盟国家及解放运动的广播组织。


第6版()
专栏:

萨达特总统结束对罗马尼亚等国访问
新华社开罗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三日电 据中东通讯社报道,埃及总统安瓦尔·萨达特结束了对罗马尼亚、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三国为期六天的访问后,十一月三日回到开罗。
前往迎接萨达特总统的有埃及副总统胡斯尼·穆巴拉克、人民议会议长赛义德·马雷、总理马姆杜·萨利姆以及其他高级官员。
据报道,访问期间,萨达特总统同这三个国家的领导人就国际形势,特别是中东局势的最新发展以及埃及同这三个国家的双边关系进行了会谈。
新华社德黑兰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二日电 埃及总统萨达特在访问罗马尼亚以后,于十月三十一日至十一月一日访问了伊朗。
据伊朗报纸报道,萨达特总统在访问期间,同伊朗国王巴列维举行了一系列会谈,就中东局势的最近发展交换了意见。
萨达特总统还同正在伊朗访问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总统扎耶德举行了会谈。萨达特总统在会谈后对记者发表谈话说,阿—以冲突的核心问题是以色列必须撤出一九六七年以来所占领的阿拉伯领土和承认巴勒斯坦人民建立独立国家的权利。
萨达特总统强调指出,这两项原则对阿拉伯人来说,具有战略上的重要性,这是不能妥协的。


第6版()
专栏:名词解释

共产国际
共产国际又名第三国际,是全世界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联合组织。在修正主义分子篡夺了第二国际的领导权之后,列宁团结各国的革命左派,同他们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并为建立第三国际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一九一九年三月二日,在列宁的领导下,在莫斯科召开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布第三国际正式成立。第三国际从成立到解散历时二十四年,先后共召集了七次大会。它保卫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帮助各国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了革命的马列主义政党,支持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支援了东方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进行了反对国际法西斯主义的斗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共产国际鉴于当时各国内部与国际形势的变化日益复杂,原有的组织形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提议解散。各国共产党一致同意这个提议,共产国际在一九四三年六月十日正式宣布解散。


第6版()
专栏:名词解释

地理政治学
地理政治学又译“地缘政治学”。它是一种反动的学说,它把国家比作为“生物有机体”,因此生长与发展是国家的“天生的规律”,要求它们去夺取别国的领土,以开拓自己的疆界和获得“生存空间”。地理政治学就是这样为帝国主义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在“理论”方面提供依据的。
地理政治学于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首先出现于欧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德国最为流行,希特勒上台后公然宣布以这种反动学说为“国社党的世界观”。它传到日本,被日本军国主义奉为制造“大东亚共荣圈”的理论根据。现在,地理政治学又成为苏美争夺世界霸权的工具。美国从它的“地理位置”出发,企图建立它的世界霸权。苏联借口生产力的发展“超出了国界”,提出“取消边界”的“经济一体化”计划,鼓吹建立“国家间的经济综合体”,妄图把其他国家的领土“综合”到苏联版图中去。
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分子是地理政治学的忠实门徒,他们妄图把毛主席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马列主义科学论断扣上“地理政治学”的帽子,只能暴露其侵略扩张的卑劣手法而已。


第6版()
专栏:名词解释

苏伊士运河事件
一九五六年七月,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把英国和法国掌握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英、法帝国主义为了重新霸占苏伊士运河,伙同以色列于同年十月底发动对埃及的侵略战争。埃及人民奋勇抗战,得到全世界人民和各国舆论的坚决有力的支持,终于在十一月六日迫使英、法和以色列同意停火,随后相继撤军,埃及人民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斗争的光辉胜利。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境内苏伊士地峡,是欧、亚、非三洲重要航道。运河自一八六九年凿通以来,即由英法垄断资本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经营管理,成为他们侵略埃及和中东的工具。一八八二年,英军占领埃及,在运河区建立了英国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一九五二年七月,推翻了以英国为靠山的法鲁克王朝的统治,一九五六年六月迫使最后一批英军撤出苏伊士运河区,最终结束英国对埃及的军事占领。美国在运河事件中借机混水摸鱼,多方活动,排挤英、法,企图称霸中东。英、法在二次大战后,十分虚弱,力不从心,发动了侵埃战争,使它们自己陷于内外交困的窘境。英国首相艾登由于运河事件的败局被迫辞职。
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