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1月5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第三世界国际经济领域的联合反霸斗争方兴未艾
新华社记者述评
第三世界国际经济领域的联合反霸斗争方兴未艾,正冲破重重障碍,波澜壮阔地向纵深发展。
改革旧的国际经济关系,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是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愿望。经过近几年来的共同斗争,第三世界国家已经取得巨大进展。尽管超级大国不断设置障碍,加紧破坏和捣乱,但形势正在发生着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变化。
人口众多、地大物博的第三世界,由于帝国主义的压榨和统治,长期陷于农业凋敝、工业落后、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境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国家虽然在政治上取得独立,但经济情况仍很困难。许多国家粮食不能自给,而且进口日益增长。从一九五○年到一九七○年,第三世界进口制成品价格增加百分之四十四,而出口初级产品价格却下降百分之四;出口贸易占世界比重从百分之三十一降到百分之十七;在人口增长率大大超过工业发达国家的情况下,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比重却始终停留在百分之十二至十三,六十年代期间按人口平均的实际生产增长率,大大低于工业发达国家。
但是,进入七十年代以来,特别是一九七三年阿拉伯国家使用石油武器以后,经过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第三世界国家明确提出了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要求,在原料价格、保卫民族资源和经济权益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顽强的斗争,经济情况有了改善。从一九七○年到一九七六年,第三世界原油的价格提高五倍;出口贸易占世界贸易额的比重回升到百分之二十五,其中一九七六年产油国出口额增长百分之二十,非产油国增长百分之十七;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估计已上升到约百分之十五;黄金外汇储备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从百分之二十增加到约百分之四十二。
第三世界国家手里握有强大的武器,这就是原料。近来,帝国主义、超级大国在石油和其他原料方面依赖于第三世界的程度正迅速增长。以美国为例,美国从五十年代到现在,已由石油自给变为原油进口占其总消耗量的百分之四十以上。美国在五十年代是金属原料出口国,但到七十年代初,它所需金属原料的四分之一依靠进口。苏联现在还是原油和金属原料的出口国,但它的原料供应日趋紧张;它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原料也已占其原料总进口额的百分之七十三以上。事实表明,第三世界国家争取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拥有极为有利的物质条件。
第三世界国家保卫原料价格,保卫民族资源,是当前国际经济领域反霸斗争中的焦点之一。在这场斗争中,第三世界国家人民觉悟越来越提高,团结越来越增强,斗争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扩展。
第三世界国家总出口额的四分之三是原料。长期以来,国际市场的原料价格操纵在工业大国的垄断资本手里,使它们受尽了剥削。一九七三年,石油生产国首次打破了这种不合理的旧的国际经济关系,独立自主地决定了石油价格,从而充分显示了第三世界在国际经济领域斗争中的巨大力量。对于石油输出国的这一正义行动,帝国主义特别是超级大国又恨又怕,竭力进行破坏和捣乱。特别是一九七三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以后,原料价格波动幅度很大,一些原料生产国经济上遇到了困难,两个超级大国以为时机已到,趁机挑拨产油国与其他原料生产国的关系,妄图破坏它们的团结,破坏它们的斗争。但是第三世界国家在一九七五年初的达喀尔会议上庄严宣告:石油斗争同其他原料的斗争密不可分,石油生产国同其他原料生产国是在国际经济领域里进行反霸斗争的一条战线上的战友,给了超级大国一记响亮的耳光。第三世界国家在政治上相互声援,在经济上相互支持,胜利地推进了保卫民族资源、抗击超级大国的斗争。
在石油斗争胜利影响下兴起的维护原料价格、保卫经济权益的斗争正在深入开展。当前,第三世界已有七十多个国家是大约二十个生产国组织的成员国;铝土、橡胶、香蕉等出口国组织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生产收入;亚非拉许多地区建立了各种区域性经济组织。今年八月,石油、铝土等八个生产国协会召开会议,通过了一项关于生产国协会理事会章程的报告,朝着建立原料生产国的统一组织迈出了新的一步。
在维护原料价格的斗争上,当前的特点是已经由单项产品走向综合解决,这也是原料斗争进一步走向联合的一个新发展。在去年举行的联合国第四届贸发会议上,原料生产国首次提出了通盘解决原料价格的商品综合方案,经过与两个超级大国的激烈斗争,使会议通过了这项建议。接着,在今年讨论建立商品储存共同基金的一系列会议上,特别是在三月举行的正式谈判会议和五月的“南北对话”中,第三世界国家又打破了超级大国的种种阻挠,坚持原则,并肩战斗,终于使会议达成了建立共同黄金的原则协议。当然,这些仅仅是斗争的初步结果,要迫使超级大国履行协议,还有待今后坚持斗争。但是已取得的斗争的胜利对于改善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地位和增强政治团结,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第三世界国家在经济领域中斗争的成就,有赖于它们在国际政治斗争中的联合;而它们的经济地位的变化,又促进着政治领域中联合反霸斗争的发展。石油斗争,在中东问题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些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也加强了抗击霸权主义的物质基础。今后随着同两霸斗争的发展,第三世界国家在经济、政治甚至军事领域中反霸斗争相互推动的趋势,将会进一步加强。
在这场伟大的破旧立新的斗争中,第三世界国家程度不等地提高了对自力更生和“集体自力更生”的重要性的认识。它们通过斗争实践,逐步认识到只有坚持自力更生和相互支援的道路,才能充分发挥本身的有利条件,改善自己的经济地位。不少国家着眼于减少对外依赖,开始重视发展农业,争取粮食自给,发展中、小型工业,培养本国的技术力量。尽管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种种困难,但历史的潮流不可扭转,第三世界国家将越来越发挥反霸主力军的作用,争取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一定会不断向前发展。


第5版()
专栏:

刚果政府决定将领海扩大到二百海里
新华社布拉柴维尔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三日电 刚果政府决定将本国领海范围扩大到二百海里。政府发言人、新闻和邮电部长塞拉斯坦·戈马—富图在刚果电台宣布了这项决定。这项决定是十一月二日在刚果总统雍比—奥庞戈主持的部长会议上通过的。


第5版()
专栏:

阿拉伯六国财政部长委员会强调经济一体化
新华社开罗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三日电 据开罗报纸报道:埃及、摩洛哥、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苏丹六国财政部长委员会会议十一月二日提出了一系列旨在便利阿拉伯资本投入阿拉伯发展项目的建议。
阿拉伯六国财政部长委员会举行了两天的会议后于十一月二日结束。委员会要求阿拉伯联盟秘书处与一个专家委员会合作,制订一项关于阿拉伯资本向阿拉伯发展项目投资的协议,以鼓励阿拉伯资本在阿拉伯世界的流动。
会议还鼓励各公司资助联合兴建的阿拉伯项目,也鼓励同阿拉伯发展基金会进行更大的合作,以便在阿拉伯的发展努力中起更大的作用,加强阿拉伯经济一体化。
这些建议将提交给明年二月在突尼斯举行的阿拉伯经济统一委员会。
阿拉伯六国财长委员会是阿拉伯经济统一委员会的一个机构,其任务是促进阿拉伯各国的经济合作。


第5版()
专栏:

圣卢西亚总理指出加勒比共同体应加强团结
新华社乔治敦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二日电 卡斯特里斯消息:圣卢西亚总理约翰·康普顿最近在首府卡斯特里斯发表讲话强调,在当前的世界形势下,加勒比共同体成员国必须进一步加强团结和合作。
他说:加勒比共同体尽管还有不完善之处,但它仍是这个地区团结的工具。他说:“加勒比共同体现在蒙受的压力和困难不是我们造成的,确切地说,那是现存的世界经济条件的结果。”
他指出,加勒比共同体应该谨防引进某些大国的经验。他说:“只有抵制海妖的甜言蜜语和根据自身的经验来解决我们的问题,加勒比共同体才能作为我们取得进步的一个工具继续存在下去。”


第5版()
专栏:

非洲发展银行等组织讨论财政机构合作问题
新华社洛美电 据《多哥新闻》报道,非洲发展银行、西非经济共同体计划拟订和发展部门、西非发展银行和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基金的负责人十月二十一日在多哥首都洛美举行首次会议,讨论非洲财政机构之间的经济合作问题。
会议结束时发表的一项联合公报说,会议就采取具体行动以实现经济一体化和改善西非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一事达成了一项协议。会议决定于一九七八年一月在象牙海岸首都阿比让举行专家会议,准备合作方案。


第5版()
专栏:

沙特阿拉伯向十三个非洲国家提供贷款
新华社雅温得电 据《喀麦隆论坛报》十月二十五日报道,为了加强阿拉伯—非洲的合作关系,非洲经济发展阿拉伯银行最近宣布,沙特阿拉伯发展基金会已向喀麦隆、马里、乌干达、塞内加尔、赞比亚等十三个非洲国家提供了总额为十亿九千三百三十二万沙特里亚尔的贷款。
这笔贷款将用于这些国家修建水利灌溉设施和公路,兴建电力和其他工程。


第5版()
专栏:

丹麦议长接见我对外友协代表团
新华社哥本哈根电 丹麦议会议长卡尔·斯屈特十一月三日上午在议会大厦接见了以丁雪松为团长、李储文为副团长的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代表团全体成员,并进行了友好的谈话。中国驻丹麦大使秦加林接见时也在座。
同日中午,丹麦不管大臣利瑟·厄斯特戈尔在政府大厦设午宴招待代表团。社会大臣爱瓦·格里台尔出席了午宴。
代表团是应丹中友协邀请,在结束了对芬兰的访问后于十月三十日到达丹麦进行友好访问的。


第5版()
专栏:马耳他通讯

中马友谊的结晶
马 明
为了支持马耳他政府和人民维护独立主权、发展民族经济的正义事业,一九七四年,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牢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聆受敬爱的周总理的嘱托,来到了地中海中部的美丽的岛国——马耳他。他们的任务是帮助马耳他建设一座三十万载重吨的干船坞。几年来,在建坞过程中,中马两国工人和技术人员友好合作,亲密无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马耳他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历史上一贯受到外来势力的蹂躏,人民处于无权的地位,经济畸形发展。一九六四年取得独立后,马耳他政府和人民决心改变过去殖民地的经济面貌,清除过去作为外国军事基地的特征,努力发展自主的国民经济。因此,在马耳他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中,三十万载重吨干船坞这个项目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建造这样一座船坞,工程量是相当大的。半座山要挖掉搬走,还要将坞室挖到低于海平面近十米。挖方量近百万,而且全是石头,工程相当艰巨。但困难吓不倒并肩劳动的马中两国劳动者。经过认真勘测和精心设计,很快就开始了施工。工地上人来车往,机器轰隆,一派两国人民密切合作,并肩战斗的繁忙景象。巨大的挖掘机吞食着山岗,运输车队来来往往,将石头运到远处……为了早日建成大坞,中国技术组的领导人员和工程师们时常深入现场,与马耳他工人并肩劳动,不分早晚奋战在工地上。很多马耳他工人也纷纷主动要求加班加点。工地上创造了日挖运石方四百二十九车的高产纪录。经过中马双方密切合作和共同努力,挖方工程大大加快了步伐,百万石方一年完成。现在,船坞项目已进入坞体混凝土工程的关键阶段,中马两国人员又开始了新的紧张劳动。
在整个工地上,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看到两国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互相关心亲如手足的动人场面。混凝土工王吉明带领二十多名马耳他朋友搞施工。他处处抢干重活、累活,非常关心马方工人,谁工作时间长了,就叫他休息,喝点水;谁有病了,就送他到卫生所,请医生给他看病。马耳他朋友感动地说:“殖民主义者不拿我们当人待,而中国专家把我们看成兄弟。”王吉明和他的朋友们在共同的劳动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朋友们见他老是专门捡重活干,怕把他累坏了,所以每当朋友们看到他干重活时就把他手中的工具夺过来,替他干起来,而把他推到一边去休息。一天,中方人员下班了,王吉明有一点工作未收尾,马耳他朋友们硬是夺下他手中的工具,把他推上了汽车,并向他保证把活干好。第二天一上班,这些朋友就请王吉明来检查他们的工作。当王吉明看到他们很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时,他紧紧地握住了他们的手。马耳他和中国的工人为他们共同劳动所创造的美好的成果而感到由衷的喜悦。
船坞工地机修厂担负着工程建设材料的加工任务,又负责全部施工机具的维修和保养,技术复杂,范围广,事情多,有时任务又很急。机修厂的中马双方人员齐心合作,月月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为船坞工程做出了贡献。李学义带领的小组工作得尤为出色。这个小组里的五十多个马耳他工人都是离开学校不久的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不懂技术。但他们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马耳他这些年轻人虚心好学,工作勤奋。李学义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兄弟,处处关心爱护他们,耐心地教他们学技术。为了克服语言上的障碍,他就请翻译把工具和设备的名称用英语和汉语写在木板上,便于他教马耳他朋友学技术。朋友们十分尊敬李学义,把他当成老师,不懂的就问,不会的就学,很快就掌握了技术。有一次,李学义患病了,但仍坚持工作,耐心向马耳他朋友传授技术。朋友们发现他带病工作,就把他送到更衣室,用中国话说:“休息,休息!大夫,大夫!”语言虽然简单,却表达了彼此之间兄弟般的友情。
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与马耳他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不断地发展着。无论中国人员走到哪里,总有很多好客的马耳他人,不论是否相识,热情地向他们招手致意。在他们每天上下班经过的一条街上,有一家马耳他朋友,不管刮风下雨,每天全家站在窗口,等着他们下班。他们乘坐的汽车一到,全家立即挥动帽子头巾,欢迎致意。中国技术人员每逢见到这种情景,心里总是热乎乎的,十分感动。挖掘机手鲁军在工作中有一股敢打敢冲的劲头,人称“小老虎”。一天,他在替换马耳他朋友排除险石时,不幸受伤,左大腿被巨石砸断。送进医院后,马方医务人员听说是船坞工地上的中国专家受了伤,立即采取紧急措施抢救。明托夫总理闻讯后派人送来了鲜花和名片表示慰问,第二天又亲自到医院探望。他详细地询问了鲁军的伤情后亲切地说:“你是为马耳他受伤的,你是英雄。马耳他人民应该向你学习。我们一定尽最大的力量把你的腿治好。”鲁军感动地对明托夫总理说:“恢复健康后,我要加倍工作,为中马合作做出贡献。”马耳他政府的部长们也相继来医院探望,当地报纸高度赞扬了中国工程技术人员鲁军的事迹。马耳他公众从报纸上得知中国专家受伤的消息后,纷纷到医院慰问,有的送来鲜花,有的送来纪念品。来医院探望亲友的朋友们也把受伤的中国专家当作亲友来慰问。语言的困难也挡不住友好情谊的交流。
现在,船坞工程正在紧张地进行。这座宏大的船坞建成后,将作为马中两国朋友共同劳动的美好的结晶,载入两国人民友谊的史册。
(附图片)
马耳他纺织厂女工在中国技术人员帮助下进行操作。 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