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1月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讲求实效
在秋前农田基本建设中,广西东兰县武篆公社党委,明确主攻方向:抓好工程配套,扎扎实实讲求实效,发挥了原有工程的灌溉能力。
这个公社今年开始搞农田基本建设的时候,首先深入揭批“四人帮”,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一九五七年以来,全公社修建了中小型水坝、水库十多处,但是由于没有搞工程配套,旱灾一来,大部分田还是受旱,造成粮食减产。象位于上圩大队上游的上圩水库,库容达二十五万方。这么大的一个水库,却没有一条渠道,任水自流。原计划灌溉八百亩,实际灌溉不到二百亩,大部分的水都流到河里去了。群众批评说:这样的水库,光摆样子,不讲效果,是劳民伤财。公社党委接受了贫下中农的意见,一九七五年大干一个冬春,修了渠道,注意搞好配套,一九七六年以来,虽然遇到特大旱灾,水库下边的八百多亩田仍然得到了灌溉,全公社的粮食获得了丰收。
武篆公社党委认真总结了这个经验教训,今年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中,重视抓好工程配套,做到建成一处,配套一处,见效一处。农田基本建设的战斗一开始,全公社除安排百分之三十的劳动力投入新建水库外,把绝大部分的劳动力都安排在搞好工程配套上,争取明年春季见效。施工中,还注意把好质量关,使渠道砌得又快又好。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来信

把好质量关编辑同志:
农田基本建设一定要注意质量。过去,在“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下,部分社队兴办小型水利,不注意工程质量,致使一些工程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甚至出现了前头修后边坏的现象。我们公社就是个例子。去年建的六座桥,已经坏了三座,机井、涵洞也有部分报废。今年要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任务重,项目多,工程量大。我们公社接受过去的教训,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把紧质量关:
一、加强领导。公社书记抓质量,各大队也都有一名书记抓质量。
二、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作用。每项工程建成后,公社都要认真验收。在验收中发现质量不合格的,技术员和民工们及时采取措施,直到达到标准为止。
三、建立责任制,开展评比竞赛。每项工程都采取定领导、定人员、定任务、定质量、定时间的五定责任制。组织大家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十天一检查,一月一评比。
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今年我社小型水利工程质量全部合乎标准。
河南省西华县西华
营公社水利技术员


第3版()
专栏:来信

认真搞规划编辑同志:
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必须认真进行调查研究,搞好规划,绝对不能蛮干。我们大队在这方面有着深刻的教训。一九七二年到一九七五年,我们大队搞了三项较大的水利工程,修建了三个大蓄水池,一条盘山渠道,截一个潜流,总共投人工三万多个,车工七百多个,资金一万多元。花了这么大的代价,却一项也没有受益。蓄水池底朝天,盘山渠里干又干,截潜流也没有出水,挫伤了群众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今年以来,大队党支部坚决贯彻全国农田基本建设会议的精神,认真学习大寨、昔阳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经验,总结本大队近年来的教训,虚心倾听群众意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和群众一起因地制宜地制定出一个引洪压沙、闸沟造地六百亩的规划。现在干群一条心,正干得热火朝天。群众说:“我们不怕干,就怕白流汗,象这样的工程,干多少我们也乐意。”
山西省怀仁县小峪口
大队贫下中农


第3版()
专栏:

不搞形式主义
河北省围场县牌楼公社党委,带领群众在牌楼大队平整土地。干部和群众日夜奋战,半个多月的时间,就平整出一千多亩大寨田。
县委领导同志到这个公社检查,看到他们搞农田基本建设的干劲足,进度快,质量好,决定组织全县三级书记来参观。这个消息传开后,干部、群众深受鼓舞。这个公社的红砬子大队和牌楼大队紧挨着。红砬子大队三百多亩土地的平整任务已经完成,四百多名劳力就要转到另一工地去。有个公社干部说:“明天有外人来参观,先别转战场,把红砬子大队的劳动力都插进牌楼大队工地干一天,参观的来了,看着人多热闹,场面大,书记脸上也有光。等参观的人走了,再转移战场。”正在工地劳动的公社党委书记李信不同意这个做法,他说:“牌楼大队的工程再有一天就完成了,摆不开那么多的人。凑热闹,浪费工,这是搞形式主义。咱们平整土地,是为革命种田,决不是为个人脸上有光。我们要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说话、办事都要老老实实,不能弄虚作假。”在工地休息时,老李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华主席在党的十一大的政治报告,狠批“四人帮”的流毒,大家认为一定要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决反对“四人帮”那一套恶劣作风。于是,红砬子大队的劳力按原计划及时转入了第二个战场。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短评

菜牛可以多养点
英明领袖华主席视察黑龙江省时指出:“还应该把草原经营好,使畜牧业也来一个大发展”,“菜牛可以多养点”。华主席的指示,为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兴办肉牛生产基地指明了方向。
几年来,黑龙江省排除“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坚持发展黄牛生产,积极兴办肉牛生产基地,引进优良品种,实行品种改良,逐步把原来那些体型小、增重慢、出肉率低的本地黄牛,改良成为体型大、增重快、出肉率高的肉用牛,深受群众的欢迎,使养牛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牛的使役作用将逐步减少,黄牛逐步从生产资料转变为生活资料,这是必然趋势。有的人认为“养牛无用”,“养牛赔钱”,不愿发展养牛事业。这是忽视牛的另一种用途的片面观点。黑龙江省一些县利用草原,大力发展肉用牛,既为实现农业机械化积累了资金,巩固壮大了集体经济,有利于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又增加了社员收入,繁荣了市场,改善了人民生活,同时还支援了外贸出口。肇源县为发展肉牛算的几笔账说明,多养肉牛,大有可为。只要坚持品种改良,把草原经营好,实行科学喂养,就可以提高牛的生长速度,发展肉牛就有广阔的前景。
我国北部和西部的一些省、区,有辽阔的草原,还有大量青山草场,是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如果都能象黑龙江省肇源县委那样重视发展肉用牛,象经营耕地那样经营草原,加强领导,进行科学实验,提高草质、产草量和载畜量,我国的畜牧业必能有一个大发展。肇源县等地的实践还证明,即使在非草原区,也可以发展肉用牛。有关地区党委,应当发动群众,充分利用当地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牛羊,使畜牧业也来一个大发展。


第3版()
专栏:

建议多养肉牛
耕牛,过去属于生产资料,受国家法律保护,不允许任意屠宰,这是必要的。但是,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一些地区已逐步用拖拉机代替了耕牛,这是先进的工具代替落后的工具的一种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地方仍旧不准许把牛当作生活资料进行屠宰,以致有些地方即使有青山草场,也不愿发展养牛事业,甚至把新生的小牛丢掉,阻碍了养牛事业的发展。
牛主要靠吃草。养牛比养猪成本低,耗用粮食少,但收入并不小。在我们南方,很多地区是青山绿水,有发展养牛的良好自然条件。如果提倡大量养食用牛,将会给集体、社员和国家带来很多好处。在我们这个地方,养一头牛,一般三年多就可以长到六、七百斤,价值三百多元。利用青山草场多养肉牛,不仅可以增加集体和社员的收入,为集体增加肥源,促进农业增产;又可以为市场增加肉食,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还可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牛皮、牛油、牛骨等轻工业原料,支持国家的外贸出口。因此,我建议凡是有条件的地方,都尽可能地提倡发展肉牛。
湖北黄石市郊区东方
红公社五星大队林场
徐 中


第3版()
专栏:

算好几笔账 肉牛能快上
——黑龙江省肇源县大力发展黄牛生产
黑龙江省肇源县重视利用草原,大力发展养牛事业。一九七三年建立肉牛生产基地,大搞科学养牛,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实行黄牛改良,用冷冻精液配种,改变了本地牛体形小、增肥慢、出肉率低的缺点,使养牛业迅速发展。一九七四年以来,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肉牛两千多头,支援了国内市场和外贸出口,巩固壮大了集体经济,展示了黄牛发展的广阔前景。
肇源县地处松花江、嫩江左岸,草原辽阔,是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好地方。这里的农民历来有养牛的习惯。但是,由于刘少奇、林彪、“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畜牧业发展被忽视了,草原面积锐减,草质退化。有些干部把农、牧对立起来,对肉牛生产不够重视,认为“粮食不上纲,养牛顾不上”;有的怕养牛赔钱,认为养牛不如卖草,因而黄牛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农业逐步实现机械化,还需不需要发展黄牛?黄牛还有没有发展前途?肇源县委从一个穷队的变化受到启发。义顺公社东义顺大队,过去一直是落后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花钱靠救济,粮食亩产徘徊在百斤上下。一九七三年这个大队开始抓肉牛生产,三年发展到四百二十头,积圈粪肥四万多吨,向国家交售黄牛三百九十三头,收入七万多元,粮食产量翻了两番。养牛最多的第一生产队,粮食产量连年上《纲要》。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全大队不仅还清了贷款,还打了电机井,盖了砖瓦房,办了大队合作医疗和综合配种站,买了三台拖拉机,基本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甩掉了落后队的帽子。贫下中农高兴地说:“要买拖拉机不用愁,赶快发展大黄牛。”县委领导从这个大队的变化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农牧并举,才能尽快改变肇源面貌。他们看到,牛仍然是“宝贝”,肉牛的发展前途比耕牛还大,不是群众不愿意养,而是路线不对头,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不是养牛赔钱,而是领导没有抓好。
县委领导和群众一起算了三笔账。第一笔是农业增产账。肇源县的盐碱和干旱沙包地占总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牛粪具有松地、发暖、吸碱的优点,适合改土。每头牛一年的纯粪尿平均约一万斤左右,所积圈粪肥,能供六亩多地的肥料,每亩地大约可增产粮食六十斤。因此,养牛是改变农业生产条件的一项措施。第二笔是为农业机械化积累资金账。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六年末,全县共卖商品牛六千多头,收入一百七十八万多元,可买拖拉机一百台。如果以后每年卖商品牛四千头,收入一百多万元,一年就可以购置拖拉机近六十台。现在,发展黄牛买“铁牛”,发展黄牛养“铁牛”,已经成为肇源县广大贫下中农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战斗口号。第三笔是贡献账。多养肉牛,不仅能促进农业生产,巩固壮大集体经济,还可以为工业提供原料,为国内市场提供肉食,支援外贸出口。
这三笔账,算得肇源县广大干部、群众眼界宽,劲头足,全县很快出现了“养猪为首,牛居第二,三级办场,四级养牛”的新局面。特别是粉碎“四人帮”以后,广大干部和群众心情舒畅,干劲倍增,进一步看到了发展肉牛的重要性和广阔前景,把建设肉牛生产基地同农业学大寨、建设大寨县联系起来,同实现四个现代化联系起来,更加坚定了发展肉牛生产的信心和决心。
肇源县抓肉牛生产基地建设,收到一定成效,主要是县委重视,不断解决发展养牛中出现的问题。县革委一名副主任主要抓养牛,重点抓好县、社、大队三级办养牛场,生产队普遍建立母牛繁殖群,把过去以养马为主的畜牧场,改成“养猪为首,牛居第二”的综合畜牧场。到今年八月末,全县已有十二个公社、一百二十三个大队办起了牛场,养牛四千多头,已有七百个生产队建立了母牛繁殖群,初步形成了三级办场、四级养牛的体系。
为了经营好草原,大力发展畜牧业,肇源县委狠抓草原建设和饲料生产。过去,由于忽视草原,任意开荒,侵占了大片草原,还有不少草原草质严重退化,不适合养牛业大发展的需要。县委先后投资二万多元,建起了十二个草库伦,把不合理的开荒退耕还草还牧。全县还建立了草原饲料研究所,种草二千四百多亩,研究改良草质,提高草原的采草量和载畜量,并为十二个省、一百二十八个县提供了优质饲料种子。
肇源县还在非草原区种植“牧白一号”玉米,用秸秆做饲料,发展养牛。这种玉米高产早熟,秸秆含糖量高,水分多,粉碎后青贮于窖,十五亩地的玉米秸秆可供六头牛一年的饲料。他们还研究种植了一部分产量高、营养丰富的饲料甜菜和饲料南瓜,每亩能收万斤以上,可供一头牛一年的饲料。他们培养了一支养牛队伍,切实加强养牛事业的经营管理。
华主席亲临黑龙江省视察时,对发展畜牧业生产作了重要指示,肇源县干部、群众受到了极大鼓舞。他们决心响应华主席的号召,使黄牛生产来一个大发展。现在全县已重新修订了养牛的发展规划,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
本报通讯员(附图片)
黑龙江省肇源县新站公社畜牧收购站收购的肉牛。
本报通讯员摄


第3版()
专栏:

克服一切困难 甩开膀子大干
宁河县采取措施扎扎实实大搞农田基本建设
全国农田基本建设会议后,中共天津市宁河县委决心带领全县人民克服强烈地震造成的劳力不足等困难,大干三年,彻底改变全县面貌。县委发动群众自下而上反复讨论,重新制定了农田基本建设规划,确定集中力量改良涝洼盐碱地,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田。他们把全县划成五个战区三大片,一年改造一大片,争取三年全县轮一遍。经过充分准备,在保证完成秋收秋种任务的前提下,十月初,县委就带领三万民工奔赴主要工地,比往年提前四十多天。在主要工地的带动下,全县农田基本建设普遍开工,县、社、队三级形成了三十五个会战区,出动劳力五万多人。提前动手,由于天长气候暖,施工方便,工效高,开支小,质量好。动工不到一个月,已新建台田九万七千多亩,平整土地七万五千多亩,新打机井三百九十一眼,建成高产稳产田一万亩,合计动土一千一百多万立方米,相当去年同期的四倍。
宁河县委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中,采取以下几项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劳力不足的困难,保证了农田基本建设规划的顺利实现。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全县积极开展人心向农、劳力归田的教育,把不影响国家工业生产建设计划的在外劳力、车辆全部抽回,投入农田基本建设。三秋大忙前已抽回外出劳力一千多人,大车六百多辆。
二、挖掘劳力潜力,充实农业第一线。宁河县各级党组织尽量把能参加劳动的人组织到农业第一线去,不能干重活的干轻活,不能干一天的干半天。现在,投入农业第一线的劳力已占全县劳力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五。这样,就保证有足够的劳力投入农田基本建设。
他们动员潜力最大的已婚妇女参加劳动时,根据她们的体力强弱,家务轻重,定出勤天数,定劳动时间。同时,办起托儿所,帮助妇女解决困难。近一个月来,全县共动员一万五千多名妇女走上农业第一线。宁河县还注意压缩脱产和半脱产人员,充实第一线。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大队一级的脱产和半脱产人员有一万六千多人。他们采取各种办法,抽出三分之一劳力参加农业劳动。多数社队工副业人员都按人定任务,轮流参加农田基本建设。廉庄公社五百名社办工副业人员,在公社会战区分地段定任务,每人一百方土,轮流出工,现在每人已完成三十方。
三、落实党的政策,调动群众积极性。在充分发动群众的基础上,他们落实了基本劳动日制度、出勤奖惩制度和干部参加劳动制度等。对会计、保管人员实行了定工生产,不劳动不记工。工地实行定额管理,改变了过去出工一大帮,记工一个样,出勤不出力的现象。县会战区规定每人日定额六方土,比过去高一倍,现在每人平均完成七方土。岳龙公社三个打井队,由原来八十人压缩到四十四人,一台打井机由原来二十二人压缩到八人。实行按井核算、超额奖励后,打井效率由原来每台打井机每月打两眼井提高到三眼井。组织县、社会战,既提倡顾全大局,发扬共产主义风格,又坚持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实行等价交换,轮流施工,逐年拉平,尽量缩短受益先后周期。对个别投工不受益的社队,帮助他们兴建其他工程。这样,受益少或不受益的社队也能积极出工。
四、干部带头干,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县委十一名常委,八名到农田基本建设第一线,和社员一样完成一百方土方任务。公社正副书记八十一人,已有五十人投入农田基本建设战斗。全县已有一千二百多名县社干部到农田基本建设第一线,大队和生产队的主要干部多数在第一线和群众一起大干。他们的口号是:“三级书记上前线,四级干部冲上前,男女老少齐参战,千军万马总动员,豁出命来干三年,定叫宁河变新颜”。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编后

比宁河 看自己
宁河县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消息,看了使人高兴。强烈地震给宁河县造成的创伤还没有完全恢复,他们面临着劳动力不足等不少困难。但是,宁河县委响应华主席的号召,积极克服困难,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建成高产稳产田一万亩。那些没有遭受重大自然灾害,至今山河依旧、面貌未改的地方,应该比宁河,看自己,想一想自己是不是真正下定了彻底改变山河面貌的决心,想一想自己对待面临的任务、遇到的困难是什么态度,采取了什么行动。
不论是灾区还是非灾区,既要大干,就一定会有困难。真大干,就要用正确态度对待困难,不能因为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而影响大干的决心。同时,在行动上又要象宁河县那样,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切实实地去解决问题。如果只是在口头上空喊大干,行动上却回避矛盾,那就只能叫做说空话唱高调,而不是真正的大干。当前,正是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大好时机,我们应当象邓小平副主席在党的十一大的闭幕词中所要求的那样:“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争分夺秒地把华主席关于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号召落实在行动上。


第3版()
专栏:

讲求实效
在秋前农田基本建设中,广西东兰县武篆公社党委,明确主攻方向:抓好工程配套,扎扎实实讲求实效,发挥了原有工程的灌溉能力。
这个公社今年开始搞农田基本建设的时候,首先深入揭批“四人帮”,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一九五七年以来,全公社修建了中小型水坝、水库十多处,但是由于没有搞工程配套,旱灾一来,大部分田还是受旱,造成粮食减产。象位于上圩大队上游的上圩水库,库容达二十五万方。这么大的一个水库,却没有一条渠道,任水自流。原计划灌溉八百亩,实际灌溉不到二百亩,大部分的水都流到河里去了。群众批评说:这样的水库,光摆样子,不讲效果,是劳民伤财。公社党委接受了贫下中农的意见,一九七五年大干一个冬春,修了渠道,注意搞好配套,一九七六年以来,虽然遇到特大旱灾,水库下边的八百多亩田仍然得到了灌溉,全公社的粮食获得了丰收。
武篆公社党委认真总结了这个经验教训,今年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中,重视抓好工程配套,做到建成一处,配套一处,见效一处。农田基本建设的战斗一开始,全公社除安排百分之三十的劳动力投入新建水库外,把绝大部分的劳动力都安排在搞好工程配套上,争取明年春季见效。施工中,还注意把好质量关,使渠道砌得又快又好。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来信

把好质量关编辑同志:
农田基本建设一定要注意质量。过去,在“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下,部分社队兴办小型水利,不注意工程质量,致使一些工程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甚至出现了前头修后边坏的现象。我们公社就是个例子。去年建的六座桥,已经坏了三座,机井、涵洞也有部分报废。今年要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任务重,项目多,工程量大。我们公社接受过去的教训,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把紧质量关:
一、加强领导。公社书记抓质量,各大队也都有一名书记抓质量。
二、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作用。每项工程建成后,公社都要认真验收。在验收中发现质量不合格的,技术员和民工们及时采取措施,直到达到标准为止。
三、建立责任制,开展评比竞赛。每项工程都采取定领导、定人员、定任务、定质量、定时间的五定责任制。组织大家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十天一检查,一月一评比。
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今年我社小型水利工程质量全部合乎标准。
河南省西华县西华
营公社水利技术员


第3版()
专栏:来信

认真搞规划编辑同志:
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必须认真进行调查研究,搞好规划,绝对不能蛮干。我们大队在这方面有着深刻的教训。一九七二年到一九七五年,我们大队搞了三项较大的水利工程,修建了三个大蓄水池,一条盘山渠道,截一个潜流,总共投人工三万多个,车工七百多个,资金一万多元。花了这么大的代价,却一项也没有受益。蓄水池底朝天,盘山渠里干又干,截潜流也没有出水,挫伤了群众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今年以来,大队党支部坚决贯彻全国农田基本建设会议的精神,认真学习大寨、昔阳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经验,总结本大队近年来的教训,虚心倾听群众意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和群众一起因地制宜地制定出一个引洪压沙、闸沟造地六百亩的规划。现在干群一条心,正干得热火朝天。群众说:“我们不怕干,就怕白流汗,象这样的工程,干多少我们也乐意。”
山西省怀仁县小峪口
大队贫下中农


第3版()
专栏:

不搞形式主义
河北省围场县牌楼公社党委,带领群众在牌楼大队平整土地。干部和群众日夜奋战,半个多月的时间,就平整出一千多亩大寨田。
县委领导同志到这个公社检查,看到他们搞农田基本建设的干劲足,进度快,质量好,决定组织全县三级书记来参观。这个消息传开后,干部、群众深受鼓舞。这个公社的红砬子大队和牌楼大队紧挨着。红砬子大队三百多亩土地的平整任务已经完成,四百多名劳力就要转到另一工地去。有个公社干部说:“明天有外人来参观,先别转战场,把红砬子大队的劳动力都插进牌楼大队工地干一天,参观的来了,看着人多热闹,场面大,书记脸上也有光。等参观的人走了,再转移战场。”正在工地劳动的公社党委书记李信不同意这个做法,他说:“牌楼大队的工程再有一天就完成了,摆不开那么多的人。凑热闹,浪费工,这是搞形式主义。咱们平整土地,是为革命种田,决不是为个人脸上有光。我们要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说话、办事都要老老实实,不能弄虚作假。”在工地休息时,老李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华主席在党的十一大的政治报告,狠批“四人帮”的流毒,大家认为一定要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决反对“四人帮”那一套恶劣作风。于是,红砬子大队的劳力按原计划及时转入了第二个战场。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短评

菜牛可以多养点
英明领袖华主席视察黑龙江省时指出:“还应该把草原经营好,使畜牧业也来一个大发展”,“菜牛可以多养点”。华主席的指示,为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兴办肉牛生产基地指明了方向。
几年来,黑龙江省排除“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坚持发展黄牛生产,积极兴办肉牛生产基地,引进优良品种,实行品种改良,逐步把原来那些体型小、增重慢、出肉率低的本地黄牛,改良成为体型大、增重快、出肉率高的肉用牛,深受群众的欢迎,使养牛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牛的使役作用将逐步减少,黄牛逐步从生产资料转变为生活资料,这是必然趋势。有的人认为“养牛无用”,“养牛赔钱”,不愿发展养牛事业。这是忽视牛的另一种用途的片面观点。黑龙江省一些县利用草原,大力发展肉用牛,既为实现农业机械化积累了资金,巩固壮大了集体经济,有利于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又增加了社员收入,繁荣了市场,改善了人民生活,同时还支援了外贸出口。肇源县为发展肉牛算的几笔账说明,多养肉牛,大有可为。只要坚持品种改良,把草原经营好,实行科学喂养,就可以提高牛的生长速度,发展肉牛就有广阔的前景。
我国北部和西部的一些省、区,有辽阔的草原,还有大量青山草场,是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如果都能象黑龙江省肇源县委那样重视发展肉用牛,象经营耕地那样经营草原,加强领导,进行科学实验,提高草质、产草量和载畜量,我国的畜牧业必能有一个大发展。肇源县等地的实践还证明,即使在非草原区,也可以发展肉用牛。有关地区党委,应当发动群众,充分利用当地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牛羊,使畜牧业也来一个大发展。


第3版()
专栏:

建议多养肉牛
耕牛,过去属于生产资料,受国家法律保护,不允许任意屠宰,这是必要的。但是,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一些地区已逐步用拖拉机代替了耕牛,这是先进的工具代替落后的工具的一种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地方仍旧不准许把牛当作生活资料进行屠宰,以致有些地方即使有青山草场,也不愿发展养牛事业,甚至把新生的小牛丢掉,阻碍了养牛事业的发展。
牛主要靠吃草。养牛比养猪成本低,耗用粮食少,但收入并不小。在我们南方,很多地区是青山绿水,有发展养牛的良好自然条件。如果提倡大量养食用牛,将会给集体、社员和国家带来很多好处。在我们这个地方,养一头牛,一般三年多就可以长到六、七百斤,价值三百多元。利用青山草场多养肉牛,不仅可以增加集体和社员的收入,为集体增加肥源,促进农业增产;又可以为市场增加肉食,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还可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牛皮、牛油、牛骨等轻工业原料,支持国家的外贸出口。因此,我建议凡是有条件的地方,都尽可能地提倡发展肉牛。
湖北黄石市郊区东方
红公社五星大队林场
徐 中


第3版()
专栏:

算好几笔账 肉牛能快上
——黑龙江省肇源县大力发展黄牛生产
黑龙江省肇源县重视利用草原,大力发展养牛事业。一九七三年建立肉牛生产基地,大搞科学养牛,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实行黄牛改良,用冷冻精液配种,改变了本地牛体形小、增肥慢、出肉率低的缺点,使养牛业迅速发展。一九七四年以来,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肉牛两千多头,支援了国内市场和外贸出口,巩固壮大了集体经济,展示了黄牛发展的广阔前景。
肇源县地处松花江、嫩江左岸,草原辽阔,是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好地方。这里的农民历来有养牛的习惯。但是,由于刘少奇、林彪、“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畜牧业发展被忽视了,草原面积锐减,草质退化。有些干部把农、牧对立起来,对肉牛生产不够重视,认为“粮食不上纲,养牛顾不上”;有的怕养牛赔钱,认为养牛不如卖草,因而黄牛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农业逐步实现机械化,还需不需要发展黄牛?黄牛还有没有发展前途?肇源县委从一个穷队的变化受到启发。义顺公社东义顺大队,过去一直是落后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花钱靠救济,粮食亩产徘徊在百斤上下。一九七三年这个大队开始抓肉牛生产,三年发展到四百二十头,积圈粪肥四万多吨,向国家交售黄牛三百九十三头,收入七万多元,粮食产量翻了两番。养牛最多的第一生产队,粮食产量连年上《纲要》。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全大队不仅还清了贷款,还打了电机井,盖了砖瓦房,办了大队合作医疗和综合配种站,买了三台拖拉机,基本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甩掉了落后队的帽子。贫下中农高兴地说:“要买拖拉机不用愁,赶快发展大黄牛。”县委领导从这个大队的变化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农牧并举,才能尽快改变肇源面貌。他们看到,牛仍然是“宝贝”,肉牛的发展前途比耕牛还大,不是群众不愿意养,而是路线不对头,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不是养牛赔钱,而是领导没有抓好。
县委领导和群众一起算了三笔账。第一笔是农业增产账。肇源县的盐碱和干旱沙包地占总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牛粪具有松地、发暖、吸碱的优点,适合改土。每头牛一年的纯粪尿平均约一万斤左右,所积圈粪肥,能供六亩多地的肥料,每亩地大约可增产粮食六十斤。因此,养牛是改变农业生产条件的一项措施。第二笔是为农业机械化积累资金账。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六年末,全县共卖商品牛六千多头,收入一百七十八万多元,可买拖拉机一百台。如果以后每年卖商品牛四千头,收入一百多万元,一年就可以购置拖拉机近六十台。现在,发展黄牛买“铁牛”,发展黄牛养“铁牛”,已经成为肇源县广大贫下中农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战斗口号。第三笔是贡献账。多养肉牛,不仅能促进农业生产,巩固壮大集体经济,还可以为工业提供原料,为国内市场提供肉食,支援外贸出口。
这三笔账,算得肇源县广大干部、群众眼界宽,劲头足,全县很快出现了“养猪为首,牛居第二,三级办场,四级养牛”的新局面。特别是粉碎“四人帮”以后,广大干部和群众心情舒畅,干劲倍增,进一步看到了发展肉牛的重要性和广阔前景,把建设肉牛生产基地同农业学大寨、建设大寨县联系起来,同实现四个现代化联系起来,更加坚定了发展肉牛生产的信心和决心。
肇源县抓肉牛生产基地建设,收到一定成效,主要是县委重视,不断解决发展养牛中出现的问题。县革委一名副主任主要抓养牛,重点抓好县、社、大队三级办养牛场,生产队普遍建立母牛繁殖群,把过去以养马为主的畜牧场,改成“养猪为首,牛居第二”的综合畜牧场。到今年八月末,全县已有十二个公社、一百二十三个大队办起了牛场,养牛四千多头,已有七百个生产队建立了母牛繁殖群,初步形成了三级办场、四级养牛的体系。
为了经营好草原,大力发展畜牧业,肇源县委狠抓草原建设和饲料生产。过去,由于忽视草原,任意开荒,侵占了大片草原,还有不少草原草质严重退化,不适合养牛业大发展的需要。县委先后投资二万多元,建起了十二个草库伦,把不合理的开荒退耕还草还牧。全县还建立了草原饲料研究所,种草二千四百多亩,研究改良草质,提高草原的采草量和载畜量,并为十二个省、一百二十八个县提供了优质饲料种子。
肇源县还在非草原区种植“牧白一号”玉米,用秸秆做饲料,发展养牛。这种玉米高产早熟,秸秆含糖量高,水分多,粉碎后青贮于窖,十五亩地的玉米秸秆可供六头牛一年的饲料。他们还研究种植了一部分产量高、营养丰富的饲料甜菜和饲料南瓜,每亩能收万斤以上,可供一头牛一年的饲料。他们培养了一支养牛队伍,切实加强养牛事业的经营管理。
华主席亲临黑龙江省视察时,对发展畜牧业生产作了重要指示,肇源县干部、群众受到了极大鼓舞。他们决心响应华主席的号召,使黄牛生产来一个大发展。现在全县已重新修订了养牛的发展规划,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
本报通讯员(附图片)
黑龙江省肇源县新站公社畜牧收购站收购的肉牛。
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