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1月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梨树镇解决中学教师用非所学的问题
吉林省梨树县梨树镇党委按照党的十一大精神,认真解决中学教师用非所学的问题,使他们回到本科教学,进一步调动了教师们的积极性,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梨树镇三个中学,共有大专院校毕业的教师八十一人。过去,由于“四人帮”肆意篡改毛主席的教育方针,一些学校忽视了教师的专业特长,其中有二十二名教师改了科,不再教他们所专长的文化课。现在,上述二十二名改了科的教师,除三名当了干部外,全都回到本科教学了。他们有的担任了教研组组长,有的积极帮助新教师。


第3版()
专栏:

呼和浩特市蒙族学校后勤工作做得好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蒙族学校后勤人员想方设法为教学服务,使教师摆脱了生活拖累,能够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搞好教学。教师们高兴地说:后勤人员想的周到,做的细致,我们已无后顾之忧了!
党的十一大以后,学校党支部学习十一大文件,贯彻十一大精神,把搞好学校后勤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委派了一个热心为人民服务的同志担任后勤组长,并教育全体后勤人员树立后勤工作为教学服务的思想。一个多月来,蒙族学校后勤组想了许多办法解决教师的生活问题。这个学校女教师多,过去一些女教师常因照顾孩子,中午得不到休息。现在学校成立了托儿所,孩子可在托儿所吃午饭、睡午觉,保证了教师中午能够休息。
这个学校有一部分学生住校,为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后勤组加强了对伙食的管理,每周定一次饭谱,做到粗粮细做,吃饱吃好。


第3版()
专栏:

如东县大抓中学数理化的教学质量
江苏省如东县大抓中学数理化的教学质量,为培养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人材打好基础。
今年以来,如东县教育部门采取多种形式,狠抓了数理化教师的培训工作。全县健全了县、区、社教师进修网,把教师的离职进修与在职进修结合起来。今年暑假,县、区、社层层举办暑期教师讲习会,历时二十天,参加的中学教师有八百多人。讲习会根据下学期新教材的内容,由比较有经验的老教师进行辅导。全县还组织了一个巡回讲座小分队,到各区传授经验,指导如何备课、上课、处理作业和制作教具等,使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许多学校认真进行了调查研究,逐个班级摸清学生的知识水平,做到集中补课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使一大批数理化基础知识比较差的学生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据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赤脚医生送瘟神
地处吕梁山区的山西省吉县,是个大骨节病长期流行比较严重的地区。人们早就渴望得到有效的防治。曾经流传过这样一个美妙的神话:在一个遥远而高峻的大山里,有一股神泉,什么时候能有勇士越过九十九个山峰,战胜九十九道难关,取回神泉的水,喝上它,就能根除大骨节病。
如今,幻想正在变成现实。这勇士,就是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文化大革命中成长起来的赤脚医生。
一九七二年以来,吉县的一批赤脚医生在县、社专业医务人员的帮助下,同广大群众并肩战斗,排除“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大搞科学研究,采取服用中药生石膏为主的方法防治大骨节病,取得可喜成果:有效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全县百分之七十的病人已经临床治愈;凡是坚持用石膏改良饮水的地方,新发病人很少,在全县病区学龄前儿童中基本上控制了新发病人。
看到此情此景,吉县人民从心坎里唱出了一曲动人心弦的赞歌:千年幻想成了真,赤脚医生送瘟神。千家万户齐欢笑,毛主席是咱大救星。紧跟领袖华主席,继续革命步不停。
大骨节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地方病。得了这种病,轻则关节肿大,疼痛难忍;重则骨骼变形,个矮腿短。有的甚至变成残废,连个人生活也难以自理。
为了加快治疗大骨节病的步伐,吉县县委在一九七二年成立了防治地方病领导小组,制订了防治的规划。同年八月,在县委领导下,一支以赤脚医生为主的地方病防治专业队成立了。这个专业队由县卫生局局长和县医院副院长带领,开赴五个重点病区公社,吸收各大队赤脚医生参加,和广大社员群众一起揭开了征服大骨节病的战斗序幕。
他们开头是用外地用过的一种药物给群众治病,疗效较好。但是当地有些群众对这种药物感到不习惯,希望找到更适合当地情况的新疗法。于是,他们决定挨门逐户地登门访问,对大骨节病进行调查研究,学习群众同疾病作斗争的实践经验。在为期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们查遍了五个公社所有的男女老少,其它公社也进行了普查。结果,不但全面掌握了全县大骨节病的发病情况,而且还了解到群众中许多防病治病的好经验。
沿川生产队七十多岁的女社员李凤英说:从小就常听本地人讲,“吃了‘油花’水,粗了脖子短了腿”。他们访问过一百六十五名六十岁以上的病人,就有一百○七人有类似的反映。
寺沟生产队社员杨保成,是十一年前从外地迁来的。他恐怕得大骨节病,经常往水缸里放些石膏、煤炭和青石,至今,全家还没有一个人得大骨节病。很多社员坚持多年在水缸里放块煤炭,他们说这可以防大骨节病。
地方病防治专业队对类似的大量现象进行讨论研究,初步得出这样的看法:大骨节病的发病可能与“油花”水有关系,石膏、煤炭和青石可能对防治大骨节病有一定作用。
他们对“油花”水进行了观察。他们发现,当地的饮用水,的确漂浮着一层五颜六色的“油花”;病区的水有“油花”,非病区的水没“油花”;“油花”越多,病情越重。
那么,石膏、煤炭、青石与改变“油花”水有什么关系?他们在“油花”水中放上煤炭和青石,发现“油花”显著减少,甚至消失,水也由浑浊变得清亮了。这种试验使他们产生了试用煤炭和青石防治大骨节病的想法。
正在这个时候,临汾地区卫生局的同志,在外地应用含有硫酸根药物防治大骨节病的启示下,提出了应用硫酸根含量很高的石膏防治大骨节病的初步设想。大家对此进行了研究。他们联系社员杨保成水缸里放石膏预防大骨节病的经验,觉得这个设想有一定道理。具有多年经验的中医、队长李平安也从祖国医学的角度对石膏作了介绍:它是一味矿物中药,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古典医书中就有用石膏治病的记载。三百多年前的《本草纲目》中明确指出,石膏微寒、无毒,治筋骨疼痛有效。大家认为,大骨节病的关节疼痛也属于筋骨疼痛,因此,用石膏防治大骨节病可能有效。
很快,他们就在临床上得到证明。曹井公社曹井大队五十多岁的社员律其才,得大骨节病三十多年了,长期影响参加劳动。他坚持服用石膏三个月,关节疼痛显著减轻,关节功能改善,劳动能力恢复。病愈后的一九七三年,他就劳动三百零二个工。曹井公社其他坚持服用石膏的病人,绝大部分也程度不同地好转。
看到这些成绩,大家心里充满了喜悦。但是,他们并不满足。从一九七四年开始,专业防治队和各大队搞地方病的赤脚医生协同作战,对全县的水源进行了普查。他们跑遍了全县十一个公社,二百七十一个有水源的自然村和数以千计的沟沟岔岔,取回了四百○五个当地群众饮用的河水、井水和泉水的水样,进行化验分析。他们发现,发病村庄的水样(多数是“油花”水)中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氧化铁,而钙和硫酸根离子的含量一般较低。非发病村庄的水样则与此相反。他们还发现,把主要成份是硫酸钙的石膏投入“油花”水,水中的钙和硫酸根离子的含量显著增高,而有机物和氧化铁都明显下沉,从而改变了水的化学类型。
那么,石膏服用以后,关节骨质究竟会发生什么变化?他们通过爱克斯光透视拍片,仔细观察大骨节病人关节上的微小变化情况。赤脚医生刘永森刻苦认真地学习透视拍片技术,能够比较准确地辨别出重体力劳动者手指粗壮,和一度大骨节病患者指关节增粗的极小差别。他先后拍了四百多名病人的照片。从这些照片反映的服用石膏前后的关节骨质情况看到,有的病情没有发展,有的凹凸不平的地方得到了修复,从而进一步证实了石膏在治疗大骨节病中的良好作用。
此后,他们更加积极地在全县范围内推广这一疗法。他们除继续让越来越多的病人直接口服石膏片外,还发动群众在井里、水缸里和泉水池里投放石膏,改良水质,在一些村庄还挖山掘土,找到了新的好水源。这些措施对控制新发病人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最近,吉县地方病防治专业队在省内外有关科研单位和医学院校的帮助下,又对病区的“油花”水作了十二个项目的化验,获得了新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赤脚医生和专业医务人员说:目前我们对大骨节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原理的认识还是很粗浅的。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我们决心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乘胜前进,在研究防治大骨节病的征途中攀登新的高峰。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第3版()
专栏:

茫茫戈壁寻亲人
——空军某部营救二十八名在戈壁迷路的地质工作者脱离绝境的事迹
八月十九日清晨,驻新疆空军某部司令部值班室接到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命令你部火速派一架飞机前往鄯善地区,寻找在戈壁中迷路两天两夜的二十八名地质工作人员。”
这一任务立即被下达给飞行三大队索汉贵机组。飞行中队长索汉贵和机长姜长春、领航员杨世锦领受任务后,经过紧张的准备,立即驱车前往机场。时间就是生命。为了早一分钟找到在戈壁迷路的地质人员,机组的同志请求调度室批准他们提前起飞。八点四十分,直升飞机满载着人民空军对遇险人员的深厚阶级情谊,比预定时间提前十分钟直插蓝天。
遇险的二十八名地质工作者,是在新疆参加地质勘探的云南第九地质队一分队的业余文艺宣传队和一个三人测绘组以及汽车司机,其中有七名是女同志。八月十七日上午,他们从二分队前往一分队驻地时,在鄯善南戈壁不慎迷失方向。汽车在茫茫戈壁滩上行驶了十一个小时,汽油用完了也没找到出路。大家一没带干粮,二没带水,被困在一望无际、寸草不生、人迹罕见的鄯善南戈壁中。
二分队距一分队只有一百多公里。当天傍晚,一分队的同志发现宣传队这样久还没有回来,预感到情况严重,立即向大队作了报告。大队党委马上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所有领导同志亲自带人出发分头去寻找,并指示各分队也派出人员寻找。车轮滚滚,喇叭声声,十几辆汽车向着方圆几百里的大戈壁滩进发。
十七日晚上过去了,十八日一天又过去了,仍然没有找到失踪的人员。为了迅速救出危在旦夕的二十八名地质人员,大队党委向人民空军请求援助。
直升飞机加大油门,以最快的速度飞行。机组同志根据地质队领导提供的地质图认真分析,再把地质图与航行图进行详细的对照,研究确定了寻找的大概航迹。他们向地质队抢救指挥组的领导同志表示:“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一定要克服困难,救出遇险的同志。”一望无际的戈壁是一片沙的海洋,连绵起伏的山脉在这沙海中就象一块块礁石。直升飞机一会儿超低空飞行搜索,一会儿贴着山尖掠过。火焰山下的吐鲁番盆地,八月的骄阳象一团烈火,烤得机舱发烫,机内温度上升到四十多度,机组的同志个个汗流满面,衣服都湿透了,嗓子干渴得象要冒烟,但大家顾不得喝一口水。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快!早一分钟找到二十八个阶级兄弟姐妹。他们利用戈壁上那多少年来被雪水冲刷出来的干涸小沟作为地标,掌握航迹,象拖拉机耕地似的一趟一趟地来回搜索寻找。盛夏的戈壁上空气流变化猛烈,飞机就象浪尖上的小舟,被颠得时起时落。机长姜长春以极大的毅力,操纵飞机保持在二百至三百米的高度。其他同志双眼圆睁,向下仔细寻找。强烈的阳光反射,刺得他们眼睛生疼,但他们丝毫不顾,一颗颗对人民赤诚的心,紧紧悬挂着遇险的阶级兄弟姐妹。
这时,迷路的二十八名地质工作者正被困在一个三面环山的峡谷里。迷路的当天晚上,共产党员、副分队长彭国彬心情十分沉重,他深深意识到:二十八个同志被困在这荒无人烟的戈壁中,没有带干粮和水,困难是相当大的。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很好地把大家组织起来,战胜困难,坚持到胜利。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另一个共产党员、汽车司机张吉青。他们随即成立了临时党小组,并组织十名共青团员成立了临时团支部。他们决定,仅有的半塑料壶淡水和汽车水箱里的水不能动,以便留在最困难的时候使用。大家团结一致,在寒冷与饥饿中送走了第一个夜晚,迎来了第二天更加艰苦的斗争。戈壁的白天,太阳象个火球,热辣辣地晒着无遮无掩的地质人员。大家一天一夜没有吃东西,没有进一口水,都饿得头昏眼花,口干舌燥。彭国彬昏过去了好几次。同志们把从汽车水箱中放出来的半茶缸铁锈水送到他嘴边时,他不肯喝,要留给别的同志,还忍着干渴饥饿,给大家讲红军长征的故事,讲志愿军战士忍受饥渴在上甘岭坚持战斗的事迹,激励人们一定要以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为革命生存下去。
十八日下午,由于饥饿干渴,加上太阳曝晒,昏过去的同志越来越多了。根据党小组的决定,团支部书记高兴田把体质较好的共青团员组织起来,照顾已经躺倒的同志。在生与死的斗争中,彭国彬同志以高度的负责精神,向大队党委写下了迷路经过的报告。党团员们还把身上的钱包起来,准备作为自己最后交的一次党费和团费。共青团员孙练久从昏迷中醒来,还惦记着车上的测绘仪器,挣扎着把仪器搬到安全的地方。大家坚信上级党组织一定会设法寻找他们。有的同志还跌跌撞撞地爬上山包,竖起一面红旗,给前来救援的同志指示目标。
直升飞机继续在戈壁上空盘旋,在中午时候开始了第四遍寻找。中队长索汉贵和机组同志紧盯着地面的不同方位。当飞机穿过一片山脉时,领航员杨世锦惊喜地叫了起来:“看,那不是一辆汽车吗!”索汉贵马上命令飞机下降高度,渐渐看到了山顶上插着的红旗。再往下降,就看到了山谷里有人。遇险的地质人员也发现了飞机,有的举起小红旗,有的挥舞双手。中队长索汉贵沉着地把飞机停稳在遇险的阶级兄弟身旁。机组同志立即跳下飞机,把随机带的十五个水壶和一袋干粮送给遇险的阶级兄弟姐妹。不少遇险的同志用颤抖的双手,紧紧拥抱着亲人解放军,激动地说:“感谢解放军开飞机来救我们,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索汉贵含着热泪说:“应该感谢党,感谢华主席!”
机组同志又不顾疲劳,连续往返三趟,把二十八名遇险的阶级兄弟姊妹运送到了部队医院。在医务人员的抢救下,所有昏过去的同志,都很快醒了过来。
二十八名在戈壁陷入绝境的地质工作者得救脱险的消息,传遍了戈壁滩的各个勘探点,传到了首都北京。国家地质总局、新疆地质局以及云南地质九队党委和职工纷纷给驻新疆空军部队发来电报,热情颂扬子弟兵,衷心感谢解放军。
遇险的二十八名同志很快全部恢复健康,返回了工作岗位。他们正在大干第四季度,决心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新华社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雄心壮志攀高峰
——记北京丝绸厂电子小组和青年工人吴强
北京丝绸厂的电子小组,是工业学大庆的先进集体;电子组里的青年工人吴强,是工业学大庆的先进工人。几年来,他们在工厂党、团组织的关怀和老工人的帮助下,运用电子技术,先后完成了“光电探纬”等多项技术革新。一九七六年,他们顶住了“四人帮”破坏生产的妖风,又试制成功六台反光式探纬装置,并试制出了两台织机电子控制器。今年,在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鼓舞下,他们又完成了十二台电子自动回花装置的推广任务。为了落实华主席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他们决心在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为在两年内做到挡车不用走,装纡不用手,巡回靠电视,开车按电钮,把车间变成自动化的车间而努力。
电子组是一九七三年成立的,开始只有两个人,后来逐渐增加到七个人。吴强是一九六八年的初中毕业生,被分配到北京丝绸厂织造车间当挡车工。在织绸时,他发现由于经丝断头经常造成疵点。一天,他到前一道工序准备车间看师傅们劳动,只见整经机车轮高速旋转,几百根头发丝细的经线排列整齐,呈扇面状散开,密密麻麻,闪着亮光,象下雨一样。老师傅戴着花镜,站在整经车前,两眼盯住几百根飞快移动着的经丝,一发现断头就马上停车,把整经车倒回七、八圈,在几百根经丝中找出断头,接好,再开车。老师傅对他说:干这种活,眼不离丝,还难保证不漏掉断头。许多人不到四十岁,就都戴上了老花镜。接着老师傅又恳切地对小吴说:小吴,你们年纪轻又有文化,能不能想个法子把它革新一下?
吴强回到宿舍,反复想着老师傅的话。心想:自己只有初中文化程度,进厂才几年,搞技术革新能行吗?可他又想:我是新中国的青年,应该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有所创造。我们工人阶级是新社会的主人,难道就不能从落后机器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吗?人能不能离开整经车?经丝断了能不能自动停车?他把自己的设想谈出来后,立刻得到了党、团组织的大力支持。他马上跑到准备车间,和老师傅们一起研究革新方案。开始,他用脉冲式电路试验,由于整经车间湿度大,有的零件生锈,影响灵敏度,结果失败了。正当吴强有些灰心的时候,老师傅知道了,就鼓励他一定要坚持下去,“失败是成功之母”,要总结这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找出改进办法。在师傅们的鼓励下,小吴坚持搞下去。在安装整经自停装置时,他忙了一个上午,轴还是转不动。老师傅走过来简单一调整,轴便灵巧地转起来了。一天中午,老师傅见小吴歪在椅子上睡着了,悄悄地走来给他盖上棉大衣,把洗净的工作服放在他身边,然后钻到机器下干起来。小吴醒来,也赶紧钻到机器下面干了起来。他发现师傅装上了一个新零件,就把自己想了几天的问题解决了。
在党组织和老师傅的教育、帮助下,吴强锻炼了思想,增长了才干。经过八个月的反复实验,终于试制成功光电整经自停装置。现在工人坐在整经车旁,再不用两眼盯住经丝了,只要有一根经丝断了,整经机马上就会自动停车,不仅保证了产品质量,工效也提高了百分之二十。
这个厂的自动换梭丝织机,由于机械探纬针不准确,造成原料大量浪费,是个十几年没解决的老大难问题。电子组决心革它的命,制造一种灵敏的光电探纬装置来代替它。为了选择光源,吴强买了几十种灯泡,日夜不停地试验,不断调试电压,观察灯丝和光照亮度的变化。观察时间长了,两眼被灯光照得直流眼泪,而且又酸又疼,一抬头,眼前黑乎乎一片,什么都看不见了,他做做眼保健操,照样接着干。功夫不负苦心人,在全厂职工支援下,现在这种装置已在一百多台织机上推广使用,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原料消耗五分之四,每年节约的原料可为国家多织上万米丝绸。
去年九月九日,伟大领袖毛主席不幸逝世的消息传来,电子组的同志们正在试验电子自动回花装置。他们在万分悲痛之中,含着热泪,连续奋战九十多个小时,终于试验成功。这次的试验成功,凝聚着电子组的同志们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忠诚和无限热爱的心情。
正当电子小组把单项试验集中起来搞织机电子自控装置最紧张的时候,也正是“四人帮”横行最猖狂的时候。电子组马师傅回忆那时的情景,内心充满仇恨说,那时,你要把生产搞上去,“唯生产力论”的帽子就给你戴上;你要学技术钻研业务,就说你走“白专道路”;你要踏踏实实苦干,就说你“奴隶主义”;你要搞四个现代化,就说你要“复辟”,我们大干社会主义竟“有罪”了!当时电子组的同志提出,坚决向大庆工人学习。他们顶住“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坚持搞技术革新,把织机电子控制器试制成功,使织机自动化程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几年来,电子组的同志们认真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特别是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经典著作。他们还努力钻研“电子基础”等各种专业知识,订阅有关技术杂志,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情况。他们表示,决不辜负伟大领袖毛主席对青年一代的期望,决心在英明领袖华主席的领导下,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抓纲治国,为革命学马列,学技术,又红又专,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第3版()
专栏:

梨树镇解决中学教师用非所学的问题
吉林省梨树县梨树镇党委按照党的十一大精神,认真解决中学教师用非所学的问题,使他们回到本科教学,进一步调动了教师们的积极性,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梨树镇三个中学,共有大专院校毕业的教师八十一人。过去,由于“四人帮”肆意篡改毛主席的教育方针,一些学校忽视了教师的专业特长,其中有二十二名教师改了科,不再教他们所专长的文化课。现在,上述二十二名改了科的教师,除三名当了干部外,全都回到本科教学了。他们有的担任了教研组组长,有的积极帮助新教师。


第3版()
专栏:

呼和浩特市蒙族学校后勤工作做得好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蒙族学校后勤人员想方设法为教学服务,使教师摆脱了生活拖累,能够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搞好教学。教师们高兴地说:后勤人员想的周到,做的细致,我们已无后顾之忧了!
党的十一大以后,学校党支部学习十一大文件,贯彻十一大精神,把搞好学校后勤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委派了一个热心为人民服务的同志担任后勤组长,并教育全体后勤人员树立后勤工作为教学服务的思想。一个多月来,蒙族学校后勤组想了许多办法解决教师的生活问题。这个学校女教师多,过去一些女教师常因照顾孩子,中午得不到休息。现在学校成立了托儿所,孩子可在托儿所吃午饭、睡午觉,保证了教师中午能够休息。
这个学校有一部分学生住校,为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后勤组加强了对伙食的管理,每周定一次饭谱,做到粗粮细做,吃饱吃好。


第3版()
专栏:

如东县大抓中学数理化的教学质量
江苏省如东县大抓中学数理化的教学质量,为培养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人材打好基础。
今年以来,如东县教育部门采取多种形式,狠抓了数理化教师的培训工作。全县健全了县、区、社教师进修网,把教师的离职进修与在职进修结合起来。今年暑假,县、区、社层层举办暑期教师讲习会,历时二十天,参加的中学教师有八百多人。讲习会根据下学期新教材的内容,由比较有经验的老教师进行辅导。全县还组织了一个巡回讲座小分队,到各区传授经验,指导如何备课、上课、处理作业和制作教具等,使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许多学校认真进行了调查研究,逐个班级摸清学生的知识水平,做到集中补课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使一大批数理化基础知识比较差的学生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据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赤脚医生送瘟神
地处吕梁山区的山西省吉县,是个大骨节病长期流行比较严重的地区。人们早就渴望得到有效的防治。曾经流传过这样一个美妙的神话:在一个遥远而高峻的大山里,有一股神泉,什么时候能有勇士越过九十九个山峰,战胜九十九道难关,取回神泉的水,喝上它,就能根除大骨节病。
如今,幻想正在变成现实。这勇士,就是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文化大革命中成长起来的赤脚医生。
一九七二年以来,吉县的一批赤脚医生在县、社专业医务人员的帮助下,同广大群众并肩战斗,排除“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大搞科学研究,采取服用中药生石膏为主的方法防治大骨节病,取得可喜成果:有效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全县百分之七十的病人已经临床治愈;凡是坚持用石膏改良饮水的地方,新发病人很少,在全县病区学龄前儿童中基本上控制了新发病人。
看到此情此景,吉县人民从心坎里唱出了一曲动人心弦的赞歌:千年幻想成了真,赤脚医生送瘟神。千家万户齐欢笑,毛主席是咱大救星。紧跟领袖华主席,继续革命步不停。
大骨节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地方病。得了这种病,轻则关节肿大,疼痛难忍;重则骨骼变形,个矮腿短。有的甚至变成残废,连个人生活也难以自理。
为了加快治疗大骨节病的步伐,吉县县委在一九七二年成立了防治地方病领导小组,制订了防治的规划。同年八月,在县委领导下,一支以赤脚医生为主的地方病防治专业队成立了。这个专业队由县卫生局局长和县医院副院长带领,开赴五个重点病区公社,吸收各大队赤脚医生参加,和广大社员群众一起揭开了征服大骨节病的战斗序幕。
他们开头是用外地用过的一种药物给群众治病,疗效较好。但是当地有些群众对这种药物感到不习惯,希望找到更适合当地情况的新疗法。于是,他们决定挨门逐户地登门访问,对大骨节病进行调查研究,学习群众同疾病作斗争的实践经验。在为期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们查遍了五个公社所有的男女老少,其它公社也进行了普查。结果,不但全面掌握了全县大骨节病的发病情况,而且还了解到群众中许多防病治病的好经验。
沿川生产队七十多岁的女社员李凤英说:从小就常听本地人讲,“吃了‘油花’水,粗了脖子短了腿”。他们访问过一百六十五名六十岁以上的病人,就有一百○七人有类似的反映。
寺沟生产队社员杨保成,是十一年前从外地迁来的。他恐怕得大骨节病,经常往水缸里放些石膏、煤炭和青石,至今,全家还没有一个人得大骨节病。很多社员坚持多年在水缸里放块煤炭,他们说这可以防大骨节病。
地方病防治专业队对类似的大量现象进行讨论研究,初步得出这样的看法:大骨节病的发病可能与“油花”水有关系,石膏、煤炭和青石可能对防治大骨节病有一定作用。
他们对“油花”水进行了观察。他们发现,当地的饮用水,的确漂浮着一层五颜六色的“油花”;病区的水有“油花”,非病区的水没“油花”;“油花”越多,病情越重。
那么,石膏、煤炭、青石与改变“油花”水有什么关系?他们在“油花”水中放上煤炭和青石,发现“油花”显著减少,甚至消失,水也由浑浊变得清亮了。这种试验使他们产生了试用煤炭和青石防治大骨节病的想法。
正在这个时候,临汾地区卫生局的同志,在外地应用含有硫酸根药物防治大骨节病的启示下,提出了应用硫酸根含量很高的石膏防治大骨节病的初步设想。大家对此进行了研究。他们联系社员杨保成水缸里放石膏预防大骨节病的经验,觉得这个设想有一定道理。具有多年经验的中医、队长李平安也从祖国医学的角度对石膏作了介绍:它是一味矿物中药,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古典医书中就有用石膏治病的记载。三百多年前的《本草纲目》中明确指出,石膏微寒、无毒,治筋骨疼痛有效。大家认为,大骨节病的关节疼痛也属于筋骨疼痛,因此,用石膏防治大骨节病可能有效。
很快,他们就在临床上得到证明。曹井公社曹井大队五十多岁的社员律其才,得大骨节病三十多年了,长期影响参加劳动。他坚持服用石膏三个月,关节疼痛显著减轻,关节功能改善,劳动能力恢复。病愈后的一九七三年,他就劳动三百零二个工。曹井公社其他坚持服用石膏的病人,绝大部分也程度不同地好转。
看到这些成绩,大家心里充满了喜悦。但是,他们并不满足。从一九七四年开始,专业防治队和各大队搞地方病的赤脚医生协同作战,对全县的水源进行了普查。他们跑遍了全县十一个公社,二百七十一个有水源的自然村和数以千计的沟沟岔岔,取回了四百○五个当地群众饮用的河水、井水和泉水的水样,进行化验分析。他们发现,发病村庄的水样(多数是“油花”水)中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氧化铁,而钙和硫酸根离子的含量一般较低。非发病村庄的水样则与此相反。他们还发现,把主要成份是硫酸钙的石膏投入“油花”水,水中的钙和硫酸根离子的含量显著增高,而有机物和氧化铁都明显下沉,从而改变了水的化学类型。
那么,石膏服用以后,关节骨质究竟会发生什么变化?他们通过爱克斯光透视拍片,仔细观察大骨节病人关节上的微小变化情况。赤脚医生刘永森刻苦认真地学习透视拍片技术,能够比较准确地辨别出重体力劳动者手指粗壮,和一度大骨节病患者指关节增粗的极小差别。他先后拍了四百多名病人的照片。从这些照片反映的服用石膏前后的关节骨质情况看到,有的病情没有发展,有的凹凸不平的地方得到了修复,从而进一步证实了石膏在治疗大骨节病中的良好作用。
此后,他们更加积极地在全县范围内推广这一疗法。他们除继续让越来越多的病人直接口服石膏片外,还发动群众在井里、水缸里和泉水池里投放石膏,改良水质,在一些村庄还挖山掘土,找到了新的好水源。这些措施对控制新发病人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最近,吉县地方病防治专业队在省内外有关科研单位和医学院校的帮助下,又对病区的“油花”水作了十二个项目的化验,获得了新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赤脚医生和专业医务人员说:目前我们对大骨节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原理的认识还是很粗浅的。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我们决心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乘胜前进,在研究防治大骨节病的征途中攀登新的高峰。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