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伦敦通讯

苏修“缓和”骗局日益破产
“缓和”这个词,近年来人们已经听得十分耳熟了。苏修统治集团就象市场上推销劣货的高声叫卖者那样,不放过任何机会,不遗余力地贩卖它那“缓和”的狗皮膏药。特别是“欧安会”结束的一年来,真是把“缓和”吹得天花乱坠,叫喊什么“缓和”已经是“时代的潮流”,成为世界的“主导趋向”,吹嘘“缓和已变得多么根深蒂固”等等。但是,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在西欧,人们又是怎样看的呢?
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今年出版的《一九七五年战略研究》一书中说:“在大多数西方国家,现在都普遍产生一种‘缓和厌倦感’。”
西德《斯图加特报》不久前发表的文章指出:俄国人不会看不到西方对“缓和”所普遍表露的厌倦。
美国《洛杉矶先驱考察者报》的驻欧记者在一篇报道中写道:在整个西欧,“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苏俄不是在本着缓和的精神行事,而是在利用这个据认为是使紧张局势松弛下来的行动来达到它自己的自私目的,并哄骗西方”。
事实是,在西欧,“缓和”决不是什么“时代的潮流”,什么“主导趋向”。记者曾经在去冬今夏访问了意大利和西德,无论在罗马、波恩,还是在伦敦,人们很容易发现:“缓和”的骗局正在日益破产,“缓和”的滥调正在遭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唾弃。
在罗马,记者同一些意大利新闻界人士谈到“欧安会”时,不止一个人说:赫尔辛基会议之后,世界上并没有出现“缓和”。苏联是帝国主义者,它搞的是“使人沉睡和麻醉的政策”。
在波恩,记者同一位官员交谈,当提到“缓和”时,他说:“这一切已经够了,人们不愿再听那一套虚假的调子了”。
如果说,在“欧安会”时,识破苏修“缓和”骗局,提出西方应提防产生“虚假安全感”的人还不算很多的话,那末现在这种看法已经是相当普遍的了。我们在西德,曾经采访了基督教社会联盟主席施特劳斯,他向记者谈到当他揭露苏联对欧洲的威胁时,一家西方大报曾经把他称作僵硬的反对派,但是现在这家报纸自己也不断谈到了这一切事实。
不难理解,由于苏修统治集团的欺骗,以及西方某些热衷于推行绥靖政策的人的鼓吹,渴望和平的欧洲人民曾经对于“缓和”寄予一些期望。但是,近年来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疯狂的扩军备战和对外扩张戳破了“缓和”的谎言,也暴露了西方某些人慕尼黑思想的危险。西欧的人们从一件件无情的事实中看到了真相,正在逐渐觉醒。
不久前,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秘书长、荷兰人士伦斯曾撰文指出:“在过去,一些西方评论家倾向于把缓和解释为意味着友好、对抗的结束和一个合作时代的开始。现在不那么经常听到这种乐观的解释了。”英国保守党领袖撒切尔夫人最近发表讲话说:“在评价我们同苏联的关系时,需要把一切幻想从我们头脑中消除掉。”英国《每日电讯报》一位记者说:自从赫尔辛基会议以来,俄国的行为,尤其是俄国军事力量的继续扩大,促使人们现实地看待局势。
在地处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峙的西德,你更可以感受到人们对“缓和”的情绪的变化。在记者同许多西德人士交谈中,人们常常会说:我们有人过去对“缓和”存过希望,可现在失望了,但这是好事,我们变得开始清醒了。在我们访问基督教民主联盟议会党团外交政策发言人马克斯先生和西德外交部国务部长、自由民主党的默尔施先生时,他们都程度不同地谈到了这一点。马克斯先生对记者说:“现在不仅在欧洲,同样在美国对缓和的失望情绪在增长。许多人曾经认为有了东方条约、美苏协定、‘欧安会’,这些缓和的步伐会使欧洲人更好地在没有危险、没有威胁中生活。而现在有许多人认识到,苏联政策的性质没有任何改变,局势没有缓和,而是出现了新的紧张”。
现在,在欧洲,普通的人们都在警惕地谈论苏修日益加紧的扩张行动。在濒临波罗的海的西德海湾城市弗伦斯堡,记者同一位司机聊天。他是一位健谈的饶有风趣的人,谈话从弗伦斯堡的历史、风光谈到了今天苏联在波罗的海的军事威胁。他说:“俄国人想征服世界。对那些想征服世界的人不能太软弱。”有一次,记者从波恩乘火车去不来梅,先后在火车上和不来梅港口同退休职员、航运商人和码头管理人员交谈,人们几乎都对苏联生产大量火箭大炮,却要从外国进口大量粮食的事实,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他们要生产那么多武器,而不去改善自己的农业呢?它总有一个目的吧!人们不难看到,苏修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侵略和扩张,争夺世界霸权。它的所作所为正在打开人们的眼界,推动人们思考当前他们面临的严重问题。
同一年前相比,西欧各国对缓和的态度也起着变化。如果翻阅去年年底北大西洋公约部长理事会和国防部长会议的公报,还可以看到不少有关“欧安会”“令人鼓舞”,东西方“缓和”等等字样,那今年的公报这方面的调子已大大降低,而更多地强调苏联扩军,西方必须提高警惕。这一点在西欧共同体、西欧议会、西欧联盟的各种会议上也表现出来。自从“欧安会”以来,在西欧,人们围绕着“缓和”以及东西方军事力量对比的问题展开了很大的争论。尽管这场争论到目前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意见,但是可以看出,这场争论对于动员舆论反对对苏搞绥靖政策,促使西方认识苏联借缓和之名行扩军之实的危险,是起了作用的。
正是在这种形势的推动下,西欧一些国家的领导人也提出要执行“不抱任何幻想的现实主义政策”,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在加强防务和联盟的基础上同苏联发展关系”。西德执政的社会民主党副主席科施尼克不久前在接见记者时指出:要取得世界的“缓和”不能只是依靠信任,而必须依靠加强自己的力量,在对方一旦发动进攻的情况下,能进行自卫。法国总统德斯坦最近也不断强调在保持法国独立核力量的同时,必须尽一切努力发展一支强大的常规军备。英国外交大臣克罗斯兰也指出:“没有安全就不可能有缓和”。他强调:“我们不能无视我们看到的证据。正是在苏联鼓吹缓和的几年中,苏联武装力量得到不断地加强,我们必须有能力对付这种挑战。”
苏修统治集团对此十分惊慌和恼怒,竭力企图用谩骂、威胁和利诱、安抚等各种手段来制止这种趋势。它把一些热衷于搞“缓和”的西方人士封为“现实主义者”、“清醒的活动家”;而对一些反对和揭露苏修假缓和真扩张的人则扣上“缓和的敌人”、“顽固的冷战分子”罪名。它利用资本主义世界的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诱西方搞所谓经济“缓和”,捞取贷款、技术实惠;同时它挑拨离间,伺机分裂西欧,妄图各个击破。不久前它发表了不寻常的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关系声明,又拉又打,公然以选择“和平”还是“战争”来威胁西德。最近,“欧安会”一周年之际,苏修头目也一个个亲自出马,为“缓和”继续大造舆论。然而所有这一切,并不能增长它的声势,而只能暴露它的险恶和虚弱。一些西欧人士指出:苏联的这种做法只是企图挽救声名狼藉的“缓和”政策,但“这是徒劳的尝试”。西德《世界报》的一位同行对记者这样说:“现在,西方越来越多的人从苏联扩张中看清了‘缓和’的真正含义。苏联感到这样下去对它的扩张战略将是很大的失败,因此,它要用一切办法使那些觉醒过来的人重新再沉睡下去”。但是,今天的欧洲已经不是第二次大战前慕尼黑时代的欧洲了,“缓和”骗局是一定要破产的。 本报记者


第6版()
专栏:新华社记者述评

越抹越丑
在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第五期会议上,苏联代表力图把自己装扮成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天然盟友”,高喊什么制订新的海洋法“应该特别注意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甚至还在联合国新闻中心散发宣传品,骂别人“忽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等等。然而,苏联代表先生们这些娓娓的言词不仅一点也帮不了他们的忙,反而使自己的丑恶面目更加暴露于一百多个国家的代表面前。
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为了维护有利于它推行强权政治的旧海洋法制度,从一开始就不同意联合国召开制订新的海洋法的会议。当一九七三年秋第二十八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召开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的决议时,苏联代表不论在大会或小会上,对召开会议的提案都投了弃权票。在一九七四年于加拉加斯举行的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第二期会议上,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维护二百浬海洋权的斗争势不可当,于是不得不变换手法,由公开反对建立二百浬经济区的主张,转而在口头上笼统地表示赞同这一主张,但在具体问题上却否定经济区的实质内容,尤其是否定发展中的沿海国对经济区的专属管辖权。苏联还提出“一揽子解决”的主张,妄图诱迫中小国家在海峡自由通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对超级大国让步屈服。
这一次在纽约举行的第五期会议上,苏联代表依然妄图玩弄这套花招,一面声称“同意二百浬经济区”,另一面又要求将专属经济区的“专属”字样抹掉,顽固坚持经济区是“公海的一部分”,否认沿海国的专属管辖权,并强词夺理地说什么,不这样做,“国际社会”将被剥夺了海洋所赋予的财富。这里,他们所说的“国际社会”实际上就是指超级大国。他们把海洋的财富据为己有,视作“天赋”,把发展中的沿海国家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经济权益的正义斗争诬为“剥夺者”,宣扬的完全是海霸的逻辑!
在具体讨论国际海底开发制度时,苏联同另一个超级大国一起,顽固地反对七十七国集团的提案。它还反对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坚持在领海、经济区和大陆架上进行海洋科研活动都必须得到沿海国批准或同意的制度,顽固坚持在上述区域内可以进行与资源无关的科研活动,也就是说要求别国允许它享有进行收集军事情报等活动的自由。它还坚持外国军舰通过别国的领海和位于领海范围内的海峡,无需事先通知或经沿海国批准。……总之,这一切赤裸裸地暴露了它的海霸嘴脸,哪里是什么“天然盟友”!
许多中小国家代表不畏强暴,在会上纷纷对于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行径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他们针对这些无理主张,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捍卫国家主权和经济权益的建议。这些正义主张,给了超级大国的海洋霸权主义以沉重打击。
苏联代表恼羞成怒,把矛头直接指向广大发展中国家。他一面狂妄要求其他代表拿出所谓“合作精神”来“加紧谈判”,“不要阻挠会议的进展”,一面又公开指责七十七国集团提出的关于开发国际海底资源的主张“没有成为所有国家可以接受的基础”。苏联代表的这一表演进一步激起了广大中小国家代表的义愤。
坦桑尼亚代表针锋相对地当场驳斥说,七十七国集团提出的修正案,是经过一百多个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协商讨论取得一致意见后制定的,“这就是我们的基础!”伊拉克、塞内加尔、阿尔及利亚等不少中小国家代表也相继在会上进行了揭露和驳斥。有的代表直截了当地指出,苏联代表在本期海洋法会议上没有丝毫谈判协商的诚意。苏联代表词穷理屈,采取捞稻草的手法说什么在加拉加斯会议期间有一个亚洲国家曾经支持苏联关于开发国际海底资源的立场。然而,不料稻草没有捞成,倒受到反戈一击。在座的这个亚洲国家代表马上指出,“在开发国际海底资源问题上,我们过去没有同意苏联的意见,今后也不同意苏联的意见!”这记响亮的耳光,把苏联代表打得顿时哑口无言,狼狈不堪。
对于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这些丑恶表演,人们只能说,看它的过去,知道它的现在,看它的现在,知道它的将来。


第6版()
专栏:

苏修加紧攫取蒙古矿产资源
新华社一九七六年九月七日讯 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利用它对蒙古政治上的控制、经济上的垄断地位,正加紧攫取蒙古的地下矿产资源。
为了进一步控制蒙古地下矿藏的分布资料,搜刮更多有价值的矿产品,今年,苏联采取了双管齐下的办法:除以“经互会”名义派遣一支由它操纵的所谓国际地质勘探队前往蒙古外,不久前还专门建立一支苏蒙“联合地质勘探队”,到蒙古各地进行地质普查。据这个勘探队的苏方组长宣称,这已是苏联“专家”到蒙古进行的第十次勘查了。现在,已对百分之九十的蒙古领土绘制了地质图。今年内,要对蒙古“全部领土进行研究工作”,并继续寻找“黑色金属、锡和作为矿物原料的萤石”。
苏联出于侵略扩张的需要,力促蒙古加速发展为它扩军备战服务的地质勘探和采矿业。尽管蒙古在一九七一年到一九七五年期间使矿山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长了百分之六十,而苏联对此仍不满足。因此,在蒙古一九七六年到一九八○年的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蒙古还得继续把国民经济投资的“很大一部分资金用于发展采矿业”,要“尽可能广泛地共同开发”矿物原料资源,以使矿山工业产品的产量到一九八○年时比一九七五年增长五倍以上。地质勘探也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按规定其工作量在本五年计划要比上一个五年计划增加一倍左右。
对一些挂着蒙苏合营企业招牌而实际由苏联操纵的采掘企业,不管它们是扩建的还是正在施工建设的,莫斯科都予以优先投资,目的在于尽早地把蒙古的矿产品捞到手。计划于一九七八年提供首批产品的额尔登特(前译额尔登丁)铜钼矿采矿选矿联合企业,在本五年计划里所得投资约占苏联在同一时期对蒙古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目前,这个企业正由苏联十几个设计院和科研机关直接参与设计,苏联许多有关部门还分别承担了矿区的建设任务。此外,苏联还决定要在额尔登特、萨勒希特等矿产资源地沿线建造新的铁路,使矿产品能通过铁路直接运往苏联内地。
事实上,莫斯科早已控制了包括地质矿山在内的蒙古各个重要经济部门的命脉。如今,蒙古重要的矿山从开采到开出的矿石,几乎都由苏联控制与操纵。由苏联人任经理的“蒙苏有色金属公司”已垄断了蒙古的布尔赫、哈旧乌兰的萤石矿和陶勒盖图金矿。具有重大经济和军事价值的额尔登特铜钼矿,早已规定将把产品“供应苏联”,并且也由苏联人当这个矿的联合企业的经理。蒙古目前开采的萤石、钨砂等矿产原料,也全部或绝大部分被苏联掠走。
蒙古丰富的地下矿藏是蒙古人民的宝贵财富。新沙皇对蒙古人民自然资源的肆意掠夺,只能进一步在蒙古人民面前显露出社会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与面目。


第6版()
专栏:

苏一空军中尉驾驶米格25型战斗机
在日本降落并要求去美国政治避难
新华社东京一九七六年九月七日电 苏联空军中尉驾驶一架米格25型战斗机,于九月六日降落在日本北海道的函馆机场,并要求去美国政治避难。
据共同社报道,九月六日下午一时许(当地时间),一架苏联米格25型战斗机进入日本北海道南部地区上空,随后在函馆机场“紧急着陆”。驾驶员供述自己是苏联空军中尉,并“爽快地供认了他所属的单位和他的姓名及年龄”。这个苏联空军军官表示“希望到美国去政治避难”,“由于缺乏燃料,不得不在这里降落”。
他还说,这架飞机是“属于高度机密的米格25型战斗机”,提醒日本“注意”。
报道说,日本警察厅根据上述情况,准备把这名苏联空军军官“极其秘密地转移到东京去”。
据共同社报道,“由于发生苏联飞机逃亡事件,从六日晚到七日黎明,苏联飞机在北海道周围等地的活动突然加剧”,日本防卫厅认为这是“苏联方面采取的示威行动”。


第6版()
专栏:

大西洋条约协会年会通过决议
要求增强军事力量对抗苏联威胁
发言的人揭露苏联在“缓和”幌子下大搞军事扩张
新华社哥本哈根一九七六年九月六日电 大西洋条约协会第二十二届年会九月六日通过一项决议,要求增强北大西洋公约集团的军事力量,以对付日益增长的苏联军事威胁。这届年会从三日到六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来自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各成员国的二百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在会上发言的人从各个方面揭露了苏联的军事扩张政策及其在“缓和”的幌子下大搞侵略扩张。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秘书长约瑟夫·伦斯在开幕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有目共睹的事实是:不断增长的苏联军事力量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的防务需要;把大量资源集中用于他们的战略(武器)系统——一九七五年苏联花在这方面的费用比美国多百分之六十;在常规力量方面,越来越注重进攻能力,特别是空军的进攻能力;把他们的军事力量投入世界各地的能力加强了。”伦斯说:“东西方关系的主要焦点毫无疑问仍然是欧洲”。
英国前外交事务国务大臣查尔方特勋爵在会上作了政治经济报告。他指出,在过去十年中,苏联的国防开支增长率提高了一倍,并且强调说,西方向苏联提供经济方面的援助,使苏联政府得以摆脱它在工业和经济方面的缺点所造成的直接后果,从而可以继续把大量资财用于军事方面,这是一种“奇怪的做法”。
他在谈到赫尔辛基会议时说:“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以发表一项实际上毫无意义的赫尔辛基宣言而告结束。这个宣言是一个充满虔诚词句和空洞的陈词滥调的大杂烩,其中包括大量不干涉与会国事务的话,但是,这些词句并没有能够制止苏联在其后几个星期内就非常卖力地干涉葡萄牙。”他还指出,“安哥拉事件表明,苏联继续准备利用(别国)政治上的不稳定,甚至可以达到干涉一些遥远国家的事务的地步。”
大会通过的最后决议说,“长时期以来,苏联在陆上的优势不断增长,威胁着欧洲。最近苏联海军能力发展速度之快,对联盟在北大西洋、南大西洋和印度洋的至关重要的交通线,又构成了新的威胁。”
决议还说,“大会认为,联盟的安全还由于最近在北大西洋地区以外发生的一些事件而受到不利影响,苏联在全世界进行干涉的能力,如象在安哥拉所显示的那样,可能是近年来最重大的事态发展。”
决议最后强调说,为了重建威慑平衡,必须增强北大西洋联盟的陆、空和海军力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