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13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
专栏:

朝鲜总理朴成哲的唁电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同志:
获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名誉主席毛泽东同志因病逝世的悲痛消息,我谨向你并通过你向兄弟的中国人民和毛泽东同志的家属表示深切的哀悼。
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敬爱的领袖毛泽东同志,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引导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走向光辉的胜利,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全世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
真正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者毛泽东同志,在朝鲜人民的祖国解放战争时期,不顾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的重重困难,毅然决然地同朝鲜人民同生死共命运,亲自发动抗美援朝运动,把志愿军派到朝鲜前线,用鲜血援助了我国人民的正义事业,成为朝鲜人民最亲密的战友。
毛泽东同志的逝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巨大损失,也是朝鲜人民和世界革命人民的巨大损失。
毛泽东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留下的不朽业绩将永放光辉。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 朴成哲
一九七六年九月十一日于平壤


第10版()
专栏: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唁电华国锋总理:
我们极其悲痛地获悉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逝世。这是中国人民的损失,是巴勒斯坦人民的损失,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损失。他的逝世使世界各国人民失去了为他们的自由和解放,为争取建设未来而奋斗的最伟大的领袖之一。
我谨代表阿拉伯巴勒斯坦人民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这一巨大的不幸向友好的中国人民、向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和中国政府表示深切的哀悼。
我们阿拉伯巴勒斯坦人民对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极为敬仰和崇敬,从我们的革命和正义事业一开始他就站在我们一边。应当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就采取了这一友好的革命立场。毛主席给予从那时开始进行的革命建设工作以最大的关怀,从而为革命斗争,为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斗争,提供了极为巨大的支援。
巴勒斯坦人民及其革命战士一直把毛主席看作是坚决有力地支持他们革命斗争的伟大的亲密朋友。
我们深信,伟大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你的英明领导下将能度过这一严峻的困难时刻,坚决完成毛泽东主席的革命事业。
曾经跟着毛主席战斗并做出了贡献的全体中国人民,在你们伟大的党的领导下,一定能够自力更生,继续前进!
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斗争万岁!
已故领袖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
革命直至胜利!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
巴勒斯坦革命武装力量总指挥
亚西尔·阿拉法特
一九七六年九月十日


第10版()
专栏:

芬兰总统吉科宁的唁电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我今天深为悲痛地获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先生阁下逝世。他是杰出的政治家,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的伟大领袖。在贵国和贵国人民这一悲痛的时刻,我谨代表芬兰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表示深切的哀悼。
芬兰共和国总统 乌尔霍·吉科宁
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于赫尔辛基


第10版()
专栏:

芬兰总理米图宁的唁电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先生阁下:
对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先生阁下的逝世,我谨代表芬兰政府,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阁下表示深切的慰问。
芬兰共和国总理 马蒂·米图宁
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于赫尔辛基


第10版()
专栏:

芬兰议长海勒的唁电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获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先生阁下逝世的悲痛消息,我谨表示深切的慰问。
议长 维科·海勒
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于赫尔辛基


第10版()
专栏:

希腊总统察佐斯的唁电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
长吴德阁下:
世界伟人毛泽东主席的逝世使我深为悲痛。我谨以我本人的名义并代表希腊人民向阁下表示最深切的慰问和诚挚的哀悼。
希腊共和国总统 康斯坦丁·察佐斯
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于雅典


第10版()
专栏:

加拿大总督莱热的唁电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今天,加拿大人深为悲痛地获悉毛泽东主席逝世。我谨代表加拿大人民向中国人民、尊敬的主席夫人江青女士和逝世者的其他家属表示最深切的哀悼。
加拿大总督 朱尔·莱热


第10版()
专栏: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的唁电华国锋总理阁下:
我个人深为悲痛地获悉毛泽东主席逝世。他的长征结束了;二十世纪世界历史上的巨人、新中国的缔造者逝世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本身就是毛主席的精神和政治哲学的永垂不朽的纪念碑。他的历史作用是,调动了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并带领他们摆脱贫穷、奴役、分裂和战争。新的中华民族在政治和经济发展方面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尽管我们的社会制度不同,但是加拿大人赞赏这种在毛主席指引下促进了中国现代化的平等和集体主义创新精神。
我深为满意的是,六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加拿大建立了外交关系。从那时起,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建立了牢固的联系。正象对诺尔曼·白求恩的怀念曾经激励我们奋斗,毛主席对更好地发展我们两国关系的关心将永存于我们的友谊之中。
在此悲痛时刻,我谨请你向中国人民和毛主席的家属转达加拿大政府和人民的最诚挚的哀悼。
加拿大总理 皮埃尔·埃利奥特·特鲁多


第10版()
专栏:

新西兰总督布伦德尔的唁电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我谨以我个人的名义并代表新西兰全体人民对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逝世向中国人民表示最深切的慰问。
中国现在的力量和自力更生是对毛主席的智慧和他毕生为本国人民谋利益的献身精神的再合适不过的纪念碑。现代和未来世世代代的人将肯定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给毛主席以特殊和杰出的地位。
新西兰总督
丹尼斯·布伦德尔


第10版()
专栏:

新西兰总理马尔登的唁电
新华社一九七六年九月十二日讯 新西兰总理罗伯特·马尔登打电报给华国锋总理,对毛泽东主席逝世表示哀悼。
电报说:“我谨代表新西兰政府和人民对中国人民的这一巨大损失表示慰问和同情。”
电报说:“我亲身体会过他对现代中国思想和精神的领导作用,知道他的逝世对他的人民将会有多么深刻的影响。我曾有机会在他最后的日子里会见这位传奇式的人物,对此我深为感激。”
“毛主席是一位思想家,同时又是一位实践家和政治家。他对中国的生活所起的影响是中国漫长历史中很少领导人可以相比的。他终身致力于为中国和中国人民洗清过去一百年里所遭受的耻辱。这种努力并没有白费。当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泽东站在天安门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他已经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上留下了牢固的印记。许多领导人会把这样的成就看作自己事业的顶点。对毛泽东来说,这却是一个起点。在以后的二十七年里,他继续为中国人民努力服务,直到逝世方才停歇。”
电报说:“毛泽东在一次极其著名的讲话中,谈到在追求一个理想时的斗争和牺牲。他引了一位中国作家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毛泽东一生的成就决定了他的死确实是重于泰山的。我们和中国人民一起哀悼他的逝世。”


第10版()
专栏:

比利时国王博杜安的唁电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在毛泽东主席逝世的时候,我谨向你们表示最深切的哀悼。请向他的家属转达我的慰问。人们将永远怀念杰出的毛泽东主席,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将永不磨灭。
比利时国王 博杜安
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于布鲁塞尔


第10版()
专栏:

比利时首相廷德曼斯的唁电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先生:
十分沉痛地获悉毛泽东主席逝世。我谨向你表示,我同中国人民一样感到悲痛。毛主席的杰出人格将永远留在有幸结识他的人们的心中,他对现代中国的发展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比利时首相 莱奥·廷德曼斯
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
于布鲁塞尔


第10版()
专栏:

丹麦女王玛尔格蕾特二世的唁电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
我谨就毛泽东主席逝世向常务委员会表示诚挚的慰问。毛泽东作为中国人民的领袖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使他永垂青史。
女王 玛尔格蕾特二世
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于哥本哈根


第10版()
专栏:

丹麦首相耶恩森的唁电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华国锋阁下:
在中国由于毛泽东主席逝世而蒙受损失的时候,我谨代表丹麦政府向总理先生表示诚挚的慰问。毛泽东的逝世使世界失去了本世纪全世界最伟大和最重要的政治家之一。
首相 安克尔·耶恩森
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于哥本哈根


第10版()
专栏:

卢森堡大公让的唁电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
长吴德先生阁下:
我的同胞们和我一起,悼念非凡的伟人毛泽东主席。我们认为,他的逝世使人们失去了当代最杰出的人物之一,失去了一位人类伟大的思想家。我们谨向你本人,向中国人民及其各位领导人,向毛泽东主席的家属致以最深切的哀悼。
卢森堡大公 让
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于卢森堡


第10版()
专栏:

卢森堡首相托恩的唁电北京华国锋总理先生阁下:
惊悉毛泽东主席不幸逝世。毛泽东主席是杰出的政治家,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和行动对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命运起了决定性的影响。在这一时刻,卢森堡政府谨表示悼念和敬意。请阁下接受我深切的慰问和沉痛的哀悼。
卢森堡大公国首相 加斯东·托恩
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于卢森堡


第10版()
专栏:

奥地利总统基希施莱格的唁电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
长吴德先生阁下:
惊悉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先生逝世。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由于这位以其智慧和丰功伟绩而创建了不朽事业的杰出的政治家的逝世,蒙受了不可弥补的损失。请接受奥地利人民诚挚的慰问和我本人深切的哀悼。
奥地利共和国总统 鲁道夫·基希施莱格
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于维也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