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8月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号炮轰鸣  光照千秋
——纪念毛主席《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发表十周年
时永福运行的星斗,旋转的地球,你们可曾记得惊天动地的一声雷吼?起伏的群山,浩荡的江流,你们怎样庆祝文化大革命的第十个春秋?戴过红袖章的小将呵,举过造反旗的战友,再一次打开火红的日记吧——一阵狂飙掀开我们心房的窗口:一九六六年八月五日,伟大领袖毛主席呵,挥动了巨手,落笔腾起千丈硝烟,万道红光映照神州:《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犹如万钧霹雳,呼啸着射出了无产阶级的炮口!这一炮打得好呵,人民欢呼,敌人颤抖!横扫残云,震惊全球。这一炮呵,十年轰鸣,摧枯拉朽。革命向前,人民抖擞!两条路线大决战,两个阶级大搏斗——刘少奇的司令部化作废墟,林彪的贼船变成沉舟……炮声中红了杜鹃,炮声中绿了春柳,炮声中旌旗增艳,炮声中江山添秀。赞美这一炮呵,千条彩虹飞入诗行,东风谱出颂歌万首;歌唱这一炮呵,九天飞泉拨响琴弦,八亿人民放开歌喉!无产阶级的浩荡大军,革命造反派的滚滚巨流,英姿飒爽的红卫兵小将,千千万万的革命战友……当我们今天挥戈上阵,投入批判邓小平的战斗——你可看见?那滚滚的硝烟,依然在眼前飞升;你可听见?那隆隆的炮响,依然在耳畔高奏。号炮呵,为什么轰得那样猛?炮声呵,为什么响得这样久?我们怎能不想起呵,昨天——刀光与剑影的争夺?今天——前进和倒退的搏斗?枪杆子推翻了三座大山,炮火轰平了吸血鬼的大楼……当祖国跨入社会主义,河山万里,铺开锦绣,就在此刻呵,是否把枪杆换成管弦?是否给大炮裹上红绸?新的吸血虫会不会产生?该怎样反击复辟的逆流?……伟大领袖毛主席呵,高瞻远瞩把云雾穿透!一声号炮震山河,召唤我们继续战斗。一声号炮使我们心明眼亮,看清党内资产阶级——吸血的毒蛇、猛兽!他们与工农尖锐对立,吹嘘那“仙山琼阁”“土豆牛
肉”……一声号炮告诉我们:莫斯科的白天,为什么变成暗夜;苏维埃的春风,为什么化作寒流……一小撮复辟狂,为什么敢白日做梦,邓小平刮的右倾翻案风,为什么会搅动云头……前进的无产阶级呵,绝不能枪口变哑,炮筒生锈!毛主席打响号炮呵,正是为了——红旗不变色,党不变修,革命永远向前,政权永远在手。这一炮,比夺取政权的炮火,更猛、更烈,更响、更久;这一炮呵,奏响继续革命的雄壮乐曲,主旋律是:反——修——防——修!呵!亲爱的同志,呵!亲爱的战友,历史正向我们大声发问:如何才能在风雷中续写火红的春秋?同志呵,万不能认为——硝烟中走过来的老将,就可以停步不前,高枕无忧;战友呵,万不能认为——红旗下长大的新兵,就可以放松警惕,不会变修。号炮呵,在我们心上长鸣,炮声呵,在召唤新老战友:迢迢征途,战斗方酣,快奔向浪尖风口——十二级台风咱敢顶,七级地震咱敢斗。永远紧贴工农的心,满腔热血化暖流;思想上筑起钢铁防修墙,糖弹打来穿不透!呵!阶级斗争不能忘,要进行持久的战斗。八亿人民呵八亿战将,八亿人民呵八亿炮手!运行的星斗呵旋转的地球,起伏的群山呵浩荡的江流,永远记住吧:一九六六年八月五日,惊天动地的一声雷吼——《炮打司令部》,轰鸣不息,光照千秋!这一炮震惊世界,这一炮吓呆帝修,这一炮振奋河山,这一炮映红神州。伟大的党呵,炮火中更加坚强,伟大的人民呵,炮声中大步疾走。我们——无产阶级的大军,要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几十载冲杀,千百年战斗,“要扫除一切害人虫”,用革命的炮火,烧出一个红彤彤的地球!


第3版()
专栏:

地震何足惧 人民定胜天
——唐山人民抗震救灾战歌
全国人民都在关心唐山地震灾区的阶级兄弟,唐山人民用昂扬的斗志回答全国人民的关怀。这几首诗,是从唐山一些厂矿、农村的黑板报、鼓动牌上抄下来的。它们没有署名,但是表达了唐山人民的共同心声。一中央慰问电传来,党的阳光照胸怀,山崩地裂都不怕,誓夺胜利斗天灾。二唐山工人志气豪,泰山压顶不弯腰,救灾好把红心炼,抗震争把重担挑,我们特别能战斗,敢与天公试比高。三贫下中农骨头硬,不怕地陷与天崩。地陷我们补,天崩我们撑,双手重把家园建,人定胜天靠斗争!四抗震救灾战歌扬,唐山人民斗志昂,灾大团结力更大,震强人民志更强。要问力量哪里来,毛主席挥手指方向!五解放军,子弟兵,人民安危记心中,送医送水又送粮,救死扶伤为革命。灾区人民齐声赞,解放军里雷锋多!六灾区是战场,抗震打冲锋,全心全意为人民,反击右倾翻案风。


第3版()
专栏:

试看天下谁能敌
江名
“人民在哪里受到威胁,我们就到哪里去救灾。”这豪迈的战斗誓言,显示了人民军队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在这次抗震救灾的战斗中,哪里灾情最严重,哪里困难最大,哪里危险最多,哪里就有我们的解放军。战士们说:“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人民的疾苦就是我们的疾苦,抢救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再苦再累心也甜。”驻在唐山市郊的某部战士,营房受了重灾,但是他们首先想到的是群众的安危。他们只留下少数人营救自己的同志,绝大多数人立即去抢救附近的群众。他们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关心群众胜过自己,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去保卫群众的安全。
解放军的行动给灾区群众带来了温暖和鼓舞。群众激动地说:“你们给我们带来了毛主席的关怀,带来了战胜震灾的力量。”群众看到他们奋不顾身地救人,一连十几个小时也顾不上吃一口饭,喝一口水。一位被救出的居民,在自己倒塌的房下扒出一只苹果,一定要让亲人吃;一位受灾的居民,在废砖破瓦下扒出家中的一双手套,一定要让亲人戴上。这一只小小的苹果和一双普通的手套,分量该有多么重,它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解放军的爱戴,象征了军民之间的阶级深情。解放军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又化成灾区人民团结一致、抗震救灾的巨大力量。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坚强团结,曾经夺得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夺得文化大革命和反击右倾翻案风斗争的伟大胜利,也一定能夺得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在抗震救灾战斗中出现的动人事迹,也是对邓小平散布的破坏人民军队同人民群众关系的罪行的有力批判。子弟兵同人民心连心,这是任何力量也分不开、永远也分不开的!


第3版()
专栏:

一个共同的声音
宋嘉
当中央慰问团带着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到达唐山,灾区人民含着满眶热泪紧握住慰问团同志的手的时候,当唐山厂矿和丰南农村许多受伤的工人、贫下中农刚被抢救出来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句话,都是同一个声音:
“请毛主席他老人家放心,再大的震,再大的灾,我们也抗得住!”
在强烈的地震面前,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毛主席,是党中央,是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心脏北京。他们的话,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无比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毛主席和党中央关怀灾区人民,灾区人民心向毛主席和党中央。灾区人民说得好:“有毛主席领导,有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我们一定能战胜地震灾害,也一定能战胜各种阶级敌人!”
领袖和群众心心相印,党和人民血肉相连。这正是我们英雄人民无往而不胜的根本保证,是我们战胜各种敌人、征服各种困难的力量源泉。灾区人民为什么能做到“十二级台风刮不倒,七级地震震不垮”,在抗震救灾工作中能够那样沉着、镇静,表现了高度的纪律性和革命责任感?就是他们心里时刻想着毛主席,想着党中央,想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朝阳在胸,真理在手,我们有力量战胜邓小平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我们也一定有力量战胜严重的自然灾害!


第3版()
专栏:

革命意志比钢硬
北京大学工农兵学员 张强宽
伟大的人民军队,英雄的人民子弟兵!在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烈地震后,人民解放军战士又以英勇抗震救灾的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在我军光荣史上写下壮丽的一章。
七月二十八日凌晨,解放军驻唐山部队某部无线电连战士吴东亮正在值勤,强烈的地震使他的身体随着房屋剧烈地晃动起来。在这危急时刻,吴东亮不顾个人安危,紧抱住电台。剧烈的晃动使他站不稳身体,摔倒了,起来!又摔倒了,再起来!吴东亮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住电台!”他坚守战斗岗位,保证了电讯的畅通,及时向上级机关报告震情。
战争时期,许多战士在纷飞炮火中喊出“人在阵地在”的英雄口号;今天在地震中,吴东亮想的是“人在电台在”。这就是我们英雄的战士!他们的革命意志比钢铁还硬!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斗争出英雄。我们的战士,是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是在文化大革命的烈火中成长起来的一代英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我军的光荣传统,在今天的抗震救灾战场上,这一光荣传统更加发扬光大。他们的英雄行为,是对邓小平否定革命战士的能动作用、鼓吹打仗就是“打钢仗”的谬论的最有力的批判。


第3版()
专栏:

特别能战斗
郑志坚
强烈地震给唐山市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和损失。在这样的严重困难面前,唐山人民在想什么呢?请听英雄的开滦工人阶级的豪迈回答:“我们要发扬
‘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团结起来,奋发图强,尽快恢复生产,在毛主席、党中央的领导下,重建一个新唐山!”
这是气壮山河的革命气魄。这是人定胜天的战斗豪情。这是中国工人阶级高入云天的志气歌。
开滦工人阶级具有特别能战斗的光荣传统。在争取祖国解放的斗争中,他们英勇顽强,前赴后继,业绩彪炳史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他们坚持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迎着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风浪阔步前进。百里矿区,欣欣向荣,百年老矿,焕发青春,成为我国煤炭战线工业学大庆的一面鲜艳红旗。在严重的地震灾害面前,他们以地大震,人大干,受灾不怕灾,重建新矿山的壮志豪情,描绘出新的壮丽画图。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又一次增色添辉,又一次发扬光大。
他们特别能战斗,特别有战胜困难的力量、信心和能力。因为他们是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英雄的工人阶级。因为时时刻刻地在领导和关怀着他们的,是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是伟大的久经考验的中国共产党。在毛主席、党中央的领导下,发扬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唐山人民一定会把社会主义的新唐山在渤海之滨重建起来。


第3版()
专栏:战地

同群众共命运
萧谐
“我是共产党员,怎么能在紧急关头离开群众?我要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这金石般的语言,出自一位六十岁的老人之口。
她叫杨敬明,是北京市北新桥街道门楼居委会的党支部书记。
就是她,在地震袭来之际,不顾自己一家人的安危,冲出家门,喊醒副书记,召集党团员,分成几路,检查震情,慰问居民,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就是她,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不顾自己年老体衰,走门串户,向群众宣传人定胜天的思想,组织群众战大雨、顶烈日,安全疏散。
在居民疏散点,每座帐篷都留下了她的足迹,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她的心头。她细心照顾年幼的孩童,认真安置体弱的老人,给伤病员找来医生,帮群众加固帐篷,忙个不停。她老伴的单位派车来接她全家到机关的疏散点去的时候,有人说:“老杨,你老伴有冠心病,你和他一起去,好照顾照顾他,这儿的事交给我们好了。”老杨深情地环顾周围的群众,毅然回答说:“我是共产党员,怎么能在紧急关头离开群众?我要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
夜深了,帐篷里传出了人们熟睡的鼾声,老杨却毫无倦意,依然精神抖擞地在每条街道上查看。此刻,她不由得想到在抗日烽火遍地燃烧的时候,想到在土地改革的急风暴雨中,她与乡亲们同生死,共命运,一同打击侵略者,一块斗地主,和群众心连心。今天,年老体弱挡不住她继续革命的脚步,地震震不掉她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革命意志。她更想到了毛主席、党中央对灾区人民的亲切关怀。这位老共产党员的心,与门楼居委会所属的两千七百多群众的心紧贴在一起了。
东方已露出鱼白色。老杨把其他的支部委员、积极分子都动员进帐篷休息,自己却和衣露宿在潮湿的水泥板上,才打了一会儿盹,又一骨碌翻身起来,到一个个帐篷仔细查看去了……
在北新桥街道,象杨敬明这样的好党员、好干部又何止一个两个。在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中,有多少共产党员、街道干部,置个人和家庭的安危于不顾,坚持在自己的战斗岗位上。年轻的街道党委委员杨俊波在地震之后,立即赶到党委。几天几夜,她没合过一次眼,没吃过一顿热饭。她能清清楚楚地告诉你,哪个居委会、哪个向阳院已经安全转移到了什么地方,可是,她不顾患病的父母和家里的情况,心里装的只是群众。
当剧烈的地震把戏楼十号向阳院负责人、市第四建筑工程公司工人韩岐惊醒时,他既没有去搀扶半身不遂的老岳母,也没有去抢救自己的三个孩子,而是奔出家门呼喊邻居赶快离开住房。这时,崩落的土块把南房的门封住了,六十五岁的军属王老太太和十三岁的小孙女处境危险,韩岐一步抢到窗前,砸碎了玻璃窗。王老太太和小孙女脱险了,韩岐的手臂却被划出了道道血口。当又一次余震发生时,北新居委会党支部书记牟冠英远远瞥见年迈的董老太太正在门口躲避,这时,房屋震动,电线杆摇晃,牟冠英毫不犹豫地冲上去,背起董老太太就往安全地带跑去。当人们赞扬他们的时候,他们总是谦虚地笑笑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我是共产党员”,“这是我应该做的”,这是多么铿锵有力的语言啊!共产党员、革命干部应该把群众的事看得重于自己的事,危急关头,应该急群众之所急,舍己为人。这就是杨敬明、杨俊波、韩岐、牟冠英共同的行动指南。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毛主席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导,在抗震救灾斗争中作出了贡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