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8月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文化大革命冲掉了我的官架子
中共湖北省公安县委第一书记 张明春
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经十年了。在这场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中,我受到的教育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冲刷了思想上的政治灰尘,提高了改造世界观,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自觉性。
我在解放初期,由部队转到地方工作。当时我常想,我生在旧社会,受尽了阶级压迫的苦,毛主席、共产党把我从苦海中救出来,我一定不辜负党的培养和教育,积极为党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保持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种革命精神。我到哪里,就同群众打成一片,群众亲切地喊我老张,心里有什么话都乐意对我说。为时不久,我当了公安县县长。由于放松了学习,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在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影响下,头脑中慢慢滋长了资产阶级法权思想,觉得自己当了一县之“长”,得象个样子,得有些“威严”,于是处处以领导者自居,摆出一副官架子,高高在上。哪里出了点什么问题,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把下面的干部训一顿。这样一来,同群众的感情淡薄了,关系疏远了。有的群众看见我就害怕,有意见不敢当面提,背着我议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张县长把人刮。”我是一步步地走到群众的对立面去了。
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广大革命群众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批判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也批判我背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当官作老爷的错误。开始听了这些批评,想不通,认为我就是这个“个性”,况且又是一些“作风”问题,有什么要紧?群众看我思想不通,就耐心地帮助我。大家摆事实,讲道理,越来越深地触及我的灵魂。一九六七年冬天,毛主席视察三大区的重要讲话发表了,我一遍又一遍地学习,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检查自己的错误。“有些干部为什么会受到群众的批判斗争呢?一个是执行了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群众有气。一个是官做大了,薪水多了,自以为了不起,就摆架子,有事不跟群众商量,不平等待人,不民主,喜欢骂人,训人,严重脱离群众。”毛主席这一指示,我觉得完全是针对我讲的,语重心长,字字千斤,对我是深刻的教育、及时的挽救。群众批判我,是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是为了反修防修,也是对我的最大帮助。我从心眼里感到群众批评得对,感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好。
为什么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我渐渐失去了劳动人民的本色,丢掉了党的光荣传统,染上了严重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作风呢?主要原因是不懂得在无产阶级专政下还要继续革命,不懂得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还要继续进行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两个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还要正确处理生产关系中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特别是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对所有制产生反作用,甚至导致资本主义复辟。我不懂得这些道理,对修正主义路线识别不了,对刘少奇、林彪、邓小平多方强化资产阶级法权,不是保持警惕,加以抵制,而是觉得很合口味,加以欣赏。当了县长,“官贵民贱”的剥削阶级思想渐渐膨胀,官老爷的威风也就来了,训人、刮人、不平等待人,发展下去,跟旧官府的县太爷没有两样。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教育,我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真正懂得了:即使象我这样出身很苦,参加革命较早的人,如果放松世界观的改造,欣赏资产阶级法权,甚至不择手段地牟取个人的私利,发展下去,也会变修,成为走资派,成为共产党内的资产阶级,成为革命的对象。
文化大革命以前,我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很少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文化大革命后,我大部分时间在基层,把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同反修防修、改造世界观、限制资产阶级法权联系起来。在劳动中,我又同群众站到了一起,密切了同群众的关系,贫下中农有话乐意对我讲,有意见当面给我提,知心朋友越来越多。
文化大革命以前,我总觉得自己比群众高明,盛气凌人,自己说了算,看不到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县是个低洼湖网地区,湖泊多,河流多,历来怕渍怕涝。群众多次建议治理五个湖,兴建电力排灌站。当时我们看不见群众的力量,只是坐在办公室里算帐,算来算去,把群众的积极性算掉了,被困难吓倒了,迟迟不敢动工,一直无所作为。一九七三年,在一次县委整风会上,贫下中农批评我们高高在上,不深入群众,有“上智下愚”的思想,不相信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所以学大寨步子小。这一次,我们放下架子,深入群众,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提出治理湖泊、兴建电力排灌站的方案,交群众讨论。缺乏资金、物资、技术,贫下中农说:“没有技术我们学,没有资金我们筹,没有材料我们凑。”成千上万的贫下中农很快筹集起资金和木料。群众智慧无穷,力量无限,仅三年时间,全县就治理了十多个大小湖泊,建起了一百○七座电力排灌站,完成农田基本建设土方一亿五千多万方,比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完成的土方多一倍。
党内最大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邓小平,对文化大革命恨之入骨,翻文化大革命的案,算文化大革命的帐。我们革命干部坚决不答应。我要努力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刻苦改造世界观,积极参加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为巩固和发展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3版()
专栏:文化大革命好

我爱祖国的西沙
——西沙海军战士给北京市崇文区光明小学的一封回信同学们,红小兵们: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十周年的光辉日子里,全国人民想着西沙,关心西沙。数以万计的慰问信和珍贵的礼物,飘洋过海飞到西沙群岛,其中有你们大家一针一线缝起来的几百双鞋垫和几百封热情洋溢的信。我们在椰子林下,在羊角树丛中,在帐篷内外,阅读着全国各地亲人的来信,心情万分激动。我们从信中看到,经过文化大革命火红的十年,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祖国形势一片大好。
西沙,和全国一样,到处呈现生气勃勃的景象。那些从敌人手里收复不久的岛屿,迎风飘扬着火焰般的五星红旗。过去荒凉的海岛,建起了一幢幢楼房、一排排屋宇,开辟了一条条大道,栽种了一行行树木;有的正在兴建码头。西沙变得更加美丽可爱了。
美丽富饶的西沙,使我们热爱,也使侵略者垂涎。两个超级大国的军舰,经常虎视眈眈地在西沙海域附近出现。为了保卫祖国神圣的海疆,为了让五星红旗永远在西沙飘扬,我们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随时准备消灭来犯之敌。
我们在西沙与敌人斗,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我们每当遇到一些困难,看看迎风飘展的五星红旗,就感到无限的温暖;看看东方的彩霞、任情飞翔的海鸟,想到文化大革命以来,祖国到处莺歌燕舞的情景,我们就心情激动,热血沸腾,一股巨大的力量,把任何困难都吞没了。
去年七月份,一个小分队在晋卿岛执行战备任务,围绕淡水问题发生了一连串动人事迹。骄阳似火,晒一会儿身上就暴去一层皮。沙地滚烫,蜡烛放在帐篷里,不多久就会瘫成一团。在这样的高温下,小分队钻进蒸笼般的羊角树丛中,开沟挖土,扛礁石修工事,个个满身汗水,满身泥沙,收工后,多么需要痛痛快快洗个澡啊!可是,从大陆运来的淡水象甘露一样,谁也舍不得用!大家跳进海里,用肥皂洗头,头发越洗越粘,象涂了胶水一样,不用淡水再也洗不掉了。可那能用淡水洗头啊!大家统一行动,都理了光头,互相看看,哈哈大笑。
眼看工程要完工了,海上突然连续刮起七级大风,岛上存的淡水只够用一天了。上级几次派船送水,无法靠岸。领导命令暂停室外作业,减少体力消耗,减少流汗量。在这困难时刻,副分队长袁宏对战士们说:晋卿岛上这面五星红旗,是在文化大革命的火红年代升起来的,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她是无产阶级专政的象征,是祖国的尊严,不管眼前发生多大困难,我们也要作好战斗准备,随时消灭来犯之敌,保卫五星红旗。战士们以实际行动表示自己的决心,一口水不喝,又扛起镐头铁锹,钻到羊角树丛修工事。袁宏悄悄地给战士水壶里灌上半壶战备水,以备最需要的时候用。战士魏祥景修工事出力最大,流汗最多,袁宏又把自己的半壶水倒给魏祥景。深厚的阶级友情,使战士们热泪盈眶。夜里,大家坐在帐篷里,讲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难岁月,讲志愿军坚守上甘岭坑道同缺水作斗争的英雄事迹,决心做红军的好后代,革命的接班人。
同学们,西沙和祖国心脏北京远隔千山万水,但四海连通中南海,颗颗红心向着天安门前的五星红旗。四月七日,广播里传来中共中央两项英明决议,以及粉碎天安门广场反革命政治事件的消息,西沙军民群情激昂,义愤填膺。从首府永兴岛到永乐群岛,立即掀起声讨反革命暴行、批判邓小平反动罪行的高潮。我们的政治机关发扬文化大革命中培养起来的战斗作风,对党中央、毛主席的号令传达不过夜,大家紧张录音、打印,第二天彩霞初吐,已经飞舟跨海,送到各小岛。驻守在甘泉岛上的战友们,听完广播,手握钢枪,望着五星红旗,回顾三年前在这里发生的战斗。当时,敌人看到这面五星红旗,恨之入骨,几次爬上来要把她撕掉。西沙军民为了保卫这面红旗,同敌人展开生死搏斗。天安门广场的暴徒们,同国外的敌人一样,妄图降下毛主席亲手升起的五星红旗,首都工人民兵、人民警察、警卫战士为了保卫五星红旗,同暴徒进行了英勇的搏斗。这使我们更加懂得,党内的走资派,海外的强盗,都是妄图使我们的五星红旗落地啊!斗争的实践使我们清楚地看到,要使五星红旗永远在西沙飘扬,必须提高警惕,不仅要同海外强盗斗,而且要同党内走资派斗。
同学们,我们队伍里的同志来自五湖四海,都有一个共同的美好理想: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保卫祖国宝岛——西沙,使南海的明珠更加光彩夺目,成为祖国南大门反帝反修的钢铁堡垒。敌人胆敢来侵犯,坚决把它消灭在汪洋大海之中。
祝同学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此 致革命敬礼!
海军战士 荀 方 陆根呜
一九七六年六月九日写于西沙


第3版()
专栏:

药店职工上山记
在太行山脉中部的深山峡谷里,一支采药队伍高唱革命歌曲,越山岭,攀悬崖,挥锄抡镐,采挖药材。
这不是专业采药的药场工人,也不是从事副业生产的公社社员,而是石家庄市药材公司所属药店的职工。
多少年来,药店职工都是站柜台卖药。石家庄市药材公司所属药店的职工上山采药,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新鲜事情。
文化大革命以前,在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影响下,石家庄市药材行业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穿的白大褂,说的大夫话,买药得找我,别嫌架子大。”整年整月,药店职工等客上门,服务态度很生硬。有的职工嫌弃进店买药的工人、贫下中农,竟捂着鼻子跟他们讲话,用“没有”二字将一些急需药品的群众打发走。对此,工农兵尖锐地批评说:“这那里是为工农兵服务的社会主义药店!”
文化大革命的滚滚洪流,猛烈冲刷着石家庄市药材行业的资产阶级经营作风。毛主席的《五·七指示》,给药店职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他们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经营作风,围绕着“社会主义商店应当怎么办”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有的同志提出:“我们应当结合药材行业的特点,卖药之外学采药,到山区去,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真正把立足点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改造世界观,更好地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指示。
广大革命干部和职工热烈响应这个建议,也有少数人提出不同意见,他们说:药材行业自古以来就是做买卖,搞流通,需要什么就到批发部门进,何必自找麻烦上山采药?
革命职工否定了少数人的意见,在药材公司党委的支持下,迅速组成一支三十人的采药队伍,到离石家庄市二百多里的太行山上去采药。
太行深处,道路崎岖,巨石林立,荆棘丛生,稍不留心,就会划破皮肤,剐坏衣服。但困难吓不倒经过文化大革命锻炼的革命职工,他们提出响亮的口号:“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不怕腰酸和腿疼,上山采药为人民。”他们和贫下中农一起,登山迎日出,顶着星星归;渴了喝口山泉水,饿了吃口凉干粮,顽强地战斗在深山峡谷中。
药店职工走出柜台上山采药,在艰苦的劳动和同贫下中农密切结合的过程中,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也使药店的服务工作大变样。他们改变了坐等客来的旧习惯,主动到工厂、农村、街道、旅馆访病送药;他们还改变了单纯买卖的经营作风,建立起以卖带医、以卖带寄、通宵售药等方便群众的服务项目。遇到群众买药缺货的现象,他们宁愿自己麻烦千遍,也不让顾客为难。有一次,一位农民老大爷来到康宁药店买药,不巧,处方上开的“急性子”这味草药,药店卖完了。怎么办?是把顾客简单地打发走,还是尽力帮助解决?售货员小张想起采药时贫下中农对自己的深刻教育,马上同其它药店联系,帮助老人配好了药。老大爷临走时紧紧握住小张的手,激动地说:“文化大革命使药店大变样,我还没吃药,病就好了三分。”
四年来,石家庄市药材公司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职工分八批参加了采药活动,共采集中草药材五千余斤。一些药品如黄芪、何首乌、丹参等,源源不断供应市场,满足了工农兵患者的需要,使社会主义药店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探亲
人民解放军某部班长 肖三洋
离开家乡四年了,回家探亲,心情激动。在文化大革命中,又过了四个不平凡的年头,家乡该有多大的变化啊!
一进村,就听到猪仔叫声,周围站着许多社员。走近一看,原来是个年轻姑娘正在阉猪。动作干脆利落,比我见过的老阉手还来劲。不到一袋烟功夫,一窝小猪就阉好了。
这姑娘是大队党支部书记肖宏林的女儿,名字叫肖志红。她原来是共产主义大学的学生,学的是兽医。在学校立志做一个与山区贫下中农划等号的大学生,一毕业就回到家乡。我的家乡在井冈山脚下。解放前,这里的贫苦农民,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根本不可能上学。劳动人民创造的文化,成为地主欺压农民的刀子。有个农民,叫郭承志,七岁给地主放牛,十二岁砍柴为生。有一次,伪保长买了他一担柴,写了一张纸条,叫他到伪乡公所去领钱。郭承志不识字,拿着纸条到了伪乡公所。一进门,就被抓了壮丁。原来那张纸条上写的是“送去壮丁一名”,根本不是什么领钱条。同敌人搏斗了一场,郭承志才逃出了虎口。
解放后,郭承志过上了幸福生活,可一直没有忘掉自己过去的痛苦遭遇。他为了让后代永远记住地主阶级压迫穷人的仇恨,特意给儿子起名郭记恨,送他到学校去念书。书是念了不少,可在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统治下,孩子却变了样。郭记恨在大学读书时,嫌记恨的名字不好听,改成了文斋。有一年,他有事回家来。贫下中农听说郭家大学生回来了,连忙去看他。只见这位文斋梳着光亮的分头,穿着一双皮鞋,两眼朝天,神气十足。他看到贫下中农满身泥土,竟用手帕捂起鼻子。一气之下,大家都走开了。
看现在,想过去,真是两个社会两重天,两条路线两个样。邓小平胡说什么现在的“大学生真正象大学生还差得很远”,妄图扭转教育革命的方向,让修正主义教育路线重新统治学校,为他们培养复辟资本主义的贵族老爷。今昔鲜明对比对我的教育,是我回乡探亲的一个重大收获。


第3版()
专栏:

大字报赞
河南省灵宝县 袁照民好呵,革命的大字报!好呵,战斗的冲锋号!我满怀激情把你赞美,革命战士心中卷起了漫天波涛。怎能忘,文化大革命硝烟滚,大批判的烈火冲天烧;怎能忘,我们挥笔疾书夜不眠;写出一张张大字报。多少次惊心动魄生死搏斗,多少次阵垒分明两军相交,大字报啊,你始终站在阶级斗争的最前线,为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大喊大叫。啊,风雷动,旌旗奋,反击右倾翻案风,战歌冲云霄。大字报啊,你又同我们一起冲锋陷阵,为捍卫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战魔斩
妖!好呵,革命的大字报!好呵,战斗的冲锋号!让走资派在你面前发抖吧,革命战士的战旗永远迎风飘。


第3版()
专栏:

科研到现场(木刻) 于贺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