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8月29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沃斯特种族主义政权坐在火山口上
驻联合国非洲国家小组主席等赞扬阿扎尼亚人民斗争蓬勃发展
  各国舆论指出南非当局反革命两手挽救不了它加速灭亡的命运
新华社联合国一九七六年八月二十七日电 马达加斯加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代办亨利·拉索隆德雷贝八月二十七日在联合国总部举行记者招待会,以驻联合国非洲国家小组主席身份,重申坚决支持阿扎尼亚人民反对法西斯暴行和反对沃斯特种族主义政权的新斗争。
他说:“非洲国家小组的成员认为,过去两周的事态发展对整个南非广大人民的解放斗争是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的。当哀悼那些被南非警察野蛮屠杀的死者的时候,非洲国家小组认为,这些新的斗争显示了南非人民新的政治觉悟水平。”
他严厉谴责南非种族主义政权在索韦托和其他黑人聚居区灭绝种族的暴行。他强调说,不管沃斯特种族主义政权怎样镇压阿扎尼亚爱国者所进行的解放斗争,英雄的阿扎尼亚人民必将赢得自由和民族独立。
他说,非洲国家小组将继续坚持不懈地支持为民族解放而积极斗争的非洲爱国者,并且密切注视事态的发展。
非洲统一组织执行秘书德拉马内·瓦塔拉在记者招待会上高度赞扬了正在蓬勃发展的阿扎尼亚人民反对白人种族主义统治和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他指出,南非政权对阿扎尼亚人民实行“分而治之”的新阴谋是注定要失败的。
阿扎尼亚泛非主义者大会代表莫加勒·莫克冈萨内在记者招待会上说,阿扎尼亚人民,包括祖卢和其它部落,决心加强反对反动力量的斗争,击败南非法西斯政权的新阴谋。
新华社东京一九七六年八月二十八日电 日本《长周新闻》最近发表评论,热烈支持阿扎尼亚人民反对沃斯特种族主义政权的斗争。
评论说,两个多月来,阿扎尼亚人民反对沃斯特政权对黑人实行残暴统治的斗争又一浪高过一浪,正在遍及全国。沃斯特政权已经陷入困境。
评论说,沃斯特种族主义的法西斯统治,正激起占绝大多数的黑人的愤怒反抗。
评论强调说:“对以帝国主义为后台的白人政权,谈判是没有用的,只能依靠武装斗争。”
评论还表示热烈支持津巴布韦黑人反对殖民主义和种族歧视的斗争。
评论在揭露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加紧在南部非洲进行争夺和渗透之后说:“尽管津巴布韦和阿扎尼亚黑人斗争仍将经过一定的曲折,但是,黑人反对种族歧视、压迫和剥削,争取真正的民族独立、自由和解放的正义斗争一定会取得胜利。残存在南部非洲一隅的殖民统治在不远的将来必定彻底崩溃。”
新华社一九七六年八月二十七日讯 一些非洲和亚洲国家的报纸最近纷纷发表社论或评论,支持南部非洲人民反对种族主义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斗争,揭露沃斯特反动政权玩弄的反革命两手阴谋。
《乌干达之声》八月二十五日发表社论指出,南非受压迫的非洲人反对白人少数人政权的斗争,象火山一样爆发了。这场斗争从索韦托开始,扩展到全国。斗争的核心问题是取消种族隔离制度,在南非实现多数人统治。社论强调,南部非洲黑人的觉悟不断提高是动员群众、工人和学生组成一支反对殖民主义和种族隔离的积极力量的基础。种族主义政权的种族隔离和殖民政策,必将进一步陷入困境并最终宣告失败。
《埃塞俄比亚先驱报》八月二十七日发表社论指出,“索韦托的屠杀事件引起了抗议和示威的浪潮”。社论表示相信,“无论如何,非洲人一定会赢得解放。”
坦桑尼亚《每日新闻》八月二十四日发表社论说,南非的非洲工人最近举行大罢工,清楚地表明南非工人决心摆脱种族隔离的罪恶制度。社论强调,在南非,非洲工人是在推翻种族隔离政权的斗争中最大的潜在力量。
坦桑尼亚《自由报》八月二十三日也发表社论,指出非洲革命者有责任尽最大努力反对在南部非洲搞傀儡政府,搞假独立的阴谋。
阿尔及利亚《圣战者日报》八月二十四日发表评论指出,“索韦托事件表明了非洲人民反抗白人政权压迫的意志。”“暴力和武力不可能压制一个要求确认和恢复其民族利益并为解放自己的祖国而斗争的人民的声音”。评论还指出:“面对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高涨的民族解放斗争,沃斯特政权陷入窘境,加速灭亡”,它的镇压只能“加强南部非洲人民结束种族隔离政权的决心和意志”。


第5版()
专栏:国际短评

扑不灭的斗争烈火
南非约翰内斯堡郊区索韦托区十多万非洲工人于八月二十三日到二十五日举行声势浩大的罢工,反对南非沃斯特政权实行的种族主义制度,强烈要求南非反动当局释放六月中旬索韦托惨案以来非法逮捕的两千名非洲人。这次大罢工是八月初索韦托区黑人学生大规模示威斗争的继续。南非工人和学生在斗争中互相声援,紧密配合,表明了阿扎尼亚人民抗暴斗争正在深入向前发展。
今年以来,特别是六月的索韦托区惨案发生之后,阿扎尼亚人民反对沃斯特政权的斗争浪潮此伏彼起,连绵不断。这表明野蛮的南非种族主义政权同阿扎尼亚人民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正在日益激化。黑人学生和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工人以及阿扎尼亚各行各业的人民,都把斗争的矛头指向沃斯特政权,使它陷入重重包围、四面楚歌的境地。
面临非洲工人的大罢工,沃斯特一伙种族主义者故伎重演,还是那么一招:大棒加胡萝卜。一方面,他气急败坏地调动警察进行血腥镇压,打死打伤许多工人;另一方面,他在非洲工人中间挑拨离间,制造分裂,妄图分化和破坏非洲工人的抗暴斗争。但是,南非当局警察的枪弹和沃斯特之流的分化,都帮不了反动派的忙。列宁曾经指出:“罢工向工人表明了联合的力量,教会了工人怎样去进行反抗,也表明了有组织的工人对资本是一个多么大的威胁。”(《五一节》,《列宁全集》第7卷第186页)这次南非工人在大罢工中,坚韧不拔,英勇斗争,顶住了沃斯特当局施展的软硬两手,粉碎了敌人的阴谋诡计,显示了阿扎尼亚工人群众的巨大力量,也标志着阿扎尼亚人民的新觉醒。
南非种族主义政权的暴行,激起了亚非国家公众舆论的谴责,许多国家报刊纷纷表示坚决支持阿扎尼亚人民反对种族主义统治的斗争。它们指出,南非种族主义政权把大批黑人关进监牢的办法只能表明“沃斯特及其统治集团已陷入严重的困境,正象一个将被淹死的人试图抓住蛇尾巴来苟延残喘一样”。阿扎尼亚人民的斗争还表明“今后的胜利是来自枪杆子”。阿扎尼亚人民的正义斗争,在非洲以及其它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援下,一定会取得新的更大胜利。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阿扎尼亚人民的斗争烈火是扑不灭的,它必将更进一步兴起。


第5版()
专栏:

斯里兰卡和泰国舆论赞扬科伦坡会议成就
不结盟运动加强 超级大国受挫
新华社科伦坡一九七六年八月二十八日电 斯里兰卡报刊最近在评论第五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时指出,不结盟国家已经认识到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争霸是对世界和平和安全的主要威胁,它们反对两霸的斗争越来越激烈。
《僧伽罗》周刊在评论中说:“不结盟运动的发展表明,在两个超级大国进行瓜分世界的争夺中,不结盟国家不仅不愿充当他们的走卒,而且对他们……的反对越来越激烈了。”
评论继续说:“不结盟国家已经意识到,两个超级大国的争夺和竞争不仅是对世界和平和安全的主要威胁,也是新的世界大战的根源。”
《宝石报》在一篇文章中说,这次科伦坡会议所发出的呼声,“挫败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在各国人民中间称王称霸的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企图的影响”。
文章在谈到经济问题时说,不仅要通过口号,还要通过提出摆脱大国经济控制的实际措施。文章指出,“假如为摆脱一个超级大国的经济控制而陷入另一个超级大国的经济领域里去,那就等于从热锅上跳进正在熊熊燃烧的火炉里一样”,其后果更是不堪设想的。“这样的一条路线不仅不会给我们带来经济上的独立,而且最后还会吞掉我们政治上的独立。”许多国家有过“这样的历史教训,我们应当记取。”
新华社一九七六年八月二十七日讯 “泰国人民之声”电台八月二十五日广播一篇评论,赞扬第五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取得的成果。
评论谈到这次会议通过的《政治宣言》、《经济宣言》、经济合作行动纲领等决议时说,“这是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外国各种形式统治斗争的胜利,表现了当前不结盟国家团结和力量的日益强大”。
评论说,“不结盟运动的迅速发展壮大表明,第三世界的中小国家团结起来,已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强大力量”。
评论说,“面对不结盟国家的迅速发展壮大和不断取得的胜利,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以及霸权主义,千方百计地企图干涉、捣乱和破坏不结盟运动。但是,他们不仅破坏不了不结盟国家的团结,阻挡不了历史的发展,反而促进了不结盟运动的更加团结,更加发展壮大,并且在斗争中不断前进,更加有力地抗击帝国主义的压力”。


第5版()
专栏:

中柬关于执行经济合作协定议定书在金边签字
新华社一九七六年八月二十八日讯 金边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民主柬埔寨政府关于执行经济合作协定的议定书,八月二十六日在金边签字。
中国驻民主柬埔寨大使馆临时代办曹桂生和民主柬埔寨商业委员会代表佳庆,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议定书上签了字。
出席签字仪式的有:民主柬埔寨政府负责经济事务的副总理温威和商业部门的负责人;中国驻民主柬埔寨大使馆商务参赞马敬斋。


第5版()
专栏:埃及通讯

西奈油田纪行
七月的一天清晨,我们搭乘埃及飞机从开罗向东南方向飞去。凭窗远眺,碧天黄沙,万里相映,起伏的沙丘从墨绿色的尼罗河三角洲边缘似乎一直延伸到天际。一小时后,飞机已经越过苏伊士湾上空,转而降落在西奈半岛南端的石油城——阿布鲁迪斯油田上。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面高高飘扬的埃及三色国旗。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三日,埃及国旗就在这里随着鼓乐徐徐上升,许多老工人激动地跪在土地上,亲吻这块丧失八年又回到埃及怀抱的油田。油田管理总部主任热情洋溢地对我们说:“我们在收复了的埃及土地上欢迎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是的,在油田逗留的两天里,我们所遇到的每一个埃及工人,不论从他们脸部的笑容上,还是从他们的言谈中都强烈地流露出一种胜利的喜悦。
收复阿布鲁迪斯油田是十月中东战争的胜利成果之一。埃及人民在以色列侵占西奈半岛之后,为收复阿布鲁迪斯油田的斗争从未间断过。一九七三年中东战争炮声一响,石油工人纷纷上战场。他们说:阿布鲁迪斯石油是埃及的自然财富,岂能容许以色列侵略者任意掠夺和蹂躏。我们高兴地会见了现任油田总部管理区副主任加利卜,他用缓慢而有力的语调向我们讲叙他参加十月中东战争的经过。有一天,当一辆以色列坦克进犯苏伊士城市区的紧急时刻,他尽管手中并没有现代化武器,但却有对敌人的仇恨和收复被占领土地的强烈愿望。他勇敢而机敏地跳上敌人的坦克,拧开坦克炮塔上的舱盖,把燃烧着的棉花塞进坦克,在战友的掩护和协助下,消灭了敌人。正是象加利卜那样上千成万的爱国军民的英勇奋战,才迫使敌人不得不撤出油田。工人们说:“油田的收复是埃及人民坚持斗争的结果。”
但是,当十月战争的英雄凯旋而归的时候,八年前好端端的油田已经被以色列侵略者糟踏得不成样子了。旧仇新恨激起了埃及人民对以色列侵略者的满腔怒火。博拉埃姆油田储油站工程师阿卜杜一提起敌人犯下的罪行就怒不可遏,他说:“让我带你们去亲眼看看以色列侵略者干了些什么吧!”他亲自驾车从南到北依次在一棵棵采油树边,一个个储油站旁停留,使我们眼见这场灾难的痕迹:油罐挨个被炸漏,输油管七零八落,烧毁的汽车翻倒在地,高大的井架横躺在沙丘上,油轮停泊码头的防护钢板被拆除,任海水冲击腐蚀。当我们走进一个满目狼藉的液化天然气车间时,阿卜杜指着腐锈不堪的机器告诉我们:一九六七年“六·五”战争前,这个装有新式设备的车间已经投产一个月。以色列侵略者不仅掠走了车间的主要设备,而且破坏了剩下的部件。由于以色列侵略者对油田进行掠夺性开采,大部分油井已不再是自喷井,现在只能用油泵维持生产。即使在工人居住区,万恶的以色列侵略者在临撤走时还要砸烂门窗,劈坏家具,甚至连一块玻璃也不肯放过。以色列侵略者犯下了滔天罪行,给油田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损失。
埃及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他们不曾在以色列侵略者面前屈服,也没有被敌人造成的困难吓倒。石油工人从回到油田的第一天起,就立即着手修复油田。我们亲眼看到一个修井队的七个工人冒着沙漠的酷暑,每天十二个小时战斗在井架旁。工人们说:“我们刚刚进行完一场与敌人面对面的搏斗,现在又在投入战胜困难、采掘石油的战斗。”在油田,因陋就简、依靠自己力量加速修复油田的事迹比比皆是。我们在机修厂遇到一位老车工。他用沾满机油的双手托着自己精心加工的零件对我们说:“这样的零件本来可以从国外进口,可那需要七、八个月的时间呀。”这位老车工为早日修复油田还放弃了半月一次的休假日。在储油站,大型油罐炸漏了怎么办?按西方石油专家的理论,必须换新的。而工人们发挥集体智慧,用废钢板一块一块焊补上,漏洞炸得太大,就用水泥堵,保证油井能立即生产。工人生产劲头是从哪里来的,他们明确地答复:“以色列侵略者预言埃及人是无法再修复阿布鲁迪斯油田了。这是鬼话。他们吹嘘任何力量不可摧毁的巴列夫防线不是垮台了吗?同样,我们也有能力早日把油田修复!”
事实正是这样,埃及政府和人民修复油田的坚强决心是不可动摇的。从去年十二月到我们七月初参观油田的那一天为止,仅仅才七个月的时间,原有被以色列侵略者破坏了的一百三十二口油井中已有八十五口井恢复生产。我们到达的当天原油产量已达六万七千多桶。油田每天为埃及增加六十七万美元的收入。现在,在敌人留下的废墟上,油塔井然林立,输油管四处延伸。重新修复的钻井架从机修厂源源不断地运往工地。在钻机的轰鸣中,头戴铝盔的石油工人手扶刹把战斗在钻井台上。我们亲眼见到乌黑发亮的原油从油管中喷射出来。在旷野极目之处,天然气燃烧的红色火焰为油田增添了光彩。当我们乘直升飞机降落在海上油井的停机坪上时,我们就更不能不为埃及石油工人的辛勤劳动而赞叹。二十四米见方、高出海平面八米的人造钢岛只用两个月时间就从四十五米深的海底钻出海面。海上风大浪高,工作条件艰苦。工人们坚守自己岗位,在工作台上,一位迎着风浪干活的工人对我们说:“尽管这里生活艰苦,而我们却以开采埃及的石油感到自豪。”从钢岛向外望去,十多棵采油树在白色浪涛中巍然挺立。工程师告诉我们,现在博拉埃姆海上油区每天的产油能力已达三万多桶,约占整个油田产量的一半。如果说埃及军民的鲜血换来了油田的新生,那么油管里黑色的血液的畅流,靠的是埃及人民的力量和智慧,靠的是油田工人的辛勤劳动。
紧握油田工人粗大的双手,你会感到一股无穷的力量,而当你倾听他们用朴素真挚的感情表达肺腑之言时,你就会看到埃及石油工人精神面貌的变化。在储油站二楼一间控制室里,我们曾和几位油工进行了一次难忘的交谈。他们身穿油迹斑斑的工作服,脸被烈日晒得黑里透红。请听他们铿锵有力的语言:
“我参加过五六年反击侵略者入侵塞得港的保卫战,又在六七年和七三年用步枪手榴弹消灭过敌人。”
“我从一个战场来到另一个战场。保卫祖国的战场要流血,建设国家的战场要流汗。”
“我们这里不仅从地下喷出石油,而且也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提到友谊,工人们议论开了。有十八年工龄的装配工阿夏尔把话题接过来:
“可是,苏联和我们的那种‘友谊’不过是口头上的东西。在我们作战的紧急关头,他们断绝了武器供应。是他们逼得埃及废除埃苏条约。我们与苏联没有什么‘友谊’可谈!”他指着远处依稀可见的以色列军警哨卡,愤怒地说:“谁都知道我们刚刚打完仗,敌人就在眼前。苏联明明知道我们有困难,但它还向我们逼债。这个超级大国毫无信义,多么卑鄙!”
听完工人们的一席话,就连在场的主任工程师也赞不绝口。他激动地告诉我们,正是这些整天搬弄虎钳的工人却说出了这番“百分之百的政治家语言。”
我们告别工人们的时候,夕阳把苏伊士湾染得通红。苏伊士湾的波涛汹涌澎湃,击拍着西奈半岛的海岸,发出了巨大的声响。这时候,眼望西奈被以色列侵略者占领的大片土地,领会着石油工人的心声,我们看到埃及人民反对侵略扩张和霸权主义的斗争怒潮,象大海浪涛一样正在奔腾不息,滚滚向前,无论什么力量都无法阻挡。 本报记者(附图片)
埃及石油工人在阿布鲁迪斯油田努力生产。 本报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