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8月29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毛主席语录
什么“三项指示为纲”,安定团结不是不要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纲,其余都是目。


第1版()
专栏:

深入批邓抓要害 坚持斗争永向前
小靳庄大队干部和社员批判《论总纲》发言纪要
八月二十三日下午,天津市宝坻县小靳庄大队部分干部、社员开了一次批判《论总纲》的批判会。会前,大家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同时分析了邓小平授意炮制的《论总纲》、《汇报提纲》和《条例》三株大毒草。大队党支部书记王作山说:“这三株大毒草,是难得的反面教材。抓住修正主义的思想政治路线这个要害,把这三株大毒草批倒批臭,就一定能够使批邓斗争继续深入和继续前进。现在抗震救灾工作很紧张,可咱不能忘掉批邓,一定要把批邓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接着,他朗诵了自己写的一首诗:
挺身顶过台风吹,
哪怕地震房屋坍;
深入批邓抓要害,
坚持斗争永向前。
下面是小靳庄大队部分干部、社员批判《论总纲》的发言纪要:
《论总纲》反对党的基本纲领,
篡改党的基本路线,妄图复辟资本主义
王灭孔(大队理论小组副组长):我们党的基本纲领,是彻底推翻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用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用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毛主席教导我们,对这个问题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邓小平授意炮制的《论总纲》,把实现“四个现代化”作为我们党今后二十五年的奋斗目标,把“三项指示为纲”说成是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总纲。这不是同党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唱对台戏吗?他的目的就是要复辟资本主义。这是《论总纲》的要害。
毛主席说:“什么‘三项指示为纲’,安定团结不是不要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纲,其余都是目。”七月二十八日地震后,附近有个历史反革命分子幸灾乐祸。这不就是阶级斗争吗?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把阶级斗争这个纲忘了。
王杜(大队党支部副书记):邓小平胡说:“阶级斗争哪能天天讲”。这是骗人的鬼话!三年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时期,刘少奇、邓小平鼓吹“三自一包”;经过文化大革命,还有人想搞这套修正主义货色。一九七二年,有的地方就搞了“小包工”,有人要小靳庄学,还有人胡说什么“集体干活象赶绵羊,一家子干活就是好。”我们党支部顶住了这股歪风,作山针锋相对地说:“‘三自一包’的苦头我们早尝够了,回头路我们不走!”去年邓小平在台上,翻案复辟风刮得更凶了。这就是两条路线的斗争。《论总纲》要我们埋头搞“四个现代化”,埋头搞生产建设,我们能听那一套吗?
王作山:作为总纲,根本不提阶级斗争这个纲,那还行?资产阶级还在哩,走资派还在走哩。不提阶级斗争是纲,光这一条,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复辟资本主义的总纲。
赵秀丽(女,大队团支部副书记,知识青年):《论总纲》一开头就把实现“四个现代化”放在第一位,作为全党全国的大目标、各项工作的大前提,这是要把大伙的思想搞乱。“四个现代化”我们搞不搞?当然要搞,问题是放在什么位置,执行什么路线。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主要危险是修正主义,革命的对象是资产阶级,重点是党内走资派。搞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不抓住主要矛盾、主要危险,不革资产阶级特别是走资派的命,这个革命是假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搞不好的。《论总纲》根本不谈党内走资派的问题,因为这伙人本身就是还在走的走资派嘛。
王灭孔:怎样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怎样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始终存在两条路线斗争的。《论总纲》提出的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办法,是靠推行一整套修正主义路线,这只能把我们国家“化”到资本主义去。我们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要实现“四个现代化”,靠的是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靠的是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论总纲》鼓吹的,是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我们决不能走!《论总纲》攻击文化大革命,
妄图翻案复辟
魏文中(大队贫协主任):《论总纲》诬蔑文化大革命把“思想搞乱”了,把“党组织搞乱”了,一口气提出九个“整顿”,妄想把文化大革命的案翻个底朝天。
文化大革命好不好?我们贫下中农心里最清亮。文化大革命摧毁了刘少奇、林彪两个资产阶级司令部,粉碎了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的阴谋,使社会主义江山更红。咋说“搞乱”了呢?要说乱,那是乱了刘少奇、林彪、邓小平搞复辟倒退的迷梦,这可是好得很呵!
拿咱们小靳庄说,经过文化大革命,真是旧貌变新颜。大队成立了老、中、青三结合的领导班子,党支部狠抓上层建筑领域的革命,办起了政治夜校,人人读毛主席的书,人人唱革命样板戏,写诗歌,建立了理论队伍、业余文艺宣传队、图书室,全大队有了一股新鲜生动劲儿。对文化大革命,我们贫下中农拍着巴掌叫好。谁翻文化大革命的案,我们一千个、一万个不答应!
王廷合(大队党支部副书记):《论总纲》胡说什么文化大革命“把党的好干部和先进模范人物打下台”,这是别有用心的诬蔑。被我们打下台的是刘少奇、林彪。刘少奇要复辟资本主义,这算什么好干部?林彪要搞反革命政变,丧心病狂地要谋害伟大领袖毛主席,投靠苏修,这算什么好干部?他们是工人、贫下中农的死对头。打倒了他们,邓小平为什么就象被剜了心尖似地难受?只能说明他同刘少奇、林彪穿的是一条裤,坐的是一条凳。
文化大革命中挽救了一批犯错误的干部。拿我说吧,文化大革命前就是大队干部,执行了修正主义路线。文化大革命中,贫下中农把我从泥坑里拉上来,帮助我提高了思想觉悟。如今,两条路线我也能分出个瓣来了。正象毛主席说的,文化大革命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邓小平攻击文化大革命,说明他是一心搞翻案复辟的走资派。
《论总纲》鼓吹反动的唯生产力论,
反对抓革命促生产的正确方针
王新民(一队副队长):《论总纲》极力反对革命群众批判唯生产力论,一股劲地鼓吹唯生产力论,这可是不怀好心。我是从一九六一年开始当生产队长的。文化大革命前,我吃够了刘少奇、邓小平贩卖唯生产力论的苦头。三年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时期,邓小平抛出了“白猫黑猫”论,说什么“只要能增产,单干也可以”。小靳庄也有人提出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口号。当时,资本主义泛滥。这个百户小村子有上千块“小片荒地”,侵占了大队不少耕地。有的人跑城市,搞投机,闹发家致富。集体的牲口没人喂了,集体的树被砍光了。在刘少奇、邓小平这条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下,一九六一年到一九六五年,全大队粮食平均亩产只有一百四十六斤,每年要吃国家一万多斤返销粮。
文化大革命以来,我们小靳庄的贫下中农,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抓革命,促生产,一九七二年粮食亩产上了《纲要》,一九七三年跨了“黄河”,一九七四年过了“长江”,去年亩产一千○三十斤。真是人变、地变、产量变。这个事实是对唯生产力论的有力批判。《论总纲》重新贩卖唯生产力论,无非是要搞复辟倒退。
于 芳(大队妇代会副主任、一队妇女队长):咱们国家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只是基本完成,还没有全部完成;已经改造了的部分,还有改造与反改造、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分配方面,都要深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抓阶级斗争这个纲,必须用革命统帅生产,促进生产。
王 杜:我们今天批了《论总纲》,还只是个开始,要继续深批。《汇报提纲》和《条例》,我们贫下中农也要批。深入批邓,肃清流毒,任务很大,要花力气。拿《论总纲》来说,它打着红旗反红旗,引了不少革命导师的语录,加以歪曲,有很大的欺骗性。我们首先要学好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搞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充分掌握思想武器,才能够彻底剥去这三株大毒草的伪装,认清邓小平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反动本质。
党支部决定,对三株大毒草的批判,要很快在全大队铺开。要以政治夜校这个阵地,采取批判会、小评论、诗歌等多种形式,掀起批邓的新高潮。
王作山:咱们小靳庄的贫下中农,是同邓小平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较量过的。以后还要同修正主义路线斗。咱们要通过这次批三株大毒草,进一步提高路线斗争觉悟,坚持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斗争和抗震救灾中夺取更大的胜利。
(本报通讯员、本报记者整理)


第1版()
专栏:

“十二级台风刮不倒,七级地震震不垮。”天津市宝坻县林亭口公社小靳庄大队党支部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在地震之后立即带领社员抓革命,促生产,决心以战胜自然灾害的实际行动,报答毛主席、党中央的亲切关怀。
新华社记者摄


第1版()
专栏:

重灾面前想全国
编者按:唐山齿轮厂的工人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给北京汽车制造厂送去急需的零件。重灾面前想北京,重灾面前想全国。这是何等广阔的胸怀,何等崇高的精神啊!
他们送给北京的,是普通的零件吗?不是。他们送的,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自力更生的精神,是共产主义的风格!这是唐山人民对北京极其宝贵的支援!也是代表灾区人民向全国人民的一个革命挑战。重灾区的人民如此豪迈,轻灾区的人民,非灾区的人民,不是应当把革命和生产搞得更好吗?
强烈的地震,给唐山人民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和损失。在严重的困难面前,唐山人民在想什么呢?
他们想着全国。
这里,向读者报告一件平常而又非常感人的事情。
八月十四日中午,唐山齿轮厂供销科的同志从北京带回一个消息:北京汽车制造厂组装北京牌越野车急需一种零件——轮古轴承卡簧。
消息撞击着每个人的心扉。这种零件,是由唐山齿轮厂生产、为北京汽车制造厂配套的。零件很小,只有几两重,但少了它,汽车就装不起来。
震后的唐山齿轮厂,灾情严重。全厂上下,为抢救战友,清理设备,日夜鏖战,熬红了双眼。现在,要立刻挑起提供几万个零件的重担,该有多大的困难啊!
正在吃午饭的厂党委书记刘建文、副书记支承均和常委们,听到这个消息,心急火燎的,立刻放下碗筷,商量起来:
“我们虽然遭了灾,但是,困难能成为影响兄弟厂生产的理由吗?不能。宁肯我们挑千斤,担万难,也不能让北京有困难。”
“北京汽车厂的生产,关系到全国。咱们是全国棋盘上的一个子儿,不能因为我们一处遭灾,影响全局,妨碍全局。”
“全国人民关怀我们,支援我们。看咱吃的、穿的、住的、用的,来自五湖四海。我们呢,要想到全国,支援全国。”“邓小平宣扬什么‘依靠工农兵是相对的’,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批判这种修正主义的谬论,让党内外资产阶级看看,我们工人阶级的骨头有多硬,力量有多大!”
常委们你一言,我一语。饭凉了,但心里却热呼呼的。
工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就象烧着一团火。他们一起涌到党委领导成员的身边,掏出自己的心里话:“零件有,就埋在倒塌的库房里。咱们有两只手,可以抠,可以扒,赶快挖出来,给北京送去!”
群众和领导想在一起。一个庄严的决定下达了:“马上挖零件,派车送到北京!”
人们头顶烈日,提锹扛棍,奔向倒塌的库房。大地余震不断,工人们根本没把个人的安危放在心上,你震你的,我干我的。
撬开沉重的屋面板,扒开成堆的砖石瓦块,工人们细心地寻找着散落的零件。他们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零件早挖出一分钟,让汽车早一分钟飞奔起来!”
战斗在最前列的是供销科党支部书记王俊廷。这个经过解放战争炮火考验,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风雨锻炼的共产党员,从二十八日地震后来厂战斗,整整十八个昼夜没有回家看过一眼。他的孩子几次要他回家把家里埋着的东西扒一扒,他都把孩子打发走了。可是,一听到要挖北京汽车制造厂急需的零件,他第一个赶到了现场。
几小时的激战,挖出的零件闪闪发光,堆积如山。王俊廷又一把抓来扁担,把百把斤重的零件筐往肩上一压,一瘸一拐地往汽车上担。同志们疼爱地要夺他的扁担,说:“老王,你右脚残废,现在身上又带着伤,放下吧!”可是,回答他们的却是坚定的脚步声。
老工人王锡章曾经多少次把零件装上运往北京的汽车。可是这一次,他觉得每一个零件都非同寻常。“多装些,再多装些,把唐山工人阶级的心意全装上吧!”他推起一辆被砸坏的排子车,往汽车上装零件。车子轮胎是瘪的,轱辘砸弯了,拉着空车都很费劲。但这时,重载的小车却飞也似地奔跑!
这就是我们共产党员的形象,我们工人阶级的形象。唐山齿轮厂广大干部和群众,一想到党和毛主席,一想到北京,一想到全国,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力量。失去亲人的悲痛,震灾造成的困难,统统不能使他们弯腰屈服。他们心中装着毛泽东思想,坚定乐观,充满信心。这是何等感人的共产主义思想风采!
而邓小平在三年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时期,面对自然灾害,惊慌失措,吓破了胆,散布悲观论调,鼓吹“不管白猫、黑猫,抓得住老鼠就是好猫”。在他看来,只要能活命,一切都可以不管了。这种猥琐、卑微的丑态,同工人阶级的伟大气魄和宽阔胸怀,形成多么鲜明的对照。
十五日,欢叫的马达声震响晨空。满载两万多个零件的汽车要启程了。送行的人们紧紧拉着带队的党委常委曹瑞泉的手,千叮咛,万嘱托:“一定要把唐山人民的心意带到北京。转告毛主席、党中央和首都人民,就说唐山人民时时刻刻都在想着毛主席、党中央,想着北京,想着全国;就说唐山人民的腰板比钢铁还要坚硬,多大的地震也震不垮。”
汽车披着霞光向北京驰去。车上装载的是一些普通的零件,可它又是那样的不普通。因为它们凝结着唐山人民忠于党、忠于人民的赤诚感情,凝结着唐山人民胸怀祖国,心想大局的共产主义精神。
汽车风驰电掣般地驶进北京。已经在厂门口等候了将近四个小时的北京汽车制造厂的干部和工人,欢腾地把唐山的战友围了起来。一双双热情的手向他们伸来。一位老工人握着曹瑞泉的手,深情地说,“你们遭了那么大的灾,却首先想到了我们,冒着生命危险挖出零件送来,唐山工人阶级真是硬骨头、英雄汉哪!”
唐山工人的手同首都工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唐山人民的心同全国人民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千言万语,说不完社会主义好,道不尽阶级情谊深。
唐山工人送来的光灿灿的零件,由首都工人安装到汽车上。一辆辆绿色的越野车从组装流水线开出,带着唐山工人阶级的坚强意志和革命风格,驰向全国。
革命精神比任何物质都宝贵。唐山齿轮厂的工人身处重灾之中,主动支援北京的事迹,象春风一样传遍了北京汽车制造厂,传遍了北京整个机械行业。在各个厂的党委会议室里,在车间里、机床旁,人们都在议论:“唐山重灾区支援了我们,我们怎么办?”
一张张鲜红的大标语,一份份坚定的决心书,一个个激昂的誓师会,作出了首都工人的回答:“学习唐山工人阶级的榜样,发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不论震情怎样变,认真学习、深入批邓的战斗决心不变;人定胜天、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不变;完成全年国家计划的坚定信心不变。”
唐山支援了北京,鼓舞了北京。首都工人阶级的革命精神又支援了唐山,鼓舞了唐山。
八月十九日,曹瑞泉和他的战友星夜兼程赶回唐山,向工人群众传达了首都工人阶级的问候和关怀。正在深入批邓、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唐山齿轮厂广大职工群情振奋,决心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更快地恢复生产,支援北京,支援全国。在余震的威胁面前,在滂沱的大雨之中,到处都是紧张战斗的英雄!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