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8月2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许多中小国家代表在海洋法会议上驳斥苏联代表两面派手法
第三世界不承认超级大国海洋霸权主义权利
我国代表支持中小国家要求拥有专属经济区主权的正义主张
新华社联合国一九七六年八月二十六日电 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第二委员会最近就专属经济区内沿海国和其他国家的权利和义务问题,进行了非正式协商。会上,许多中、小国家的代表强烈谴责超级大国推行海洋霸权主义。
苏联代表口头上承认经济区的概念,实际上却根本否定沿海国拥有专属经济区的主权权利和专属管辖权。社会帝国主义的这种反革命两面派花招,遭到代表们的严厉驳斥。
据悉,第二委员会的非正式协商一开始,许多中、小国家代表就纷纷发言。他们坚定地指出,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应该拥有主权权利,以保护、利用、探测和开发专属经济区内的所有自然资源,同时也有权采取必要的措施,使专属经济区内的自然资源免遭超级大国的肆意掠夺和破坏。他们还指出,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内的海洋环境和科学研究有权实行全面的管制,不准海洋大国横行霸道。
苏联代表在会上竭力为社会帝国主义推行海洋霸权主义的行径辩护。他一面说什么苏联首先要满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所以“同意”二百浬经济区;另一方面又叫嚷专属经济区是“公海的一部分”,在捕鱼问题上,别国有权参与确定经济区的最大允许捕获量,并且有权进入经济区去捕捞沿海国捕不完的鱼。否则,“国际社会”就会被剥夺海洋所赋予的财富。这种奇谈怪论当即遭到广大中、小国家代表的强烈批驳,使苏联代表处于十分孤立的境地。
一位拉美国家代表作了长篇发言,愤怒地揭露说,一个超级大国认为专属经济区是公海的一部分,但是过去遗留下来的旧海洋法的概念早已站不住脚了。把专属经济区说成是公海的一部分,这不仅是为了掠夺沿海国的生物资源,而且具有不可告人的军事目的。他强调说:“第三世界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我们决不承认海洋霸权主义的权利。”
秘鲁代表在会上提出了有关经济区的修正条款,强调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有权对一切人工设施(包括军事设施)进行专属管辖;任何国家的船舶和飞机在通过或飞越沿海国的专属经济区时,不得从事可能威胁沿海国的和平或政治独立的行为。这个反映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的正义主张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代表的坚决支持。
一位非洲代表指出,自从五十年代末以来,世界上反对海洋霸权主义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旧的海洋秩序已不适应于新的形势,专属经济区决不是公海的一部分。另一位非洲代表揭露说,一个海洋大国的代表散布破坏建立专属经济区的论调,其目的是妄图在别国的海域里推行霸权主义。
中国代表在发言中完全支持广大中、小国家的正义主张。他说,超级大国坚持专属经济区是公海一部分,公然提出删去专属经济区的“专属”字样,并俨然以“国际社会”利益的保护者自居,这是十分荒谬的。要说国际社会,发展中国家,包括沿海国和内陆国,占“国际社会”的大多数,它们的海洋权利长期来难道不正是受尽了超级大国的侵犯和剥夺吗?超级大国动不动就拿所谓“传统”的公海几大“自由”来唬人,这也是徒劳的。从三十年前拉丁美洲国家首先兴起的争取二百浬海洋权的斗争,发展到今天,建立二百浬专属经济区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其重大的意义就在于打破超级大国在“公海自由”名义下垄断和控制海洋的局面,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海洋资源和国家安全。这就是全部问题的实质。
中国代表指出,一个超级大国要求有权参与确定别国的专属经济区内最大允许捕获量,并且有权进入专属经济区捕鱼。这岂不是与它所承认的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内自然资源享有主权权利的原则自相矛盾吗?中国代表认为,除了对保障内陆国和地理位置不利国家的利益应另作规定外,沿海国有权自行决定本国专属经济区内的最大允许捕获量,不允许别人插手,沿海国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准许或者不准许外国进入其专属经济区捕鱼。
中国代表强调指出,当前海洋法的问题从其实质意义来说,就是维护各国的主权、安全和民族经济利益,反对海洋霸权主义。制定新海洋法公约,应该包括防止超级大国军事侵略、维护有关国家主权和安全的规定。
中国代表发言后,又有许多中、小国家的代表纷纷发言,谴责超级大国蛮横无理的霸权主义行径。由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坚决斗争,挫败了苏联代表的荒谬主张。


第6版()
专栏:新华社记者述评

海霸的诡辩
新沙皇为了拚命向海洋扩张,加紧同美国争夺海上霸权,最近把它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基辅号”从黑海开出,通过土耳其的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两海峡,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横冲直闯,大肆炫耀武力。苏联这一新的扩张行动,引起了世界舆论的严厉谴责。为此,苏联军方喉舌《海军文集》月刊最近一期发表了一篇文章,为新沙皇的霸权主义行径作徒劳的辩解。
文章的作者,奉克里姆林宫主子之命,公然声称,苏联有权把任何军舰驶过土耳其的海峡进入地中海。人们对此一点也不感到意外。这不过是勃列日涅夫“有限主权”论的再一次应用而已。苏联在海洋法会议上就曾鼓吹过,它要在别国领海内的海峡“自由通行”。在勃列日涅夫及其一伙看来,其他国家的领海也好,领土领空也好,主权都是“有限”的,而苏联社会帝国主义者的“权”是无限的,不但海峡他们可以“自由通行”,领土他们也可以“自由”占领,真是十足的社会帝国主义的逻辑!
西方报刊指出,“基辅号”航空母舰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违反一九三六年签订的蒙特娄公约,因为这个公约禁止航空母舰通过海峡。为了遮人耳目,苏联《海军文集》矢口否认“基辅号”是航空母舰,而一口咬定“基辅号”是什么反潜艇巡洋舰。同时,文章作者又诡称:“黑海沿岸国家的任何舰只驶经海峡并不违反这项公约的文字和精神。”这就是说,即使“基辅号”是航空母舰,那么由于苏联是“黑海沿岸国家”,据说也可以自由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这纯粹是谎言和诡辩。如果真是这样,那为什么作贼心虚,要把明明载有飞机的航空母舰叫作巡洋舰呢?伦敦《泰晤士报》指出,“苏联总是使其本国的法律从属于政治上的得失。在国际法方面决不能让它照此办理”。
苏联《海军文集》尽可以用些歪道理为新沙皇践踏国际公约进行诡辩,但却掩盖不了新沙皇承袭老沙皇的衣钵、继续奉行在海上侵略扩张的炮舰政策的冷酷事实。苏联海军头目戈尔什科夫在得意忘形之余就曾道出了新老沙皇一脉相承的侵略意图。他在他今年出版的《国家的海上威力》一书中,就直言不讳地写道:“一七八三年沙皇政府利用自己的黑海舰队的优势,不经战争就兼并了克里米亚,并把它列入俄国,而到一八三○年,没有采取军事行动就同土耳其订立了有利的防御同盟。……在和平时期的条件下达到了俄国沙皇梦寐以求的目标——从黑海到地中海的自由航行。”他还写道:“在许多情况下,不必采取武装斗争,而仅仅通过自己潜在的威力和要开始进行军事行动这类威胁来施加压力,海军示威式的行动就可能达到政治目的。”戈尔什科夫这一番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自白,比苏联《海军文集》吞吞吐吐地讲的法理要明白得多。他不但说明了“基辅号”航空母舰这次“从黑海到地中海的自由航行”所具有的侵略扩张性质,也撕去了三天两头鼓吹“缓和物质化”的勃列日涅夫的伪善外衣,使他露出同老沙皇一样的狰狞面目来。
勃列日涅夫及其一伙一边大肆鼓吹“缓和”,一边却拚命扩军备战。苏联的海军在世界各大洋为他们这一伙追逐“政治目的”,闹得全世界都不得安宁。“基辅号”的“自由航行”正是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在海上侵略扩张的新的升级。新沙皇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地中海等海域的舰只不断增加,“海军示威式的行动”不断进行。这说明新沙皇的胃口比老沙皇大,他的野心已不止于“兼并”这个那个海峡,而是要充当世界海霸。任何诡辩都遮不住各国人民的耳目。


第6版()
专栏:

美国半数以上煤矿工人举行全国性大罢工
英国和丹麦工人示威抗议失业反对提高税收
新华社一九七六年八月二十三日讯 据八月二十三日一期《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报道,最近美国煤矿工人的全国性自发大罢工,使得全国煤矿工人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一停止了工作,三分之一以上的煤炭生产陷于瘫痪。
这家杂志报道说,最近几年来,煤矿工人的自发罢工斗争越来越频繁。这次美国煤矿工人的自动大罢工,是由塞达煤矿工人六月中旬的罢工引起的。为了抗议政府当局同资本家勾结,工人们于七月十二日恢复了罢工纠察线。七月十三日,地方法院法官下令禁止罢工,矿工们不予理睬。七月十六日,法官以蔑视法庭的罪名传讯有关的基层工会,并课以五万美元的罚款。地方法院法官恫吓、镇压工人的行径几天之内传遍了美国各地的煤田,罢工也随之扩大。这家杂志报道说:“当法官以蔑视法庭的罪名命令这个基层工会的二百○七名会员全体出庭听审时,‘罢工’的讯号立即出现在整个西弗吉尼亚州,以后又出现在俄亥俄州、弗吉尼亚州、宾夕法尼亚州、肯塔基州、印第安纳州、伊利诺斯州,以至科罗拉多州。原来是与塞达煤矿公司的争执,现在已成为一场反对法庭禁令的罢工。”
据报道,在十七万煤矿工会会员之中,有十万五千名矿工停止工作、支持罢工。
在这次煤矿工人大罢工中,矿工还和工会上层头目作了坚决的斗争。这些工会上层头目攻击罢工对工会的前途来说是“无益的和危险的”,甚至召集会议要谴责罢工。但是参加会议的矿工却把集会变成了一次宣传罢工的场所。矿工还面对面地和工会上层头目作了斗争,指出工会上层头目是“站在他们(资本家)一边的”。
一位老工人说:“当一个工会在反对我们工人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这个工会呢?”
由于煤矿工人的坚决斗争,地方法院法官被迫取消罚款决定,罢工取得了胜利。但是这家杂志承认:“许多人认为,工人斗争将会在煤矿中很容易地再次燃烧起来。”
新华社伦敦一九七六年八月二十六日电 英国数百名工人和失业教师八月二十六日在爱丁堡举行示威,对日益严重的失业状况表示抗议。
八月二十五日,在格拉斯哥也有数百名群众举行了示威。示威活动是在英国首相詹姆斯·卡拉汉到达爱丁堡和格拉斯哥的时候进行的。
爱丁堡和格拉斯哥都是苏格兰的城市。在苏格兰地区,失业人数总计有十七万以上,占劳动力的百分之七点九。
新华社一九七六年八月二十日讯 哥本哈根消息:八月十八日,丹麦一万四千多名工人在首都哥本哈根的议会外面举行示威,反对政府提出的提高税收和限制增加工资的经济计划。
据报道,在丹麦的欧登塞,八月十七日有两千多名造船工人举行了罢工,抗议政府这一计划。类似的罢工活动在丹麦的其它地方也有发生。


第6版()
专栏:

由于经济危机和垄断资本集团转嫁危机,美国工人大量失业。其中少数民族工人的失业状况更为严重。这是美国少数民族工人举行示威,抗议失业,要求工作。
新华社发


第6版()
专栏:

通货膨胀 外贸恶化 债台高筑 失业严重
意大利上半年经济十分困难
新华社罗马电 意大利官方最近公布的统计数字表明,意大利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形势十分困难:里拉汇价大幅度下跌,通货膨胀加剧,外贸和国际收支赤字激增,债台高筑,失业问题仍然严重。
意大利货币里拉汇价自今年年初开始暴跌以来,至今仍十分疲软。
里拉贬值对意大利的产品出售带来某些好处,但是使意大利进口的原料、食品和燃料的价格猛涨,从而大大增加了外贸逆差。据意大利中央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意大利今年上半年外贸逆差高达三万○六百一十亿里拉(约合三十六亿四千万美元),约等于去年同期的三倍。外贸逆差激增使意大利的国际收支情况严重恶化。
为了支付巨额的外贸赤字和支持里拉的地位,意大利不得不一再向外借债,致使债台高筑。据宣布,目前意大利所欠外债已超过一百五十亿美元。意每年为此而付出的利息就达十亿美元。
国内通货膨胀进一步加剧,物价急剧上升。据意中央统计局公布,今年六月份,意职工家庭消费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期上涨了百分之十六,而批发价格指数则上涨了百分之二十五。据报道,今年上半年通货膨胀率按年率折算将达到百分之二十九,即大大超过了战后以来通货膨胀率最高的一九七四年。今年以来,先后涨价的商品有食盐、糖、咖啡、饮料、烟等人民生活必需品以及汽油、柴油、水泥等。
今年上半年意大利的工业生产虽然有所回升,但是失业问题仍很严重。据意中央统计局公布,今年一至五月,五百人以上的工业大企业的就业指数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百分之一点三,在加工工业部门这类企业的就业指数则下降了百分之一点八。据报道,二十五岁以下的青年失业人数已超过一百万。
由于经济形势十分困难,垄断资本一再向广大劳动人民转嫁经济危机,激起了广大劳动群众的不断斗争。他们接连不断地举行大规模罢工和示威游行,要求保障就业、重订合同和增加工资。


第6版()
专栏:

西欧货币市场又出现动荡
美国七月份对外贸易逆差达八亿二千多万美元
新华社讯 西欧货币市场又出现动荡。法国法郎汇价进一步下跌,比利时法郎和英镑的地位也十分虚弱。
由于法国通货膨胀持续,夏季干旱造成农业减产,经济前景黯淡。最近一个月来,投机者纷纷抛售法郎,购进其它国家货币,使法郎的汇价持续下跌。八月十一日,在巴黎的外汇市场上,投机活动更为猖獗,法郎对西德马克的汇价跌到历史上最低点,对美元的汇价也跌到三十个月来的最低点。法郎对瑞士法郎的汇价也下跌。
据报道,自从三月十五日法郎退出西欧货币“联合浮动”以来,到上星期为止,法郎同瑞士法郎相比,已跌价百分之十三点五;同西德马克相比,跌了百分之十点五;同美元相比,跌了百分之九。
近两周来,比利时法郎也受到投机者的强大冲击。比利时中央银行为了使比利时法郎继续留在“联合浮动”的制度之内,仅在上一周内,就动用了相当于八十亿比利时法郎(约合二亿美元)的外汇来收购比利时法郎。
由于预期英国对外贸易的处境将恶化,在八月十一日的外汇市场上,英镑的汇价再度下跌。
新华社一九七六年八月二十七日讯 华盛顿消息:美国商务部八月二十六日公布,美国七月份对外贸易逆差达八亿二千七百万美元。这是一九七四年八月以来对外贸易逆差最大的一个月。
美国商务部的报告说,七月份的进口额达一百○八亿五千万美元的空前纪录。进口额大量增加的重要原因是原油的进口激增。今年以来,美国对国外石油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七月份石油的进口额已超过三十亿美元。此外,机器和运输设备的进口额在七月份也有显著增加。
同去年美国对外贸易有盈余的情况相反,今年美国对外贸易形势正在恶化。今年头七个月中,除了五月份略有盈余以外,其余六个月都有赤字,累计的逆差已达十八亿八千万美元。美国商务部说,如果目前的趋势继续发展,今年对外贸易的逆差总额将达三十二亿美元。这将成为除了一九七二年以外美国历史上外贸逆差最大的一年。


第6版()
专栏:

英国一百五十多万人失业达战后最高峰
新华社伦敦一九七六年八月二十四日电 据英国官方八月二十四日公布,英国失业人数八月份已增加到一百五十多万,相当于劳动力的百分之六点四,而七月份是百分之六点三。八月份的失业人数是战后失业人数的最高峰。
在英国当前的经济危机中,劳动人民大量失业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自去年七月以来,每个月失业人数都在一百万人以上。今夏,情况变得更糟糕。八月份失业人数比七月份增加三万八千多人。
如此多的失业人数在英国已引起严重不安。《每日快报》报道说:“失业的这种无情增长,从社会和经济上来说,都实在不象话”。《金融时报》说:“估计以后几个月失业还会继续增加。”


第6版()
专栏:

这是英国失业工人在议会大厦前布置纠察线。标语牌上写的是:“我们为争取谋生工资而罢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