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8月2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无敌的力量
骆飞
从唐山、丰南一带传来的一则则军民团结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是何等地激动人心,又是多么地发人深思啊!看,最近报纸报道:开滦马家沟矿三号井开始出煤,唐钢炼出了抗震志气钢,唐山电厂开始供电,厂矿的机器发出悦耳的响声,公共汽车正在街道上行驶,有的商店开始营业,“抗震”学校开了学……。所有这些,雄辩地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无敌力量。
力量这个词,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解释、用不同的公式来计算。唯利是图的资本家认为有了金钱就有了压倒一切的“力量”。在美帝、苏修这样两个超级大国看来,武器越多,争夺的地盘越大,“力量”也就越强……。与一切反动派相反,我们则认为,真正的力量是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人民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多少年来,我们就是靠着这种力量,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消灭了蒋家王朝,创建了新中国;我们就是靠着这种力量,斗垮了刘少奇、林彪、邓小平这一个个党内资产阶级的挂帅人物,巩固了无产阶级专政;同样,我们也是靠这种力量,在强烈的地震灾害面前打了胜仗。事实证明,这种力量,是其它任何力量所无法相比的,是真正无敌的!
党内最大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邓小平,从反动的唯心史观出发,根本不相信人民的力量,把群众视为“阿斗”、“群氓”,认为“依靠工农兵是相对的”,唯有他才是救世主。邓小平的相对依靠论,暴露了他反对依靠工农兵的资产阶级立场。他要依靠的是哪些人呢?是不肯改悔的走资派、“隐士”、“逸民”和其他社会渣滓。他重新工作不久,正是网罗了这些人,大刮翻案复辟的十二级台风,妄图“一拳头打出去”,在中国复辟资本主义。但是,翻案不得人心,在强大的人民力量面前,他很快就倒了台。他的喽罗在天安门广场闹事时,甚至狂妄叫嚣他们的力量“谁镇得了?”“来一个军也不顶用”……可是人民群众一挥铁拳,他们便顷刻瓦解。
人民的力量是无敌的,因为它是一种革命的力量,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和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斗争锻炼的中国人民,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有毛主席和党中央的英明领导,有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就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唐山地区抗震救灾的巨大胜利,不就是生动的证明吗?难道还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吗?
让一切反动派在我们强大的人民力量面前发抖吧!


第3版()
专栏:

从鲁迅反对旧戏谈起
解放军某部 张成德
伟大的革命文学家鲁迅对于“死人”统治着的旧戏是深恶痛绝的。鲁迅对旧戏的憎恶,正反映了他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然而,在解放后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在经过文化大革命的今天,在我们共产党内,却居然还有人把旧戏捧上了天。党内最大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邓小平,就是这样一个代表人物。
邓小平生怕旧戏绝了种,千方百计地要把它重新搬上舞台。文化大革命前,他极力反对京剧革命,公开跳出来鼓吹大编大演旧戏,说什么“从三皇五帝编起,一直编到近代”,“编他三百六十本,一天演一本,可以演一年”。去年,他又一次鼓吹“老戏演了那么多年,革命还不是成功了”的反动谬论。
爱什么,恨什么,是阶级立场的反映。在无产阶级革命者看来,宣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旧戏舞台是窒息人们革命精神的场所,因为它是为剥削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宣扬的是腐朽没落阶级的反动思想,这对革命人民来说,无异于鸦片和毒瓦斯。
要革命,要进步,就得摆脱它的羁缚,同它进行不调和的斗争。正因为如此,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和广大工农兵群众不仅不爱看旧戏,而且反对演旧戏。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有一次和班里的同志到附近一个村子看戏,当他看到演的是腐朽的《王二姐思夫》时,就气愤地说:“这种节目,咱们不能看!”立即把班里的同志带回营房。而在地主、资产阶级看来,旧戏舞台则是他们向无产阶级进攻的一个重要阵地。特别是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已经失去势力了,于是就更加把旧的思想文化阵地作为他们妄图复辟的一块“风水宝地”。所以地主、资产阶级在党内的代表人物总是大肆推销旧戏,支持演旧戏,千方百计地维护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
邓小平妄想让帝王将相、牛鬼蛇神从统治戏台这个“小天地”扩大到统治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大天地,使资本主义在中国全面复辟,这就是他们喋喋不休地鼓吹演旧戏、反对革命样板戏的险恶用心。
对于走资派的进攻,我们的方针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走资派声嘶力竭地吹捧旧戏,要原封不动地搬演旧戏,我们就要不断批判封资修的文艺,揭穿他们的狼子野心。走资派越是反对演革命现代戏,攻击革命样板戏,我们就越要大编大演革命现代戏,大赞大颂革命样板戏,坚持文艺革命,深入批邓,把反击右倾翻案风的伟大斗争进行到底。


第3版()
专栏:

瑶山马铃
壮族 蓝阳春叮当!叮当!当叮!当叮!瑶山白云处,飘来两队马铃声!震落天边月,迎来红日升,抖散重重雾,才见赶马人:戴斗笠,穿草鞋,风雪染两鬓……红袖章,象团火,姑娘多精神……书记三同到瑶山,胸中满怀革命情;歌声和着铃声飞,声声赞颂文化大革命!最爱当年红卫兵,如今是瑶山带头人;好战友呵肩并肩,同驾车,共批邓!长相忆,十年前,瑶山上,望北京,车走万里不离辙,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刻
在心。刻在心呵方向明,大寨梯田上山顶;马铃声里电灯亮,马铃声里果满林……红卫兵呵老书记,都是瑶山赶马人;老书记呵红卫兵,就象那瑶山青竹根
盘根!老书记在瑶山“划等号”,红卫兵在瑶山扎深根,马铃声声象在催——瑶山、瑶山快前进!


第3版()
专栏:

县委书记背畚箕
山东 陈笑丰县委书记背畚箕,四十多年身不离,两行脚印向远方,一曲赞歌传千里。七八岁上背畚箕,村头拣粪扫垃圾,背着人间苦和难,汗水泪水洒遍地。十五岁上背畚箕,抗日烽火遍地起,背着畚箕找八路,马粪底下藏秘密。二十岁上背畚箕,冲到老财大院里,手指畚箕诉血泪,穷哥儿们分土地……而今书记背畚箕,大寨田里送粪肥,同吃同住同劳动,一个阶级的亲兄弟。县委书记背畚箕,深入批邓添新曲,我为畚箕唱赞歌,它是反修防修好武器!


第3版()
专栏:

工人民兵歌
北京 寇宗鄂是雷霆?是鼓角?一声巨响群山摇——文化革命炮声隆,十年不息卷风暴。当年我戴红袖章,金水桥边听号炮,炮声给我浑身胆,敢与走资派“拚刺刀”!当年我举造反旗,夺权火线闻号炮,炮声引来凯歌声,革委会门前我站哨……而今守卫天安门,工人民兵多自豪,耳边犹闻号炮声,心头时时拉警报。挺胸挽臂护红旗,满腔热血在燃烧,邓小平,想复辟,我有铁拳我有炮!我为祖国迎黎明,祖国的早晨多美好,中南海里红日升,万水千山霞光照。我为人民送喜报,深入批邓凯歌高,八亿人民英雄志,十二级台风刮不倒!我爱北京天安门,我爱红旗日夜飘,我爱高高英雄碑,我爱巍巍金水桥……红旗飘呵映大道,天安门城楼耸云霄,风卷大道道不移,雨打青松松更高!火未息呵烟未消,大海落潮又涨潮,革命莫忘反潮流,红旗才能永远飘!是山呼?是海啸?一声巨响天地摇——号炮唤我去冲锋,笑迎征途万里遥!


第3版()
专栏:

小将要大干
上海 郑成义火红的岁月,闯将的风采。师傅就要援外去,印花机呀谁来开?迈大步,象惊雷,走进新一代:“不经锤炼哪来钢?不斗风雨怎成材?誓和邓小平对着干,徒弟来请战!……批邓促大干,机台当靶台。电钮一按风雷动,好比炮轰走资派。印出江畔春苗秀,印出雪岭红梅开,印出杨柳遍城镇,印出云霞漫山寨。江山色不褪,布上花常开;胸有揽月志,长虹任剪裁……金鼓敲热浦江水,擂台搭在云天外!为给师傅壮行色,小将脸上放光彩!问师傅,美不美?师傅笑开怀:青出于蓝更可爱!呵,擂台飞架五洲桥,师傅大步去援外……


第3版()
专栏:

春苗顶着风浪长
林源
一九七五年七月的一天上午,由延安市开出的一辆长途汽车,沿着陕北弯弯曲曲的一条公路向北急驰。车窗外,乌云紧压山头,迎面扑来的狂风刮得窗玻璃呜呜直响;车窗里,一群乘客把一个二十几岁的瘦高个小伙子紧紧围住了,他们不断关切地问:
“小孙,听说你们的合作医疗总站要散了?”
“小孙,听说你……”
只见小孙有力地把手一挥,理直气壮地回答:“俺们的合作医疗总站是按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办的,谁也拆不散!”
这青年人不是别人,就是闻名陕北的北京到延安插队的知识青年、赤脚医生孙立哲。他是刚从北京参加全国卫生会议归来的。
那段时间,在邓小平刮起的右倾翻案风鼓动下,卫生战线阴风四起。有人说合作医疗站是刮“共产风”,有人说孙立哲的“大方向错了”,有人说孙立哲搞“极左”……一路上,孙立哲反复琢磨这些话,他敏锐地感觉到,这股风显然不是冲着他孙立哲个人来的,而是冲着毛主席的革命卫生路线来的。他,从一名受过毛主席检阅的首都红卫兵成长为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赤脚医生,每走一步,都要经过多少风浪、多少斗争呵。为了捍卫和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他一次次地冲锋陷阵,从没有软过手。这一次,面对这股风,他同样充满战斗豪情,心里非常坦然。
傍晚,他跨着坚定的步子,回到了自己那个合作医疗总站——一间普通的窑洞。他的战友李彦,正伏在桌上看书,一见孙立哲回来,只惊喜地喊了一声:“立哲……”眼圈就湿润了,下面什么话也说不上来。这一段,合作医疗总站站长孙立哲不在,她这个副站长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呵!
孙立哲很理解小李此刻的心情,他用毛巾擦了把汗,反而轻松地笑了笑说:“小李,你不是喜欢唱样板戏吗,来,咱们唱一段。”
风狂红旗舞,雨猛青松挺,
海燕穿云飞,征帆破雾行,
暴风雨更增添战斗豪情……
雄壮的歌声飞出窑洞,在山间激起深深的回响。
“孙立哲回来了!”消息象风一样在村里传开,大队党支部成员、老大爷老大娘、青年小伙子、小娃们都来看他,问长问短,安慰他、鼓励他。老贫农高大爷怕他受不住这么大的压力,又和他谈起了当年许多革命老英雄跟着毛主席转战南北的英勇斗争故事……。
“小孙,要顶住!”高大爷把旱烟杆一挥,坚定地说:
“对,要顶住!”小孙紧紧抓住了高大爷那双结满老茧的大手,一时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他的眼前,忽又浮现出许许多多象高大爷这样的老贫农的形象,许许多多延安革命老英雄的形象。插队七年来,正是他们,象培育一棵幼苗一样精心地培育他,每在斗争的关键时刻,又是他们挺身而出,支持他,鼓励他。他记起自己经过刻苦钻研、实验,第一次拿起手术刀为贫下中农治病时,有人说他是“瞎胡来”,有人骂他是“黑医生”。那时,贫下中农不也是这样跑来坚定地对他说:“小孙,要顶住!”是呵,他和贫下中农在一起,就感到浑身有用不完的力量。
从回来的第二天起,小孙就积极参加劳动,和大家一起举办赤脚医生训练班,自力更生办起了加工中草药、制针剂的土药房……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小孙干得更欢了。
然而,右倾翻案风越刮越猛,邓小平攻击卫生革命的许多谬论不断传到他的耳朵里,什么赤脚医生“知识少”、“水平低”,什么“二十五年来”是循着“正确路线走的”……在邓小平煽动下,卫生界有人大谈十七年“取得更大成绩”,要为城市老爷卫生部翻案。
面对滚滚寒流,小孙的心里是多么不平静呵!多少个深夜,他彻夜伏在煤油灯下,如饥如渴地学习毛主席著作以及文化大革命以来毛主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心里越来越明了。一天晚上,学着学着,一位被他治愈了的病人的形象忽然跳入他的眼帘。这个患甲状腺瘤十六年的贫农女社员谢桂花,步行四十多里来找他,一见面就对他说:“小孙,俺这病跑了多少大医院,都把俺推出来不管。俺信得过你,今天,只好来找你了……”说着说着,颤抖的嘴唇“哇”一声哭了起来。小孙心里一酸,禁不住眼泪也簌簌往下掉。在他接触的成千上万的病人里,有多少象谢桂花这样在文化大革命前被大医院推出门外的病人呵。正是在陕北这个偏僻小山村的医疗实践中,孙立哲清楚地看到了十七年城市老爷卫生部给贫下中农造成的极大危害,也正是在和病人的接触过程中,他深感经过文化大革命,这种把病人随便推出医院门外的城市老爷卫生部作风在某些地方仍然存在,卫生革命必须进行到底,而今天,有人却要倒退回去……想到这里,他心里燃烧着愤怒的火焰,提起笔来,挥笔疾书……
第三天清晨,在合作医疗总站朝霞映红的窑洞墙上,便出现了孙立哲写的一张
“坚持前进,反对倒退,将卫生革命进行到底”的革命大字报。要“赤脚医生们行动起来,顶住歪风逆流,反对复辟倒退,同修正主义路线斗到底!”这张大字报,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慨,直指邓小平的修正主义路线。
人们闻讯蜂拥而来,很快,大字报前就围满了人,议论纷纷。多数人称赞这张大字报:
“好!小孙这娃还象当年的红卫兵。”
“小孙这娃多象电影里的田春苗呵。”
但也有人冷言冷语地说:“还反这反那,现在是讲安定团结的时候,弄不好将来有他受的。”
某医院有位领导人,过去,他就是极力反对孙立哲拿起手术刀的一个。批林批孔运动中,群众揭发和批判了他许多否定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言论,他作了检查。但邓小平的右倾翻案风一刮,他又活跃起来,走路的步子也迈得更大了,手也甩得更有劲了,他听说孙立哲写了一张大字报,赶忙到一位消息灵通人士那里去打听大字报的内容。
“什么,歪风逆流?什么,复辟倒退?!”这位平时以说话温和自居的人,此刻抑制不住地把眼镜一摘,暴跳如雷起来,“哼!还是这一套,我看,打着反复辟旗子的人往往自己搞复辟!”他甚至根据最近上面的“新精神”,在暗中搜集孙立哲的材料,准备大干一场。但是,他还没有来得及迈出这一步,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反击右倾翻案风斗争就开始了。他一看风向转了,只好悄悄地缩了回去。
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伟大斗争中,孙立哲和他的战友们,激动地一次又一次地学习毛主席的重要指示,用铁的事实,反复深入地批判邓小平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他常对战友们说:“斗争还没有完,我们红卫兵的革命造反精神永远不能丢,走资派在哪里走,红卫兵就要在哪里战斗。”
宝塔山高高地屹立着,延河水淙淙地流淌着。在延安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多少春苗,迎着风雨更加茁壮地成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