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8月2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顶修正主义的风 走马列主义的路
河北省遵化县沙石峪大队党支部书记 张贵顺
毛主席最近指出:“不斗争就不能进步。”这是个千真万确的真理。二十多年来,我们沙石峪就是在与刘少奇、林彪、邓小平的修正主义路线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我们不但在农业战线上和他们斗,在教育战线上也和他们斗。越斗,我们看得越清楚,教育问题说到底是教育后代搞马克思主义还是搞修正主义的问题,是个阶级斗争问题。
解放前,沙石峪是个穷山庄,穷得连庄名都没有,谁见过学校是什么样?土改后不久,由国家出钱办了一所小学。但是,刘少奇疯狂推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仍有不少贫下中农的子女不能上学。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批判了修正主义路线,学校的情况开始发生了变化。一九六八年,我们遵照毛主席的指示管理学校,开始掌握教育大权。
但是,斗争并没有停止。有一次,我们打山洞,几个学生却在一边看热闹,我叫他们一起劳动,他们却一转身到洞外去玩了。为什么还会出现学生不爱劳动的情况?有个贫管会的同志对我说:“不是我们不想管,是人家按照旧的套套把教学安排得满满的,我们插不进手。”我想:不破不立,不打乱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旧套套,教育大权就不可能真正掌握在我们手里,要想用无产阶级思想教育青少年就根本办不到。照这样下去,将来谁接革命的班?沙石峪的贫下中农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发扬“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彻底革命精神,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艰苦创业,育了人又造了田。我们要给后代留下共产主义思想,愚公精神。我们应该按照毛主席的指示抓阶级斗争这门主课,主课不上位,教学排得越满越坏事。经过支委会讨论,我们决定狠抓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狠抓沙石峪怎样以愚公移山精神艰苦创业的教育。我们认真组织师生上好阶级斗争这门主课,还组织师生造接班林,建接班田,到狼洼的石头缝里开荒种地。在造第一块接班田时,有的学生提出拿钻岩机打眼放炮。我想,按沙石峪现在的条件说,拿钻岩机打眼放炮是平常的事,但是不能这样干,要让学生亲身体会老一辈是怎样艰苦创业的。于是,我组织他们开展“怎样接老一辈的班”的讨论,并和他们一起搬石头填土,既对他们进行言传,又进行身教。结果,他们没用一斤炸药,没放一声炮,搬动石头二万方,动土六千方,打成高三米、长二百多米的石坝,造了一块四亩大的机耕田。
前进的路是不平坦的,总会有沟沟坎坎。一九七二年,一股邪风吹来了。有人说我们学校初中班的学生尽学凿石头,这样办下去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坚持要“砍”掉这样的学校。我们召开了贫下中农大会,我在会上说:沙石峪学校的学生凿石头有啥不好?我们沙石峪之所以有今天,不就是因为抓了阶级斗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吗?不就是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凿过来的吗?难道让孩子们走毛主席指引的“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路不对吗?贫下中农也气愤地说:“他们看不上眼,我们看着欢喜,办下去吧。”就这样,坚决把这股邪风顶了回去。
四届人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强国的战斗号召,我们发动群众根据这个要求制定了大队的远景规划。按照毛主席关于“我们一定要从上到下地、普遍地、经常不断地注意培养和造就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的指示,做出了学校的规划,并在支委会上就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认为,我们的教育革命方向是正确的,但现在我们学校在办学内容和形式上还有很多旧框框。教育革命要想迈大步,就得大刀阔斧地破。因此,支委会决定要办队校一体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不仅是大队的教育单位,而且是大队的一个生产单位,大队搞什么,学校就抓什么。例如,我们大搞农业学大寨运动,学校也积极学习大寨精神,并且在接班田里试种花生和水稻,都成功了。实行教学新体制一年来,学生们不仅炼了思想,学了本领,还为大队创造了近万元的财富。
去年夏季前后,那股右倾翻案风也刮到了我们沙石峪。我们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会变修正主义”的指示,认识到学校不讲对资产阶级专政,就是丢了阶级斗争这个纲。学校工作要想不转向,必须紧紧抓住这个纲。邓小平说什么“三项指示为纲”,就是不讲阶级斗争为纲,很显然这股风的风向不对,是修正主义的风,得顶。我对师生们说:“沙石峪的学校要搞无产阶级政治挂帅,不搞
‘智育第一’,要顶风头上,不顺风头下。”接着,我们支委又分头在学习班上和群众大会上大讲毛主席的教育革命路线。还组织师生深入家庭院户,和社员一起学习,一起批判,对右倾翻案风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毛主席最近指出:“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走资派还在走。”学习了毛主席的这段指示,我对教育战线的斗争又有了新的认识,原来教育战线上不断出现的邪风,都是来自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个历史阶段,走资派将始终存在。我们决不能放松警惕,要坚持和他们斗,一直斗到共产主义。


第4版()
专栏:

河北省威县辛店大队学校在贫下中农管理下,几年来一直坚持开门办学,经常请贫下中农给学生上课。 新华社稿


第4版()
专栏:

不斗争就不能进步
湖南省临湘县长塘公社新生大队学校贫管会
一九六八年,我们积极响应毛主席关于“在农村,则应由工人阶级的最可靠的同盟者——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伟大号召,管理了学校。八年来,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坚持同阶级敌人斗,同走资派斗,一次又一次地击退了资产阶级的进攻,巩固和发展了无产阶级教育革命的成果。
一九六八年九月,我们进校后不久,阶级敌人就造我们的谣,说我们的坏话,有少数学生中途退了学。在大队党支部的领导下,我们认真学习毛主席有关阶级斗争的论述和教育革命的指示,更加心明眼亮了,一致表示:阶级敌人越是反对,我们越要把学校管好!七十六岁的老贫农、管校代表朱光明说:“有毛主席为我们贫下中农撑腰,我们一定能管好学校!”他同贫管会的同志一道,坚持给师生上阶级教育课,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并深入各生产队,动员退学的学生复学。这年年底,我们大队就普及了七年制教育。学校在斗争中得到巩固和发展。
打退阶级敌人的进攻后,我们遵照毛主席的《五·七指示》,组织师生狠批了资产阶级,同时聘请贫下中农兼职教师登台讲课,发动师生走出去搞社会调查和现场教学,还办起农场、饲养场,广泛开展学工、学农活动,教育革命出现一派喜人的景象。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一九七二年,从社会上刮来一股歪风,说什么“贫下中农管校好是好,就是教学质量降低了。”这显然是对我们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污蔑和攻击。我们就针锋相对,带领师生坚持走五·七道路,使教学、生产和科研紧密结合起来,教育革命搞得生气勃勃。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我们很快普及了九年制教育。
去年夏季前后,党内最大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邓小平刮起的右倾翻案风,也吹到我们学校。大队党支部及时召集我们开会,认真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使大家明确地认识到:毛主席历来教导我们要以阶级斗争为纲,可邓小平却说什么“三项指示为纲”,这明明是同党的基本路线唱反调,是不要阶级斗争,妄图复辟资本主义。接着,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四学四批”的活动:学习毛主席关于阶级斗争的论述,批判“阶级斗争熄灭论”;学习毛主席关于教育革命的指示和党的教育方针,批判“智育第一”、“读书做官”等谬论;学习毛主席的《七·三○指示》和《五·七指示》,批判否定开门办学的谬论;学习马列关于“两个彻底决裂”的观点,批判“知识私有”。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战斗在全国范围内打响以后,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这场斗争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继续。全校革命师生紧跟毛主席、党中央的伟大战略部署,掀起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高潮。师生先后同贫下中农一起开批判会七十多场,办批判专栏六十四期,写批判文章一千三百多篇,编写批判小故事一百多个和儿歌五百多首。
在开展革命大批判的同时,我们坚持教育革命的正确方向,和修正主义路线对着干。首先,坚持抓好阶级斗争这门主课。我们组织师生整理贫下中农的家史、村史,办阶级教育展览室,建立阶级教育基地,还组织师生到挂钩的生产队搞社会调查,参加批斗阶级敌人的大会。在这同时,考虑到原有的学农基地适应不了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新体制的需要,又带领师生去乱石成堆的万家坳开荒建农场。当时,贫管会代表朱继雄的关节炎发作,同志们劝他休息,他说:“这是在和修正主义打仗,决不能因为有点小病就退阵啊!”他白天带领师生挖荒山,搬顽石,晚上牺牲休息时间,编写了学大寨的补充教材。师生们在很短的时间内新开垦了五十多亩地,扩大了学农基地。全校师生决心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继续深入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把教育革命搞得更好。


第4版()
专栏:

在斗争的风雨中阔步前进
——记共产党员、五家子小学教师陈文立
一九六八年,陈文立来到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五家子小学担任教师。八年来,他刻苦学习革命理论,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英勇作战。
五家子是个长白山密林深处的小山村,只有十九户人家。由于离大队太远,上学的路上经常有野兽出没,贫下中农再三要求在本村办学,但是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压制了贫下中农的办学积极性,剥夺了贫下中农子女受教育的权利。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摧毁了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统治,贫下中农自己办学的愿望才实现了。在幸福大队学校工作的陈文立,第一个报名自愿来到这深山老林为贫下中农服务。
陈文立到五家子后,牢记毛主席关于“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改革旧的教学方针和方法,是这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的教导,一切从贫下中农的需要出发来办学。他把十七名学生按程度分了五个年级,进行复式教学。有的学生因弟妹拖累,不能到校上课,陈文立就允许学生带弟妹上学。生产队缺个会计,他就让五年级学生赵廷高提前毕业去当会计。毕业的学生在工作中碰到困难和问题,可以随时回校继续学习。
贫下中农欢迎这所学校,但有人却冷言冷语地说什么“不正规”。陈文立想,什么叫“正规”?文化大革命前,贫下中农子女被排斥在学校门外,这叫做“正规”!今天,贫下中农掌了教育大权,按贫下中农的需要办学,让贫下中农子女都能上学,这却是“不正规”,这是哪家的道理?依了这种说法,岂不是要走回头路吗!他走家串户听取意见。贫下中农说:“学校搞修正主义正规化那一套,就是不让我们上学。不管谁说啥,我们支持你。”有贫下中农支持,陈文立顶住了这股所谓“正规化”的歪风。
为了使学生保持贫下中农的本色,逐步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他带领学生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他和学生一道开了七亩半学农基地,栽了一万多棵树,种植中草药二亩,还养蜂两箱,养羊二十四只。这些年来,他们没有向国家伸手要过一分钱,也没有让贫下中农花过一文钱,自力更生地解决了办公费问题,还买了文体器材、劳动工具和学习用品等。这样,不仅减轻了国家和群众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贫下中农满意地说:“这样的学校我们进得来,信得过。”
陈文立不仅带领学生参加生产劳动,还根据当地需要,开展科学实验活动。五家子地处高寒山区,无霜期仅一百天左右,连生长期较短的玉米也常遭春冻秋霜,很难高产。一九七一年,陈文立结合教学进行玉米春化催芽试验获得成功,使玉米亩产高达一千○二十斤,为生产队提供了增产经验,为农业学大寨做出了贡献。
毛主席说:“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在群众斗争中产生的,是在革命大风大浪的锻炼中成长的。”陈文立认真实践毛主席的教育思想,经常请苦大仇深的老贫农给学生忆苦思甜,进行阶级教育,并积极带领学生参加生产队的阶级斗争。五家子周围山高林密,自然资源丰富,有些人就只顾来钱快,往山上用劲,不愿养猪积肥,说什么“养猪一圈,不如上山一转”。在党组织领导下,革命师生和贫下中农一道批判了“重钱轻粮”的资本主义倾向,还帮助社员解决了仔猪断奶后拉稀的问题,使生产队的养猪业很快发展了起来。
陈文立经常和贫下中农一起学习,从贫下中农那里吸取政治营养,和贫下中农建立了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在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下,他思想更加开阔,目光更加敏锐,教育革命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定。去年十月,正当邓小平刮右倾翻案风甚嚣尘上的时候,陈文立参加了全省教育革命汇报团。有的同志要他参照所谓“新精神”修改发言稿,但他觉得这个“新精神”不对味。最后,还是按原来准备的内容作了汇报,热情地歌颂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歌颂了毛主席教育革命路线的光辉胜利。现在,陈文立和他的学生们正以战斗的姿态深入批邓,在斗争的风雨中继续阔步前进。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掌好教育大权 培育革命新人
在河南省淇县西部深山区的东岭山头上,有一位年近六旬的老大娘,她遵照毛主席关于“教育要革命”的指示,带领师生坚定地走五·七道路,使西掌学校的教育革命出现了一派新气象。她就是共产党员、西掌五·七学校贫管会主任焦秀英。
焦秀英和贫下中农一起管校后,牢记毛主席的教导,把阶级斗争作为主课。每当新生入校的时候,焦秀英总是首先给学生讲西掌大队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带领师生进行社会调查。她说:“阶级斗争是主课,我们要天天讲,要让子孙万代都知道阶级苦、民族恨。”在她的建议下,学校开忆苦会、吃忆苦饭形成了制度,班班都建立了阶级教育基点。旧社会遗留下来的“血泪沟”,战争年代革命先烈牺牲的山头,都成了对学生进行阶级教育的场所。通过阶级教育,学生从小懂得了贫下中农过去为什么苦,现在为什么甜;知道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爱憎分明。学生增强了阶级斗争观念,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次,三年级上算术课。老贫农讲了西掌地主怎样剥削贫下中农以后,教师给学生出了一道计算地主剥削量的除法计算题。当时三年级还没有学到小数,教师为了使这道题的答数能够除尽,就把地主剥削贫下中农的粮食总数减掉了三十三石。红小兵杨录青、冯培功、王庆文等马上尖锐地指出:这一改,减轻了地主剥削贫下中农的罪恶!教师立即接受这个意见,并作了改正。
焦秀英对学生扎根山区的思想教育工作抓得很紧。她亲自给学生上政治课,同学生一起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指示,批判“学而优则仕”和“读书做官”等反动谬论。她经常语重心长地对学生们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如果上了几天学,就想离开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靠谁来建设?三大差别怎样缩小?”焦秀英的话象重锤一样敲打在同学们的心坎上,他们坚决表示:一定听毛主席的话,不辜负贫下中农的期望,立志扎根农村干革命!
正当西掌学校的教育革命蓬勃发展的时候,邓小平刮起了一股右倾翻案风,西掌学校准备附设的五·七高中班也被卡住了脖子。面对这场尖锐的斗争,焦秀英一遍又一遍地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教育革命的指示,回顾贫管会管理学校以来的斗争,对教育界的奇谈怪论进行阶级分析。她清醒地认识到,眼前刮的这股风是一股修正主义的歪风,必须坚决顶住。她的意见得到了大队党支部和公社党委的支持。在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激烈斗争的日子里,她坚持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对着干,带领师生进一步扩大了校队挂钩田,认真地上好农业学大寨的基础课,坚定不移地走五·七道路。应届毕业生一个个满怀战斗豪情奔赴农村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本着先上马后备鞍的精神,五·七高中班开了学。党中央两项英明决议发表后,全校革命大批判的烈火更加旺盛。他们联系实际深入批邓,推动了教育革命的继续发展。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