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英雄人物永远鼓舞我们前进
——赞朝鲜革命歌剧《党的好女儿》
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手术大队队长、二等功荣立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前华东军区一级人民英雄 李蓝丁
莺歌燕舞百花开,喜迎战友远方来。正当我国人民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步步深入、各条战线捷报频传的时刻,朝鲜人民军协奏团应邀前来我国访问演出,我们非常高兴,热烈欢迎。我作为一名曾与朝鲜人民朝夕相处、并肩战斗过的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医务人员,今天能在祖国看到朝鲜革命歌剧《党的好女儿》的精彩演出,感到格外的亲切和激动。
红色帷幕拉开,当年英雄的朝鲜军民奋起抗击美帝国主义侵略的激战场面顿时重现在我们面前;炮火连天,硝烟弥漫,英雄的朝鲜人民军正在浴血奋战。重机枪手明浩和战友们英勇地冲上高地,打得美国侵略者鬼哭狼嚎,狼狈逃窜。明浩等四位同志身负重伤,战地医务所党支部决定把他们转移到后方太白山医院去,并把这任务交给年轻的护士康娟玉同志。这任务多么艰巨啊!山遥路远,伤员伤势沉重,而且随时可能和敌人遭遇。但是“对党一向忠心耿耿”的工人女儿娟玉,毫不犹豫地挑起了这副重担。她怀着对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将军和朝鲜劳动党的无限忠诚,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紧紧依靠伤员中的党员和敌占区的人民群众,“战斗路程走了几千里”,“披荆斩棘战胜了考验”,终于和伤员一起走到了目的地。
娟玉对祖国、对战友的热爱甚于自己的生命。无论是在护送途中,还是在后方医院,她总是“长夜不眠护理伤员,至诚的花开在战友枕边”。为了抢救战友垂危的生命,她毅然献出自己的鲜血和骨骼。最后在敌机轰炸下,她英勇地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掩护了战友。歌剧中有个细节特别感人:在五台山山麓,娟玉把自己的鲜血输给病危的明浩后,想到应该给明浩熬点米汤喝,于是她不顾自己输血后身体的极度虚弱,更深夜静,立即又起身冒险摸下山去,找来粮食,马上为战友们淘米做饭。当伤员们兴高采烈地吃饭时,她却由于过度疲劳,捧着自己的饭盒睡着了。“在敌后送战友千里路远,繁星下度过了多少不眠的夜晚?林中的鸟儿请不要叫,辛苦的女战士好梦正酣……。”这激情的歌声唱出了明浩他们对娟玉的热爱,也唱出了我们对这位英雄的朝鲜战友的敬仰。
《党的好女儿》以饱满的革命激情,鲜明深刻的主题,行云流水般的情节结构和感人肺腑的细节描写,加上朝鲜艺术家们精湛的表演技巧,成功地塑造了朝鲜人民的好女儿康娟玉这一高大的英雄形象,热情歌颂了朝鲜人民对伟大领袖金日成主席和对党无限忠诚,为革命舍得献出一切的高贵品质和不畏强暴、不怕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整个演出,动人心弦,感人肺腑。
作为一个革命医务工作者,我也曾象剧中写的那样,在漫长的战争岁月里,经常参加战地救护和转移伤病员的工作。歌剧《党的好女儿》引起了我多少难忘的回忆!我想起了抗日战争中,我们几个医务人员带领着一百多名新四军伤病员,在长江北岸的绿荡湖上跟日寇周旋的情景;我想起了解放战争中,我们医疗队从淮北护送五百多名伤员去鲁南地区的艰苦斗争;我更想起了在朝鲜战场上,我们和朝鲜医务工作者一起,在敌人炮火下,密切配合,团结战斗,积极抢救两国伤员而结下的血肉情谊。相似的经历,共同的斗争,真诚的友谊,使我在感情上与娟玉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当娟玉接受护送伤员的任务时,我完全掂得出这副担子有多重!明白娟玉要完成这一艰巨任务,该要有多么坚强的信念和毅力!因此,在整个演出中,我的心随着剧情的发展而激烈跳动。娟玉他们遇到困难时,我和他们一样心急如焚;娟玉他们战胜困难时,我又和他们一起沉浸在欢乐之中。特别是当娟玉为掩护伤员壮烈牺牲时,我深深地为她的英雄行为所感动,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滚滚热泪。娟玉没有死,她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永远鼓舞着我们前进!
朝鲜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伟大的人民。娟玉就是朝鲜人民的典型形象。在抗击美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有多少个象娟玉这样的无畏战士,战斗在前线的炮火中,奔忙在敌后的密林里,创造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记得一九五一年初春的一天,在敌人的轰炸下,我们医疗队因执行紧急任务正穿过朝鲜东线元山一带的封锁线。突然,车队停了下来,有人喊:“前面出事故了!”我们几个同志急忙下车到前面去了解情况,刚走下公路,就听得不远处一声大喝:“快走开,志愿军同志!”只见山边一个堆满汽油桶的坑道仓库里,一位朝鲜同志一边用双手拚命顶住快要下滑的油桶,一边朝我们高喊。我知道,他是怕汽油桶滚下来砸了我们。我喊了一声:“危险!”正要冲过去抢救,猛然“轰”地一声,油桶滚下来了,那位朝鲜同志为了保护我们,英勇牺牲了!他那临危不惧的革命精神和顶天立地的雄壮身姿,至今牢牢地铭刻在我的脑海里。朝鲜人民正是以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取得了祖国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战后,又凭着这股精神,艰苦奋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事业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中国人民为有英雄的朝鲜人民这样的战友,而感到无比自豪!
“在消灭美帝的战斗道路上,党的好女儿忠诚如花开放;劳动党员应该怎样生活?她用行动树立了光辉榜样。”康娟玉是朝鲜人民的光辉榜样,也是我们医务工作者学习的榜样。我们一定要象娟玉那样,“献出战士的全部忠诚,一心一意跟着党斗争到底”,完全、彻底地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务,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事业!(附图片)
朝鲜人民军协奏团访华演出的大型革命歌剧《党的好女儿》中的主人公康娟玉。       本报记者摄


第4版()
专栏:

真实 深刻 感人
黎 明
朝鲜革命歌剧《党的好女儿》的舞台美术,显示了出色的成就。它以磅礴的气势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系列宏伟壮丽的画面,有力地烘托了英雄人物,深化了革命主题。特别是它的真实感和深刻性,给我们留下了突出的印象。
朝鲜艺术家擅于运用写实的手法,通过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并采用各种先进技术,使景物显得真实生动。壕堑纵横、炮火连天的战场,密林蔽天的山岗等等,都富有层次和纵深感,使观众如同身临其境。特别是当女英雄康娟玉冲进正在燃烧坍塌的病房抢救伤员时,真切的视觉形象加强了动人心魄的力量。
这种真实的外在形象,又包含着丰富、深刻的内涵。从实际生活提炼概括而成的舞台景物,往往显示出某种意境,同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交相辉映。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第三场第二景,是刻画女主人公的重要场次之一。这是娟玉护送伤员最艰苦的阶段。他们经过长途跋涉,疲备不堪,衣薄粮断,重伤员伤势恶化,境遇十分困难。我们看到舞台上的布景,虽然地处荒山野林,夜色笼罩,但粗大的松树挺拔葱茏,巍巍的峰峦隐约可见;前景还有几丛傲霜的红叶,其中一枝受到侧光的照射,殷红如火。这个画面,在对比之中突出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烘托了英雄人物的坚强意志。台口的一堆十分显眼的篝火,更加耐人寻味。在这堆篝火旁,娟玉背着战友们,煮好了注射器,毅然从自己虚弱的身体抽出鲜血,输到垂危的重伤员血管里。重伤员得救脱险,而她自己却晕倒了……当我们回忆这段动人的情景时,眼前随着就会出现那堆红光闪闪、白烟袅袅的篝火。这不仅是由于这一特定事物与娟玉的英雄行为联系在一起,而且是由于它温暖光明的形象特征对于娟玉热爱党热爱战友的胸怀富有象征意味。
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例如娟玉遭遇意外困难时仰望北斗星的场面,娟玉想象中同战友们在胜利广场重逢的幻景,等等,这时的景物对于抒发英雄人物怀念和热爱自己伟大领袖的感情,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再如娟玉一行在群众热情支援下用担架抬着重伤员涉过南川江的壮烈图景,更带有深刻的哲理性,形象地揭示了军民团结的巨大威力。
《党的好女儿》的舞台美术,表明了朝鲜艺术家们自觉发挥艺术造诣和技术上的创造性,为表现革命内容服务,表明了他们千方百计、精益求精的精神和严谨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附图片)
康娟玉和伤员们抱着必胜的信念向后方医院转移。
本报记者摄


第4版()
专栏:

英雄的篇章 感人的形象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歌舞团 吕 远
如何使用音乐手段来表现革命文艺的英雄主题,即如何通过声乐和器乐语言来塑造英雄人物的音乐形象?朝鲜人民军协奏团演出的大型革命歌剧《党的好女儿》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他们在创作上细致、认真而且大胆,在表现手法、音乐布局和音乐风格上,都作出了很多有益的、可喜的探索和贡献。
剧中主要英雄人物康娟玉的形象高大壮美,而刻画她所使用的音乐语言和手段却是十分朴素平易、深入浅出。作曲家沿着英雄的性格发展的脉络,深入英雄人物心灵,抓住英雄人物最本质的、最动人的思想感情,用群众所理解的、朴素的语言和形式表现出来。在康娟玉这个英雄人物形象里,作者紧紧抓住她对领袖的无限忠诚、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这一最本质的感情,作为塑造音乐形象的基点和表现手段的依据。因而能在广大工农兵群众的内心唤起同情和共鸣,达到鼓舞群众、教育群众和团结群众的强有力的效果。歌剧里的一些动人的唱段都具有易唱、易记、明快、上口因而最易于普及流传的特点。
这部歌剧的作曲家们,既注意使各个分节歌可以独立演唱,具有相对独立性,又注意众多的分节歌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统一布局,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戏剧音乐形象。这些节歌唱段有共同的形象基础,各个唱段之间有大体相近的共同调性和音乐语言,以及头、中、尾反复再现的共同乐段(如开始的两段体序歌《党的好女儿为领袖竭尽忠诚》等),这就使整个音乐形象浑然一体,也提高了各个唱段的相对完整性和感染力,使整个歌剧的音乐布局严密、层次分明。康娟玉这个英雄人物的音乐形象,从《沉思》到行军,从《太白山医院呵,你迁往哪里?》到过江,从输血到移骨以至牺牲,各个闪光的唱段象珠玑一样有节奏地为突出英雄性格服务。
在突出刻画主要英雄人物康娟玉的同时,如何处理康娟玉同其他英雄人物的关系以至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作曲家们也提供了很宝贵的经验。歌剧从各个侧面用主要笔力来直接塑造主要英雄人物的音乐形象。其余的一些唱段也是间接地、不同角度地为塑造主要英雄形象起着烘托、推进、补充和深化的作用。作者自始至终把主要英雄人物的独唱节歌同其他人物和群众的节歌唱段紧密地融汇在一起,使人感到主要英雄人物始终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扎根在人民群众之中,生活在党和领袖的阳光之下。她的英雄行为,都来源于她对领袖、祖国、人民的忠诚热爱,都受到党组织、党员、战友和人民群众对她的关怀和支持。她同许许多多群众和革命战友,都是生长在党的阳光下的革命大树上蓬勃昂扬的各个枝叶,而她是在若干苍翠茂盛的枝叶烘托下迎风盛开的一枝灿烂的花朵。
为了展示人民群众的力量,为了给康娟玉的英雄性格提供雄厚的思想基础,歌剧中使用了大量的台上与台下的齐唱、合唱、伴唱和旁唱,异常丰富,有力地揭示了康娟玉这一英雄人物的时代特征、群众基础和生活依据。有些旁唱性的节歌写得非常动人。有些独唱性的节歌则与旁唱结合在一起并由旁唱或合唱推进和深化而达到应有的艺术感染力。主题歌曲《被怀念的将军啊,您在哪里?》就是这样一首由独唱和旁唱结合而成的歌曲:康娟玉经历千辛万苦到达太白山医院,发现太白山医院早已转移,只剩下一个荒芜的山坡。她在崎岖而漫长的道路上,远望着天边格外明亮的北斗星,怀念着敬爱的金日成将军。歌声里满含着对金日成同志的无限深情:“最高司令部窗口灯光明亮,将军呵,您在什么地方?”随着康娟玉深情、激动的歌声,一转而为亲切、柔和、细腻的旁唱性女声合唱,象一股温暖的泉水沁入观众的心底。它使康娟玉的感情得到了大幅度的推进、深化和升华,它表达了千千万万生活在敌后的朝鲜人民对伟大领袖的无比深厚的阶级感情。
这种把英雄人物同革命人民牢牢连结在一起的创作方法,又往往通过意境更加宽阔、含义更加深远的独立的旁唱性分节歌表现出来。这时台上并无歌声,音乐形象转到台下的旁唱或合唱,而台下的旁唱或合唱把台上的境界猛然扩展开来,它不再局限于剧中的人物或情景,而是展示了整个三千里江山中的壮丽景色,唱出了朝鲜几千万人民的共同心声,使台上的艺术形象显得宏大感人。例如第三场渡过南川江前的两首旁唱,雄浑豪放,坚强威武,意境深远。从那震人心弦的雄壮合唱里,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台上抬着担架过江的娟玉等战士和老乡,而是看到了千千万万踏着隆隆脚步、跨过坎坷的大地奔向胜利的朝鲜人民,看到了一个几经战火、任凭敌人狂轰滥炸而始终坚持战斗、威武不屈的民族。又如第三场第四景中的台下合唱《护士的忠诚之心》,也是一首十分感人的旁唱性节歌。这首歌曲与上边说过的渡江合唱形成鲜明的对比,它没有宏大高亢的气势,而是轻盈、深远,象慈母守护婴儿,充满亲切的感情。这首歌曲出现在娟玉带领着几位伤员渡过清川江之后:为了挽救战友的生命,她悄悄把自己的鲜血输给明浩,然后又忍受着刚输过血的虚弱、疲累,冒着生命危险到村子里为伤员找米,找来米后她赶紧为伤员做好米饭,当伤员们正在高高兴兴吃饭的时候,她却由于极度的劳累和虚弱,端着饭盒沉沉睡着了,而她捧着的饭盒里装的却是一些野菜叶子。这个细节是如此地动人,使我们一时忘记了这是在剧场。人们出神地凝视着娟玉那两手端着饭盒、坐在石块上一动不动地睡着的形象,为这个年轻的、顽强的、充满共产主义品德的女护士所激励着……,忽然人们听见了一支悠然而起的歌声,歌声象温和的春风吹拂着人们的心田,我们仿佛听到一个民族为自己的好女儿唱出动人的歌曲:
在敌后送战友千里路远,
繁星下度过了多少不眠的夜晚?
林中的鸟儿请不要叫,
辛苦的女战士好梦正酣。
跋山涉水几千里,
跟党走不怕路途遥远。
一心奔向领袖的怀抱,
无限忠诚永远不变。这首歌曲不是娟玉的独唱歌曲,但却是娟玉整个音乐形象中的重要的唱段之一。这种把旁唱与正唱、独唱与合唱有机地配合起来塑造人物的手法,是朝鲜艺术家们的一个宝贵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