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8月1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日本报刊强调应汲取历史教训不能对苏联采取绥靖政策
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是最危险战争策源地
秘鲁报纸指出苏联加紧扩军备战引起西方不安
新华社东京一九七六年八月十一日电 日本《苏联问题》季刊最近发表文章指出,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是最危险的战争策源地,对苏联采取绥靖政策是极为危险的。
文章说:“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将引起战争,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文章说,目前,苏联处于攻势,而美国为了维护它的权益,正处于守势。“作为后起的帝国主义,企图称霸世界的社会帝国主义,同过去德国帝国主义一样,具有并且发展了侵略者的性质和特征。”
文章说,“苏美争夺世界霸权的重点是欧洲。”苏联的陆上和空中兵力的四分之三针对西欧。“这表明,西欧正面临着苏联扩张主义的威胁,苏联企图侵略西欧。”
文章谈到,一九三八年慕尼黑会议时,英国对希特勒德国推行绥靖政策,其结果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文章强调说,“今天我们必须从这一历史中汲取教训。”
文章指出,当年“张伯伦对德国推行的绥靖政策,今天被美国垄断资本内部主张对苏绥靖的一派人所继承。”文章认为,赫尔辛基会议具有走向“第二个慕尼黑”的一步的性质,而“索南费尔特主义”又在这一轨道上有所前进,“这是极为危险的”。
文章强调说,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各国的联合和欧洲人民的统一斗争,是重要的。”
新华社东京一九七六年八月九日电 日本报刊最近揭露苏联海军近来加紧在日本近海的活动,严重威胁日本的安全。
七月十五日一期的《现代亚洲》半月刊在一篇分析苏联海军在日本近海周围的频繁活动的文章中指出:苏联太平洋舰队的导弹巡洋舰、驱逐舰、情报搜集舰、海洋调查舰和测量舰,从今年五月十日到七月三日,已经先后八次异乎寻常地接近日本近海,进一步加强了对日本的军事威胁。
文章指出:苏联海军这一连串的对日本的军事威胁活动,集中发生在苏修“二十五大”以后,反映了苏联要以其军事力量为后盾对日本实行恫吓外交。
文章最后强调说:“苏联太平洋舰队在日本周围的这种频繁活动,是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在太平洋同美国第七舰队争霸的反映,正在对日本构成极大的军事威胁。日本人民面对这一现实,应当看清当今的世界绝不是朝着什么‘缓和紧张局势’方向前进,而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正在进一步激化,从而对由此可能导致新的战争保持警惕。”
《日中文化交流》月刊八月号上刊登的日本军事评论家藤井治夫的文章说,日本列岛成了阻碍苏联向太平洋渗透的“天然屏障”。正因为这样,苏联为同美国争夺霸权,在太平洋强行扩展其海军力量,才反复在日本周围进行军事演习。苏联的这一行动,正在给日本的安全和亚洲的和平造成严重的威胁。
新华社利马一九七六年八月七日电 秘鲁《商报》八月六日发表一篇评论指出,苏美两个大国一方面不断地就限制战略武器问题进行谈判,同时却正在加紧更新战略武器系统。
评论指出,苏联的新的军事活动引起西方世界深切的不安。评论说:最近几个星期在西方报刊上刊登了大量的有关苏联军事活动的报道,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当局和美国政府对上述活动表示了一种共同的担心。
评论说,苏联航空母舰“基辅号”不久前由黑海进入地中海;据美国官方人士证实,苏联已决定在它的欧洲边境部署多弹头中程导弹。与此同时,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指出,已经发现苏联逆火式可变翼超音速轰炸机在靠近葡萄牙亚速尔群岛的大西洋上空飞行,而北约在那里拥有重要的基地。
评论指出,美国也在加紧发展自己的新式武器。


第6版()
专栏:

罗民族问题座谈会纪要批驳“有限主权论”
重申罗马尼亚决心捍卫独立和主权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一九七六年八月九日电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时代》半月刊今年第十五期发表了“斯特凡·乔治乌”科学院举办的民族问题座谈会纪要,批驳外国散布的“有限主权论”,重申罗马尼亚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独立的决心。
纪要强调说:“主权和独立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权利。只要这个国家仍然存在,那么就不得把主权和独立同这个国家割裂开来,全部割裂不行,部分割裂也不行。”
纪要说,那种认为民族国家在今天已经“过时”,宣扬为确保世界和平与安全,民族主权就必须向“超国家合作形式”“让位”的谬论,是完全违背时代潮流的。
纪要揭露,在国外,有人散布论调说什么在当前人类发展阶段,各国必须放弃独立或者至少放弃一部分独立,自愿地限制自己主权。纪要驳斥说:“当前国际关系发展状况表明,各民族丝毫不想放弃它们的民族权利和国家主权;恰恰相反,它们越来越坚决地要求捍卫自己的独立与主权——这是每个国家进步与繁荣的决定性因素,是建立各国持久合作关系的首要条件。”
纪要还驳斥了把国家独立和主权说成是“闭关自守”、会阻碍国际关系的谬论。纪要说,“在当代国家关系中无疑地存在着许多重要的障碍。但是不应该到各国的独立与主权之中去寻找障碍,而应该在无视和践踏国家独立与主权的倾向中去寻找这些障碍。”
纪要指出,有人歪曲解释“经互会”国家之间的关系的性质,说在这种关系中不必再提尊重独立和主权的问题。但是,生活表明,在国家关系中尊重独立和主权的必要性并未失去其重要性,也没有接近死亡。主权是唯一的,因此,必须在该国所参与的一切国际关系中都得到尊重才行。
纪要说,罗马尼亚认为,“部分或全部地放弃主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是真正的独立行动。”


第6版()
专栏:

巴列维国王接见澳大利亚副总理
强调要继续保持波斯湾地区的安全
阿尔及利亚一周刊说发展中国家面对霸权主义应捍卫自己主权
新华社德黑兰一九七六年八月十一日电 据伊朗报纸八月十一日报道,澳大利亚副总理兼国家资源部长和海外贸易部长约翰·道格拉斯·安东尼率领高级贸易经济代表团,从八月八日至十日访问伊朗,参加伊朗—澳大利亚联合部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由伊朗农业和自然资源大臣曼苏尔·鲁哈尼和安东尼副总理主持。
在访问期间,伊朗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接见了安东尼副总理。
安东尼副总理说,巴列维国王接见他时强调波斯湾作为国际贸易一条主要通道的重要性和继续保持这一地区安全的必要性。
访问期间,鲁哈尼大臣和安东尼副总理广泛回顾了两国的贸易和经济关系。他们提到,双边贸易有了很大的增长,并讨论了进一步扩大贸易、经济合作的可能性。
访问结束时,双方签署了伊朗—澳大利亚联合部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纪要。
联合部长委员会会议预期每年将举行一次。
新华社阿尔及尔一九七六年八月九日电 阿尔及利亚《非洲革命》周刊八月八日就目前正在举行的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第五期会议发表一篇评论指出,“海洋权是沿岸国的国家主权”,“发展中国家面对现存的世界霸权主义秩序的维护者,应该更加敏锐地考虑解放斗争”。
评论说,海洋法会议“首先是一个政治会议……它被纳入第三世界的广泛的民族解放运动的范畴之内,是不结盟国家正在为之而战斗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评论还说,对第三世界来说,目前的海洋法应该让各国遵守一个新的海域制度,这一新制度要建立在公正、安全以及为各国人民谋福利的原则上。
评论在谈到第三世界关于海洋法的立场时说:“海洋法的新规定应该有效地加速消除对各国安全的威胁,并且保证尊重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评论说,第三世界国家主张采纳二百浬管辖区,它们认为,在管辖权范围以外的区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应该得到合理的特别是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管理。


第6版()
专栏:国际短评

拙劣的江湖伎俩
莫斯科的喉舌塔斯社最近接连发表奇文,大讲苏修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合作”如何“有利于它的伙伴”,说什么这种“合作”既有利于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保持景气”、“摆脱经济危机”,也有利于这些国家的劳动人民,“保障”他们的“固定工资及其家庭成员的固定收入”,简直是好处无穷。
人们知道,苏修的所谓“经济合作”,对不同的对象有其不同的内容。苏修同发展中国家搞“经济合作”,是倾销劣等商品,掠夺廉价原料;它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搞“经济合作”,则是捞取贷款和先进技术设备。苏修向西方国家谋求它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设备,这对谁有利本来是十分清楚的。他们竟然要人家相信,西方国家只要向苏修解囊放债,就可以人人得利,皆大欢喜。这种拙劣的江湖伎俩能骗得了谁呢?
这些年来,苏修为了使西方国家借钱和卖东西给它,一直死皮赖脸地到处乞讨,劝说资本家们不要“失去赚钱的机会”,不要让别人“截走”生意,甚至拿出大宗资源作钓铒,引诱别人和它“合作”。如今,苏修越说越神,宣传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同苏联做交易不仅仅能够得到“纯经济上的好处”,而且还能够有助于“摆脱经济危机”。这完全是别出心裁的欺人之谈。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常识,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占有形式这一基本矛盾所决定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治之症。恩格斯曾经指出,“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炸毁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决”。(《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15页)资本主义制度的这一痼疾,怎么会因为出借几个钱、卖点东西给苏修就可以霍然痊愈呢?而且,苏联自己在国内全面复辟资本主义,它的经济同样受资本主义规律所支配,陷入不可解决的矛盾中。苏修说他们似乎有什么使资本主义“摆脱经济危机”的灵丹妙药,岂非更加荒唐可笑!
苏修还说什么他们同西方资本家做交易,是为了给这些国家的劳动人民造福。似乎哪个西方国家借给苏联的钱越多,提供的技术设备越好,这个国家的劳动人民就越能避免贫困化,生活水平就越会提高。这样说来,苏修向西方大老板伸手要钱,竟是出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感情,岂不滑稽!人所共知,苏联国内老百姓的生活处境每况愈下,而克里姆林宫老爷们却装模作样地大谈关怀西方劳动人民的生活,实在是伪善之至。
几年来,苏修打着“合作”,“贸易”的幌子,已从西方国家捞取了二百亿左右美元的贷款,用来购买大批设备和技术并开发国内资源,以应付国内的经济困境,从而腾出手来加紧扩军备战。苏修这样做完全出于称霸世界的目的。因此,对西方国家来说,这根本不是什么“经济合作”,而是资助战争势力,即使眼前有一点点甜头,但实质上只能是养虎贻患,结果必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西方舆论纷纷指出,同苏联建立“经济合作”,就是“间接支持它疯狂地扩充军备”,强烈要求“停止对苏联集团搞经济绥靖的政策”。正是因为看到这种阻力日益增大的情况,苏修当局大为焦急,不得不挖空心思来编造诱人入彀的说词,以至达到了语无伦次的地步。但是,苏修越是搬弄不象样的花言巧语,就越是暴露出它搞“经济合作”的险恶用心。


第6版()
专栏:

在苏联大幅度提高原料燃料价格和加紧掠夺下
捷克斯洛伐克强调充分利用本国资源
保加利亚扩大同西方国家的经济联系
新华社一九七六年八月七日讯 近来,捷克斯洛伐克舆论不断强调,在进口原料价格上涨和数量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要充分利用本国资源,大力勘探和开发国内矿藏。当局并为此采取了一些实际措施。
据《红色权利报》最近报道,六十年代末,捷克斯洛伐克曾经停止了十九个有色金属矿的生产。这一时期所需的有色金属绝大部分靠进口,而其中从苏联进口占总进口的百分之六十六。报纸指出,由于近几年进口价格上涨,所以要重新估价利用国内原料基地的可能性和条件,必须注意利用老矿和贫矿,甚至要利用过去丢弃的废矿石,并要在改进分离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一些综合矿。为此,捷克斯洛伐克准备重新考虑地质勘探的长远方针。
据捷克斯洛伐克通讯社报道,在从今年开始的这个五年计划期间,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确定分配给燃料动力部门的基本建设拨款占全国基建总投资的百分之十。最近,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北摩拉维亚州、中捷克州以及布拉格以北一些地区均已探明了一些新煤田。此外,在南摩拉维亚地区还发现有天然气。
捷克斯洛伐克工业原料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进口,特别是一些重要原料大部分来自苏联。
从去年开始,苏联供应“经互会”成员国的原料大幅度涨价,给捷克斯洛伐克经济造成巨大困难,迫使捷克斯洛伐克更积极地寻找和利用本国资源。
新华社一九七六年八月九日讯 保加利亚近年来同西方国家的经济关系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它同西方国家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同苏联的贸易增长速度。
保加利亚过去同一些西方国家在经济上只保持有限的贸易关系。近年来,由于苏联大幅度提高供应保加利亚的原料、燃料等价格,并通过所谓“专业化”与“协作”等措施,加紧对“经互会”其它成员国的掠夺,而且提供的机器设备陈旧落后、价格高昂,所以东欧国家纷纷同西方发展经济联系。保加利亚也在经济上设法多方寻求出路。
保加利亚报刊明确指出,与西方仅仅保持“传统的换货关系已显得不够”,“保加利亚经济面临的一系列必须解决的问题”,要求采取各种形式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合作”。
一九七○年,保加利亚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外贸总额仅七亿四千三百万外汇列弗。最近几年,由于采取了一些与西方国家发展经济联系的措施,到一九七四年,保加利亚同西方国家签订的长期经济合作协议达五十多个,其中主要是在机器制造业、化工、电子和电器设备等方面进行协作,它与西方国家的贸易总额达十三亿八千万外汇列弗,比四年前增长百分之八十五。而在这期间,保加利亚和苏联的贸易额只增加百分之六十。
为了购买西方的技术和设备,保加利亚还从西方得到大量贷款。据不完全统计,仅一九七四和一九七五两年,保加利亚就从西德、意大利、日本、美国等国得到了八亿六千多万美元的贷款,相当于苏联一九七一至一九七五年向保加利亚贷款总数的两倍。
保加利亚对外政策研究所出版的《国际关系》季刊在今年第一期的一篇文章中说,目前,保加利亚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合作进入了新阶段”。


第6版()
专栏:

勃列日涅夫集团推行利润挂帅结果
苏联工商业当权派任意提高商品价格
新华社一九七六年八月十一日讯 据苏联《劳动报》不久前透露,苏联工商企业的当权派为攫取超额利润和奖金,随意提高商品价格而大发横财的事“不断发生”。
这家报纸列举的事例有:
在哈萨克的烟亭买“767”牌香烟,一包要花三十戈比。而一年以前,买同样一包烟是二十四戈比。香烟涨价是由于哈萨克食品杂货批发站向商业网批发的五十六万三千包“767”牌香烟,每包价格三十戈比,而不是价目表确定的二十四戈比。所以,全部香烟都卖三十戈比一包。买这些烟的顾客多花了三万三千多卢布!
高尔基州瓦奇区的一家商店,高价出售合成织物制作的雨衣,每件售价四十三卢布,而不是规定价格的二十五卢布。
苏联轻工业部一些毛料工业企业在产品中使用质量低的原料,使用的天然羊毛要比规定规格少,但却以高价出售。因而“无论是它们得到的利润还是它们得到的相应奖金,当然都不是生产所得”。
科斯特罗马州博罗夫斯克制呢厂生产制作细毛头巾用的毛纱。但是,它不是生产规定的细毛占百分之九十的毛纱,而是生产掺进价格低一半多的质量差得多的毛纱。这个工厂不但破坏了头巾的批发价格,而且也破坏了头巾的零售价格。由于使用了较便宜的原料,生产这种毛纱的利润率为它的成本的百分之八十五点五,在一九七四至一九七五年内非法得到的利润总数达五百八十万卢布,即占全部利润的百分之三十五。
这家报纸还透露,苏联的其他企业也有类似情况。《劳动报》透露的这些情况,绝不是孤立和偶然的现象。这是苏联资产阶级采取各种手段剥削劳动人民的表现,是勃列日涅夫集团推行以利润为核心的“新经济体制”的必然结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