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8月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欧安会”后一年的局势说明了什么?
任谷平
“欧安会”收场已经一年了。整个欧洲的局势一年来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又说明了什么?
人们只要从客观的事实出发,就不能不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两个超级大国在欧洲的争夺愈演愈烈,特别是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扩军备战变本加厉,欧洲的局势更加动荡,西欧各国遭受的威胁更加严重。欧洲的基本矛盾进一步加剧,根本现状并没有改变。一年前在赫尔辛基炮制的“欧安会”最后文件,不过是一纸空文。所谓“欧安会”实际上是欧危会。今天,连片的战争阴云笼罩着欧洲的上空。欧洲各国仍然面临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独立和安全的严重斗争任务。

人们记得,去年“欧安会”前后,苏修对这个会议宣扬得多么起劲。他们吹嘘赫尔辛基会议是“缓和的新阶段”,带来了欧洲“和平与合作的曙光”,并竭力表白他们要“始终不渝地”为“实现全欧会议协议作出榜样”。可是,他们的行动却完全是另一回事。
正是在“欧安会”后的这一年,苏修继续对中欧重兵压境,步步进逼。为了准备“进攻性战争”,它增调兵力,改进编制,加强后勤,更新装备,大量增加常规武器和核武器。它不断举行攻占欧洲的战争演习,为它有朝一日进攻欧洲取得“必要的实践经验”。无论是在兵戎对峙的阵地上,还是在唇枪舌战的谈判桌上,苏修都力图保持和扩大对西方的军事优势。“欧安会”余音未消,它就迫不及待地同东德另立新约,取代原有的“友好互助条约”,为它在欧洲加速战争准备作出了一个重要部署。
正是在这一年,苏修不断增大对北欧的军事压力。它在邻近北欧地区加紧军事部署,修建战略公路,铺设双轨铁道,扩建出海运河,频繁举行以北欧国家为假想敌的各种军事演习,不断扩大军事活动范围。它的飞机和军舰一再侵犯北欧国家领空、领海,并第一次向北海派出特种混合舰队,打算控制从波罗的海和巴伦支海进入大西洋的通道。它利用在欧洲北翼的军事优势,力图“从遥远的北方一直插入到西欧防御的中心地带”。
正是在这一年,苏修引人注目地在南欧和地中海加强咄咄逼人的攻势。它在华沙条约组织内建立了南欧司令部。它在地中海的舰只已增加到七十多艘,它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基辅号”最近进入地中海炫耀武力,对沿岸国进行军事讹诈。它利用南欧某些国家政局动荡和民族争端,竭力插手,混水摸鱼,力图在西欧“柔软的下腹部”插上一刀,同北欧遥相呼应,形成南北夹击西欧的态势。
也正是在这一年,苏修在欧洲侧翼中东地区和非洲加紧采取行动,抢占战略要地。“欧安会”收场只不过几个月,苏修就在安哥拉亮出屠刀,夺取地盘,以便威胁西欧和美国之间的海上通道,建立对南大西洋的控制权。最近,苏修又四出活动,竭力对中东一些国家施加影响,并企图利用黎巴嫩的动乱局势,扩大它在中东地区的势力范围。
总而言之,“欧安会”后一年来,苏修秣马厉兵、拔剑张弩,对西欧各国的威胁有增无已。它不仅向内部渗透,在周围进逼,而且从外线逐步进行战略包围。今天,环顾欧洲东西南北,陆地海空,只见苏修虎视眈眈,魔影幢幢。西欧国家在战后“从来还没有象今天这样受到如此大的威胁”。所谓欧洲“缓和新阶段”,不过是苏修扩张的“新阶段”。苏修自己的行动揭穿了他们自己的谎言。既然“欧安会”已经带来了欧洲的“缓和”,他们为什么还要在这个会议之后拚命扩军备战;既然他们如此猖狂地渗透扩张,又有什么欧洲“缓和”与“安全”可言?

人们注意到,苏修一年来对西欧的扩张威胁,都是在高唱“缓和”迷魂曲中进行的。事实证明,苏修鼓吹和宣扬的“缓和”,不过是它用来掩盖扩军备战和对西欧进行扩张、同美国争夺霸权的一种策略手段。正因如此,苏修的“缓和”攻势,对西欧也是一种威胁。
苏修为了推行以“缓和”掩盖扩张的阴谋,不厌其烦地宣扬所谓“缓和”对双方有利的论调,说什么“缓和”不是“单行道”,“没有胜者和败者”。然而,事实究竟如何呢?一年来,人们看到的是:
苏修大量施放“缓和”烟幕,掩盖自己扩军备战,竭力麻痹西欧各国,想使它们产生错觉,放松警惕。它公然宣扬自己扩军“有理”、别人自卫“有过”的荒谬论调。其目的,正如西欧舆论所指出的,是要利用缓和的幌子从政治上、心理上“逐渐解除西方的武装”,以完成其“军事上占优势的任务”。
苏修以“缓和”为借口,大肆玩弄阴谋诡计,对西欧各国进行分化离间,力图削弱和破坏西欧各国的联合趋势。它公然攻击西欧联合的主张“不符合赫尔辛基精神”。它打着“全欧合作”的旗号,从各方面对西欧进行拉拢渗透,竭力排挤美国在西欧的影响,企图建立它在整个欧洲的霸权。
苏修贩卖“缓和物质化”的货色,千方百计地通过所谓“贸易往来”、“互利合作”,从西欧套取大量资金、贷款、技术与设备,以图减轻自己的经济困难,加速扩军备战,增强军事实力。
显然,“缓和”对苏修来说,不过是一种进攻手段,是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它对西方来讲有百害而无一利。“缓和”既未能使苏修在欧洲地区减少一兵一卒,更不能使苏修煞住它侵略扩张的战车。“缓和”既不能阻挡苏修伸向葡萄牙的黑手,也不能制止苏修挥向安哥拉的屠刀。“缓和”丝毫也约束不了苏修的扩张行径,更无法使苏修放弃称霸欧洲的狂妄野心。企图用“缓和”来套住苏修,或者以为苏修会象“索南费尔特主义”的说法那样,只满足于它同东欧的所谓“有机联系”,而不向西欧进攻,这种绥靖主义的政策已被苏修一年来的扩张行动证明完全是一种空想。苏修在安哥拉事件之后一再叫嚷“缓和”并不意味着“冻结现状”,也不意味着“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不在它的“考虑”之内。这就明白无误地表明:苏修的全球战略进攻决不会放松,更不会停止。它过去这样干了,今后还要这样干!在这种情况下,欧洲能有安全吗?只要苏修称霸欧洲之心不死,欧洲就永无安宁之日。

面对两个超级大国在欧洲的激烈争夺和苏修的扩张威胁,应当如何维护和保障欧洲各国的独立与安全:究竟是以斗争求安全呢,还是以妥协谋苟安?这是一个值得严肃思考和认真对待的问题,也是当前必须作出的历史抉择。
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欧洲各国人民,十分关心欧洲的和平与安全,这种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愿望并不能代替现实。弄得不好,还可能事与愿违。这在欧洲历史上已有前车之鉴。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欧洲各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维护安全的愿望不可谓不强烈。但是张伯伦之流奉行的妥协绥靖政策,姑息养奸,结果使希特勒侵略者得寸进尺、欲壑难填,使欧洲人民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今天,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正在步法西斯德国的后尘。勃列日涅夫集团的贪欲与野心,比希特勒有过之而无不及。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西方一些政界人士中也出现了绥靖政策的倾向。在一定意义上说,“欧安会”既是苏修的骗局,也是西方慕尼黑思潮的产物。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西方舆论的注意。它们指出:“侵略者都是安抚不了的。绥靖政策在历史上从来没有成功过”。“如果认为只要对苏联作出让步,就能改变苏联的政策,那是荒谬的”。
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欧洲的命运,掌握在欧洲各国人民自己手中。赫尔辛基会议一年来的事实表明,这个会议没有解决也不可能解决欧洲安全问题,纸面上的协议更谈不上保障欧洲的和平与安全。对付苏修咄咄逼人的侵略扩张,唯一可靠的途径,就是提高警惕,加强联合,作好切实准备,进行坚决斗争。
“虺蝎在侧,岂容袒腹而卧。”苏修的侵略扩张行径从反面教育了欧洲各国人民,使他们逐步看清对欧洲的威胁主要来自何方。如果说,苏修叫卖的“缓和”货色一年前还有某些市场的话,那么,现在,“缓和”的骗局已濒于破产了。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士认识到:苏联的军事实力在触目惊心地发展着,“真正的危险是赫尔辛基会议和‘缓和’产生的虚假的安全感”。他们列举事实,力陈利害,研讨对策,主张“吸取欧安会以来的教训”,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对付苏联的扩张威胁。一个时期以来,西欧国家不断加强防备外来侵略的军事力量,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军事战略与军事部署,推动西欧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联合趋势和共同反霸斗争。今天,西欧许多国家,包括那些一向保持中立的小国,都在未雨绸缪,积极加强反抗侵略的力量,以便应付事变,维护自己的独立与安全。
“欧安会”一年来的事实说明,欧洲的形势并没有按照苏修的愿望发展。尽管苏修的扩张威胁气势汹汹,但是,西欧各国人民反对苏修扩张的觉悟不断提高,斗争日益高涨,西欧各国联合反霸的趋势不可遏止。苏联社会帝国主义耀武扬威,貌似强大,其实是困难重重,外强中干,并没有什么可怕。苏修在欧洲到处伸手,仗势欺人,其结果必然适得其反,激起欧洲各国人民更加强烈的反抗。最近,在“欧安会”收场一年的时候,苏修不得不承认,它在欧洲玩弄“缓和”骗局越是起劲,遭到的“对抗就越是厉害”。这就清楚地表明,苏修在欧洲推行的扩张侵略政策并不能畅通无阻,如愿以偿。只要欧洲各国人民进一步觉醒起来,加强联合,加强斗争,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称霸欧洲的野心就一定会遭到可耻的失败。


第6版()
专栏:

南太平洋国家举行会议
澳代理外长在会上强调要警惕苏联渗透扩张
苏修利用日本贷款和技术加紧扩军使西方感到不安
新华社堪培拉一九七六年七月三十日电 据这里的报纸报道,澳大利亚代理外交部长罗伯特·科顿七月二十八日在瑙鲁举行的南太平洋会议上说:“澳大利亚对苏联加紧介入南太平洋感到关切。”
科顿是出席这次会议的澳大利亚代表团团长。他说:“我们不能假设苏联的介入是没有危险的。苏联必然要利用(南太平洋)局势的特点来为它自己谋求利益。”他指出:“重要的是要以极认真的态度来研究苏联的活动,并且要警惕发生可能违反这个地区每个国家或全体的利益的事情。”
近几个月来,苏联正以经济和技术“援助”为诱饵,试图向南太平洋一些国家进行渗透。
据报纸报道,澳大利亚要“警告南太平洋各国,任何苏联捕鱼设施从长远观点看都可以成为苏联海军和间谍船只的补给场所。”
这次南太平洋会议于七月二十六日到二十八日在南太平洋岛国瑙鲁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澳大利亚、斐济、巴布亚新几内亚、科克群岛、纽埃、西萨摩亚、汤加、瑙鲁和新西兰。索罗门群岛、吉尔伯特群岛和土瓦鲁的代表作为观察员列席会议。
新华社东京一九七六年七月三十一日电 为摆脱经济困境和加紧扩军备战,苏联最近又从日本那里获得一笔约四亿美元的银行贷款。
据日本报纸报道,苏联外贸部副部长阿尔希莫夫与日本进出口银行总裁澄田智七月二十八日在东京签订了这项贷款协定。苏联将用这笔贷款购买日本的液化石油气、合成橡胶和化学肥料的成套设备。
这是半年来日本给苏联的第二次贷款。今年春天,苏联为了进口大型钢管和肥料设备,已从日本得到过一次四亿多美元的贷款。
日本报刊称苏联外贸部副部长阿尔希莫夫为“借款大使”,因为他从去年七月到现在的一年时间,为取得贷款已三次访日。
日本报刊还指出,苏联利用西方国家提供的贷款和技术来应付国内的经济困难,以便腾出手进一步扩军备战,有的资金和技术则可以直接用于军备竞赛。
日本不断向苏联提供大量贷款已引起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不安。今年六月在东京举行的日美经济界人士会议上,美国代表团长向日本代表说:“日本向苏联移植技术,有可能被苏联转用于加强军事力量。”


第6版()
专栏:

“缓和”“裁军”谎言不攻自破
苏联对西欧部署的导弹装备分导式多弹头,美国总统福特认为这是对西欧的战略威胁
新华社一九七六年七月三十一日讯华盛顿消息:美国最近公布,苏联已开始在沿它的西部边境配置的中远程导弹上装备了分导式多弹头,这构成对西欧各国新的威胁。
据报道,这一消息是美国总统福特七月二十九日向国会提出的一份关于军备控制的年度报告中透露出来的。这是美国政府第一次公布,苏联不仅在洲际弹道导弹上,而且还在中远程导弹上装备分导式多弹头(即多弹头分导重返大气层运载工具)。报告说,这些装上分导式多弹头的中远程导弹是企图用来对付西欧的。
福特说,这一事态发展对美国在西欧的盟国造成了一个新增加的战略威胁。
美国高级官员认为,苏联的这个行动表明了苏联针对西欧的核打击能力有了重大的增长。
据西方通讯社报道,苏联原先在它的西部边境部署了六百枚用以对付欧洲的单弹头中程和中远程导弹。美国官员说,苏联在去年末就开始用装备有多弹头的中远程导弹来取代那些在六十年代早期部署的单弹头导弹。


第6版()
专栏:

意大利组成新政府
新华社罗马一九七六年七月三十日电 意大利在七月二十九日宣布组成以天主教民主党人朱利奥·安德雷奥蒂为总理的新政府。新政府已于七月三十日宣誓就职。
这届政府是一九四三年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倒台以来的第三十九届政府。新政府仍由天主教民主党一党组成,共有二十二名内阁成员。总理为朱利奥·安德雷奥蒂,外交部长阿纳尔多·福拉尼,内政部长弗朗切斯科·科西加,国防部长维托·拉坦齐奥,国库部长加埃塔诺·斯塔马蒂,财政部长菲利波·马里亚·潘多尔菲。
上届莫罗政府也是由天主教民主党一党组成。


第6版()
专栏:

“缓和”烟幕与称霸野心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部队某部 赵萌荃
正当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同另一个超级大国争霸愈演愈烈、战争的危险日益增长的时候,勃列日涅夫却装腔作势地说什么“无论对西方还是对东方来说,当然是不存在任何苏联威胁的”,“苏联不打算进攻任何人,苏联不需要战争”;他还假装十分虔诚地表白“要使缓和不可逆转”。
勃列日涅夫这种大念“和平经”的拙劣表演,使人们想起当年的希特勒。
德国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当年在他准备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同时,也曾大声诅咒战争是“疯狂透顶的事”,“会造成现有社会和政治秩序的崩溃”;声称“德国需要和平”,并且指天发誓说德国要“协力维持和加强人类目前最迫切需要的和平”。这同勃列日涅夫的嘴脸是何等相似!
“历史上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534页)一个是德国法西斯的党魁;一个是自称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头子。他们虽然戴的面具不同,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希特勒一心追求的是要建立一个日耳曼大帝国;而勃列日涅夫梦寐以求的是要建立一个世界任何角落都要“考虑”在内的苏修大帝国。
勃列日涅夫不仅具有和希特勒同样的侵略野心,而且手段上也非常相象。一九三八年,希特勒在“维护欧洲和平”的幌子下,与意大利一起勾结英、法强迫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肢解了捷克斯洛伐克。一九三九年三月,慕尼黑协定墨迹未干,希特勒就“把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和捷克斯洛伐克国家的命运置于德国的保护之下”,一下子侵占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近三十年过去了,同样的丑剧又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土地上重演。一九六八年八月,苏修在“维护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旗号下,纠集几十万大军,采用突然袭击的方法,一夜间占领了“兄弟”的捷克斯洛伐克。
借“和平”之名行侵略和争霸之实,这是希特勒惯用的伎俩。法西斯德国不顾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军队已猛增到一百五十万。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也采用同样手法。勃列日涅夫在苏修“二十五大”上提出要签订“不使用武力的世界条约”,但是就在他讲话前不久,苏修出钱、出枪、出人对安哥拉进行侵略和干涉,难道这是“不使用武力”吗?五年来,苏修的武装部队增加到四百二十多万,坦克增加到四万二千辆,各种舰艇增加到一千六百多艘,战略核武器增加到二千五百多件。在欧洲中部驻扎重兵,还在东方陈兵百万,这难道也是为了“不使用武力”吗?
为了欺骗人民、麻痹对方,当年希特勒一面假惺惺地与不少国家搞“和平”谈判,签订各种“维护和平”的条约和协定,一面策划对外扩张进而挑起新的世界战争。在这一点上,勃列日涅夫与希特勒更为相似。一九七三年六月,勃列日涅夫在内外交困、危机四伏的形势下,和另一个超级大国演出了一场假缓和真争夺的丑剧,签订了一项所谓“防止核战争协定”。对此,苏修吹得天花乱坠,说什么这是“和平外交的顶峰”,打开了“加强世界普遍安全的历史境界”。但“缓和曲”还在人们的耳边缭绕,苏修就挑起南亚次大陆的战争,肢解了巴基斯坦。一九七四年夏天苏美会谈达成一些协定之后,两霸又在塞浦路斯问题上摆开阵势,明争暗斗。这都表明,苏修玩弄“和平”、“缓和”的花招,比之希特勒的阴险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凡是到处侵略扩张,谋求霸权的人,都没有好下场。当年希特勒到头来终于被自己点燃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火焰烧成灰烬。勃列日涅夫也逃脱不了同样的可耻下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