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7月3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深入批邓,办好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湖北应城共大党总支
我们应城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是在一九七○年创办的。她在斗争中诞生,在不断斗争中巩固和发展。批判邓小平、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推动我校教育革命迈开了新的步伐。
毛主席教导我们:“不斗争就不能进步。”回顾我校几年来教育革命的战斗历程,学习毛主席的这一重要指示,我们倍感亲切。贯彻执行毛主席光辉的《七·三○指示》,创办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这是教育战线上的一场深刻革命,是无产阶级教育革命的伟大创举。实行社来社去,坚持半工半读,勤工俭学,培养一代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对于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缩小三大差别,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办这样的学校,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所以,教育战线这场深刻的变革,不能不引起党内资产阶级、社会上阶级敌人的仇视和反对。我们应城共大办学五年来,一直就是在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中前进的。不斗资产阶级,不批修正主义,就不能前进。这次同党内最大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邓小平的斗争,使我们对教育战线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教育战线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去年夏季前后,邓小平大刮右倾翻案风,教育界的奇谈怪论甚嚣尘上。面对邓小平刮起的右倾翻案风和教育界的奇谈怪论,我们针锋相对,坚决斗争,下定决心,用战斗保卫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当邓小平和教育界的走资派恶毒攻击文化大革命以来教育战线出现的新生事物,肆意诽谤教育战线一片大好形势的时候,我们隆重纪念毛主席《七·三○指示》发表十五周年,热情歌颂毛主席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路线的胜利,歌颂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这一社会主义新生事物。我们编写了宣传《七·三○指示》的材料,向全县三千多个生产队宣传,为共大大造革命舆论。我们共大革命师生认真学习毛主席的《七·三○指示》,总结几年来的办学经验,以大量具体事例,批判邓小平的右倾翻案风,回击教育界的奇谈怪论。我们组织师生深入全县三百三十多个生产大队,对共大两届毕业的二千四百五十多个学员进行了调查,广泛听取广大贫下中农对共大的意见。我校毕业生回到农村后,自觉和贫下中农划等号,自觉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坚决批判资本主义,批判修正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受到了贫下中农的热烈称赞。这次调查是对毛主席革命路线的热情歌颂,是对右倾翻案风的沉重打击,是对广大师生一次深刻生动的路线教育。通过调查,广大师生对邓小平翻文化大革命的案、算文化大革命的帐的罪行更加仇恨,坚决落实毛主席《七·三○指示》更加自觉,学习江西共大和朝阳农学院的经验更加坚定。我们决心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行半工半读,勤工俭学,实行社来社去,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把学校办成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
从几年来的斗争实践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要认真落实毛主席的《七·三○指示》,办好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必须依靠工人阶级、贫下中农领导和管理学校,把教育革命大权牢牢地掌握在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的手里。我们建立了应城共大学校管理委员会。这个管理委员会由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代表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管委会定期开会,听取学校工作汇报,研究共大办学方向、路线和发展规划等重大问题,反映工人、贫下中农对学校的意见。省劳动模范、县贫协主任、田杨大队党支部书记龚家义同志参加校管会后,经常给学生上阶级斗争课,收集贫下中农对办好共大的意见。在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中,他带领师生,用本大队文化大革命前后变化的事实,回击右倾翻案风。最近学校管理委员会又讨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毛主席《七·三○指示》,办好我们共大的方案,研究和决定学校的管理体制和三结合教学基地等问题,使师生很受鼓舞。我们还体会到,在正确路线指引下,选派一批对毛主席教育革命路线有深厚感情,有能力、有见识的干部到学校各级领导岗位,建设一个坚强的革命化的领导班子,以适应长期同走资派作斗争的需要,是在斗争中巩固、发展共大的一个重要问题。共大是无产阶级的新型学校,必须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坚持同刘少奇、林彪、邓小平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斗,同教育界的资产阶级偏见和旧的传统观念斗。江西共大和我们的实践证明,不仅过去斗,现在斗,将来还要斗,要准备长期斗下去。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领导班子要率领革命师生进行斗争,就必须坚持毛主席《七·三○指示》不迷航,具有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必胜的信念;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能自觉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和革命师生同吃、同住、同劳动,能同修正主义斗。我们在几年来的教育革命实践中,努力建设一个革命化战斗化的领导班子。去年教育部的一个杂志上那篇鼓吹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文章一发表,我们学校领导班子马上就察觉,立即组织师生进行辩论和批判;对教育界的其它奇谈怪论,领导班子也及时地组织师生给以有力的批驳。
毛主席教导我们:“不破不立。破,就是批判,就是革命。”我们在办学实践中体会到,要办好无产阶级的新学校,就必须对十七年修正主义教育路线进行不断的深入的批判。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改革旧的教学方针和方法,是这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我们遵照毛主席的这一教导,从共大创办的那天起,就坚持教育要革命的方向,同旧的教育制度、教学方针和方法对着干。我们不迷信旧的大学,不迷信专家、教授,我们坚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只要依靠群众,在毛主席教育革命路线指引下,就一定能谱写出无产阶级教育革命的新篇章。


第2版()
专栏:

不斗争就不能进步
江苏如皋县奚斜农业中学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现有九个班级,五百五十五名学生,二十七名教职工。文化大革命以来,在党委领导下,我们按照毛主席《七·三○指示》精神,改革农村中学,努力办好这所社会主义新型学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了一批新型农民。
我们在贯彻执行毛主席《七·三○指示》的过程中,充满了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我们不仅受到社会上阶级敌人的诬蔑和攻击,而且遭到党内资产阶级的干扰和破坏。我们深深体会到,要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指示,就一定要同党内资产阶级斗,同修正主义路线斗,不斗争是不能进步的。
一九六四年,我们开始按照毛主席《七·三○指示》办学,走无产阶级自己办学的道路。当时有人出来指手划脚,歪曲毛主席《七·三○指示》的精神实质,大力推行刘少奇的修正主义黑货,说什么“你们要抓钱,有了钱,学校才能发展”。结果,把我们学校的勤工俭学活动引上了邪路。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全校革命师生反复学习毛主席有关教育革命的指示,开展了对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批判。大家认识到,《七·三○指示》是毛主席无产阶级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七·三○指示》指引的道路,是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正确道路。在贯彻执行《七·三○指示》过程中,必须把转变学生的思想放在首位;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必须坚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农业生产服务,同时要彻底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方针和教学方法。通过学习讨论,我们对《七·三○指示》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从而端正了办学的方向。
一九七二年,社会上刮来了一股歪风。这股歪风否定我们的办学方向,某些人还用统一考试来压我们。在这些压力面前,我们组织师生反复学习毛主席的《七·三○指示》,并且组织师生调查本校毕业生回队后的情况,用他们在农村三大革命运动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大量事实,回击这股歪风。去年夏季前后,党内最大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邓小平带头刮起了右倾翻案风,教育界的走资派也随着散布了很多奇谈怪论。在这场斗争面前,我们再一次学习毛主席的《七·三○指示》,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按照毛主席《七·三○指示》办学,有利于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缩小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有利于铲除滋生资产阶级的土壤。邓小平和教育界走资派的那些奇谈怪论,就是要扭转教育革命的方向,否定教育革命的成果,复辟资本主义。我们在党委领导下坚持同那些奇谈怪论对着干。反击右倾翻案风斗争开始后,我们学习毛主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大家越学心越明,眼越亮,主攻方向更明确了,全校师生斗志昂扬,积极投入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
回顾十多年来我校几次重大的斗争,反复学习毛主席一系列重要指示,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那些妖风的风源,都是来自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发号施令,施加压力,迫使我们走回头路。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党内资产阶级,必然要和我们争夺这块文化教育阵地。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学习毛主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坚持把邓小平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批深批透,同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把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进行到底。


第2版()
专栏:

一所崭新的农村学校
大同的北郊是塞外山区。解放前,这里地瘠民穷,文化教育落后。解放后,广大贫下中农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但是,由于刘少奇推行反革命的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一万余农业人口的得胜公社没有一所中学。广大贫下中农迫切要求在文化教育上也来个彻底翻身。一九七○年春,得胜公社党委根据贫下中农的要求,决定创办得胜五·七农村中学。
学校应当怎么办?有的人主张按老规矩,先盖几排房,置上几十套桌凳,然后再招生;资金由各大队分摊,学生自备费用。广大贫下中农摇头说:“庄户人办不起洋学校;办起来,庄户家的孩子也上不起。要办,咱们得土打土闹。”公社党委认为贫下中农的意见是正确的,决定“先上马,后备鞍”,在一无房舍、二无设备的情况下,先招了三十三名学生。师生们来了,学校的校址还是一片荒滩。公社党委号召大家认真学习毛主席的《七·三○指示》,走共大的路,半工半读,勤工俭学。广大师生风里来,雨里去,凭着一颗红心两只手,不要国家一分钱,第一年就自力更生地盖起了九间房,开出了五十亩荒地,打了五千多斤粮食和一万多斤山药蛋,做到经费自给,不收学生伙食费和书籍费。
这所农村中学,把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作为办学的方针。学生实行“队来队去”。招生的时候,让贫下中农把关,选拔安心农村、铁心务农的贫下中农子女进学校。到学校后,把向学生进行读书不离劳动,心不离贫下中农,扎根农村的思想教育贯穿始终。学生不但在校办工厂、农场参加劳动,而且经常回队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使学员学农爱农,更好地务农。七四届毕业生、二道沟大队的赵占会同学回队后,那里需要那里去,一心扑在集体上。队里缺羊倌,他去放羊;缺牛倌,他去放牛;没有拖拉机手,他去学开拖拉机,深受贫下中农欢迎。
这所学校十分重视上好阶级斗争主课,培养学生敢于同资本主义斗,敢于同修正主义路线斗的革命精神。每年都要组织学生深入附近几个大队进行社会调查,听贫下中农忆苦思甜,写村史、家史。学校很注意组织学生参加农村现实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去年,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动中,党支部组织师生,以附近生产队一个党员干部蜕化变质、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事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批判,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深了对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的理解。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中,党支部组织师生深入附近四个生产大队,一面支援春耕生产,一面和贫下中农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走资派还在走”的英明指示,提高了对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和前途的认识。
这所学校对旧的教学体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他们坚持面向农村、服务农业的方向,办起了农学、农机和农医三个专业,农村需要什么人材,就培养什么人材。他们向朝农学习,实行了“几上几下”的教学制度。建立了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新体制,以生产、科研带动教学,推广科学种田,既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为这一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几年来,他们与公社农科站一起,对本地农作物春小麦、土豆、谷子、莜麦、胡麻进行了种植试验,摸索增产的途径,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去年,校办农场小麦试验田平均亩产六百多斤,为高寒山区小麦低产变高产闯出了一条新路。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辉水河畔共大花
——记河南叶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前不久,我们访问了河南省叶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来到这里,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半工半读,勤工俭学”,“面向农村,社来社去”几行醒目的大字。登高极目远望,辉河从东西长十四里的校园穿流而过;碧绿的田野,渠道纵横;试验田里,玉米蓬勃竞长;七百亩果园,果实挂满枝头;校办的农机厂、面粉厂机器轰鸣;批判邓小平、反击右倾翻案风的革命大批判专栏布满校院。这里到处是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学校负责同志告诉我们:这里原是一个废弃的水库,土地荒芜,杂草丛生。是毛主席光辉的《七·三○指示》,使这里“旧貌变新颜”。因此,人们亲切地称这里为辉水河畔的共大花。
来这里访问,首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广大革命师生为落实毛主席《七·三○指示》,同党内外资产阶级、同各种错误思想进行坚决斗争的革命精神。一九六八年,叶县贫下中农听说要办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欢欣鼓舞,奔走相告,热情支持。但一小撮阶级敌人则攻击说,办共大是“鹅老雕戴皮帽——假充鹰哩,兔子尾巴——长不了!”对此,负责办学的同志坚持斗争哲学,依靠贫下中农的力量,揭露和批判了敌人的破坏活动,创办共大的决心不动摇。共大在斗争中产生!正当共大蓬勃发展的时候,又受到林彪反党集团的干扰,他们制造谣言,捏造罪名,骂共大是“误人子弟”。这时,共大的广大革命师生,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毛主席光辉的《七·三○指示》,重温在江西共大参观时,江西共大革命师生向他们介绍的办学过程中的尖锐斗争,学习江西共大革命师生的战斗精神。他们坚决和林彪反党集团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虽然共大校牌被强行摘了,但广大师生坚持毛主席革命教育路线的红心永不变。他们不屈不挠,不断揭露林彪反党集团推行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破坏共大的罪行,通过坚决的斗争,使共大重获新生。去年,党内最大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邓小平,翻文化大革命的案,算文化大革命的帐,刮起右倾翻案风。经过多次斗争考验的叶县共大革命师生,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场新的斗争。学校党委多次召集会议,分析教育战线上两条路线的斗争。学校重新印发和组织学习毛主席的《七·三○指示》,对教育界的奇谈怪论,开展了革命大批判,在同右倾翻案风针锋相对的斗争中,共大越办越好。
来这里访问,另一个突出的印象是,这个学校广大革命师生坚决按照毛主席《七·三○指示》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半工半读,勤工俭学,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从领导到学员,都把参加劳动当作教育革命的重要内容。建校初期,面对行无路、住无房、睡无床的荒草洼,学校领导带领师生员工,以江西共大为榜样,一面学习,一面劳动,开荒造田,种树造林,靠堤搭庵,修路筑桥,建起了一所新型大学。八年过去了,学校有了很大的发展,学校的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建校初期革命师生那种艰苦奋斗,艰苦劳动的劲头一刻也没有松。学校的负责同志告诉我们说:教育不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贫下中农根本无法上学,《七
·三○指示》也就无法落实。从几年来的实践中,他们体会到,劳动实践是转变学员思想的重要一环。共大学生虽然来自农村,但是,刀不磨会生锈,人不劳动会变修,只有通过生产劳动,才能密切同劳动人民的关系,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去年,教育界刮右倾翻案风的时候,有人攻击共大是“光劳动,不学习”。共大师生坚定地回答说:“不劳动,就会成为资产阶级精神贵族。”这个学校广大革命师生深有体会地说:劳动不仅是转变思想的重要环节,也是获得全面知识的根本途径。这个学校各系都有学农基地,和对口的生产、教学和科研基地。如农水系有农作物试验田、菌肥厂;农机系有机务队和机修车间;卫生医疗系有附属医院、制药厂、百药园;畜牧兽医系有兽医站、畜牧繁殖场、中草药种植园地;水产系有鱼场、孵化鱼苗设施;园林系有果园、苗圃等。他们实行以现场教学为主,在劳动中学习。这样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全面的知识,学到了为农村三大革命运动服务的真本领,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几年来,他们自建校舍七百五十多间,收入粮食四百多万斤,蔬菜三百多万斤,植树三十多万棵,逐步做到了粮、菜、油三自给。领导和师生同吃同住同劳动,教育革命呈现出一片新的气象。
叶县共大,象江西共大那样,全心全意为农村三大革命运动服务。设有农田水利、农机、园林、卫生医疗、畜牧兽医、水产、文教七个专业,学生实行社来社去。学生由贫下中农推选;学习专业由贫下中农定。学校开设有二年制的长期班,还根据农村三大革命运动的迫切需要,及时举办各种短训班,几个月或几十天不等,多方面满足农村的需要。各系还普遍在社队建立教学基点,把学到的知识在点上应用,把点上的经验带回学校。农水系师生用四年的时间,培育出了适合当地种植的“共大一号”小麦品种,在全县普遍推广,受到社员称赞。园林系培育的“共大二号”杨树,树形美、生长快,已在县内外种植。水产系人工繁殖长江鱼成功,填补了当地渔业生产上的空白。由于学校的整个教学和工作紧密地同农村三大革命运动实际相结合,深受贫下中农的欢迎。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江西共大南城分校毕业生周玉珠,回到家乡当兽医,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受到群众的赞扬。  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