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7月29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孙健副总理举行告别宴会
卡瓦瓦第二副总统应邀出席 宾主共祝中坦友好合作不断发展
新华社达累斯萨拉姆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七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孙健七月二十七日晚在中国大使馆举行告别宴会。
应邀出席宴会的有:坦桑尼亚第二副总统兼总理卡瓦瓦、首席法官赛义迪、国防和国民服务部长索科伊内、财政和计划部长贾马勒、内政部长姆韦尼、民族文化和青年部长萨拉基基亚、卫生部长利德·斯特林、劳工和社会福利部长滕加拉扎、坦噶尼喀非洲民族联盟中央委员会委员农古等高级官员。
中国政府代表团团员:外经部长方毅、外交部副部长何英、铁道部副部长苏杰、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刘春等出席了宴会。
各国驻坦桑尼亚的外交使节也应邀出席了宴会。
宴会大厅里悬挂着毛泽东主席和尼雷尔总统的巨幅画像。两侧是中国和坦桑尼亚国旗。当坦桑尼亚第二副总统卡瓦瓦和其他坦桑尼亚朋友,在孙健副总理和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刘春陪同下步入宴会大厅时,大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宴会上洋溢着中、坦两国人民兄弟般深厚友谊的气氛。
孙健副总理和卡瓦瓦第二副总统在宴会上讲了话。
孙健副总理在讲话中说:“我们在对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进行友好访问期间,十分荣幸地同尼雷尔总统阁下、琼布第一副总统阁下以及卡瓦瓦第二副总统兼总理阁下进行了诚挚友好的会谈,取得了圆满的结果。”
孙健副总理指出:“兄弟的坦桑尼亚人民在尼雷尔总统阁下领导下,为捍卫民族独立所进行的不懈努力和建设自己国家所取得的可喜成就,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孙健副总理对坦桑尼亚政府和人民对中国政府代表团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孙健副总理说:“坦桑尼亚朋友们多次热情地赞扬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坦桑尼亚政府和人民的援助,我们把这些看作是坦桑尼亚人民对中国人民的鼓励和鞭策。不论是坦赞铁路还是中国援建的其它项目的顺利建成,主要是依靠坦桑尼亚人民自己的力量,中国只是根据自己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做出了一点微薄的贡献。而且我们一向认为世界上各国人民之间的援助都是相互的,坦桑尼亚政府一贯在反对‘两个中国’问题上坚决支持我国人民的正义立场,要说感谢,首先应当感谢你们。”孙健副总理最后说:“中国政府代表团将满载坦桑尼亚人民的深厚友谊回国。我们相信,在我们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坦友谊之花必将开得更为绚丽,两国的友好合作之果必将结得愈加丰硕。”
坦桑尼亚第二副总统卡瓦瓦在讲话中说:孙健副总理和他的代表团对坦桑尼亚的访问使我们有机会显示我们在建设坦桑尼亚方面的努力。他重申坦桑尼亚反对“两个中国”阴谋的坚定立场。他说:“坦桑尼亚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除了坦桑尼亚以外,所有那些懂得中国历史和识破无耻的殖民主义关于‘两个中国’的谰言的人,也都有同样的看法。炮制‘两个中国’的谎言是因为帝国主义扶植蒋介石傀儡政权遭到了失败。”他指出,坦桑尼亚将继续同那些敌视中国的顽固分子作斗争。卡瓦瓦第二副总统再次感谢中国对非洲解放斗争和坦桑尼亚国家建设事业的援助。
宾主为毛泽东主席和尼雷尔总统的健康,为中、坦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干杯。
今天上午,孙健副总理及其一行,在坦桑尼亚国防和国民服务部长索科伊内和坦噶尼喀非洲民族联盟滨海专区书记卡捷姆保的陪同下,在滨海专区的鲁伏国民服务队营地参观了稻田和养鸡场。


第5版()
专栏:

东帝汶民主共和国内政和安全部长发表讲话
谴责印尼侵略和企图吞并东帝汶
民主柬埔寨电台和越南报纸支持东帝汶人民的革命斗争
新华社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七日讯 达尔文消息:据这里收听到的东帝汶电台广播,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政府内政和安全部长阿拉里科·费尔南德斯七月二十四日发表讲话,强烈谴责印度尼西亚对东帝汶人民进行军事侵略和企图吞并东帝汶。
费尔南德斯还呼吁所有热爱和平、自由的国家支持东帝汶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
他说,东帝汶军民在许多地方继续同印尼入侵者英勇作战。最近两天中,在埃雷姆拉和勒特科夫霍,东帝汶游击队严惩了印尼侵略军,打死打伤并俘虏了一批印尼士兵。
费尔南德斯七月二十二日在一次讲话中说,东帝汶人民已下定决心,把抗击印度尼西亚侵略军的战斗进行到最后胜利。
他说,七月二十日和二十一日,东帝汶游击队在毛巴拉和克利凯打死、打伤和俘虏一批敌军,还缴获了一些自动武器。他说,印尼侵略军严重缺粮,士兵挨饿,士气低落。
新华社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七日讯 民主柬埔寨电台七月二十六日广播一篇文章,赞扬东帝汶人民抗击印度尼西亚侵略的革命斗争。
文章说,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东帝汶民主共和国宣布成立,实现了东帝汶人民的崇高愿望,获得了真正的独立、自由、主权和领土完整。柬埔寨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热烈欢呼这一胜利事件。但是,印度尼西亚当局自从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七日以来,不断派遣侵略军,肆无忌惮地侵入东帝汶领土。他们的罪恶目的是企图把东帝汶变成他们的殖民地。在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和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政府的领导下,英雄的东帝汶人民和民族解放军进行了反对印度尼西亚侵略的民族解放斗争,使印尼侵略军遭到惨败。
文章说,东帝汶人民的正义斗争得到了国际舆论和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文章表示相信,东帝汶人民和民族解放军只要坚持武装斗争,一定会获得最后胜利。印尼侵略军一定会从东帝汶领土上被赶出去。
新华社河内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三日电 越南《人民报》七月二十三日发表评论,谴责印度尼西亚当局吞并东帝汶。
评论说,长期以来,东帝汶人民在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领导下,进行了反对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斗争,并在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宣布东帝汶独立和东帝汶民主共和国诞生。这一事件受到世界上各民族的欢迎。
评论谈到联合国安理会先后两次通过决议,要求印度尼西亚把军队全部撤出东帝汶,并且肯定东帝汶人民不可侵犯的独立、领土完整和自决权。评论指出:“东帝汶人民的独立意志和愿望是完全正当的。”
评论最后说:“对各民族的自决权的任何侵犯,都是违背历史潮流的,都是不利于东南亚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和平事业和友谊的。”


第5版()
专栏:

自力更生发展畜牧业 把重点放在农业上
博茨瓦纳发展民族经济取得成果
新华社哈博罗内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七日电 博茨瓦纳独立以来,在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
独立以前,博茨瓦纳的经济命脉完全操纵在殖民主义者和种族主义者的手中,丰富的资源被外国垄断资本所霸占。独立以后,博茨瓦纳政府把“发展”和“自力更生”列为建国的基本原则,制订了经济发展计划,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国家经济权益,发展民族经济,以巩固民族独立。独立后近十年,博茨瓦纳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两倍以上,岁入增长五倍多,其中由国内征收的岁入增长九倍。从一九七二——七三财政年度起,这个国家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行政开支自给。政府实行紧缩行政开支的方针,把财政节余用于建设发展项目。
博茨瓦纳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其中尤以养牛业占居重要地位。博茨瓦纳政府不断采取措施,发展畜牧业,相继设立了防治牲畜病的专门机构,培训牲畜防疫人员,在全国设立防疫区和检疫站等。政府还在全国建立了九个示范牧场,二十个畜牧业指导中心,试验并推广牛的改良品种及科学的放牧和管理方法。此外,为了解决干旱地区牲口饮水的困难,独立以来共打井五百多眼。由于以上措施,牛的数量迅速增长,由一九六六年全国九十万头牛,发展到目前三百万头以上。一九七五年,博茨瓦纳政府宣布了“全国部族放牧政策”,以进一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独立以后,博茨瓦纳在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同时,强调要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农业上,号召人民动员一切潜力,努力增加粮食生产,逐步做到粮食自给。政府为改善农业灌溉条件,兴修了一些水库,挖掘了许多水渠和水井。农业部还向农民推广改良农具和先进耕作技术。一九七四年,博茨瓦纳成立了农业购销局,以统一的价格收购农产品,鼓励农民积极生产,这个局还修建了一批粮仓,以便国家存粮。
由于过去长期遭受殖民统治,博茨瓦纳的工业基础较薄弱。刚独立时,除一家屠宰场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工业。博茨瓦纳政府逐步发展了一批小工业和手工业。一九七四年设立了博茨瓦纳企业发展局,专门组织和训练博茨瓦纳人兴办小工业和手工业。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人从一九七三年的一千人增加到目前的六千人。一九七○年博茨瓦纳政府成立了博茨瓦纳发展公司,筹集本国资金用于经济发展。至今,这个公司已向三十多家企业进行了投资。博茨瓦纳采矿业近几年发展较快。一九七三年钻石产量达二百四十五万多克拉,此外还有铜镍矿、煤矿等。独立以后,博茨瓦纳的电力工业发展较快。以首都哈博罗内为例,一九七六年的发电量比一九六六年增长了近十倍。交通运输事业也有发展。目前正在修建一条从博茨瓦纳的纳塔到赞比亚的卡宗古拉的公路,预计今年可以建成,这将有利于博茨瓦纳加强同友好邻邦赞比亚及其他非洲国家的联系和逐步摆脱种族主义政权的经济控制。
博茨瓦纳政府在发展民族经济中重视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维护经济权益。卡马总统曾经指出:“独立和自力更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就是尽可能地做到博茨瓦纳人民的经济命脉应掌握在博茨瓦纳人民的手中。”独立以后,博茨瓦纳政府全部赎买了外国资本经营的洛巴策屠宰场,并改名为博茨瓦纳肉类公司。接管后,这个公司已由全部为博茨瓦纳人组成的董事会来领导和经营,公司的管理状况有很大改进,屠宰量也有所增加。它的大部分肉类产品供出口,成为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对闻名世界的大钻石矿奥拉帕矿,从一九七五年七月起政府的股份将从百分之十五提高到百分之五十。议会还通过法案,规定了矿区开采租让特许的期限。博茨瓦纳政府还为抵制南非在经济上所施加的影响和压力而进行斗争。一九六九年底,博茨瓦纳和莱索托、斯威士兰一起经过斗争,迫使南非当局废除了一九一○年签订的极不平等的关税同盟协定,重订了新的关税协定,提高了博茨瓦纳在关税同盟中所得收入。在发展民族经济基础上,一九七四年,卡马总统宣布要建立博茨瓦纳银行,并决定在一九七六年八月发行本国的货币,退出兰德货币区(兰德为南非货币名)。去年七月,博茨瓦纳中央银行已经宣告成立。


第5版()
专栏:

战前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在西方国家纵容下的侵略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当时称阿比西尼亚)发动侵略战争,并加以并吞。后来,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又接着对西班牙共和国进行武装干涉。当时英法等帝国主义推行的“不干涉”政策实际上纵容和支持德意法西斯的侵略。这种姑息养奸的政策,不但填不满侵略者的欲壑,而且终于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一教训,是值得后人记取的。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意大利早就对埃塞俄比亚抱有野心。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五日,它在埃塞俄比亚边境进行挑衅活动。一九三五年十月三日,意大利侵略军悍然大举进犯埃塞俄比亚,次年占领全国。
法英两国当时对意大利蹂躏埃塞俄比亚不仅不阻止,反而明目张胆地纵容它。
一九三五年一月七日,法国和意大利缔结所谓赖伐尔—墨索里尼协定,赞同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行动自由,使意大利得以放手去侵占埃塞俄比亚。当意大利侵入埃塞俄比亚时,法国政府非常卖力地阻挠对意大利实行制裁。
英国也奉行同样的政策。一九三五年十一月间,英国政府同意法国政府的意见,把埃塞俄比亚的大部分领土割让给意大利。在一九三八年四月十六日张伯伦与墨索里尼于罗马签订的英意协定中,英国竟承认意大利并吞埃塞俄比亚,并表示愿意承担使国际联盟承认意大利占领埃塞俄比亚这一行动的所谓义务。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
西班牙一九三六年爆发的叛乱,是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一手策划的,在叛乱被西班牙合法政府快要镇压下去的时候,德、意法西斯对西班牙进行了公开的武装干涉。这一武装干涉得到了英国、法国和美国的纵容和支持。英法纠集一些欧洲国家炮制一项“不干涉协定”,并于一九三六年九月九日在伦敦成立“不干涉委员会”,不许各国政府和人民援助西班牙合法政府,而对西班牙叛军则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渠道给予援助。例如,英国政府就通过同西班牙叛乱分子占领区进行贸易来资助叛军,并给叛乱分子以直接贷款,使他们能大量购买英国的武器。法国政府撕毁了法、西贸易协定,使西班牙合法政府不能每年在法国购买价值一亿法郎的武器。尤其卑劣的是,法国政府不准西班牙政府把已经在法国买好的机枪、大炮和飞机运回国去,甚至把一列装满西班牙军事物资的火车扣留在法、西边界。到一九三八年六月,法国政府竟封闭了法、西边境,完全不让军事物资进入西班牙。
美国虽然没有参加“不干涉委员会”,但同英法一样,纵容德意支持西班牙叛乱分子。一九三七年一月,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联合决议,把“中立法”扩大到西班牙内战。新的“中立法”禁止把武器输出给交战中的任何一方。十分明显,这样一来西班牙的合法政府就完全得不到美国武器,而法西斯叛乱分子却可以从德意干涉者手中得到大量的美国武器,因为那几年德意从美国购买的武器成倍地增加。此外美国的一些垄断组织也大力资助叛军。
由于英法美政府支持和纵容法西斯侵略,尤其是一九三八年九月底,英法又同德意进行慕尼黑勾结,向希特勒屈膝投降,德意干涉者的气焰更为嚣张,对西班牙干涉的规模更加扩大。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下旬,他们在西班牙北部发动了一次新的攻势,德意干涉军和西班牙叛军总共约三十万人参加了进攻。德意干涉规模的扩大和英法美的纵容侵略以及西班牙投降派的叛卖活动,终于导致首都马德里的陷落。一九三九年三月二十八日,浴血奋战三年的西班牙共和国被德意武装干涉者颠覆了。


第5版()
专栏:国际知识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英法等帝国主义为了争霸世界,借口防止所谓来自东方的“布尔什维克威胁”,竭力扶植德意日法西斯,使德意日羽翼丰满,挑起了一场新的世界战争。战争从一九三九年开始,至一九四五年结束;先后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约占世界人口五分之四的人口卷入战争。
英法绥靖政策加速战争到来
三十年代初,各帝国主义国家在遭受了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袭击后,相互间争夺加剧,在欧洲和亚洲分别出现了德、日两个战争策源地。英法为了把这股祸水泼向东方,奉行“绥靖政策”,牺牲弱小国家的主权。在推行这种损人利己政策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九三一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一九三五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一九三六年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一九三七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一九三八年德国吞并奥地利等一连串的侵略扩张罪行。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九日,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会谈,他们背着捷克斯洛伐克签订的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协定”,则是这个政策发展的顶点。但是西方的“绥靖政策”并没有满足希特勒的扩张贪欲,相反,希特勒看清了英法的软弱,加速了战争步伐。
希特勒“闪击战”惊破西方迷梦
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国进攻波兰。三日,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法对德虽已宣战,但仍然怀着希特勒不会进攻西线的幻想。一九四○年,希特勒在西线发动闪击攻势。四月,侵占丹麦和挪威;五月,侵占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月,法国投降,英国退出西欧大陆。此后,德国加紧侵略东南欧各国;意大利乘机夺取英法在地中海和北非的殖民地。欧洲和非洲被占领国家的人民展开了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
一九四一年,希特勒在占领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希腊等国后,六月二十二日悍然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分兵三路进犯苏联。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开展了伟大的卫国战争。苏德战场成为主要战场。一九四二年底至一九四三年初,斯大林格勒大会战,德军被歼三十多万。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也是希特勒走向灭亡的决定点。
美国“中立”政策的彻底破产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大战初,奉行“中立”或“不干涉”政策。在“中立”名义下,美国政府纵容侵略,德意日法西斯获得美国大量财政援助和战争物资。但美国终于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珍珠港时间七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被迫参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它标志着美国“中立”政策的彻底破产。日寇铁蹄纵横,不到半年时间,占领了东南亚许多国家和太平洋中许多岛屿,席卷了美、英等国大片殖民地。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打败法西斯
一九四二年一月一日,美英苏中等二十六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这标志着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中国人民在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一九三七年起就开展了全面抗战。解放区战场抗击在华日军百分之六十以上。中国人民同亚洲、太平洋地区各国人民一起在东方挑起抗击日本法西斯的重担。日寇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一九四三年,正当德军主力陷于苏德战场之际,美英拖延开辟第二战场,而热衷于在北非登陆和进攻巴尔干。九月意大利投降。一九四三年苏军转入反攻,一九四四年苏军把德国侵略者赶出国土。同时,被法西斯铁蹄践踏的各国人民奋起反抗法西斯的统治。一九四四年六月,英美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进攻德军,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一九四五年五月,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无条件投降。同年八月苏对日宣战。中国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在毛主席领导下,立即转入战略反攻。八月十四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的覆灭、世界人民的胜利而告结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