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7月2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迎着风雨扎根 浴着阳光成长
——记归国华侨下乡知识青年林淑娘的事迹
在山东省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上,一位意气风发的女青年登台发言,用自己扎根农村八年来成长的事实,批判党内最大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邓小平破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反动罪行,表示决心走一辈子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她就是归国华侨、下乡知识青年林淑娘。
林淑娘出生在贫苦的华侨家庭。一九六六年,在祖国的关怀下,她从印度尼西亚回到了社会主义祖国的怀抱,党组织把她安排在山东烟台市第一中学读书。
一九六八年夏天,林淑娘高中毕业时,党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走与贫下中农相结合的道路。学校领导为了照顾华侨,决定让她留在城市工作。是下乡还是留城?一连几天,她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毛主席《青年运动的方向》这篇光辉著作,心胸豁亮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是反修防修、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百年大计。自己是在国外长大的,能到祖国三大革命运动中去学习锻炼,能为祖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力量,这是多么幸福啊!经过林淑娘再三申请,领导批准了她上山下乡的要求。
一九六八年秋天,林淑娘怀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雄心壮志,来到山东省文登县宋村公社西海庄大队插队落户,受到了贫下中农的热烈欢迎。
这年冬天,毛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伟大号召。林淑娘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反复领会着“很有必要”的深刻含意,更加自觉地向贫下中农学习。她请苦大仇深的老贫农讲家史,不断增强对贫下中农的阶级感情。贫农社员于文明,旧社会被逼到国外卖苦力,还养不活一家。他妻子月子里没有吃的,连同婴儿活活饿死。贫下中农对旧社会的血泪控诉,使林淑娘更加痛恨万恶的旧社会,更加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更加热爱贫下中农。
林淑娘干得更欢了。她自觉在艰苦劳动中改造思想,磨练意志。插秧累,她争着插秧,拉耧苦,她抢着拉耧。小麦下种前,社员们起早贪晚往地里运肥。林淑娘推起小车跑在前,五尺车袢不下肩。队长见淑娘汗水一个劲地往外冒,怕累坏了她,要她去休息。淑娘回答说:“劳动那能不流汗。我也不是潮头浪花,摔打摔打会更硬棒。”林淑娘就是凭着这样一股革命热情,这样一种拚命精神,炼就了粗壮的双手,火红的心。
共同的战斗生活,使林淑娘与贫下中农心心相印,息息相关。她深深地爱上了祖国的农村,爱上了西海庄的贫下中农。贫农于大爷看场没有蚊帐,林淑娘把自己的蚊帐送给了于大爷;曲希莲大嫂因病住院,撇下三个孩子,林淑娘日夜为她料理家务;林淑娘还把自己的钱放在上级发下的救济款里边,一起分给五保户。贫下中农都说:“淑娘真是和贫下中农的心贴在一起了。”
林淑娘虚心学习、刻苦磨练,在广阔天地里健康成长。一九七○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的阳光沐浴着她天天向上,茁壮成长。
林淑娘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受了一次又一次扎根还是“拔根”的严峻考验。
一九七○年底,林淑娘从外县开会回来,一进村贫下中农就告诉她:“上级调你去当工人了。”林淑娘想:在上山下乡的道路上,自己刚刚迈出了第一步,怎么能就离开贫下中农呢?她找到大队党支部书记要求留在农村,得到大队党支部的支持。林淑娘又给地委、县委领导写信,表示坚决扎根农村干革命。一九七一年春天,贫下中农推荐淑娘上大学。有的“好心人”对淑娘说:“当工人你没走,这回你可别错过机会。将来大学毕业,找个称心如意的工作。”林淑娘说:“我现在的工作就很称心如意。把上大学看成是脱离农村和当干部的门路,是孔老二‘学而优则仕’的老路,俺不走。”她认为自己虽然经过三大革命运动的锻炼,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有一些提高,学会了一些生产技术和劳动本领;但是,还很不够,自己应当留在农村,继续接受再教育,让有实践经验的贫下中农子女去上大学。她决定不上大学。可是不久,林淑娘还是接到了入学通知书,大学的老师也要来领她走。林淑娘恳切地对领导说:“对于我这个在国外生长的青年,农村是一所更重要的大学。让我留下继续学习锻炼吧。”党组织再次批准了她的要求。林淑娘在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上,又迈开了新的步伐。
在党组织和贫下中农的培养下,她担任了大队党支部副书记,积极带领广大群众批判修正主义路线,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度,队里有的干部把大队的拖拉机派出去搞运输赚现钱,影响农田建设。林淑娘知道后,在支委会上尖锐地指出:“开车要看路,干社会主义可不能盯钱不看线,拖拉机要沿着社会主义的正道走。”打那以后,拖拉机又奔驰在农田水利建设工地上。
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林淑娘批资本主义是先锋,干社会主义是闯将。西海庄的村西,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海滩。林淑娘和支委们冒着风雪制定围海造田的规划。工程开始后,她日夜和贫下中农一起战天斗地,使西海庄的山河换了新颜。一条拦海大坝巍然屹立,五百亩亘古海滩,如今稻谷飘香;凹凸不平的盐碱地,变成了平展展的大寨田;人工开挖的池塘里,鱼蹦虾跳;全大队粮食产量翻了一番,跨过了千斤关。每当谈起这些变化,贫下中农都赞扬说:“俺西海庄能有现在这个样,淑娘不知流了多少汗。”
一九七三年,林淑娘光荣地出席了党的十大,幸福地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在那难忘的时刻,林淑娘热泪盈眶。她想起了自己在国外的苦难生活和回国后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迅速成长的鲜明对比,力量倍增,决心不辜负毛主席他老人家对革命青年的无限希望,用扎根农村一辈子的实际行动,谱写新时代革命青年的“理想之歌”。
第二年春天,中共山东省委公布了林淑娘担任省委统战部副部长职务的决定。职务高了,地位变了,林淑娘坚持不脱离劳动,不脱离贫下中农,不拿工资记工分,立志做一名普通劳动者。一次,林淑娘从省城开会回来,刚进村口正遇到青年割草积肥。她袖子一捋,裤角一挽,二话没说,就跳进齐腰深的水中,和青年们一起挥镰割草。林淑娘常说:“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是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大事,我们决不能因为工作忙,而放松劳动。”几年来,她坚持把生产大队当作她的“根据地”。林淑娘除了开会,一有时间就回队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大队的工作,她安排在晚上做,从不影响干活。贫下中农看她身体弱,安排她干轻活,林淑娘却总是脏活累活争着干。
林淑娘在婚姻问题上,也为广大知识青年作了榜样。一九七四年,她与邻近公社的一位贫农社员订了婚。贫下中农夸她说:“省里干部爱上了庄稼汉,真是把根扎在农村了。”
去年秋天,邓小平大刮右倾翻案风的时候,一股“拔根”邪风也吹到了这里,有些知识青年又重新回城了。这时,在林淑娘的婚姻问题上,也展开了一场斗争。有人忽儿在西海庄大队制造谣言,说林淑娘的未婚夫感到“门不当,户不对,要散伙了”;忽而又跑到淑娘未婚夫的村里散布什么:“淑娘经常东跑西颠在外面开会,结婚后那能料理家务”,企图破坏她的婚事,迫使林淑娘离开农村。林淑娘敏锐地觉察到这场斗争的严重性。她从眼前有些地方出现的“拔根”现象,围绕自己婚事出现的风波,想到刘少奇、林彪破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罪行,认识到这场斗争是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在知识青年问题上的反映。林淑娘迎着风浪把根扎,立志务农不动摇。今年春节,她在农村结了婚,安了家。结婚那天,贫下中农象给自己的亲生儿女办喜事那样高兴。林淑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击了右倾翻案风。
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斗争深入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林淑娘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毛主席关于资产阶级
“就在共产党内”的重要指示,使她懂得了,在扎根与“拔根”问题上的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还要长期继续下去。她决心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同走资派斗到底,用扎根农村的实际行动,巩固和发展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本报工农兵通讯员(附图片)
陕西省咸阳地区下乡知识青年周荣光和王元成决心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干一辈子革命。 本报通讯员摄


第3版()
专栏:

走上领导岗位坚持参加劳动
在安徽颍河两岸的工地上,几十里长堤到处红旗招展,龙腾虎跃,摆开了一场防汛抗灾的战斗。人群中,有一位面孔黝黑、体格健壮的小伙子,他一会儿抡镐刨土,一会儿挑起大筐土飞也似地爬上了大堤,干得满头大汗。他是颍上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主任、合肥下乡知识青年高蔚青。
八年前,高蔚青高中毕业后,沿着毛主席指引的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到淮北颍上县最艰苦的夏桥公社罗洋大队后西生产队插队落户。到农村后,他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在三大革命运动中成长很快。一九七○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几年来,高蔚青由一个普通知识青年,走上了队、社、县各级领导岗位。他地位变了,但劳动人民的本色没有变,普通一兵的身份没有变。他还是一个普通劳动者。
高蔚青经常说:“世界上许多坏事常常是从不劳动开始的。只有自觉参加劳动,才能在思想上筑起反修防修的钢铁长城。”高蔚青当了干部以后,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不脱离群众,不脱离劳动。他在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和县委常委时,除外出开会,每天都和社员们一起战天斗地。一九七三年,高蔚青担任了夏桥公社党委书记和县委副书记,主持公社的工作。他不仅带领公社党委“一班人”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还挤出时间经常回“娘家”——到原插队落户的后西生产队劳动,继续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一九七五年秋天,高蔚青担任了县委副书记和县革委会主任,分工主持县委的日常工作。高蔚青一到县里,工作千头万绪,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自觉坚持参加劳动?在新的考验面前,他重温了毛主席关于“干部通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同劳动人民保持最广泛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它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防止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教导,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关系到反修防修、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大事,是关系到实现机关革命化,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大事。他和县委一班人检查了县委机关干部参加劳动的情况,要求干部每年参加劳动不得少于一百天。高蔚青以身作则,带头执行。他把自己的学习、工作、劳动作了合理安排,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
高蔚青还采取见缝插针的办法,挤时间到附近的农机一厂、汽车运输公司参加劳动。现在,高蔚青已经初步掌握了开机床和开拖拉机的手艺。他下乡能种田,下厂能开机器,手上有老茧,和劳动人民有共同语言。大家风趣地说:咱们的小高主任有好多“家”,后西是他的“老家”,农机厂是他的“娘家”,汽车运输公司是他的“亲家”。高蔚青通过到农机一厂参加劳动,和工人实行“三同”,进一步调动了群众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上半年,这个厂的产量、产值都提前完成了任务,成为工业学大庆的先进单位。
迎着风雨长,挺拔更坚强。高蔚青这个在广阔天地里成长起来的青年干部,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伟大斗争中,在继续革命的征途上,朝气蓬勃,勇往直前!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扎根农村志不移
广西马山县下乡知识青年 谢林林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一场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随着上山下乡运动的深入,必然引起更深刻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变革。是下乡“一阵子”镀金,还是在农村“一辈子”扎根?在这两个阶级、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斗争中,我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不断冲破旧观念,顶风扎下根。
我是一九六九年到马山县林圩公社黄旙大队坡江生产队插队落户的。一九七四年秋,工厂招工,我决心不回城,做一辈子社会主义新农民。有些人议论说:“这次错过了机会,以后年岁大了,恐怕就难了。”什么错过了机会,这明明是宣扬知识青年离开农村回城市的错误思想。我铁心务农一辈子,就没什么机会可错过。在贫下中农的关怀下,我积极参加三大革命运动,当了夜校辅导员和农科组长。我感到,农村有我们学不完的知识,做不完的工作。我和贫下中农一起战斗,为农业学大寨运动多出一分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青春,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为了分清路线是非,一九七五年初,我给大队党支部和公社党委写了一封《向资产阶级法权挑战,坚持上山下乡道路》的信,县委非常重视,《广西日报》也刊登了。
信在报纸上发表后,有的同志为我担心,问我:“林林,你是城里长大的妹仔,呆在农村,整天风吹雨打太阳晒,能坚持下去吗?”我想,无产阶级要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就要不断为缩小和消灭三大差别创造条件。我愿做填平三大差别的铺路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战斗。农村的生活确实比城市艰苦些,但是,想想革命前辈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岁月,想想贫下中农旧社会受剥削、受压迫的悲惨生活,就不觉得苦了。为革命吃苦,苦得光荣。我既然选定了农村这个工作岗位,选定了农业劳动这个职业,就不怕风吹雨打太阳晒。“有志气有抱负的中国青年,一定要为完成我们伟大的历史使命而奋斗终生”。如果连这点艰苦奋斗的精神都没有,还谈得上什么干革命!
也有人嘲笑我:“看你在大山沟,能有什么大作为?”对于作为,我是这样看的:我们知识青年在农村有没有作为,作为大不大,就看我们有没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改变农村面貌的雄心壮志。只要我们脚踏实地,把扎根农村干革命同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联系起来,就能为革命作出贡献,就是大有作为。我愿象雷锋同志那样,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拧在革命事业这部大机器上。我身在山沟,胸怀全世界,从事艰苦而平凡的事业,越干越有意义,越干越觉得有奔头。如果要问我们有什么惊天动地之处的话,那就是,我们要和贫下中农一道,坚持同资产阶级斗,同修正主义斗;我们要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让“天龙王”、“地龙王”在我们面前发抖,用我们的双手重新安排山山水水,将我们的乡村建设成为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能成为伟大社会主义祖国亿万农民中的一员,感到无尚光荣和自豪。
有人还劝我:“不要太固执,你以后要后悔的!”什么“要后悔”!我坚信自己走的道路是对的,现在不后悔,以后也决不后悔!我是一个共产党员,乐在乡村干一辈子革命!


第3版()
专栏:上山下乡工作简讯

上山下乡工作简讯
钟祥县知识青年办公室搬到基层
湖北省钟祥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的同志,去年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动中,认识到只有革命化的机关,才能做好革命工作。经县委批准,他们于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将县知识青年办公室搬到了皇庄公社五合大队的知识青年林场。这样做,使机关工作更加接触实际,工作的针对性更强。在深入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中,他们进一步总结了在基层办公的经验,并在全县召开的知识青年工作干部和带队干部会上进行了交流,起到了以点带面的良好效果。
由于县知识青年办公室从城镇搬到了农村,由机关下到了知识青年点,对全县知识青年工作是一个有力的促进。全县二十个公社的知识青年工作干部,已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深入到基层,总结点上的经验,指导面上的工作。
东丰县加强对应届毕业生扎根农村的教育
中共吉林省东丰县委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工作中,认真教育知识青年扎根农村干革命,教育家长积极支持子女扎根农村,深入批判邓小平破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罪行。县委还组织他们到农村各挂钩社队同贫下中农一起批邓,听已下乡的知识青年谈心得体会,参加建户劳动,把扎根教育深入一步。许多社队干部和贫下中农把各项准备工作做在前,做到知识青年一下乡,在政治上有人抓,生活上有人管,生产上有人教,努力为他们坚持乡村干革命创造条件。


第3版()
专栏:来信

深入批邓 铁心务农
我是一九六八年十一月从县一中高中毕业回乡当农民的知识青年。我看了辽宁省吴献忠、柴春泽等十九名下乡知识青年给全省人民的信后,心潮翻滚,更加坚定了在农村干一辈子革命的决心。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给亿万知识青年开辟了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广阔道路。几年来,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以上山下乡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的实际行动,猛烈地冲刷了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学而优则仕”的孔孟之道,批判了刘少奇的“读书做官”、“下乡镀金”论和林彪的“变相劳改”论。一代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正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锻炼成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革命运动,形势越来越好。
由于阶级斗争的客观存在,由于邓小平这样搞修正主义的“大官们”搞复辟、倒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一新生事物必然引起他们的极端仇视和拚命反对。邓小平推行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拿起菜刀割韭菜,抡起大斧连根刨,妄图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个新生事物彻底砍掉。面对以邓小平为总代表的这股“拔根”妖风,我们扎根农村铁心务农的知识青年的回答就是:炮口对着邓小平,扎根农村干革命!由于“走资派还在走”是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在知识青年扎根与“拔根”的问题上,斗争也必然长期存在下去。一部分思想还停留在民主革命阶段的人,一部分资产阶级法权观念严重的人,他们也的确会起到“扒土”的作用。希望这部分人在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中,认真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重新认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重大意义,认清邓小平大刮“拔根”风的罪恶目的,以极大的革命热情投入到支持知识青年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的战斗行列中来。
全国广大知识青年战友们,团结起来,以大无畏的反潮流革命精神,集中火力对着邓小平这个“拔根”的罪魁祸首开炮,坚持和走资派对着干,迎来共产主义的艳阳天!
湖北省光化县孟积公社钢铁大队回乡知识青年 刘国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