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7月2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以丰硕成果迎接劳动党的七大和建党三十五周年
阿尔巴尼亚劳动者胜利完成二季度生产计划
新华社地拉那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五日电 阿尔巴尼亚工会中央理事会七月二十三日发表了今年第二季度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公报。
公报指出,阿尔巴尼亚工人阶级、合作社农民以及全国广大劳动者,胜利地完成了今年第二季度生产计划,以丰硕的成果迎接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和建党三十五周年纪念日。
公报说,几乎所有工业部门都完成或超额完成了任务。农业劳动者发扬高度的革命精神,圆满地完成了今年第二季度的任务。
公报表彰了一批在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取得良好成绩的区和先进单位,并宣布向这些单位分别颁发流动红旗和奖状。
公报号召全国广大劳动者象一个人一样地团结在以恩维尔·霍查同志为首的劳动党周围,挖掘新的潜力,为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担当更大的任务,以丰硕的成果迎接劳动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和建党三十五周年。
新华社地拉那电 在阿尔巴尼亚工人阶级以优异生产成绩迎接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建党三十五周年的劳动热潮中,最近纷纷传来工业战线完成和超额完成今年上半年生产计划的捷报。
据阿尔巴尼亚报纸报道,全国一些主要工业部门都完成或超额完成了上半年的计划任务,其中铬矿石完成计划百分之一百零二,铜矿石和精铜矿分别完成百分之一百零三和一百零五,纯铜锭完成百分之一百零五,石油开采和石油加工分别完成百分之一百零一和一百零三,机器设备和零配件分别完成百分之一百零三和一百零二。轻工业、食品工业和交通部门也都超额完成了上半年计划。一些重点工业建设项目和生产线的投产使用,对加速工农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地拉那区工业总产值上半年比计划多完成三千七百万列克,出口计划也超额完成二百一十万外贸列克。全区四十四个工业企业中有三十五个提前完成了上半年的生产计划。
发罗拉区的石油工人上半年比计划多生产了三千二百六十七吨石油和三十三万七千立方米天然气。
在完成生产计划的同时,广大工人还注意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萨兰达区上半年预算开支比原计划减少了百分之十,降低生产成本一百三十万列克。


第4版()
专栏:

卡马总统启程前来我国访问
新华社哈博罗内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五日电 博茨瓦纳共和国总统塞雷茨·卡马和夫人,七月二十五日上午离开哈博罗内前往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到机场送行的有副总统奎特·马西雷和内阁各部部长。中国驻博茨瓦纳大使馆临时代办高锷以及驻博茨瓦纳的各国外交使节也到机场送行。


第4版()
专栏:

克雷库总统访问罗马尼亚
据新华社布加勒斯特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四日电 据罗马尼亚通讯社报道,应尼·齐奥塞斯库总统的邀请,贝宁人民共和国总统马蒂厄·克雷库于二十一日至二十四日对罗马尼亚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
会谈结束时发表的公报指出,两国总统强调,民族独立和主权,不干涉内政,权利完全平等,互利,不诉诸武力和使用武力威胁的原则应该成为国家关系的基础。建立新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铲除不平等、压迫和发号施令的政策和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政策,使国家间关系建立在完全平等和公正的基础上。公报说,两国总统重申两国决心积极支持津巴布韦、纳米比亚以及其它处于殖民主义统治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所进行的正义斗争,两国元首谴责比勒陀利亚和索尔兹伯里种族主义政权推行的种族歧视政策。


第4版()
专栏:国际资料

博茨瓦纳共和国
博茨瓦纳共和国位于非洲的南部,是个内陆国家。它的东北部与津巴布韦(罗得西亚)和赞比亚接壤,西南部与纳米比亚(西南非洲)及南非(阿扎尼亚)为邻。面积为五十八万一千七百三十平方公里。人口约七十三万,绝大部分是班图族人。塞茨瓦纳语为民族语言,通用英语。首都哈博罗内。
博茨瓦纳是一个农牧业国家,以畜牧业为主。养牛业占有重要地位。畜产品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七十五,目前有牛三百万头以上。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高粱和豆类。
博茨瓦纳有丰富的矿藏资源,主要有镍、钻石、铜、铁、石棉等。
博茨瓦纳独立前称贝专纳。十九世纪,英国殖民主义者开始侵入这个地区。一八八五年,英国将这个地区分割成两个部分:莫洛河以北的地区为英国“保护国”,南部为英国殖民地,被称为“英属贝专纳”。一九一○年“英属贝专纳”和英国在南非的开普殖民地一起并入南非至今。
长期以来,博茨瓦纳人民为了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一九六三年十一月,英国殖民当局被迫同意贝专纳在一九六五年实行内部自治。一九六六年九月三十日,博茨瓦纳宣告独立,并改名为博茨瓦纳共和国。
博茨瓦纳独立后,十分重视发展民族经济,十年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三倍。从一九七二到一九七三财政年度开始实现了财政自给。博茨瓦纳还建立了自己的中央银行,并决定在今年八月发行本国货币,以代替现在在博茨瓦纳境内流通的南非货币兰德。独立后,博茨瓦纳政府还将洛巴策大型屠宰场从英国殖民主义者手中赎回,并于一九七五年七月迫使南非的矿业公司同意将博茨瓦纳政府在奥拉帕钻石矿的股份由原来的百分之十五增至百分之五十。
博茨瓦纳对外奉行不结盟政策,反帝、反殖、反霸、反对白人种族主义,努力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博茨瓦纳虽然处于白人种族主义政权的包围和威胁之中,但能不畏强暴,支持南部非洲人民的解放斗争;并且支持阿拉伯人民反对以色列侵略的斗争。
自从一九七五年一月六日中国和博茨瓦纳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日益发展。现在,卡马总统来我国进行访问,必将进一步增进和发展中博两国友好合作关系。(附图片)


第4版()
专栏:

苏丹《新闻报》文章指出
美苏争夺是中东局势动荡的根源
瑞士报纸揭露苏联竭力加强地中海舰队进行全面渗透
新华社喀土穆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一日电 苏丹《新闻报》七月二十一日发表它的副总编辑法德拉拉·穆罕默德的文章,谴责美苏在中东的争夺。
文章指出:“大国争夺,更确切地说美苏争夺,仍然是中东政局动乱的基本因素。”
文章说:“我们决不同意被利用于互相冲突的势力的角逐。”
文章说:“因此,我们比以往更迫切需要有我们自己的建立在我们民族的目标和利益之上的独立战略。”
新华社日内瓦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四日电 瑞士报纸就苏联航空母舰“基辅号”驶入地中海谴责苏联同美国在地中海加紧争夺。
洛桑《论坛晨报》最近发表评论指出:“苏联地中海舰队正在不断扩大和加强,从而正在变成十分重要的政治军事威慑工具,有朝一日也许将成为十分重要的战争工具。”
评论指出,“基辅号”是驶入地中海的第一艘苏联航空母舰。它的驶入明显地增加了西方的忧虑。
(在“基辅号”驶入地中海)以后,美国的第六舰队也增加了舰只以对付苏联舰队。评论强调说:“莫斯科煞费苦心地发展它在濒临亚洲与东非的印度洋和地中海的海军力量,这决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这两个地区以前是美国独占的地区,所以成为苏联要进行全面渗透的关键地方。”
评论最后说,疯狂的军备竞赛正在使地中海变成两个大国实力对抗的场所。
《日内瓦论坛报》七月十九日也发表评论指出,苏联航空母舰“基辅号”从黑海进入地中海是它同美国海军竞争的一个步骤。
这篇评论还说,苏联通过向西方世界订购商船,“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使自己的造船厂能够建造军舰”。评论认为,苏联从东西方贸易中得到了好处,使它的海军得到发展,“这真是对历史的嘲弄”。


第4版()
专栏:

加拿大群众强烈抗议苏联滥捕鲸鱼
新华社渥太华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二日电 据加拿大通讯社报道,加拿大群众最近强烈抗议苏联捕鲸船队在太平洋上滥捕鲸鱼的掠夺行径。
报道说,加拿大绿色和平基金会主席罗伯特·亨特七月二十一日说,一批加拿大抗议者最近在美国旧金山西南一千四百英里的海面上同一支苏联捕鲸船队进行了斗争。这些抗议者乘坐四艘橡皮艇,在一群幼鲸周围组成一条漂浮的警戒线,制止苏联捕鲸手向鲸鱼开炮。亨特说:“抗议者一直呆在那里,直到鲸鱼安全地游到其他地方去为止。”
亨特还说,当一艘苏联捕鲸船把一头死鲸拖上甲板时,竟使一艘抗议者乘坐的橡皮艇翻倒。
亨特说,在抗议者进行干涉后,苏联捕鲸船队才被迫“放弃了全部(捕鲸)活动”。


第4版()
专栏:

葡萄牙组成新内阁
新华社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四日讯 里斯本消息:以马里奥·苏亚雷斯为总理的葡萄牙新内阁七月二十三日宣布组成,并于当天宣誓就职。
新内阁有总理和十六个部长,包括社会党、独立人士的代表和军方代表。
除总理马里奥·苏亚雷斯外,还有外交部长若泽·梅德罗斯·费雷拉,国防部长马里奥·费米诺·米格尔中校,内政部长曼努埃尔·科斯塔·布拉兹中校和财政部长若泽·梅迪纳·卡雷拉等。
葡萄牙于今年四月二十五日举行了议会选举,社会党得票最多,获得议会二百六十三个议席中的一百零六席。六月二十七日又举行了总统选举。葡萄牙陆军参谋长埃亚内斯当选总统。六月二十八日,新总统要求葡萄牙社会党领袖苏亚雷斯出任总理并组织政府。


第4版()
专栏:埃及通讯

运河风云
苏伊士运河充满着斗争的气息,强烈地吸引着人们。在埃及人民欢庆收回苏伊士运河二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带着激动的心情,从苏伊士城到塞得港,沿着运河进行了一次很有意义的访问。
谁 是 主 人
苏伊士运河是连结非、亚、欧的世界航道的“十字路口”。就是这条运河,每天吞吐着五十多艘上千吨、成万吨、十几万吨的海轮。
苏伊士运河并不很长,从南到北不过一百七十多公里,轮船通过只需十几个小时。但是,将近一百年中,运河在呜咽,在奔流不息中倾诉着苦难的经历。从一八五九年起,开凿运河的劳工在殖民者的皮鞭下,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付出了十二万人的血的代价,挖通了苏伊士运河。正如埃及朋友所说的,苏伊士运河“是由埃及人民的灵魂、头颅、鲜血和尸骨筑成的”。在亚历山大的拉斯丁宫博物馆里,有一张油画,展现出当年埃及人民用头顶土筐、手抡铁镐等简陋工具开挖运河的艰苦劳动情景。当我们默然观看这幅画时,当我们泛舟运河时,心中不时涌起对残暴的殖民者的愤慨,为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而赞叹。象雄伟壮丽的金字塔一样,苏伊士运河同样是埃及人民的骄傲。埃及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为人类作出了贡献。
但是,运河开通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炮舰也开来了。这些剥削者、压迫者倚仗武力把埃及人民用血汗修通的运河变为吮吸埃及人民血汗的吸血管。运河里继续流着埃及人民的血和泪。有一个统计数字足以说明问题:一九五三年埃及仅仅得到运河总收益的百分之三。难怪埃及朋友每当提到运河往昔时总是说,“过去,埃及是属于运河的,而不是运河属于埃及。”这是多么荒谬的历史颠倒。但是,埃及人民一刻也没有停止斗争。他们终于争得了自己国家的独立,苏伊士运河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成为运河的主人,被殖民者颠倒了的历史才重新颠倒过来。
战 斗 历 程
要了解苏伊士运河,就不能不了解运河沿岸的三个主要城市——苏伊士、伊斯梅利亚和塞得港。它们和运河息息相关,象三颗晶莹的珍珠,垂悬在运河这条银带上,人们习惯地称之为运河三城。这是三座英雄的城市,三城军民在保卫运河、保卫国家的斗争中,特别是在伟大的十月战争中,都有着自己光辉的业绩。
十月战争中,苏伊士城军民的百日保卫战早已闻名世界。在我们抵达苏伊士城的当天晚上,该城新闻中心主任、亲身参加过保卫战的叶海亚先生向我们详尽地讲述了这次保卫战。在那艰苦战斗的日日夜夜,全城军民,同仇敌忾。虽然每人每天只有一汽水瓶的水,六天才能分到一块饼和一小罐菜,但军民的战斗意志却始终是高昂的。“宁愿死在战场,也绝不投降。”苏伊士城军民英勇战斗,使以色列侵略者丧胆。今天,在靠近运河入口处的岸边,依然陈列着一辆被击毁的以色列坦克,坦克上面用白粉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
“埃及——侵略者的坟墓”。
在位于运河中部、提姆萨湖畔的伊斯梅利亚,我们看到了瘫痪在城郊的以色列侵略者的坦克和运河对岸被埃及军民摧毁了的巴列夫防线。以色列侵略者被伊城军民顽强地阻止在城郊,寸步难进,最后不得不丢下被击毁的坦克而逃跑。
我们访问了位于伊斯梅利亚北部三十公里的坎特拉地区。这里是埃及军民在十月战争时首先渡过运河,打开缺口,把国旗插上巴列夫防线的地方。东倒西歪的以色列坦克,被炸塌了的碉堡,现在正被推土机夷平的沙垒工事,这一切雄辩地告诉人们,埃及军民是何等英勇善战。
塞得港的来访者,都为市内一座高大的无名英雄纪念碑所吸引。英雄的塞得港几经战争的锻炼,今天变得更加坚强。一九五六年塞得港人民用自己的战斗谱写了一曲保卫运河、被誉为象征非洲觉醒的胜利凯歌。在十月战争中,塞得港人民给以色列侵略者以迎头痛击。运河东岸的苏伊士运河管理局船舶修造厂就是一个英雄的战斗单位。这个厂的工人在十月战争里,抢修运河两岸的军事设施,拿起武器和敌人战斗。工厂的一位负责人告诉我们,直到现在,武装的工人仍然紧握钢枪,日夜保卫着工厂。
运河地区的人民在战争中不愧为英雄的人民,在医治战争创伤、建设自己国家的新的斗争中,同样表现出了勇气和毅力。现在,运河岸边被炮火炸断的树木已重新发出嫩绿的枝叶,挖泥船日夜轰鸣,轮船鱼贯而行,整个运河区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新 的 一 页
苏伊士运河的历史充满了斗争,埃及人民终于从斗争中取得了今天的胜利。当我们访问亚历山大时,埃及朋友特意领我们去“七·二六广场”看看。他们说,这个广场很有意义。一九五六年七月二十六日前总统纳赛尔就是在这里向全世界庄严宣布,埃及把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当时,广场上人群沸腾,纵情欢呼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二十年过去了。这是多么不平凡的二十年啊!埃及人民不会忘记那些充满激烈斗争的日日夜夜。在伊斯梅利亚,三位埃及领航员向我们讲述了二十年前的一场斗争。当时帝国主义者被赶出运河后,把外籍领航员也都撤走了,并且有意开来大批船只要求过河,妄图造成航运瘫痪,给埃及政府施加压力。埃及政府和人民没有被困难吓倒。埃及领航员夜以继日地战斗在自己岗位上,一个人顶原来四个外国领航员的工作,保证了运河畅通无阻。
埃及军民在伟大的十月战争中,把以色列侵略者赶出了运河区,接着他们又用很短的时间,清除了以色列侵略者设置在运河岸上和河道里的爆炸物和障碍物,重开了运河航行。
运河在变化,运河在前进。二十年前,载重三万吨的船只通过都有困难,现在满载六万吨、空载二十四万吨的各种轮船都可顺利通过。二十年前,运河区是“国中之国”,运河管理部门只有不过五十人的职位很低的埃及人。现在,各级管理人员都是埃及人。
最近十多年来,美苏为了争霸中东和海洋,都力图控制这条运河。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曾企图一手包揽清理运河的工作,并提出控制运河的种种无理要求,但受到埃及政府的断然拒绝。我们在塞得港访问时,一位在运河管理局工作的战斗英雄阿什兰痛斥了苏联霸权主义对埃及的干涉和欺压,并坚决表示埃及人民决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
运河岸边高高的工事上站立着紧握手中枪的哨兵,警惕地注视着运河上空风云的变化。埃及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双手书写着运河历史上新的一页。
本报记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