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7月25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毛主席语录
不斗争就不能进步。八亿人口,不斗行吗?!
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走资派还在走。


第1版()
专栏:

毛主席光辉教育思想的胜利
湘潭大学在批邓、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中越办越好
新华社长沙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四日电 湖南湘潭大学党委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实践毛主席的光辉教育思想,深入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中努力把恢复后的湘潭大学办成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
湘潭大学是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切关怀下,于教育革命蓬勃兴起的一九五八年六月创办的。这年九月十日,毛主席亲自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并对办好湘潭大学作了重要指示。湘潭大学党委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坚持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切实加强党的领导,紧紧依靠群众,使学校越办越兴旺,仅一年时间就办起了农业、林业、机械、钢铁、教育、财贸等七个系,招收工农学员五百多人,一支能文能武,又红又专的新型劳动者队伍在斗争中茁壮成长。但是,这所新型大学从建校一开始,就遭到党内外资产阶级的种种刁难和诽谤。他们公开对抗毛主席的指示,恶毒攻击教育革命,诬蔑湘潭大学是“大学的牌子,中学的架子,小学的底子”。湘潭县人民和湘潭大学革命师生对于这些攻击和诬蔑进行了坚决斗争。但是,由于当时教育部门的领导权没有真正掌握在无产阶级和广大革命人民手里,在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下,一九五九年七月,湘潭大学被迫停办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广大革命群众奋起造了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反。湘潭市和湘潭县的红卫兵小将组织了调查组,深入调查湘潭大学创办过程中的两条路线斗争史,愤怒揭发和批判了刘少奇一伙疯狂反对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扼杀湘潭大学这一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反动罪行。湖南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后,湘潭地区的革命群众强烈要求恢复湘潭大学。他们说,湘潭是毛主席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毛主席光辉的革命战斗经历,永远教育、激励和鼓舞着这里的广大人民群众。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与毛主席伟大革命实践联系着,国际友人经常到韶山参观,各地工农兵群众渴望到这里学习。把湘潭大学办成一所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一九七四年三月,湘潭大学开始进行各项恢复准备工作,去年九月十日,湘潭大学又开学了。湘潭大学的恢复是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
湘潭大学党委从学校恢复工作一开始,就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不断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去年春天,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为进一步办好湘潭大学指明了方向;朝阳农学院的先进经验,又为办好湘潭大学树立了榜样。校党委立即举办学习班,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学习毛主席关于教育革命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学习朝阳农学院、上海七·二一工人大学和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办学经验。大家深刻地认识到,要把学校办成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首先就要彻底改革旧的招生制度,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的伟大指示,实行社来社去和厂来厂去,使学生真正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但是,一个新制度的建立,总是要经过一番斗争的。去年夏季前后,正当湘潭大学进行招生工作的时候,党内最大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邓小平刮起了右倾翻案风。湘潭大学党委坚持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顶住了否定教育革命的歪风。党委领导成员迈开双脚,带领教职员工深入工厂、农村,广泛宣传毛主席的光辉教育思想,宣传朝阳农学院的经验,宣传湘潭大学的两条路线斗争史,虚心听取工人、贫下中农对办好新型的湘潭大学的意见和要求。经过调查研究,根据国家的需要和人民的要求,湘潭大学从工厂和农村招收了二百二十多名社来社去和厂来厂去学员。这批工农学员政治质量高,实践经验丰富。他们带着阶级的委托,刻苦攻读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坚持教育革命,积极参加现实的阶级斗争,积极参加建校劳动,在建设新型的湘潭大学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把学校办成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湘潭大学党委坚持以阶级斗争为主课,把转变学生的思想放在首位。开学后,学校党委一方面组织学员认真学习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一方面组织学员到革命圣地韶山瞻仰学习,进行阶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使学员们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目的。大家纷纷表示,要以革命前辈为榜样,把学校当战场,不断批判修正主义,努力改造世界观,彻底同旧传统观念决裂,做到来自工农,不忘工农,回到工农,永远当一名普通劳动者。
湘潭大学党委从实践中体会到,要坚持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必须紧紧依靠工农群众来办学,彻底结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学校的现象。学校恢复以来,他们认真实行开门办学,坚持到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去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材,进行教学。化工系师生先后五次深入小氮肥厂和化工机械厂,同工人群众一起劳动,一起学习,深入批判邓小平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反击右倾翻案风,使大家从政治上和业务上都有明显的提高。他们说,我们要象湘潭大学创办时那样,敢于革命,勇于实践,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世界上办第一所大学时,连大学生也没有,那来的大学教授,不要迷信专家,紧紧依靠工农群众可以把湘潭大学办好。
湘潭大学在恢复过程中,广大师生员工发扬了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革命精神。他们坚持荒山起家,劳动建校,学习“抗大”精神,以苦为荣,以苦为乐。来自湖南各条战线、各个地区参加湘潭大学恢复筹建工作的工人、干部、教师,放下铺盖行李,就以高昂的政治热情参加建校劳动。学员入学后,师生之间、干群之间实行“官兵一致”的原则,不论领导还是群众,都以床头当办公桌,在煤油灯下学习和备课,分不出谁是老师,谁是学生,谁是领导,谁是群众。在深入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中,湘潭大学广大师生员工进一步提高了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自觉地限制资产阶级法权,旗帜鲜明地同邓小平的修正主义路线对着干。学校各级领导都坚持和全校师生员工实行三同。有的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学生宿舍、教室同群众谈心,征求群众的意见。有的领导干部为学生铺床烧水,什么都干。广大革命教师进一步破除了师道尊严,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经常请学生上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辅导课,欢迎学生上讲台,欢迎学生超过自己。全校教育革命蓬勃发展,师生员工一边工作、学习,一边参加建校劳动,出现了一派团结战斗的革命景象。


第1版()
专栏:

满腔热情地做好知识青年
工作辽宁省以阶级斗争为纲,认真做好知识青年工作的十项措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辽宁省有一百二十五万城镇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上山下乡,在与工农相结合的大道上阔步前进!
辽宁省委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切实加强党对知识青年工作的领导,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新鲜经验。
一、“两条规矩两个会”
“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
辽宁省各级党组织不断从路线上提高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个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认识,从上到下,书记挂帅亲自抓,分管这一工作的书记专门抓,党委成员人人抓。几年前,省委还立了“两条规矩”:(1)凡开知识青年会议,省委的常委一定要出席,听汇报,作发言;(2)省委常委下乡检查工作,一定要看望知识青年点,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同时,规定一年要开“两个会”:一次知识青年工作会,一次知识青年学习经验交流会。省委每年对知识青年工作大抓两次,做到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通过表扬先进,带动中间,改造后进。由于省委带了头,这“两条规矩两个会”,县以上各级党委一般也都坚持下来,效果很好。
二、保护知识青年健康成长
为了保护知识青年健康成长,辽宁省各级党委坚决打击阶级敌人特别是党内资产阶级迫害知识青年的犯罪活动。
今年二月,全省又搞了一次大检查。各级党委把打击阶级敌人破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活动,作为批判邓小平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反击右倾翻案风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稳、准、狠地打击了阶级敌人,教育了广大干部和群众,有效地保卫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革命运动。
省委还树立了一批关怀、保护知识青年的先进典型。锦县建业公社中心大队老支书阎春清,满腔热情育新苗。在他的带动下,党支部把知识青年当作宝贵财富来爱护,当作革命接班人来培养,当作农业学大寨的生力军来使用,学习、劳动、生活都安排得很好。知识青年到了这里,本人安心、家长放心。十年来,这个大队共接收四百五十六名下乡知识青年,其中有三十三人入了党,五十四人被提拔为干部,有八十人在这里结婚安家。青年们在党支部和贫下中农的辛勤培育下,象一棵棵春苗正在茁壮成长。
三、推广株洲经验
辽宁省委认为株洲市“厂社挂钩,集体安置知识青年”的经验很好,一九七四年以来在全省逐步推广。
丹东市注意抓路线,学实质,在斗争中推广株洲经验。去年办起了社、队农林果场二百七十八个。进场知识青年一万多人,带队干部七百○三人。现在全市共有工厂、机关、学校、街道八百多个单位和社队挂钩,为安置下乡知识青年,加强对他们的培养教育,创造了条件。
旅大市商业局和郊区三个县、七个公社、二十一个大队挂钩,在热情支农的同时,带动大队创办知识青年农场和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因地制宜建立学工、学农基地。
目前,全省已发展到各行各业都与社队挂钩,充分调动城乡两个积极性,做到工农携手育新人。这样既有利于知识青年的健康成长,也促进了工业支援农业,发展壮大了社队企业,对缩小三大差别有着深远意义。
四、办好共大
从一九七三年三月开始,辽宁省委指示辽中、大洼两个县试办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目前,知识青年“共大”如同烂漫的山花,正在许多县、社开放。他们以县办“共大”为总校,社为分校,大队为教学班。实践证明,这是培养教育知识青年的一种很好的体制,它把思想教育、组织建设、生产劳动、生活管理统成一个整体。
两年来,全省涌现了一大批象大洼县的旭东大队、盘山县的红旗大队、北镇县的常兴公社、新金县的元台子公社等办“共大”的先进典型。他们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抗大”的正确方向,把转变学员的思想放在首位,培养知识青年扎根农村,做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新农民。
知识青年“共大”理论班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批判资产阶级,批判修正主义。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中,广大知识青年开批判会,写批判稿,向党内最大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邓小平猛烈开火,不断提高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共大”还开设农业、农机、医务、文艺等专业班,为农村培养了各方面的人材。
五、“决裂旧观念,扎根新农村”
几年来,辽宁省委通过举办“共大”以及各种学习班、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方式,促进知识青年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扎根农村干革命。知识青年较多的点都配备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毛泽东选集》等理论书籍。全省共有知识青年理论小组三万二千个,理论辅导员九万二千人。在批判修正主义路线的斗争中,涌现了一大批“决裂旧观念,扎根新农村”的先进典型,对知识青年扎根农村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黑山县耿屯大队的抚顺下乡知识青年吴献忠,下乡八年来,坚持认真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勇于同旧的传统观念决裂。她“愿做荒山开拓者,不做花园享乐人”,多次招工、招生不走,城市不回,脱产拿工资的干部不当,带头做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促进派,成为全省知识青年学习的榜样。在她的带动下,妹妹吴献红一九七四年自愿到昭盟插队落户。翁牛特旗知识青年柴春泽,几年来,坚持刻苦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写下了一百多万字的笔记。在深入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伟大斗争中,吴献忠、柴春泽等十九名下乡知识青年联名向全省人民写信,狠批“拔根”复辟的罪魁祸首邓小平,表达了他们坚持乡村、扎根一辈子的坚强决心。
六、选派知识青年挑重担
开原县委经过两年的试点以后,在一九七五年,挑选了二千零八十六名下乡知识青年,到四百五十九个社队充实各级领导班子,让他们挑重担。他们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抓革命,促生产,同群众一起使所在的生产队,人变地变产量变,使全县平均亩产比一九七四年增加一百一十九斤,一年时间使开原县跨入学大寨先进县的行列。
挑重担的知识青年在阶级斗争的风口浪尖经受锻炼,成长很快,显示出是一支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沈阳下乡知识青年高晓天,一九七四年到黄旗寨公社谢家沟六队挑重担。他同贫下中农一道,狠批修正主义路线,狠批资本主义倾向,经过两年艰苦奋战,粮食大增产、集体经济大发展,穷山沟办了电,修了路,跑起了拖拉机,生产队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挑重担,知识青年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主观世界。过去高晓天的理想是当个音乐家,登上灯火辉煌的大舞台,博得观众的阵阵喝彩。现在高晓天志愿扎根农村,铁心务农,在广阔天地里和贫下中农合奏农业学大寨的胜利凯歌。
辽宁省委肯定和推广了开原县组织知识青年挑重担的先进经验,认为这是农业学大寨,改变后进队的好措施,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好办法,是帮助知识青年扎根农村的好形式。
七、认真地“来一个动员”
一九七四年以来,辽宁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动员工作比往年进度快,效果好。
他们推广旅大市的经验,主要有三点:一、提高认识,抓纲抓线,认真做好“来一个动员”的工作。在动员过程中,狠批刘少奇、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坚决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把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二、坚持做到“领导带头、机关带头、党员干部带头”。大家反映说:“领导走在前,动员就有发言权”,“党员干部带头走,说服教育好开口。”三、“发动千百万,培养千百万”。旅大市党委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在搞好动员工作的同时狠抓扎根农村的思想教育。大连起重机厂提出“不仅要管下乡前的动员工作,还要管下乡后的教育工作。”这样,就把“动员千百万,培养千百万”作为工人阶级的历史重任,自觉地担负起来,使这个厂的知识青年工作越做越好。
八、“打两个大仗”的突击队
辽宁省委很明确地提出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和全省农业学大寨运动结合起来。
一九六八年以来,全省有十二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响应省委关于“打农业翻身仗”的号召,奔向盘锦垦区,在一片白茫茫的荒草滩上艰苦创业。青年们同当地的贫下中农一起,经过几年奋战,使沉睡千年的“南大荒”变成米粮仓,为实现全省粮食自给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一九七五年开始,广大知识青年在各级党委领导下,乘胜前进,向辽西进军。三千名小将自动申请到昭盟农村干革命。旅大知识青年王冬梅提出“不恋旅大风光美,愿去草原战风沙”的豪迈口号。她率领一百多人的小分队,第一批奔赴昭盟。去年,又有姜宝泰等一批小将,率领小分队奔赴昭盟插队落户。通过深入批邓,今年有越来越多的革命小将,要求到昭盟,到西藏,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干革命,用实际行动反击右倾翻案风。
辽宁省委坚决支持革命小将的要求,制定规划,计划到一九八○年每年将有一万余名知识青年奔赴土地占全省三分之一、人口只有全省十分之一的昭盟去,更好地发挥他们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的突击作用。
九、解放军“支青”
在辽宁省知识青年战线上飘扬着解放军热情支持新生事物的鲜艳红旗。沈阳部队领导提出,凡是靠近青年点的驻军,要象旅大驻军某部四连那样热情支持知识青年。四连同郭家沟知识青年点挂钩,在政治上帮助知识青年,生活上关心知识青年,军事上带动知识青年。大家共同学习革命理论,共建大寨田,同站一班岗,同守一座桥。在解放军的帮助下,知识青年政治思想进步很快,学军活动十分活跃。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这些训练有素的知识青年必将是一支强大的后备力量。
十、干部下乡带知识青年
一九七五年,辽宁省从对口挂钩的工厂、机关单位选派了一万三千名干部,到全省各个青年点,配合农村社队做好知识青年工作。这些带队干部的任务是“带青年,帮班子,促自己”。(1)抓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争夺青年这个重大问题,带好知识青年,做到资产阶级在那里出现,他们就在那里战斗。(2)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给社队班子当好参谋,把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落实到基层。(3)按照“五·七”战士的要求,和知识青年实行“三同”,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加速自身的思想革命化。许多带队同志在帮助后进社队、后进青年的转化工作中做出了显著成绩,也促进了他们自己的思想革命化。
“一条金光道,育红两代人。”今年,辽宁省的带队干部将增加到一万五千人。辽宁省委决心进一步办好这所“遍布全省的万人五·七干校”,让广大带队干部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场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附图片)
辽宁省黑山县耿屯大队党支部书记、下乡知识青年吴献忠,一九六八年来到农村后,认真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自觉地坚持乡村干革命,受到贫下中农的赞扬。这是吴欲忠(左前、女)联系自己下乡以来锻炼成长的体会,和社员一起深入批判邓小平破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罪行。 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