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7月23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日本工人党中央机关报《劳农战报》发表文章
苏联对日政策包藏祸心是绝不能容忍的
《长周新闻》揭露苏联利用美国、日本、西欧贷款和技术加紧扩军备战
新华社东京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一日电 日本工人党中央机关报《劳农战报》七月十五日发表文章,揭露苏联社会帝国主义要日本垄断资本参加所谓“苏日经济合作”,为其扩军备战服务。
文章说:“近年来,苏联修正主义集团一方面加强对日本的内政干涉和军事威胁;另一方面,拉拢日本的垄断资本参加各种大规模的开发项目,从日本进口的重工业产品和成套设备以及由日本提供的贷款都急剧增加。”
文章列举了一九七四年以来日本对苏联出口急剧增加的情况之后说,克里姆林宫的新沙皇在美帝国主义衰落之际正妄想在世界上谋求霸权,抓住日本垄断资本家苦于经济萧条的弱点,开始大肆利用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
文章说:“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开发西伯利亚是根据它的对外扩张和备战政策进行的,它是远东地区大规模军事建设的先导。它们从日本购买的钢材、钢管、推土机、起重机和无线电通讯器材等都大量用于它们的军事建设。”文章说,目前,勃列日涅夫集团正竭尽全力地在贝加尔湖以北修建第二条西伯利亚铁路,“其目的显然是为了加强对巨大的太平洋舰队的燃料等军需物资的供应”。
文章指出:“今年以来日本还以延期付款的形式,向苏联出口大量的成套设备,来自苏联的购货订单也急剧增加,这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文章还指出,苏修企图从日本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引进技术、设备和资金,摆脱本国的经济困难,同时进一步加快扩充军备的速度。文章说:“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把同日本垄断资本之间的经济合作看作是对日本进行政治渗透的重要手段,并以此为武器,把日本垄断资本家拉入同它们实行的政治合作,即‘亚安体系’的轨道上来。”
文章指出:“(苏联)一方面扩大日苏经济合作;另一方面苏联的外交恫吓和干涉,尤其是对日中和平友好条约谈判的干涉和在北方领土问题上进行的威胁日益加剧,这不是偶然的。日本工人阶级绝对不能容忍这种情况继续下去。”
文章说:“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对外经济交流是为它的政治目的,也就是为它争夺世界霸权服务的,它不过是其扩充军备政策的一个重要手段。”
文章最后说:“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根基正在发生愈来愈激烈的动摇。苏修以及同它勾结在一起的人决不会有好下场”。
新华社东京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日电 日本《长周新闻》七月十四日发表国际评论指出,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为了争夺霸权和扩军备战,一方面加紧向经互会成员国和第三世界国家进行经济掠夺,一方面对苏联劳动人民进行残酷镇压。
评论说:“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为了同美帝国主义争夺霸权,一直在加紧扩军备战,军需工业畸形发展。但是,农业生产和消费品生产特别落后,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生产效率下降,资金不足,成了长期难以解决的矛盾。”
评论指出,苏联为摆脱经济困难,继续扩军备战,而不断向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国乞求大量贷款和进口技术设备。
评论说:“值得注意的是,苏联对美、日、西欧的贸易虽然出现巨大的入超,但是对第三世界国家和经互会成员国的贸易,却不断出超。据统计,去年苏联对经互会成员国的贸易出超为四亿七千万卢布,对第三世界国家的贸易出超也在三亿卢布以上。多年来苏联打着‘国际分工’‘生产一体化’的招牌,通过不等价交换手段,贱买第三世界国家和经互会成员国的重要工业原料,而把苏联生产的过时的机械设备高价卖给这些国家。”
评论指出,苏联统治集团“千方百计地加紧对国内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向劳动人民转嫁经济困难,这就必然促使国内的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评论说:“最近,苏联人民反抗苏联当局统治压迫的消息,不断冲破严密的新闻封锁泄露出来。就在今年苏共二十五大开幕的当天,列宁格勒某工厂的工人实行罢工,要求提高工资和改善劳动条件,结果遭到了军队和警察的野蛮镇压,所有的罢工领导人全都被捕。列宁格勒的学生也行动起来,号召进行‘新的革命’。格鲁吉亚共和国首都还发生了爆炸政府大楼、焚烧一部分官僚别墅的事件。”
评论进一步指出:“苏联军队是一个全靠法西斯统治来维持的武装集团,广大士兵和统治阶级的矛盾不断激化。伊林工兵中尉在莫斯科红场曾向勃列日涅夫的车队开枪;军队内部出现了所谓争取政治自由士兵联盟的造反组织;里加号原子能潜艇发动起义;拒绝侵略捷克,类似事件近些年来层出不穷。去年十一月发生的苏联波罗的海舰队大型导弹驱逐舰的反叛事件更是记忆犹新。”


第6版()
专栏:国际短评

枉费心机
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不断高唱各国之间要相互尊重主权,一再表白它从不干涉他国内政等等,但实际上,它粗暴侵犯别国主权、露骨干涉别国内政的勾当已是司空见惯,人所共知。它对葡萄牙政局说三道四、指手划脚,就是又一个例证。
最近葡萄牙举行总统选举,组成新政府,这本来是葡萄牙的内部事务,任何其他国家都无权过问或干预。可是,苏修喉舌《真理报》却大放厥词,妄加非议,好象葡萄牙选举谁当总统,组织什么样的政府必须听命于莫斯科新沙皇似的。它故意渲染葡萄牙国内政治力量之间的“对立”,并拚命鼓吹要葡萄牙建立一个包括亲苏势力在内的政府。这种论调,暴露出它力图插手干涉葡萄牙内部事务和扶植葡萄牙亲苏势力的险恶居心。
苏修如此明目张胆地干涉葡萄牙内政,并不是偶然的。葡萄牙位于欧洲南翼,扼守着地中海的门户直布罗陀海峡,而这个海峡又是地中海沿岸各国进入大西洋的通道,在历史上是欧洲列强争夺欧洲霸权在军事上的必争之地。继承老沙皇衣钵的苏修,对葡萄牙的重要战略地位早就怀着觊觎之心。自一九七四年四月葡萄牙法西斯政权垮台后,苏修对动荡不已的葡萄牙政局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和“关心”。它的宣传机器一直在为葡萄牙亲苏势力大喊大叫,封他们为“左派”,而把其它的政治力量骂为“右派”。当亲苏势力比较得势之时,勃列日涅夫曾经喜出望外,公开宣称葡萄牙发生的事态“具有全欧意义,甚至具有世界意义”。之后,苏修继续竭力对葡萄牙政局施加影响,妄图插手其间,浑水摸鱼。这一切都清楚不过地表明了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力图对葡萄牙进行渗透扩张的狼子野心。
按照苏修的打算,如果葡萄牙的亲苏势力有机可乘,苏修的侵略势力就能大举渗入,控制这块战略要地。可是,葡萄牙的政局并没有按照克里姆林宫的主观愿望发展,选举的结果和新政府的组成都使苏修的公开干涉遭到失败。葡萄牙人民决不许苏修任意干涉内政,苏修企图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国人民头上,只能是枉费心机。


第6版()
专栏:

法国和希腊报纸分别发表文章
谴责苏联加强地中海舰队威胁沿岸国家安全
新华社巴黎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二日电 法国《红色人道报》七月二十二日发表文章,谴责苏联在地中海加强它的舰队,威胁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安全,要求两个超级大国的舰队离开地中海。
文章强调说,俄国社会帝国主义最近在地中海大大加强了它的舰队。特别是“基辅号”航空母舰开进地中海是一个触目的事件。正在黑海建造的“明斯克号”也即将开进地中海。“这意味着苏联的战争准备和两个超级大国在地中海的争夺又向前跨进了一步”。
文章指出:“这也是通过实行炮舰政策来对(地中海)沿岸国家施加压力的手段。”
文章强调说,当地中海地区形势日趋紧张的时候,“俄国大大加强它的舰队决不是偶然的”。文章接着揭露说,“黎巴嫩的情况就是这样,塞浦路斯的情况也是如此,在所有这些地方,苏联都竭力保持紧张局势。实际上,这种紧张局势造成了有利于它在这一地方加强渗透的局面。”“可以预料,以不安的眼光看着它的对手加强实力的美帝国主义必将采取新的行动来努力保持力量对比。”
文章最后强调指出:“地中海各国人民必须比过去更进一步地联合起来,要求两个超级大国的舰队离开地中海,使地中海属于地中海人民。”
新华社雅典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一日电 雅典一些报纸指出,苏联航空母舰“基辅号”从黑海驶入地中海,这表明苏联正在加强它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力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夺更加加剧。
《新闻晚报》写道,苏联把“基辅号”派进地中海,将使它自己的航空母舰同美国的航空母舰相对峙。“这意味着两个超级大国在这个地区争夺决定性影响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论坛报》在一篇评论中说,苏联通过这一行动“获得了它过去所缺少的空中保护,加强了它的战斗力,使苏联的地中海舰队更加强了”。
《城堡报》刊载的一篇文章说,除了四艘直升飞机母舰(其中两艘属于苏联)之外,世界上现有的二十五艘航空母舰中,有五艘在地中海地区巡航。“基辅号”同两艘苏联直升飞机母舰一起,形成一支能够进行和支持重要进攻的力量。
一些报纸指出,苏联的地中海舰队对这个地区的国家早已形成威胁,现在由于这支舰队进一步加强,从而造成了更加严重的威胁。
在“基辅号”出现在地中海以前,希腊舆论对苏联向这个地区派驻舰队就有强烈的反应。


第6版()
专栏:

苏联劫持日本渔船的强盗行径愈演愈烈
新华社东京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二日电 苏联在日本北方四岛近海劫持日本渔船的强盗行径愈演愈烈。
据日本报纸报道,北海道根室市的一艘渔船“第八宏荣丸”七月二十日早晨捕完鱼后在返航途中,被一艘苏联渔业“监视”船在择捉岛近海拦截。这艘苏联船以所谓日本渔船“非法捕鱼”为借口,扬言要罚款,并指令苏联边防警备队的警备船把这艘日本渔船劫走。
据报道,今年以来,苏联在日本北部海域不断制造劫持日本渔船的事件。仅从一月份到现在,苏联共劫走日本渔船十九艘,扣押日本渔民达一○九人。
此间舆论界指出,苏联的这种横蛮行径,是一种旨在向日本炫耀实力的“示威行动”。


第6版()
专栏:

泰美发表关于美军撤出泰国的联合声明
新华社曼谷一九七六年七月十九日电 泰国外交部长披猜·拉达军同美国驻泰国大使查尔斯·S·怀特豪斯七月十六日就美军撤出泰国的问题举行了会谈,并发表一项联合声明。
联合声明说:“大使通知部长说,(美国)设在(泰国)拉马顺的无线电研究设施已在六月二十日关闭,设在索桃邑的深水泊位七月十五日已移交给泰国政府,美国驻泰国军援司令部也将在七月二十日关闭,这样就完成了两国政府一致同意的撤军计划。”


第6版()
专栏:埃及通讯

这里的沙漠并不荒凉
——马特鲁省纪行
在埃及,人们经常谈论沙漠,因为埃及的沙漠实在不少,几乎占全部领土的百分之九十六。出开罗没有多远就是沙漠。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就座落在开罗西郊的沙漠里。
一提起沙漠,人们立即会想到,那里是风沙弥漫、杳无人烟、一片死寂、令人生畏。但是,当我们访问了马特鲁省以及在几百公里旅程中的见闻,却使我们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就是埃及朋友反复告诉我们的:
这里的沙漠并不荒凉;
这里的沙漠充满了希望。
从亚历山大乘车沿滨海公路西行三百公里就到了马特鲁。整个马特鲁省位于埃及的西北部,濒临地中海,素称“荒漠的一角”。过去,这里不说人迹罕见,也可以说实在是没有多少人前来。“去马特鲁看看吧,那里可以使你感到希望的所在。”埃及朋友这样地向我们提出建议。我们也渴望了解这片荒漠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变化。
车出亚历山大,在笔直的沙漠公路上急驶。大海在我们的右边,左边就是沙漠。我们无暇多顾地中海的波涛,而是想更多地看看沙漠到底是什么景色。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并不是黄沙,而是一片片的无花果树,一丛丛的灌木,一棵棵高大的椰枣树,一群群的牛羊。这难道就是沙漠吗?“ 不,这是正在变化中的沙漠,它说明,沙漠不是不可改造的。”陪同我们的埃及朋友仿佛看出了我们的心情,这样向我们作了解释。再往前走,也就是被称为沙漠腹地的地方,很远就听见马达的轰鸣。近看,无数的帐篷点缀在沙漠上,推土机、压路机来往奔忙。在沙漠中旅行,能够不断地看到这种情景,真是令人振奋。
在我们来到马特鲁的第二天上午,省长先生会见了我们。一见面他就热情地说:“欢迎啊,中国朋友!你们看,今天我把各方面的负责人都找来了,他们将回答你们提出的任何问题。”省长先生是一位老将军。他象当年在部队时一样,手里拿一根长杆,指着马特鲁省的地图,向我们详细地讲述了这里的情况。
这是一个一九六一年才建立的新省。建省前,马特鲁市一带是一片荒漠。只有很少的游牧的贝都因人偶尔来这里住一下。严重的缺水使这里几乎失去了生气。但是,埃及政府和人民决心改造沙漠,决心建设好马特鲁省,并把它作为向沙漠进军的起点。建设开始了,各方面的人员,各种物资从全国各地云集马特鲁。这里的建设者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终于使沙漠变了样。过去是与世隔绝,现在修起铁路、公路,开辟了航空线。过去的土房小村,现在变成了初具规模的城镇。过去的荒凉海滩,今天正在建设现代化的港口。过去靠老天落降的一点雨水饮用,今天铺设了几百公里的输水管。文化教育、卫生设施也在不断发展。站在马特鲁市入口的高埠处极目远眺,一幢幢别致的建筑物正从平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的柏油路不断向前延伸;一辆辆满载物资的汽车穿梭往来;……这一切的确给人一种充满生气和希望的感觉,它使你很难想象出以前的荒漠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对于这一点,在我们参观了正在建设中的马特鲁港后,印象更深了。这个港口建在一个名叫阿拉固尔的湖中,通过一条三百米至五百米宽的出口和大海相连,自然条件好,有一条天然的屏障。但是正如建港负责人所说的,要建好港口,工程量是相当大的。第一期工程中要修建一公里长的停泊岸,挖深航道和出口。在修建码头时,要用每块重六十吨的水泥块近十万块。第一期工程将于明年年底完成,届时载重四万吨的轮船可以自由进出。埃及政府计划把马特鲁港建设成为地中海沿岸最好的港口之一。建港负责人强调说,这个港是由埃及自己的建筑公司修建的,很多机器也是埃及自己制造的,这里的工人都很年轻。很多是当地的贝都因人。我们乘船在港湾内参观时,看到了一片繁忙的施工景象:高大的龙门吊车正把一块块巨石吊往驳船;庞大的挖泥船发出震耳的轰响;年青的工人熟练地操纵着各种机械。工人们热烈地欢迎我们。他们紧紧握着我们的手,高呼着“希尼!希尼
(中国)!”他们热情地和我们交谈。一位挖泥船驾驶员说:“我们为能操作属于埃及的机器,修建自己国家的港口而感到自豪。”“欢迎你们以后再来,那时你们将看到这里的更大变化。”
在马特鲁港口的东面是一个很长的海湾。海岸平缓,近处是银沙铺地,远处是碧波连天。我们和埃及朋友望着浩瀚的地中海,一起谈论着地中海的风云。一位埃及朋友很感慨地说:“这里风景很美,但是海上并不平静。”是的,超级大国特别是那个自称为发展中国家“天然盟友”的超级大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不断在地中海上掀起恶浪。马特鲁人民也深感这种恶浪的威胁。他们在建设自己国家时并没有忘记这一点。陪同我们访问的埃及朋友坚定地说:“埃及人民是有尊严的人民。我们决不允许侵犯我们主权的任何外来干涉。”“我们在不断提高警惕,并有决心建设好自己的国家,也有信心保卫建设的成果。”
在访问马特鲁的过程中,在这次难忘的沙漠旅行中,我们为埃及人民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建设国家的决心所感动。当然,正如埃及朋友所说的,“改造沙漠的斗争现在仅仅是开始”,但是我们从埃及人民的决心中看到了其中蕴藏着的巨大的力量,曾经建造了闻名世界的金字塔的勤劳智慧的埃及人民,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创造出更大的成果。埃及人民为争得自身解放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坚强的决心和毅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本报记者(附图片)
埃及为了发展民族纺织工业,十分重视发展长绒棉的生产。这是埃及的棉农在收摘新棉。 新华社记者 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