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7月23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毛主席语录
阶级斗争是纲,其余都是目。
农业学大寨。


第1版()
专栏: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斗争的辉煌成就 农业学大寨的丰硕成果
我国战胜自然灾害夏粮总产量创历史新水平
文化大革命以来夏粮作物连年丰收。广大干部群众决心以阶级斗争为纲,夺取今年农业全面丰收
新华社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二日讯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斗争的推动下,我国农村广大干部和社员群众以阶级斗争为纲,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发扬“人定胜天”的革命精神,战胜频繁的自然灾害,夺得了今年的夏粮丰收,总产量创造了历史的新水平。
以小麦为主的夏粮,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国夏粮作物连年丰收。今年,二十四个生产夏粮的省、市、自治区,除少数因灾平产或略有减产以外,大多数都比去年增产。其中,北京、上海、山东、河南、辽宁、江苏、湖南、浙江、贵州、新疆等省、市、自治区,夏粮的总产量比去年增长幅度较大。北京市郊区三百六十多万亩以小麦为主的夏粮作物,平均亩产达到四百多斤,一季超过了《纲要》。上海市郊区的小麦、大麦、元麦平均亩产比去年增长三成以上。山东省六千万亩小麦的平均亩产和总产量,分别比去年增长一点七成和二成以上,比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九六五年分别增长一点二倍和一点三倍。原来不少高产的地区,今年夏粮继续大幅度增产;夏粮平均亩产一季达《纲要》、过“黄河”的县成批涌现,平均亩产过“长江”、超千斤的社队也越来越多。河南省新乡地区近五百万亩小麦,今年平均亩产超过五百斤,一季过了“黄河”。去年小麦平均亩产过《纲要》的河北省石家庄地区,今年小麦总产量又比去年增长一成以上,再创历史新纪录。山东省潍坊、烟台、济宁三市郊区和河南省温县,今年小麦平均亩产都在七百斤以上。原来一些低产的地区,近几年也大步赶了上来。安徽省淮北平原历史上著名低产的二十个县,今年县县增产,社社丰收,一千九百多万亩小麦的总产和单产都比大丰收的一九七五年增长一成以上,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昔日多灾低产的江苏省徐州和淮阴地区,在连年丰收的基础上,今年夏粮又创造了大面积均衡增产的新成绩。今年,全国各地在遭受多种自然灾害的条件下,夏粮仍然获得丰收,这是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斗争的辉煌成就,是农业学大寨的丰硕成果。夏粮丰收的生动事实,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农业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反击右倾翻案风的伟大斗争,推动着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迅猛前进。今春以来,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广大农村干部认真学习毛主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历史时期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规律,深入研究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和前途,加深对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的理解,进一步提高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他们站在运动的前列,带头学习,带头批邓,带头反击右倾翻案风,带头抓革命促生产,巩固和发展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他们积极引导广大群众紧密联系历史的和现实的阶级斗争,批判邓小平鼓吹“三项指示为纲”的修正主义纲领、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联系文化大革命以来“到处莺歌燕舞”的大好形势,批判邓小平翻文化大革命案、算文化大革命帐的罪行;联系学大寨运动所取得的累累硕果,批判邓小平歪曲大寨根本经验、妄图破坏农业学大寨的罪行。通过学习和批判,广大干部、群众提高了识别路线是非的能力,更加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他们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继续认真贯彻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学习大寨的根本经验,狠抓革命,猛促生产,以夺取夏粮丰收的实际行动,回击右倾翻案风。小麦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量三分之一左右的山东省,各级党委在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小麦是一种增产潜力很大的高产稳产作物,大力发展小麦生产,对于加快全省农业发展的步伐,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批邓斗争的推动下,各级党委加强领导,建立了麦田管理队伍和小麦丰产指挥田,并且充分发挥由干部、贫下中农、知识青年、技术人员相结合的科学研究组织的作用,及时总结和推广小麦高产的先进经验,促进了小麦的增产。
在夏粮作物生长期间,我国南北各地先后遇到低温、阴雨、干旱、风雹、病虫等多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在批邓斗争中焕发了革命精神的广大干部、群众,坚定地树立起抗灾夺丰收的雄心壮志,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英雄气概,一次又一次同灾害进行顽强斗争,终于夺得了夏粮的新丰收。
认真学习,深入批邓,大大提高了农村各级领导干部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自觉性,促进了机关工作的改革和干部的思想革命化。近几年来,上海郊区各级领导干部普遍实行了“三三制”。他们分期分批到公社、大队蹲点,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深入调查研究,增强了与贫下中农的深厚阶级感情。在批邓斗争中,各级干部认真学习毛主席的重要指示,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增强了同党内走资派斗争的自觉性。他们说,只有自觉地限制资产阶级法权,与普通劳动者划等号,才能作群众的贴心人,当革命的带头人。在夺取夏粮丰收的战斗中,在社队蹲点的干部,坚持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和他们一同学习、一同开展批邓,带领群众反击右倾翻案风,进一步发展了郊区的大好形势。去冬今春以来,全国各地党委先后抽调一百六十多万名干部深入农村蹲点,坚持和贫下中农实行三同,认真学习,努力改进思想作风,深入调查研究,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紧密结合批邓和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进行生动具体的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大批修正主义,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从而大大加快了农业学大寨的步伐,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目前,我国农村呈现一派大好形势。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社教运动的重要批示,学习毛主席在文化大革命过程中特别是反击右倾翻案风以来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决心深入批判邓小平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把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进行到底。他们以高昂的革命精神,继续深入地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坚守在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同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抓紧抓好秋季作物的田间管理,努力夺取今年农业的全面丰收。(附图片)
山东省肥城县汶阳公社五万亩小麦单产一季过“长江”。图为这个公社砖西大队的社员边收割,边脱粒,边交售,打麦场上一片欢腾。
新华社记者 摄


第1版()
专栏:

农民办大学 农民上大学
——记辽宁省朝阳地区推广朝农经验
在辽宁省西部朝阳地区一条又一条山沟里,教育革命鲜花怒放。文化大革命前,这里一所大学也没有。文化大革命中有了朝阳农学院后,县办的、社办的、队办的各种五七大学,象雨后春芽一般出现。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民主革命后,工人、贫下中农没有停止,他们要革命。”在朝阳地区这些“土”大学里,我们听到了贫下中农继续革命的巨大脚步声。他们要限制资产阶级法权,逐步缩小三大差别;要实现劳动人民知识化,当社会主义时代的新农民。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运动和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所激发起来的一股革命洪流。
早在一九七○年,当朝阳农学院刚刚搬到山沟里来办学的时候,大凌河两岸的劳动者,就成群结伙地奔到朝农来学习。他们说:“旧大学是资产阶级把门,现在该咱们给大学当家啦!”每年朝阳农学院招生,全地区都有成千上万的人要求入学。
一所朝阳农学院无法满足大家的要求。广大贫下中农为了加快农业学大寨的步伐,要求有更多象朝农这样的大学。一九七二年,中共朝阳县委领导同志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时,就深刻感到全县农、林、水利各个方面都迫切需要社会主义建设人材,感到了劳动人民要求知识化的强烈愿望。他们算了一笔帐:按照全县农业学大寨的规划,到一九七六年需要一支两万人的科技队伍,而这样大的一支队伍,光靠国家分配是远远不能解决的。一位老贫农学习了毛主席《七·三○指示》以后,激动地对县委领导同志说:“毛主席的指示,说到咱心窝里去啦,你们要跟朝农学,快办这样的大学。”调查回来,县委领导同志重温毛主席的《七·三○指示》,感到字字暖人心。他们下定决心:“有朝农作榜样,全县八十三万贫下中农就不信办不好一所大学!”
一九七二年,在中共朝阳地委的领导下,在朝阳农学院分布各县的科教基点的基础上,全地区六个县都办起了五七大学。
如今,四年过去了。这些县办五七大学都发展壮大了。就拿朝阳县五七大学来说,它的总校设在一条山沟里,十个专业分校散布在全县沟沟岔岔。什么修正主义的“正规化”,什么旧教育制度,在这里统统没人理睬。他们完全从贫下中农的需要出发,贫下中农需要什么专业就办什么专业,需要什么时候办,就什么时候办,需要办多久就办多久,需要在什么地方办,就在什么地方办。朝农创造的各种办学形式,在这所五七大学里几乎都有。贫下中农自豪地说:“我们这所土大学,比过去那种洋大学好,好就好在它能多快好省地培养我们所需要的人材。”这所五七大学已经为全县培养了一万四千多名毕业生。还办理论学习班十四期,为全县教育战线输送了理论辅导员九百多名。经过四年艰苦奋斗,这所五七大学师生用自己的双手盖起四百六十多间校舍,扩建了二千二百多亩学农基地和一座校办工厂,基本上实现了办学经费自给。
新生的幼芽虽然嫩弱,却具有坚不可摧的生命力。五七大学历史虽短,却深深地扎根于贫下中农之中,什么样的冷风也吹不垮。一九七二年,社会上刮起一阵修正主义回潮风,当这股邪风吹到北票县东官营子公社五七大学的时候,公社党委和学校革命师生给予了迎头痛击。
这所社办五七大学,是在学习江西共大的基础上,跟朝农同时诞生的。学校办在自然条件较差的一个小山村——喇嘛洞生产队。修正主义回潮时,有人要求下山,指责说:“在兔子不拉屎的山头上办大学,不是自讨苦吃吗?”公社党委顶住这股邪风,带领师生认真学习毛主席的《七·三○指示》和《五·七指示》,下队听取贫下中农的意见。师生们每到一处,都听到贫下中农交口称赞五七大学好,说这个“土”大学,“土”教师,培养出来的“土”学生真顶用。师生们认定朝农的经验不能丢,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忘,坚决在山上继续办下去。当时,县里有人打着“提高教学质量”的招牌,搞什么全县关门会考。这所五七大学师生不理这个碴。县里搞会考,他们学朝农,搞会战,在沙滩上奋战十天,造地十亩,并自豪地说:“这就是我们最好的答卷。”
在斗争激烈的日子里,朝阳农学院党委领导同志带着无产阶级的战斗情谊,来到这个五七大学,和他们互相勉励要顶住这股修正主义妖风,把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进行到底。这个学校教师不够,朝农每年都承担为他们培养师资的任务。战友的支持,鼓舞了这个五七大学师生的革命斗志。他们说:“有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撑腰,有朝农作榜样,天大的困难我们能战胜。”
办了五七大学,促进了东官营子公社人变、地变、山变。过去,喇嘛洞是个“山多树木稀,地多产量低,天旱人盼雨,大雨山扒皮”的穷山村,社员年年吃返销粮。五七大学成立以后,积极推广朝农经验,坚持在创业中育人,育人中创业。六年来,师生们同喇嘛洞社员一起,大批修正主义,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使穷山窝变成了米粮川,粮食亩产千斤,跨入了这个公社农业学大寨的先进行列。如今的喇嘛洞,花果满山坡,五谷香山窝,牛羊遍地跑,社员乐呵呵,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朝农之花不但在各县、各公社结果,在生产大队也开始结出丰硕的果实。
朝阳县十二台子公社腰而营子大队是个八百多户的山村,跟朝阳农学院联系密切。朝农经常派教师到这里来蹲点。老教授龚畿道等就多次带领朝农学生来这里协助社员搞科学种田,建设科学实验站。这里还有好几名朝农的“社来社去”毕业生。从朝农第一期分段教学班毕业的袁振民,一九七一年回到大队后,担任科研站站长,在全大队培训出两百多名科技人材。科研站负责的两杂制种田,培育的种子不仅供给本大队、本公社、本县,还调出一百五十多万斤支援了外地;他们的棉花原种场,几年来培育出纯度很高的棉种,有三十八万斤调到外地,一部分还跨过高山大洋种到了友好国家的土地上。这个大队的干部从朝农的办学路线和朝农毕业生的身上,看到农民办大学的重要性。他们说:“地区办朝农,各县各公社也办了朝农式大学,我们也要办!”于是,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在几间平房里就把业余大学办了起来。
这所农民五七大学,既是培养党、团员骨干的基地,又是科学研究的场所,越办越兴旺。学员们不过沟,不过河,庄稼院里上大学,学马列,搞科研,不断提高了继续革命的觉悟。前几年,这个大队不少人在自留地里种商品菜,拿到自由市场上去卖高价,小生产的自发势力一度泛滥,影响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发展。以前,许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样做不对。在农民五七大学里,大队党支部的同志和大家一起反复学习毛主席的教导:“列宁说,‘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工人阶级一部分,党员一部分,也有这种情况。”革命导师的教导,一下子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高了大家的思想认识,看到了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危害性。在党员的带动下,腰而营子大队就再没有人在自留地里种商品菜了。大家齐心走社会主义道路,一九七五年粮食亩产一下跨过了《纲要》。
这样一些“土”大学,人人爱,人人夸,人人争着上。在朝阳地区,四五十岁的农民上大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例如,有个“潘大学”,名叫潘凤明,五十七岁,是朝阳县凌北公社铁营子大队管果园的社员。自从听了朝农“王大学”的事迹,他也想上大学。今年年初,老潘头从有线广播里听到县五七大学要招生,心眼里那叫高兴啊!他注意听,那广播里说五七大学招生不限年龄、文化程度和是否结婚,他觉得挺好;又听,说是有两个条件,一要热爱农村,扎根农村,他想我这辈子想也没想过离开农村;二要有两年以上的实践经验,他想我已干了四十多年了。决心下定,就说服儿女们,然后理了发,刮了胡子,换了身衣服,背着行李来上县五七大学了。大伙说:“朝农有个‘王大学’,咱老潘头就叫‘潘大学’吧!”
“潘大学”一进校门,就积极参加批邓斗争,而且一批就击中要害。他说:“要是依了邓小平,咱们这些人还能上大学吗?咱们劳动人民还能知识化吗?”老汉提出,咱要学朝农,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对着干,决不能让邓小平复辟资本主义,把我们又拖回到只有地主有文化,农民没有文化的旧社会去!
千千万万个“王大学”、“潘大学”如此热爱朝农,热爱朝农式的大学,他们万众一心地要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缩小三大差别,要实现劳动人民知识化,党内最大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邓小平妄想扼杀朝农,妄想阻挡贫下中农继续革命的前进步伐,办得到吗!
在深入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伟大斗争中,中共朝阳地委今年三月召开了推广朝阳农学院教育革命经验现场会,要求全地区各级党委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学习马列和毛主席关于教育革命的论述,进一步抓好推广朝农经验的工作,推动朝阳地区教育革命不断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地区六个县都有了五七大学;全地区一百九十四个公社试办起了各种五七大学共一百八十多所;生产大队办的业余五七大学已发展到一百六十多所。数以万计的农村人民公社社员进到这些“土”大学里,又学政治,又学文化,又学科学技术,又批判资产阶级。一批又一批新型农民从这些“土”大学里毕业出来,成为农村三大革命运动的强大生力军。
农民办大学,农民上大学,正在朝阳农学院的故乡汇成滚滚向前的洪流。一代新型农民的前进步伐,必将踏碎党内走资派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迷梦!
《光明日报》记者 新华社记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