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7月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在斗争中成长的一个新党员
——记刘力从文化大革命以来的斗争事迹
文化大革命的浩荡东风,给我们伟大祖国带来了绚丽的春天。伟大领袖毛主席接见过的千百万红卫兵,经过阶级斗争风雨的锻炼,如春苗破土,迎着太阳生,顶着风雨长,紧跟毛主席的战略部署,战斗在祖国各地不同的战线上,谱写红卫兵继续革命的壮丽篇章。
一九六八年十月八日,鞍山第五中学红卫兵刘力响应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与工农相结合的伟大号召,和战友们一起,到海城县感王公社于官大队插队落户。
第一课,大队党支部书记吴本富把他们领到村头,讲述于官大队贫下中农苦难的过去,讲述解放以来于官大队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刘力上了深刻的一课,激动地说:“文化大革命前,在学校上了那么多课,就是没上阶级斗争这门主课。今天,贫下中农给俺打开了眼界,俺一定要牢记阶级苦,不忘血泪仇,在农村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中摔打磨练!”
秋收季节到来了。刘力和社员一起拣棉花。这本来不算重活,可她累得腰酸腿疼,一边拣一边说:“下场雨多好,大家歇歇乏!”一个老贫农接着说:“孩子,这会儿就怕雨。棉花开得这么好,再有几个晴天就能拣完。下雨,棉花可就糟蹋了。”这天晚上,刘力想了很多。下乡以来,贫下中农给她上的这两堂课,使她看到了自己与贫下中农的差距,找到了好老师。这时她再学习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教导,感到格外亲切,走上山下乡的路,更坚定、更自觉了。
有一天,一个生产队不顾秋收大忙,偷偷把两头大骡子卖掉,打算计入当年分配。这事引起了刘力的注意。她向贫下中农请教,贫下中农说:“在秋收大忙季节卖骡子,是破坏生产;卖了钱搞‘当年红’,是削弱集体经济,这是刘少奇分光吃光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回潮,是走资本主义的路。”贫下中农的话打开了刘力的心窍。第二天,刘力和战友们贴出了《评卖骡子的实质》的小评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贫下中农赞扬评得好。也有个别人说:“骡子是自繁的,市场是国家开放的,卖两头骡子,增加积累,参加分配,为群众、为集体,有啥不对?”刘力她们在贫下中农支持下,又写了二评三评卖骡子的小评论,一针见血地指出:“骡子是自繁的,为什么不向革委会请示就偷偷地卖掉?市场是国家开放的,为什么不到市场去卖,而到马路沟里捅胳肢窝?政策规定卖牲口百分之七十打入积累,百分之三十参加分配,你们为什么倒拉牛?说穿了就是分集体的家底,拆社会主义的台。”小评论打中了要害,刹住了资本主义歪风,贫下中农拍手称快,斗争赢得了胜利。
几年来,刘力和她的战友们,在贫下中农教育下,发扬红卫兵的革命造反精神,先后写出了《一车谷草往哪卖?》《谷子为什么不间苗?》《这是刮的什么风?》等三千多篇小评论,协助大队党支部进行阶级斗争、路线斗争教育,对巩固农村的社会主义阵地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一九七○年十月,刘力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以后又被选为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公社党委委员和县委委员。一九七四年十一月,二十四岁的刘力当选为感王公社党委书记、海城县委常委和县革委会副主任。
刘力当了公社党委书记,贫下中农热烈拥护,大力支持。一位老贫农告诫她:“刘力呀,工作千头万绪,可不能偏了方向啊!”刘力说:“放心吧,大伯,贫下中农给了俺权力,俺一定努力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为贫下中农掌好权!”也有人劝刘力:“你现在是领导干部,不是红卫兵了,还是稳当一些好。”刘力坚定地回答:“不斗资本主义,不批修正主义,就干不成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可阶级斗争并没有结束。我不能磨掉斗争的楞角,我要坚持斗争。”
前年冬天,农田基本建设热火朝天。起初出勤的人很多,干劲很足;过了些日子,出勤的人少了,有些人干活也不起劲了。这是怎么回事?“工作千头万绪,可不能偏了方向啊!”刘力想起老贫农的话,就同其他党委成员一起,边劳动边调查,从方向、路线上找原因,发现又是资本主义捣乱。有个大队以改良土壤为名,抽调大车、劳力,挖沙子去卖钱,影响了一些人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刘力指出:“这是挂社会主义招牌,干资本主义勾当。”她带领党委成员和贫下中农,同资本主义倾向进行坚决的斗争,在全公社范围内发动了一场“怎样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的讨论。革命大批判的烈火燃遍公社的每一个角落,社会主义教育深入全公社各家各户。外出搞不正当副业的大车回来了,躲在家里不出工的人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了,掀起了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热潮。
去年秋天,刘力从邓小平在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的讲话中,闻到了阶级斗争熄灭论、唯生产力论的臭味。她回顾文化大革命的战斗历程,阶级斗争一天也没有熄灭过,而鼓吹阶级斗争熄灭论的,常常是别有用心的人。想到这里,毛主席的教导在她耳边响起:“全体党员,全国人民,不要以为有一二次、三四次文化大革命,就可以太平无事了。千万注意,决不可丧失警惕。”毛主席的教导,使刘力心明眼亮,她坚定地说:“不抓阶级斗争,光抓生产,就要走到修正主义邪路上去,我们决不能走。”刘力和老书记关廷奎等一起,来到感王公社学大寨先进单位范家大队,召开学大寨学根本,狠抓阶级斗争,促进农业生产现场会,引导全公社的农业学大寨运动,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前进。
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斗争开始后,刘力带领广大干部和群众,向党内最大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邓小平发起猛烈的反击。白天,她在大批判会上愤怒声讨邓小平翻案复辟的反革命罪行;深夜,她写大字报批判邓小平“三项指示为纲”的修正主义纲领。在田间地头,在家庭院落,在公社大批判会上,刘力宣讲中央文件,带头分析批判。贫下中农说:“小刘还是当年红卫兵的那股劲。”刘力认为这是贫下中农对自己的鼓舞和期望,在日记中写道:“走资派还在走,红卫兵要战斗!”
本报工农兵通讯员


第5版()
专栏:

榆树县干部赞扬“三结合”
老、中、青三结合,是文化大革命中涌现的社会主义新生事物。最近,吉林省榆树县的干部,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畅谈这个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和深远意义,热情赞扬老、中、青三结合好!
三结合的班子越战越强县委书记谢效模: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们县农业生产一年一大步,十年跨了十大步。去年向国家交售八亿斤粮食,相当一九六五年的总产量。农业生产为啥发展这样快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大革命中实现了老、中、青三结合,使领导班子能够很好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文化大革命以来,我们县委按照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五条标准,先后从基层选拔了八百多名青年,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认真实行老、中、青三结合。这些青年人,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高,学习革命理论劲头足,对新鲜事物敏感,有一股子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他们给领导班子注入新鲜血液,带来了革命朝气。
去年六月,我们县下了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大冰雹,灾情最严重的福安公社,十多万亩庄稼,被打得几乎净光。当时,我正在市里开会,连夜赶回县里,听说县委常委、青年干部姜明才已到灾区去了,心里挺高兴。可又想,小姜比较年轻,他去处理这么严重的灾情,我有点不放心。
第二天一早,我亲自赶到灾区,小姜正和贫下中农一起抗灾,搞得热火朝天。贫下中农高兴地对我说,小姜来到这里,就和大伙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学习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打击资本主义势力,鼓励大伙在雹灾面前不低头,抗灾夺取大丰收。
经过四、五天的奋战,抗灾保苗取得了全部胜利。这一年,福安公社不仅没有减产,反而获得了从来没有过的大丰收,对国家作了很大的贡献。
象姜明才同志这样的青年干部,在榆树县有一批。他们生龙活虎般战斗在各条战线上。
老干部变年轻了县委委员张华:
县委领导班子实行老、中、青三结合以来,我经常和青年干部在一起学习、一起工作。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不少好思想、好作风,学到了不少新经验。
这批青年人,都是在文化大革命中锻炼成长起来的。他们来自基层,不忘工农,和群众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就说韩永芝同志吧。她是个下乡知识青年,当了干部,还是惦记着自己的战友和贫下中农,经常抽空去看望他们,同他们谈心,一起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贫下中农有什么心里话,知识青年有什么意见和要求,都愿意找她谈。因此,小韩耳朵灵,心里明,工作起来办法多,解决问题又快又好。青年干部和群众的鱼水关系,青年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热情,对我触动很大。
文化大革命前,我是县委副书记,经常坐在办公室里,不注意思想改造,觉得官当得不小了,工资也不少了,思想停顿起来,不想再前进了。广大干部和群众是要继续革命的,我不前进了,就脱离了群众的大多数。我还自以为高明,不肯和群众划等号,动不动就发脾气、训人。文化大革命的滚滚洪流,猛烈地冲刷了我的资产阶级思想和作风。
参加了三结合的领导班子后,在党的教育下,在青年干部的感染下,我焕发了革命青春。我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经常一起下乡蹲点,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我的心和群众贴近了,眼睛亮了,觉得越来越年轻,越干越有劲。
张华同志的变化确实很大。他是县委领导班子中年龄最大的,今年五十八岁了,身体又不好,可他经常和青年干部一起学习,一起蹲点调查,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他总是说,看到青年干部那样朝气蓬勃,自己也就有劲头了。
青年干部增长了才干县委副书记孙中禹:
我们这些青年同志,刚进领导班子时,都有一个决心: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挑起千斤担,接好革命班。可是,乍一挑那么重的担子,心里真有点打鼓,生怕闹不好,捅出个漏子,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领导班子中的老同志,很理解我们的心情,又是帮,又是带。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每走一步,老同志都付出很大努力。
我当了县委副书记以后,在全县最后进的公社蹲点。县委书记三天两头来看我,和我一起学习毛主席的教导,一起分析情况,研究问题,用过去有的同志就生产抓生产吃过的苦头,教育我抓紧阶级斗争这个纲,使我不断提高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摆正纲和目的关系。其他的老同志,也是十分关心我的成长,经常帮我出主意。所以,我干起工作来,心里有底,没有什么顾虑。群众看我干得欢,劲头更足了,几个月的时间,就使公社的后进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县委副书记回良玉:
有许多工作,老同志总是有意识地把我们推到第一线,使我们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一九七四年,县委派我到长期后进的于家公社担任党委书记。贫下中农热情支持我的工作。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我发现这个公社资本主义倾向比较严重,阶级敌人用种种手段腐蚀拉拢干部,破坏集体经济。于是,我和这个公社的干部、贫下中农一起,狠狠打击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广大社员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很快调动起来,这个公社一年就大变了样。实践使我体会到,有了文化大革命,有党的培养教育,我们这样的青年才能走上领导岗位;不实行老、中、青三结合,没有老同志的传、帮、带,我们也不会这么快地成长起来。
贫下中农的评语
榆树县的贫下中农,看看现在朝气蓬勃的县委领导班子,想想文化大革命前县委许多干部的情况,一分析,一对比,总说:“还是老、中、青三结合好,三结合使老干部不脱离群众,使青年人得到锻炼,使广大干部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本报工农兵通讯员调查整理)


第5版()
专栏:

常委会后
山西省新绛县 梁冬窗外,繁星点点,屋内,灯光闪闪。常委会早已开过,是谁还彻夜不眠?县委书记浑身是青春的火焰,副书记鬓发斑白,深谋稳健;哟,这是新县委任职的那天,一老一少,回忆文化大革命的战斗
历程。副书记望着一代新苗,心潮象大海的波澜:难忘啊,十年前,一位红卫兵冲破修正主义路线,把一张张大字报贴在县委门前。大辩论他同我面对面,在干校他同我共锄一垄田,多少次促膝深谈,帮助我回到毛主席革命路线一边。更难忘,还是那位红卫兵,把火红的袖章送我作纪念,勉励我把文化大革命的教育永记心
间。那位红卫兵正是面前的县委书记;十年战斗,十年学习,十年锤炼,象一棵青松,成长,成长,耸向云天。窗外,已是红霞满天,屋内,阵阵春风拂面,昔日,同一个战壕里战斗,今天,革命路上并肩向前。


第5版()
专栏:来信

雷锋就在俺面前编辑同志:
俺叫黄祖英,是个五保户,今年六十七岁了。在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斗争中,听说党内最大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邓小平攻击文化大革命以来的人民军队,胡说什么“雷锋叔叔不在了”,真把俺的肺气炸啦!俺没念过书,是个大老粗,可哪是秧苗,哪是稗子,俺分得最清楚。
解放前,俺生了十个娃子。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压榨下,十个娃子先后病饿夭亡,俺老伴也积劳成疾,刚解放不久就去世了,只剩下俺这孤老婆子。
解放后,党和政府实在关怀俺,生产队经常派人料理俺的生活。一九七一年开春,俺这生产队住上解放军,他们得知俺的情况,就把照顾俺生活的事承担下来。每天清早,他们就来给俺挑水、劈柴、扫院子,帮俺料理一切家务。打那年起,连队的战士换了一茬又一茬,可每天为俺办好事一直坚持到如今。六年了,风雨不误,从来没有间断过。去年腊月二十八,鹅毛大雪下了一天一夜。俺想:这么大雪,路可滑呀,家里还有半缸水,够吃几顿的,小伙子们可别再来挑啦。可第二天一早打开房门一看,俺就怔住了:清清的一担水,摆在门前台阶上,雪地上两行脚印,一直通到半里多远的井台上。象这样的事多着哩!
战士周国发给俺挑了三年多的水,在离开连队的那一天,还为俺劈了能烧好几天的柴,把水缸挑得满满荡荡的,又把刚入伍的新战士领到俺这儿,一遍又一遍地嘱咐:“千万别忘了给大娘挑水。”俺在一旁听着,不知说什么才好,眼泪一直往下掉。这些新战士接过老战士的扁担,照旧每天给俺挑水。
旧社会给俺留下了一个咳嗽病根,每当遇上寒天,就憋得喘不过气来。有一回,俺这老毛病又发了,一连七天起不了床。那几天,连队的同志们可真费了心。炊事员把香喷喷的饭菜端到俺手里,卫生员不分白天黑夜地给俺打针、吃药,真比亲人还要亲哪!这不是雷锋就在俺面前吗?
可是,邓小平胡说:经过文化大革命,人民军队中“雷锋叔叔不在了”。他的心肝,俺看得清,就是说人民军队的坏话,就是想顺顺当当地复辟资本主义,把俺们重新拖回吃人的旧社会中去。俺贫下中农坚决不答应!
湖北省南漳县黄滩大队贫农社员 黄祖英


第5版()
专栏:

新委员 侯克云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