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6月2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毛主席语录
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第2版()
专栏:

赤脚医生人人夸
上海市川沙县江镇公社贫下中农
说起赤脚医生,我们从心里喜欢。她在文化大革命中成长,和我们贫下中农血肉相连。
一九六八年九月,我们公社的赤脚医生调查报告发表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对这个社会主义新生事物作了充分的肯定,我们听了毛主席的光辉批示,高兴得直流眼泪。大家一个劲儿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胜利万岁!”
我们公社八十多名赤脚医生,除了向部队、大学、卫生院和领导部门输送了一批骨干外,还有六十九人。他们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指示,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积极开展防病治病工作,努力为贫下中农服务,成为农村卫生革命的生力军。一九七四年,我们公社的赤脚医生王桂珍代表全国百万赤脚医生,出席了世界卫生会议。
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是我们贫下中农的生命线。毛主席支持、肯定的赤脚医生,是我们贫下中农的贴心人。赤脚医生坚决执行毛主席的革命卫生路线,使农村医疗卫生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万恶的旧社会,我们贫下中农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剥削,看病的权利都被剥夺了。那时,“医院大门八字开,有病无钱莫进来”。大沟大队老贫农陈四妹的女儿得了重病,好容易借到几块钱去请大夫,那个阔大夫却恶狠狠地说:“这点钱能看啥病!”陈四妹哭着回到家里,孩子已经死了。在旧社会,穷人贫穷多病,看病比登天还难!
文化大革命前,有些资产阶级医生跟旧社会的“郎中”没啥两样。在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统治下,他们呆在大城市里,只为少数人服务,对什么“养身疗法”、“肥胖症”等“尖端”学问很有兴趣,对农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却置之不理。有一年农事大忙季节,我们这里流行一种病,很多社员受了传染,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生产,可是没有医生下乡防治。一位老贫农患重病需要开刀,因为交不起住院费,三次到医院,三次被推出来。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一言难尽,那时候,我们贫下中农多么盼望有自己的医生啊!
文化大革命使我们多年的愿望实现了。一大批“手上有老茧,脚上有泥巴,肩上有药箱,胸中有贫下中农”的赤脚医生,在农村医疗卫生阵地上扎了根。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他们又防病又治病,既会中医又会西医,既能搞医又能搞药,他们是又红又专的多面手。我们贫下中农就是需要这种用得上、管得着、养得起的赤脚医生。
共和大队赤脚医生陈建国,有一次抢救一位患高血压病的老贫农,饭不吃,觉没睡,采取各种措施耐心治疗,病人终于脱险了。在回家的路上,建国想的不是吃饭、睡觉,而是怎样解除高血压这种病对老年社员的威胁。从此,他背上药箱,拿着血压计,挨家挨户替每一个四十五岁以上的社员做了仔细的检查,掌握了这些社员的健康情况。
赤脚医生风里来,雨里去,为了我们贫下中农的身体健康,象电影里的田春苗一样,舍得豁出自己的一切。他们为了抢救被毒蛇咬伤的社员,连夜拿着手电筒下田采新鲜草药;他们把刚生下来处于休克状态的孩子抱在怀里,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终于使孩子起“死”回生;他们为防病治病,坚持随叫随到,送医送药上门,常常一顿饭分几次吃,一宿觉分几次睡。你要感谢他们,他们总是说:“这是执行毛主席的革命卫生路线,为贫下中农掌好医疗卫生大权,再苦再累心也甜。”
赤脚医生始终保持着贫下中农本色,奋战在农业学大寨第一线。他们心不离群众,手不离劳动,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我们在哪里战斗,他们就在哪里出现。王桂珍是赤脚医生的好榜样。她结合到公社领导班子以后,地位变了,担子重了,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的作风没有变,还和往常一样,背起药箱巡诊,扛起锄头劳动,受到社员群众的热情称赞。现在我们的赤脚医生实行“三三轮换制”,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巡诊治病,预防疾病都不误。
我们公社党委和贫下中农,对自己的赤脚医生的成长、壮大十分关怀,经常给他们办路线斗争教育学习班,忆苦思甜,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使他们在阶级斗争的大风大浪中,挺得起,站得稳。公社卫生院的革命医务人员黄钰祥等同志,也和赤脚医生一样,经常到大队巡回医疗,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自觉改造世界观,并且帮助赤脚医生在实践中提高医疗技术。
现在,赤脚医生不仅能够治疗农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还可以和革命医务人员一起,做比较复杂的手术,治愈率越来越高。
比比从前,看看现在,真是两条路线两重天。赤脚医生实在好,好就好在贯彻执行了毛主席的革命卫生路线,限制了资产阶级法权,缩小了三大差别,打破了资产阶级在医疗卫生战线上的一统天下,为我们贫下中农牢牢地掌握了医疗卫生大权,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
党内最大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邓小平,出于复辟资本主义的险恶用心,胡说赤脚医生是“试验阶段”,妄想继续用修正主义卫生路线统治我们,把“城市老爷卫生部”的牌子重新挂起来。我们贫下中农坚决不答应。让我们的赤脚医生队伍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继续前进!(附图片)
受贫下中农欢迎的赤脚医生   唐允仁摄


第2版()
专栏:文化大革命好

斗争是最好的格言
山西高平县委常委、县革委副主任 王学科
马克思的女儿燕妮·马克思问父亲最喜欢的格言是什么?马克思回答说:斗争。
毛主席最近教导我们说:“不斗争就不能进步。”回顾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十年的战斗历程,我最深切的体会是:斗争是革命者最好的格言。
文化大革命初期,我是高平县丝织厂的保养工。当时,我们恨透了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感到非起来斗争不可,就写大字报批判修正主义路线,批判县里、厂里执行修正主义路线的走资派,立即遭到刘少奇推行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压制;可是,压制更激发了我们的斗争热情。遵照毛主席关于“对反动派造反有理”的教导,我厂革命工人和全县革命群众联合起来,坚持斗争,取得了斗争的胜利。我在斗争中受到教育和锻炼,加深了对党的认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又参加了厂和县的老、中、青三结合领导班子,由一个普通工人,走上了领导岗位。
一个革命者,在受到推行修正主义路线的“大官”们压制的时候,要敢于斗争,勇于反抗。但是,斗争取得胜利以后,能不能继续坚持斗争,对革命者来说又是一个新的考验。党的九大以后,有一段时间,我只看到文化大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在欢庆胜利的锣鼓声中,脑子里阶级斗争的弦绷得不紧了,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文化大革命搞了几年,现在该好好抓生产了”的论调,觉得颇有道理。在那些日子里,我不是同战友们夜以继日地搞技术革新,就是满身油污地同大伙一起搞生产。阶级斗争的弦松一松,资产阶级就攻一攻。就在我们只顾埋头生产的时候,阶级斗争却在激烈地进行着。厂里刮起了“物质刺激”的歪风,说什么这一段工人干得好,抓到了“利润”,厂部要给每个工人发一双皮鞋,以示奖励。
听到这种说法,我脑子里画了一个问号:为什么文化大革命中批判过的“物质刺激”、“利润挂帅”,现在又冒出来了?这些问号使我绷紧了阶级斗争这根弦。我代表工人群众,在厂党总支会上批判阶级斗争熄灭论和唯生产力论,并对用皮鞋刺激工人积极性的错误作法提出反对意见,刹住了这股歪风。
林彪叛党叛国,妄图谋害伟大领袖毛主席,使我大吃一惊,原来斗争不仅在我厂,在全国也还这样激烈啊!这又给我上了一堂阶级斗争课。批林批孔以来,我们坚持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结合我县有的单位不抓阶级斗争,中了唯生产力论的流毒,又走了回头路的典型事例,狠批孔孟之道,狠批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在斗争中认清了这样一个道理: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对资本主义,对修正主义,就是要斗,如果满足于斗争的胜利,看不见新的斗争,就会迷失方向,不但不能抵制改头换面出现的修正主义路线,还可能受骗上当,跟着修正主义路线跑。
去年,邓小平大刮右倾翻案风,也吹到了我们县。我们不听他那一套,坚决顶风上,对着干。邓小平诬蔑合作医疗、赤脚医生,我们就到米山公社南朱庄大队,总结赤脚医生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巩固了合作医疗,保障了人民健康的典型事迹,大加宣扬、推广。邓小平引诱赤脚医生走“草鞋——布鞋——皮鞋”的邪路,我们便鼓励赤脚医生永远“赤脚”,坚持农村干革命,做捍卫毛主席革命卫生路线的坚强战士。
我们同邓小平对着干,坚决斗,反击了右倾翻案风,保护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新生事物。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同刘少奇、林彪、邓小平的修正主义路线反复搏斗,在斗争中胜利前进的十年。我们这些青年干部同文化大革命血肉相连、息息相关。我们十年走过的路程是斗争的路程,今后也要在斗争中走下去。县里的同志说我们同文化大革命初期相比,又变又没变,没变的是保持了文化大革命初期的革命斗争精神,变的是提高了斗争水平。这是对我们的鼓励和鞭策。我一定牢记斗争这条格言,树立同党内资产阶级长期作战的思想,永远斗下去。


第2版()
专栏:

劈风斩浪的水兵
我们至今记忆犹新:在西沙保卫战中,一批刚刚穿上海军服的青年战士,驾驶着战舰,劈风斩浪,无所畏惧地同敌舰格斗,为保卫祖国的宝岛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人们每当回忆起他们英勇杀敌的情景,总要谈到一等功臣郭玉东同志。
郭玉东是某舰的水兵。正当战斗激烈进行的时候,敌人的一发炮弹打进舱室,郭玉东负了重伤,海水哗哗地向主机舱涌去。主机是军舰的关键部位,一分一秒不能停。郭玉东不顾伤痛,脱下呢军服,裹在堵漏木塞上,抡起大锤,以惊人的毅力,把它砸进洞孔。漏洞堵住了,主机运转正常,战舰继续前进,配合兄弟部队夺得了战斗的胜利。然而,郭玉东同志没有亲眼看到战斗的胜利。他牺牲在自己的战斗岗位上,依然保持着奋力抢堵漏洞的战斗雄姿。
郭玉东在这以前,从来没有经受过战火的考验,他的这种勇敢精神是哪里来的呢?战友们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一个珍藏的红卫兵袖章,找到了答案。郭玉东的勇敢精神,正是在文化大革命的风浪中锻炼出来的。
文化大革命初期,郭玉东跟千千万万红卫兵一样,高举“对反动派造反有理”的战旗,大造刘少奇推行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被选为学校红卫兵组织的负责人。后来,他积极响应毛主席发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同阶级敌人破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罪恶行为坚决斗争,踊跃报名上山下乡。持续的激烈的阶级斗争,锻炼了郭玉东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战的决心。在西沙保卫战中,这种决心化为令人敬佩的英勇行动。
郭玉东牺牲了,西沙保卫战早已胜利结束了,他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战的英勇精神,在他的战友中间不断发扬光大。
去年的一天,邓小平鼓吹“打钢仗”的谬论,吹到了郭玉东生前所在的英雄战舰上。曾同郭玉东并肩杀敌的共产党员、一等功臣梁任令听了这些谬论,马上感觉味道不对:“‘打钢仗’?在西沙保卫战中,我们几艘小艇加起来,还不如敌人一艘战舰吨位大。可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水兵,发扬勇敢战斗的精神,在兄弟部队和民兵配合下,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这那里是什么‘打钢仗’!”他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军事著作,断定邓小平胡说“打钢仗”,是根本违背毛主席教导的,于是向领导同志谈了自己的看法,受到同志们的赞扬和支持。
在深入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高潮中,英雄的战舰上出现了许多批邓的“小闯将”。三等功臣管纪威在讨论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这个问题时,有一个很好的归纳。他说:社会主义时期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这是党内产生走资派的必然性;由于走资派披着马列主义外衣,比党外的资产阶级更有欺骗性;走资派掌握了大权,妄图在我国复辟资本主义,具有更大的危险性;从刘少奇、林彪到邓小平一个一个跳出来,说明了我们同走资派作斗争的长期性。管纪威的这个归纳,使大家很受启发。
革命的征途充满斗争,斗争的风雨培养新人。看看我们的英雄战士吧,不管文战武战,他们都能奋不顾身,冲锋陷阵。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深山办学记
在广西西林县山区,各族贫下中农传颂着南宁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陈东曙扎根山区干革命的先进事迹。
一九六九年三月,陈东曙同三十多名红卫兵战友一道,到西林县八达公社那卡大队八门生产队当农民。他在党组织领导下,在贫下中农教育下,迅速成长起来,第二年加入了共青团,以后又在阶级斗争的风浪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一九七二年三月,公社党委派陈东曙到红星大队罗兰生产队创办一所小学。罗兰生产队是一个壮家小村寨,只有十九户人家,一百零三口人。过去上级曾派过一个教师来这里办学,那个教师害怕艰苦离开了,学校陷于停顿状态。
这天,陈东曙参加了生产队队委会,研究办学问题。队委只有七个人,可是到会的人挤满了一屋子。贫下中农告诉他:过去这里几个寨子,没有一所学校。文化大革命前,三个生产队共有一个会计,那个人仗着有点文化,不但不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还要生产队派劳动力给他干这干那。贫下中农多么希望掌握文化!这次队委会给陈东曙上了一课:当一个农村教师,不是单纯拿粉笔教文化,而是要帮助贫下中农掌握文权。
陈东曙决心不辜负公社党组织的委托和贫下中农的期望。学校没有教室,他就同学生一起上山砍木条,割茅草,自己动手搭教室。没有桌椅,他就同学生一起上山锯木板,做课桌椅子,还做了黑板、篮球架、乒乓球台等教学和体育用具。没有花国家一分钱,就把学校办起来了。
这里山高路陡,居住分散,每逢下雨,河水大涨,附近生产队的十几个学生自己不能来学校。遇到这种情况,陈东曙每天就提早起床,到沟边去等学生,把学生一个个背过沟来,放学后又把学生送过沟去。山路难走,他利用休息时间,自动修路,搭桥。
为了使贫下中农子女就学方便,陈东曙提议在附近的罗蒙生产队办一个夜学班。白天,他在罗兰小学上课,晚上到罗蒙夜学班上课。贫下中农称赞说:“小陈为我们的孩子上学,把心都掏出来了。”
现在,罗兰生产队的家家户户都点上了电灯,过去那种“点灯用桐油”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这里用的电,就是陈东曙教学的那个罗兰小学红小兵电站发出的。白天,陈东曙带初中班的学生来电站,结合实地操作,进行电和电站知识的教学。晚上,社员来到政治夜校,在明亮的灯光下,在陈东曙辅导下学理论,唱革命歌曲。社员个个心里乐开了花,真是梦里笑声也觉甜啊!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