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5月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反复辟斗争的英雄战士——评革命现代京剧《审椅子》中丁秀芹形象的塑造
黄式宪
社会各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三七四页),是“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二卷第五六○页)。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因此,文艺创作必须以阶级斗争为纲,努力反映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深刻揭示其斗争的规律和特点,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战斗。小戏,在反映生活、组织矛盾、刻画英雄人物方面,有自己的特点,但同样必须以阶级斗争为纲来结构戏剧冲突。否则必将堕入阶级斗争熄灭论和无冲突论的泥潭,英雄人物也不可能塑造好。
小,是小戏的局限性。但是小戏正因为它小,较之大型的戏剧作品,较易于产生,反映现实的阶级斗争生活较为迅速及时。同时,小戏又总是可以从阶级斗争的某一侧面或片断,从矛盾冲突发展长河中事关大局而又独具特色的某一点生发开去,着力描绘和展示出无产阶级英雄人物最富特征的性格光彩,努力做到鲁迅所说的:“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
革命现代京剧《审椅子》,把六十年代初期农村复辟与反复辟的尖锐斗争,熔铸在一个玲珑剔透的戏剧结构里,使情节集中于地主分子黄三槐偷椅、生产队长丁秀芹审椅并在椅子里查获地主变天帐这一焦点上,深刻地反映出社会主义时期农村阶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精雕细刻地塑造了善于抓阶级斗争大事的农村基层干部丁秀芹的英雄形象。这就生动地表明:小戏不但能够写好阶级斗争,而且能够从时代特征和个性特点的统一上塑造出血肉丰满、光彩照人的无产阶级英雄人物,挖掘出有重大思想意义的主题来。
《审椅子》在塑造丁秀芹的英雄形象时,有如下一些思想和艺术的特色:立意高,构思巧,开掘深。
立意高——剧作者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以党的基本路线指导创作,自始至终抓住阶级斗争来结构戏剧冲突,写好英雄人物。戏剧从矛盾的特殊性入手,围绕着一张特制的红木椅(椅座夹层藏着地主的变天帐)把戏做足、做透。这张红木椅虽小,在戏里却具有特殊的作用——它把历史与现实的阶级斗争联结起来,既是昔日地主剥削农民的见证,又是今日地主阴谋复辟的罪证。它还把江浙农村里的这场斗争和整个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相联结。地主偷椅的故事发生在一九六二年。当时,盘踞台湾的蒋匪帮,猖狂叫嚣反攻大陆,与国际上帝、修、反掀起的反华大合唱遥相策应,国内被打倒的一小撮地主资产阶级,人还在,心不死,无时无刻不幻想着把复辟希望变为复辟行动。蒋匪招魂,地主偷椅,偷椅就是为了搞复辟,这就反映了这个特定的历史年代里阶级斗争的尖锐性、复杂性。丁秀芹“审”椅子,乃是在“树动枝摇风乍起”,阶级斗争表现得十分隐晦曲折的特定情势下,主动向敌人出击的一种独特斗争方式。对于地主阶级的反动本性,她是认识得很清楚的;但对于此时此地究竟是不是黄三槐偷椅以及为什么偷椅,她暂时还判不明、摸不准。她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从对实际情形的调查入手,假借审椅子之名,旁敲侧击,拨草寻蛇,步步进逼,追根究底,终于揭开阶级斗争的盖子,查获变天帐,粉碎了敌人的复辟阴谋。所以,通过偷椅和审椅这一特殊形式的敌我搏斗,深刻地反映了阶级斗争的普遍规律,很有特点地刻画出丁秀芹的英雄风貌,使作品的立意达到了较高的思想境界。
构思巧——《审椅子》围绕着偷椅和审椅巧妙地组织了起伏跌宕、层次分明的矛盾冲突,把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置于阶级斗争波涌浪叠的尖端,工笔细描地刻画出丁秀芹锐敏精细的性格特征。剧作者开门见山,选择矛盾发展进程中趋于直接交锋、迅速激化的节骨眼上,来铺排冲突,展开情节,使英雄人物一出场就处于矛盾漩涡的中心。当查夜民兵王德全报告了椅子被偷的情况,丁秀芹急赴现场,却并不见椅,找到的是富裕中农沈家昌的一根烟袋(他顺手牵羊,搬椅回家,遗失了这根烟袋)。这一情况把事情的真相掩盖了起来,正是:“哑谜未揭开,更添一层疑”。面对这种错综交织的复杂局面,丁秀芹遵照毛主席关于“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教导,坚持调查研究,具体分析,既不为地主分子黄三槐诬赖栽赃所左右,也不象民兵王德全那样粗枝大叶、惑于假象,断为“一笔糊涂帐”。剧中,在丁秀芹主动向敌人发起反击之前,为英雄人物精心设计了一个净场(即一人在场)演唱的“分析唱段”《无风不起浪》,着重描绘出英雄人物锐敏精细和注重调查研究的性格特点,揭示了她“一定要剥茧抽丝,查出那背后文章”的革命坚定性,为进入“审椅子”的重点戏作了有力的铺垫。
在丁秀芹以“审椅子”这一特殊斗争形式主动向敌人发起反击之后,剧作者又运用艺术重复、呼应的手法,在矛盾冲突发展的几个重要关节上,为英雄人物巧妙地设计了四句“等一下”的台词,有层次地揭示出英雄人物逐步解开谁是偷椅人和为什么“不偷钱、不偷粮,他可单偷这破旧的椅子一张”的哑谜的过程。丁秀芹每一句斩钉截铁的“等一下”,都显示着她牢牢抓住阶级斗争这个纲,剖析敌情、打蛇七寸的斗争胆识和智慧,形象地体现出英雄人物不断推动矛盾向着革命胜利方向转化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在沈家昌从家里把椅子搬回来后,他负气要走,黄三槐也借势要溜,丁秀芹沉着有力地说了声:“等一下!”留住沈、黄二人,开始迂回出击。当黄三槐反咬沈家昌偷椅,“推人下泥塘”,再次要溜之际,丁秀芹又一声果断的“等一下!”正式打响了“审椅”探敌的战斗。“审椅”一共九个层次,剥茧抽丝般揭示了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实质。丁秀芹从拍椅提审、转椅细察、抚椅见伤,到量椅而发现“下短上长”、椅座特厚,到敲椅而发现“咚咚”作响、椅座空膛,再到要“取刺刀撬开椅座查明真象”,斗争节节推向前进。黄三槐风头上假认罪,造成戏剧冲突进程中一个大的跌宕,并为冲突疾速向高潮发展作了强有力的铺垫。黄三槐所以慌忙承认“偷椅子就是我”,目的在于阻止撬椅,蒙混过关,使暗藏在椅座夹层里的变天帐不致被揭穿,用的是“苦肉缓兵之计”。民兵王德全不识诡计,打算就此草草收兵,让黄三槐“把椅子送回祠堂”了事。倘若真这样做了,则“审椅子”的前功尽弃,反复辟的斗争也就半途而废。值此胜败进退的紧要关头,丁秀芹第三次锐气逼人地喊出“等一下!”这时,舞台上出现了较长时间的“静场”,渲染了敌我搏斗炽烈、紧张的气氛,收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艺术效果。接着,丁秀芹意味深长、一字一顿地说出:“无针难引线,有雾慢行船”,抓住敌人为什么偷椅这个症结,盘根究底。至此,矛盾趋于白热化,敌我双方斗智、斗勇的戏剧动作和内心节奏也愈益激烈。在丁秀芹一句紧似一句的逼问下,黄三槐破绽百出,跌坐于地,乃至狗急跳墙,掏出砍刀,欲下毒手。丁猛然回身,黄则单腿跪地,佯作献刀,以供撬椅。丁顺水推舟,就让黄三槐来撬椅,自己则从旁冷眼审视。黄撬开椅座,故意推椅示众而遮藏椅垫。矛盾发展到这里,似已山穷水尽:椅座空空无物。王德全轻信受骗,打算让黄将椅垫“装上去”了结,而丁秀芹则从黄遮藏椅垫的动作,发现要害所在,第四次喊出“等一下!”命令“把椅垫给我”。到这里,恰似异峰突起,双方兵戎相见,丁秀芹眼明手快,夺过椅垫,取出夹层所藏“蓝皮红签的折子”——变天帐。矛盾推到高潮,戛然收住,主人公丁秀芹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性格,至此也就完成了精雕细刻的最后一笔。
开掘深——剧中人物只有四个,情节比较单纯。这样,作者就可以直截了当地深入开掘以英雄人物丁秀芹为中心所形成的特定的人与人之间的阶级关系,写得精而深。《审椅子》运用“把各个人物用更加对立的方式彼此区别得更加鲜明些”(《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三四四页)的艺术描写方法,使其他人物从不同侧面来反衬、烘托主要英雄人物,进一步突出丁秀芹反复辟的革命战斗精神。剧中四个人物,形成三组矛盾。一,丁秀芹与黄三槐之间的反复较量,构成情节的主线。黄三槐不是一般的敌手,而是一个老奸巨猾、磨刀霍霍的复辟狂,表面上却又伪装老实,以遮真相;丁秀芹锐敏精细,善于透过蛛丝马迹,层层剥笋,终于抓住他的狐狸尾巴,粉碎他的复辟阴谋。这种特殊形式的敌我交锋,时时、处处形成鲜明的性格对比,充满着丰富的戏剧动作和激烈的心理活动,典型地概括了社会主义时期农村复辟与反复辟两种阶级力量的殊死搏斗。二,丁秀芹与民兵王德全之间,在追查什么人偷椅、为什么偷椅的问题上,体现了锐敏精细与粗枝大叶两种思想性格的对比。王德全对革命赤胆忠心,也有一定的阶级警觉性,但不善于思索和分析,虽然抓住地主,却抓不住敌情。这就以粗衬细,相反相成,为烘托英雄人物、深化反复辟的主题服务。三,丁秀芹与富裕中农沈家昌是又一组矛盾。沈家昌贪小失大,客观上既遭敌人诬陷、又被敌人利用,造成对敌斗争复杂化的局面,这也是为烘托英雄人物善于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注意团结教育群众的思想水平,进一步深化反复辟的主题服务的。
以上三组矛盾,焦点都集中于丁秀芹身上,使丁秀芹始终居于戏剧矛盾的中心。这样,也就有可能在小戏的有限容量里,充分发挥小戏刻画人物不能用大量篇幅泼墨铺陈,而宜有重点地工笔细描的艺术特长,对英雄人物的性格作不同侧面的刻画,十分感人地突出了丁秀芹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把反复辟斗争胜利进行到底的革命觉悟、斗争才干和英雄风采。
《审椅子》塑造丁秀芹形象的艺术经验,对于我们的小戏创作,是具有典范性意义的。这是以革命样板戏为标志的无产阶级文艺革命的崭新成果,对于邓小平诋毁文艺革命的种种谬论,是一个有力的反击。
风雷动,旌旗奋,让我们象丁秀芹那样,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狠批邓小平“三项指示为纲”的修正主义纲领,粉碎他妄图让黄三槐之流复辟的黄粱梦,把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进行到底!(附图片)
丁秀芹扶椅思量着斗争的策略。 新华社稿


第3版()
专栏:

小戏创作也能深刻反映阶级斗争
——革命现代京剧《审椅子》的启示
闻哨
看完革命现代京剧《审椅子》,感触很深。这个玲珑剔透的小戏,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巧妙的艺术构思,富于感染力的艺术手法,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主义时期农村复辟与反复辟的尖锐斗争,塑造了在复杂的阶级斗争面前,注重调查研究,善于分析判断情况的农村基层干部丁秀芹的英雄形象。它有力地启示我们:小戏创作应该努力反映阶级斗争,也完全可以反映好阶级斗争。
“什么‘三项指示为纲’,安定团结不是不要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纲,其余都是目。”毛主席的指示,深刻地批判了党内最大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邓小平为复辟资本主义而炮制的“三项指示为纲”的修正主义纲领,对于我们肃清阶级斗争熄灭论的流毒,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进行文艺创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的文学艺术创作,必须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努力反映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革命小戏,是文艺宣传的轻武器。它短小精悍、轻便灵活,较易于产生,就更应该紧密配合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的需要,迅速反映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宣传党的基本路线,歌颂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革命文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战斗作用。
有人认为:小戏篇幅小,容量少,不易反映好阶级斗争。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审椅子》的创作实践说明:在努力深入工农兵火热的斗争生活,认真学习革命样板戏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小戏创作完全可以在有限的篇幅里比较深刻地反映阶级斗争。
小戏创作要深刻地反映阶级斗争,决不能因为篇幅小而对阶级斗争作概念的抽象图解,相反,应该特别注意运用典型化的原则,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中心事件,通过个别反映一般、个性反映共性,从而深刻地揭示出阶级斗争的本质和规律。在《审椅子》中,整个戏剧的矛盾冲突,都是围绕着一张红木椅子而展开的。这张“椅子”看似平常,椅垫中却夹藏着地主的变天帐;而我们的英雄人物,生产队长丁秀芹也正是采取了“审”椅子这样一个独特的斗争形式,抓住了地主分子黄三槐的狐狸尾巴,粉碎了阶级敌人的复辟阴谋。这样一个中心事件,既有其鲜明的、独特的个性,不雷同于其他文艺作品,同时,又反映了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因而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审椅子》的创作经验还告诉我们:小戏创作要深刻地反映阶级斗争,必须注意在有限的篇幅里写好矛盾的激化和转化。固然,小戏由于篇幅小,其矛盾冲突不可能象大戏那样波澜壮阔地展开,但是,矛盾冲突的激化和转化,同样需要写得跌宕起伏,层层推进,来不得半点马虎。有些小戏之所以反映不好阶级斗争,其原因之一,往往是因为把笔墨浪费在次要地方,而不去注意充分展示矛盾激化和转化的必要过程,特别是在矛盾转化的关键时刻,虚晃一枪,草草收兵,因而给人造成简单化的感觉。《审椅子》一方面在交代背景、介绍人物时,寥寥几笔,简明扼要,十分注意情节的简炼、紧凑;另一方面,在展示主要矛盾的激化、转化时,精雕细刻,剥茧抽丝,写足写透。主要英雄人物丁秀芹一上场,就处于矛盾冲突的风口浪尖。民兵王德全报告椅子被偷,丁秀芹赶到现场,不见椅子却见富裕中农沈家昌的烟袋。是沈家昌偷椅?还是地主分子偷椅?偷椅背后有什么文章?这团团疑云急需弄清。然而,《审椅子》并不是让她通过简单的方法得出简单的结论,而是赋予她以“审”椅子的特定方法来发展矛盾。这场“审”椅“察”人的战斗,剧本写得曲折生动,有声有色,令人信服地展示了主要英雄人物丁秀芹拨草寻蛇,层层剥笋,步步深入,终于搜出地主黄三槐暗藏在椅垫里的变天帐,夺取了斗争胜利的过程。从而深刻地表现了阶级斗争的尖锐性、复杂性,充分揭示了丁秀芹这个无产阶级英雄人物高度的阶级斗争觉悟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英雄性格,使我们受到深刻的阶级斗争的教育。
革命现代京剧《审椅子》的创作和演出,为我们树立了小戏创作以阶级斗争为纲,深刻反映阶级斗争的典范。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经验,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回击右倾翻案风,把以革命样板戏为标志的无产阶级文艺革命进行到底!


第3版()
专栏:

粗与细
吴欢章
在革命现代京剧《审椅子》里,生产队长丁秀芹同反动地主分子黄三槐进行了一场尖锐、复杂的斗争。在斗争中,黄三槐散布迷雾,以假乱真,耍尽花招,妄图蒙混过关。民兵王德全粗心大意,往往被敌人假象所迷惑,屡次上当;而丁秀芹精细锐敏,一再戳穿敌人的伪装,终于从椅垫中查出黄三槐隐藏的变天帐,彻底粉碎了他梦想配合蒋匪窜犯大陆进行反攻倒算的阴谋。王德全的“粗”与丁秀芹的“细”形成了鲜明的性格对照,有力地突出了丁秀芹在复杂的阶级斗争中精细锐敏和对敌人穷追不舍的英雄性格。
在这场复杂的斗争中,黄三槐使用的一个伎俩是伪装老实,嫁祸于人。椅子本是黄三槐从生产队会场(原黄家祠堂)里偷出来的,可是富裕中农沈家昌却因贪小便宜顺手牵羊把它带回家中。此事被发觉后,黄三槐便借机诬赖栽赃,转移斗争目标。王德全“粗”就“粗”在面对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分不清敌我。但他并不是毫无阶级斗争观念,他起初深夜巡逻发现黄三槐时,也不相信老地主佯言黑夜出村是因为“加强战备人人有份”的鬼话,可是黄三槐的赌咒发誓、慷慨陈词却使他难辨真假,对沈家昌的顺手牵羊、贪小爱财,他有深刻印象,因此就简单化地处理问题,放过黄三槐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沈家昌身上,以致屡上敌人圈套。而丁秀芹“细”就“细”在她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分析复杂的情况。一方面,她深知“无风不起浪”,“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为黄三槐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另一方面,她一丝不苟地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她根据特殊情况,采用了“审”椅“察”人的迂回战术,从一拍椅背,沈家昌无动于衷,黄三槐惶然而起的两种不同反应中看出黄三槐与椅子的关系更为密切,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到黄三槐身上,终于揭开了椅子的秘密。这就有力地表明:只有象丁秀芹那样,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才能在各种矛盾错综交织、纷至沓来之际,抓住主要矛盾,明确斗争的主攻方向,牢牢掌握斗争的主动权。
在这场复杂的斗争中,黄三槐使用的另一个伎俩,便是化大为小,金蝉脱壳。他面对丁秀芹的凌厉攻势,节节败退,狐狸尾巴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在此形势之下,他千方百计把偷椅子说成是“为恋旧物”的偶犯过失,竭力用这种障眼法来掩饰自己妄想复辟变天的罪行。究竟能不能识破敌人这种狡猾的反革命策略?对丁秀芹和王德全的阶级斗争觉悟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丁秀芹“细”就“细”在坚持用政治观点观察问题,能透过敌人的假象抓住敌人的反动本质。她把蒋匪妄图窜犯大陆的政治形势同眼前的斗争联系起来思考,认识到“此时,此地,此事,此物,并非是偶然现象”,因而“剥茧抽丝”,终于查清了地主偷椅子的“背后文章”。而王德全没能从政治上来观察事物,在敌我斗争中忘记了复辟与反复辟这个大事,认为解开了谁是偷椅人的疑团就算完事,差点使这场反复辟斗争半途而废。这又是他“粗”的一个所在。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二六○页)。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阶级斗争十分复杂,不首先从政治上看问题,丢掉了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这个大事,就会在现实的阶级斗争中迷失方向。只有象丁秀芹那样,时刻不忘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复辟与反复辟斗争,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才能心明眼亮,任何妖魔鬼怪也逃不过去。
《审椅子》通过丁秀芹的“细”同王德全的“粗”的对比,不仅生动地表现了现实中阶级斗争的尖锐性和复杂性,而且鲜明地揭示了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重要性,从而加深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可以看出,《审椅子》在运用对比这一艺术手段时,既对比得鲜明,又对比得深刻,充分说明艺术的对比运用得好,可以成为刻画人物性格和深化主题思想的有力手段。这对于其他形式的文艺创作也是有启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