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5月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瑞士《十月》和日本《劳农战报》发表文章
苏联妄图利用“缓和”削弱西欧称霸世界
西德报纸指出西方扩大对苏贸易加强了苏联的军备
新华社日内瓦电瑞士共产党(马克思列宁主义)机关刊物《十月》最近一期发表文章说,“苏联想用
‘经济合作’来套住西欧国家”。
文章指出,欧洲是苏联同美国争夺的重点。苏联想一面用强大的军事压力,一面在“缓和”的幌子下利用一些欧洲国家在政治、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弱点“分裂和削弱欧洲,排斥美国,把欧洲国家一个个地置于它的控制之下”。
文章说:“苏联对欧洲的扩张和侵略政策有各种表现,而力图同西欧建立经济合作是其表现之一。”
文章指出,苏联的经济军事化造成深刻的危机,使它远不能够满足人民对消费品和食品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苏联认为,“根据‘赫尔辛基精神’,西方应该促进缓和、解除武装,因此应该向苏联提供谷物、消费品和工业设备,而这些都是苏联所缺乏的;同时,西方应该了解到,它是需要苏联的原料的”。
文章指出,苏联利用西欧出口工业的危机,想使西欧国家紧紧依靠苏联。文章说:“苏联越是能使西欧的工业依赖于它按照长期贸易协定而提出的订货,它就越能除加强大规模的军事压力外,还能对西欧国家加强经济和政治压力。”
文章还说,向西欧提供原料对苏联实现其扩张主义目标有重要作用。苏联越是作为西欧能源的供应者,它就越是能在战略上控制西欧。
文章说,对所有西欧国家来说,苏联鼓吹的“经济合作”是一种危险,因为苏联利用西欧经济同苏联经济扩大联系来达到它的帝国主义目的,特别是建立在欧洲的霸权。文章最后说,同苏联建立“经济合作”,“这就是间接支持它疯狂地扩充军备”。
新华社东京电 日本工人党中央机关报《劳农战报》最近发表文章指出,勃列日涅夫集团鼓吹的“缓和的物质化”是企图在西方各国之间散布“缓和”的幻想,助长对苏联的绥靖,它是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妄图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策略。
文章说,“苏联的经济困难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修正主义集团复辟资本主义,推行以称霸世界为目的的扩军备战的必然结果。苏联推行的是要大炮,不要黄油的方针。”文章说,勃列日涅夫集团主要是企图靠牺牲苏联劳动人民的利益来摆脱经济困难。他们还把困难转嫁给东欧各国,在援助的幌子下掠夺和剥削第三世界各国,以便谋求缓和苏联的经济困难。它千方百计从美国、西欧、日本等西方各国获取贷款、引进技术和进口物资。它还从西方进口大量的粮食,用在缓和农业危机和战争储备。
文章指出,“最近西方各国对苏联在‘缓和’的幌子下推行扩军备战和加强对外扩张,提高了警惕,并注意到苏联所谓的‘缓和的物质化’,是以经济合作为名,来减轻苏联的经济困难,以便更易于推行扩军备战,并且通过进口粮食来摆脱农业危机。”
新华社波恩一九七六年五月三日电 西德《巴伐利亚信使报》五月一日发表文章指出,西方扩大同苏联的贸易,实际上是用西方的货物支持和加强了苏联的军备。
文章援引西德官方的数字说,“一九七五年西德同东方集团国家的外贸额(进口和出口)达到二百六十二亿马克(约合一百零五亿美元),而成为‘创新纪录的一年’。然而,这些国家仅一九七五年一年所欠的八十八亿马克(约合三十五亿美元)的债务也开创了‘最高纪录’。”文章说,西德同苏联集团的贸易顺差总共为四百亿马克左右(约合一百六十亿美元),这就是说,每个西德公民分摊六百六十个马克,每个人用这些钱来支持苏联等国的经济。
文章说:“据美国专家估计,东方集团国家欠西方的全部债务共为八百五十亿马克(约合三百四十亿美元),其中欠西德的债务几乎占一半。”文章援引西德官方的数字说,在西德对经互会国家的出口中,对苏联的出口就占百分之四十。一九七五年西德对苏联的出口增加了百分之四十五点五,同苏联的贸易额第一次超过了一百亿马克。
文章强调指出,“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对德意志帝国负债累累。”鉴于今天苏联所欠的债务,“人们尤其不应忘记,由于西方提供货物,东方集团的军备相应地得到了加强”。
文章在指出西德一九七五年增加对东方的贸易额、而同欧洲共同体国家的贸易却减少了百分之六点七的事实之后说:“这是应该引起人们的忧虑的。如果这种增长只会导致东方集团欠更多的债务的话,那么,这种欠债不是什么‘谅解’的保证,更不是什么世界和平的保证。”


第6版()
专栏:国际短评

为何不安
苏修武装干涉安哥拉,进一步撕破了它的“缓和”遮羞布。从那时以来,西方国家揭露苏修假缓和、真扩张的声浪越来越高,莫斯科新沙皇对此感到忧虑,因而开动宣传机器,一面大肆攻击所谓“缓和的敌人”“毒化国际气氛”,一面辩解掩饰,赌咒发誓,硬要别人相信“缓和”并不只是对苏有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苏修《真理报》对美国许多政界人士和舆论界怀疑和反对苏修缓和骗局的呼声,表现出少有的不安心情。
近几年来,苏修利用“缓和”骗局,加紧扩军备战,到处伸手,咄咄逼人地进行侵略扩张,争霸世界。与此同时,它又借“缓和”为名,鼓吹“经济合作”,从西方捞取资金、技术,增强自己的实力。这种情况,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惕。在美国政界,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对苏联的扩张争霸软弱退让会置美国于何地,因而要求重新估价美苏关系。这一情况的发展,怎能不使苏联《真理报》感到担忧呢?于是它就玩弄起又打又拉的惯伎,一面把怀疑“缓和”的人划为“右派”,横加攻击,一面则吹捧为“缓和”辩解的人,是什么“头脑健全的政治家”。这说明苏联是多么急于干预美国的政局。
但是,《真理报》显得有点窘。它拿不出任何有力的论据来壮“头脑健全的政治家”的胆,而在指责美国政界和舆论对“缓和”持怀疑态度的时候,又故意回避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今天在美国对“缓和”的“攻击变得特别时髦”,为什么许多政界人士“热衷于这种攻击”。事实是,美国政界人士不能不看到,事情总是美国退一步、苏联就进两步,几乎不可逆转。安哥拉事件所以引起美国政界的不安,就不是偶然的。《真理报》硬说什么“缓和”在“大多数美国人中是深入人心的”,企图以此安抚“头脑健全的政治家”,看来也将是白费心机的。实际上,对苏修所谓“缓和”的怀疑和不满情绪,不仅越来越波及华盛顿的政界人士,而且遍及美国各地和各个阶层。《圣迭戈联合报》写道:“在美国的大街上,人们对缓和的怀疑与日俱增”。不久前在马萨诸塞州的一次舆论调查也清楚地表明,美国多数人认为“缓和”只对苏联有利而对美国不利。难道克里姆林宫的宣传家们故意不提这些事实,就可以把这些事实一笔勾销吗?
因此,如果说,《真理报》愈是想宣扬“缓和”的“深入人心”,结果却就愈证明他们的那套“缓和”把戏越来越难于骗人,在美国也不会例外,这是不是将会更符合实际一些呢。


第6版()
专栏:

苏联再次在国外抢购粮食
将向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购买谷物数百万吨
新华社讯 华盛顿消息:据美国农业部四月二十八日公布,苏联又向美国购买一百四十万吨谷物。这使得去年七月以来苏联向美国购买的谷物总量达一千四百七十万吨。
这是去年秋季苏美五年粮食协定签订后苏联向美国购买的第二批谷物,其中有五十万吨将在今年秋季收获后交货。美国农业部官员在二十八日说,苏联最近还将向美国购买二百万吨玉米和小麦。
新华社讯 墨尔本消息:澳大利亚小麦委员会主席卡斯四月二十八日宣布,苏联又安排向澳大利亚购买一百万吨小麦。这笔买卖约合一亿三千万澳元。
卡斯说,在过去两个季度里,苏联每个季度都向澳大利亚购买了一百万吨小麦。
新华社渥太华电 据加拿大《环球邮报》报道,加拿大小麦局四月二十七日宣布,苏联向加拿大购买了二百万长吨小麦。这批小麦总值估计大约三亿三千万加元。
这一笔交易,是苏联谷物贸易公司和加拿大小麦局的代表最近谈成的。这批小麦将在一九七六——一九七七农业年度装船运往苏联。


第6版()
专栏:

意大利解散议会提前大选
新华社罗马一九七六年五月三日电 意大利总统乔瓦尼·利昂纳五月三日签署了一项法令,宣布议会选举将提前于今年六月二十日和二十一日举行。
这项比原定日期提前一年举行议会选举的决定,是在莫罗政府四月三十日提出辞职以后,由利昂纳总统作出的。莫罗政府是由天主教民主党一党组成的。随着意大利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的不断深化,这个国家各党派之间,特别是天主教民主党和社会党之间的矛盾和分歧日趋尖锐。近几个月来,各党之间企图调和矛盾、寻求妥协的各种尝试均告失败。在这种情况下,莫罗总理把政府对当前政治形势的立场提交议会辩论。辩论情况表明,政府已得不到议会多数的支持。莫罗政府于是向利昂纳总统提出了辞职。利昂纳总统请莫罗政府作为看守内阁继续处理日常事务,直至新政府组成。利昂纳总统还于五月一日签署了解散议会的法令。按规定,意大利议会选举每五年举行一次。上次选举是在一九七二年五月举行的。


第6版()
专栏:

葡萄牙举行议会选举
新华社讯 里斯本消息:据外国通讯社报道,葡萄牙在四月二十五日举行了议会选举。
根据四月二十六日晚公布的非正式选举结果,在参加竞选的十多个政党中,得票最多的三个政党是社会党、人民民主党、社会民主中心党。社会党得票百分之三十五,在议会二百六十三个议席中获得一百零六席。人民民主党获得百分之二十四的选票,七十一席。社会民主中心党得票百分之十五,占四十一席。任何一个政党都没有在议会中取得压倒多数。
葡萄牙在去年四月二十五日选举了制宪议会,以制订新宪法。今年四月戈麦斯总统颁布了新宪法并解散了制宪议会。在这以前,葡萄牙武装部队运动同五个主要政党在二月二十六日达成了宪政协议,这一协议规定葡萄牙实行代议制,由选民直接选举议会和总统,武装部队运动革命委员会将把主要权力交给议会和总统。


第6版()
专栏:

美国农业部长访问保加利亚
新华社索非亚一九七六年四月二十八日电 据保加利亚报纸报道,美国农业部长巴茨四月二十六日到二十七日对保加利亚进行了访问。
据报道,巴茨同保加利亚农业、外贸等有关部门的官员举行了会谈,双方讨论了关于扩大两国经济和科技合作等问题。


第6版()
专栏:

在“和平”旗号的掩盖下
翁义钦
勃列日涅夫在苏修“二十五大”上煞有介事地宣称,“苏联不需要战争”、“人类坐在堆积如山的武器上过日子已经过腻了”;还在其他场合扬言他的愿望“第一是和平,第二是和平,第三还是和平”。然而,勃列日涅夫一伙疯狂地扩军备战的行径,早已戳穿了这套骗人的鬼话。而他们在所谓“军事爱国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恰恰是军事狂热的嘶叫。
先让我们看看长篇小说《火箭轰鸣》中的一段话:“我们大伙儿的工作都是为了共同的事业——战备。我们的财富就是全国的战备。”的确,扩军备战,进而争霸世界,是勃列日涅夫及其大小喽罗们的一项“共同的事业”。为了实现这个“事业”,勃列日涅夫上台后,不仅大力发展常规武器,而且拚命争夺核优势、扩充核武器。这在电影小说《目标的选择》和电影剧本《驯火记》,以及“文献性”中篇小说《核潜艇闻警而动》中,都有明显的反映。《目标的选择》、《驯火记》分别鼓吹苏联需要掌握原子弹这张“政治王牌”,苏联“需要宇宙!宇宙!宇宙!”《核潜艇闻警而动》则说核潜艇是显示海军威力的“决定性因素”,建立与发展“核舰队”应该成为苏联海军建设的“总路线”。正因为如此,这些作品都无一例外地宣传要不惜任何代价,以“神奇的速度”制造这类新式武器;否则,就是“犯罪”。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的常规武库和核武库急剧膨胀,“远洋进攻”能力迅速增强。当然,勃列日涅夫一伙是并不以具备新型武器为满足的。苏修《文学评论》杂志发表的一篇题为《七十年代的军人》的文章就认为,单凭装备还不够,还必须加强“训练”。苏修的一本“报告文学集”《七十年代的士兵》、短篇小说《山前地带一个团》和《火箭轰鸣》等,都表达了这一思想。以《火箭轰鸣》为例,它描写了一批火箭发射装置运到后的一场紧张训练的情景:火箭场上和整个营房区火箭轰鸣,“从早到晚传出了口令声”;全团上下,东奔西突,一个个火箭兵由于“紧张的训练”而被“弄得疲惫不堪”。“胳膊和腿痠得要命”。面对这疯狂备战的景象,军区炮兵和火箭部队司令思索着:“全国有多少个这样的营房区——堡垒啊!……真是极其强大的力量啊!”“只要你下一道命令同时发射——不知道地面上还会剩下一些什么。”所有这一切,在《火箭轰鸣》中有一个概括的说法:“只要吸一口气,就会闻到火药味。”作者原意用来暴露“和平的敌人”的话却成了勃列日涅夫们的绝好的自我招供。不是吗?在拥有庞大战争机器的社会帝国主义国家及其魔爪触及之处,不是都可以闻到这么一股侵略扩张、争霸世界的火药味吗?!勃列日涅夫一伙的所作所为表明: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对于搞军备竞赛、扩军备战,根本没有“腻”,而是越搞越上“瘾”了。
苏修为什么拚命扩充军事实力呢?据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所谓维护“和平”。勃列日涅夫之流就说过:“苏联武装力量战斗力越高,装备越强,全体官兵训练越好,地球上就越安宁”。这样的观点,在苏修所谓“军事爱国主义”文学作品中,都有反映。例如,《目标的选择》、《驯火记》都说,他们制造核武器一类的“暴力”的“工具”,是为了“避免更恶劣的暴力”,为了“造福人类”,或者说“让有理智的人住在这些星球上”。看,勃列日涅夫一伙为自己描绘了一副多么“善良”的面孔啊!为了进一步说明他们的“善良”,《火箭轰鸣》还通过炮兵和火箭部队司令的一段话,把资本帝国主义同今日的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作了这样的对比:“对我们自己的外交家是相信,对外国那些资产阶级的喜鹊就不能相信了。他们喋喋不休地谈论和平,口袋里却装着炸弹。”这就是向人们表白,苏联包括扩军备战在内的所有作为,都是真心实意地保障“和平”,并没有半点侵略扩张、争霸世界的企图。然而,这完全是欺世惑众的大谎言。帝国主义“在疯狂地扩充军备和重整军备。为了什么呢?当然不是为了闲谈,而是为了战争”。(《斯大林全集》第十二卷第二一八页)就在这些文学作品中,他们一面高唱“和平”,一面却发出侵略扩张的叫嚣。《核潜艇闻警而动》中的苏联海军总司令就说得很清楚:“我们的核潜艇应该控制所有的大海和远洋”。《驯火记》中的那个炮兵元帅说得更明白:在“必要的时候”,苏联要把这“一切(注:指带弹头的火箭)送到地球上的任何地方去!”这真是绝妙的自供!他维妙维肖地暴露了他们所谓维护“和平”的真相。他们就象西方报刊说的那样,正在“一心一意地奉行一种进攻性的理论”,驱使他们的侵略军连同他们的飞机、军舰、火箭、坦克、大炮……到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去,也即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吞并一切国家。人们从苏修彩色纪录片《捷克斯洛伐克,考验的一年》、长篇小说《岸》、电影文学剧本《一九四四年十月》、长篇小说《妈妈,你不要哭!》、电影剧本《夜晚纪事》、幻想故事《维瓦,桑恰!》、电影剧本《礼节性的访问》、长篇小说《鸢门》等作品中,可以看出苏联社会帝国主义通过扩军备战,在全球摆出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到处争夺,四出扩张,企图建立一个横跨欧、亚、非、拉的殖民大帝国的狂妄野心。而苏修这种恨不得一口把整个地球吞掉的意图在一部“科学幻想”长篇小说《比时间更有力》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它描绘了社会帝国主义梦寐以求的一幅世界远景:若干年后,美国这个“资本主义的最后堡垒”被消灭了,苏联成了“联合世界”的盟主,地球上所有的大事都要在莫斯科讨论决定,就连其它星球上的“有理智的生物”也得受莫斯科的支配。请看,克里姆林宫的权贵们打的如意算盘,他们所设计的这幅妙不可言的图景,对于他们所谓为了“和平”而扩充军事实力的欺骗宣传,是多么辛辣的讽刺啊!
勃列日涅夫一伙变本加厉地扩军备战,就需要推行“要大炮不要黄油”的军国主义政策,把国民经济军事化作为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手段,也即要求把大量资金“用于国防”。据各方面估计,十多年来,苏修仅用于核武器方面的开支就达上千亿美元。苏修目前的军费开支约占当年全部预算支出的三分之一左右。这就使得本来已经很不景气的苏修经济更加千疮百孔:民用工业衰弱不振,农业一团糟,居民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极度匮乏。就以描写“当代英雄”的话剧剧本《明天的天气》、《适得其所的人》和短篇小说《身居要职》为例,所表现的工业生产,混乱不堪,停滞倒退,“除了出废品什么也做不出”;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土地荒芜,已拿不出人们需要的“一切”了;日用品生产呢?也很不妙。这不禁使人们联想起列宁说的一段话:资本帝国主义“在军备上进行疯狂的障碍赛跑。在成千种报纸上,从成千个讲坛上,用成千种调子高喊着、叫嚣着爱国主义、文化、祖国、和平、进步等等,——所有这一切无非是要为各种杀人武器、大炮、‘无畏舰’(最新型战舰)等等再行支出上千万上万万卢布寻找理由”。(《列宁全集》第十九卷第三十三页)今天的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声称为着“和平”事业,极力扩军备战,不正是要苏联人民勒紧裤带,忍饥挨饿,一而再、再而三地付出千千万万的卢布制造理论根据吗?!
凡此种种足以表明,“和平经”念得最起劲的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恰恰是扩军备战、侵略扩张步伐越走越快的超级大国,是当今新的世界战争最危险的策源地。这个不容置辩的事实,是勃列日涅夫之流的任何旗号、谎言、花招所掩盖不了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