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5月2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老八路又回到山沟里”
在蓟县山区,人民群众说起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常常同时谈到自己的县委书记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深刻变化,说:“文化大革命使俺的老马变了一个新人!”大家说起县委书记的时候,总是从内心里赞颂文化大革命,说:“文化大革命好啊,文化大革命确实好。老马的变化,反映了这场大革命的伟大意义!”
天津市蓟县县委书记马树魁,是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同志。革命战争年代,他在蓟县山区同群众一起,驱日寇,打蒋匪,英勇战斗,同根据地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解放以后,他下了山,当了领导干部,地位变了,工资高了,生活好了,身子懒了,思想感情慢慢变了,心离群众远了。贫下中农很生气,多次对他提出批评。马树魁却认为,我十几岁参加八路军,现在坐坐汽车,就算有些特殊,也不是什么大事,革命的结果嘛!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大字报贴满墙,批判会到处开。革命群众深刻地揭发刘少奇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批判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群众运动的洪流,也冲击了马树魁的错误。在一次批判会上,老根据地的群众气愤地说:“过去,你们打游击,哪一天和我们离开过?那会儿,房被敌人烧了,你对我们讲,烧了草房,没关系,等革命胜利了,盖瓦房,盖楼房。咱们不但要打垮鬼子,还要建设共产主义!可是,革命胜利了,你进了城,当了官,坐上了小汽车。我们找你,见不到。想向你反映情况,你不听。你把我们都忘了!”有一个老汉从人群里挤到台前,说:“嘿,我也瞅瞅马树魁。要不是文化大革命,想瞅马树魁也瞅不上啊!”
群众的尖锐批评,象重锤一样敲在老马心上。他想了很多:在战争年代,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掩护自己突破封锁线。象对待亲儿子一样,为自己调治枪伤。冬天来了,棉衣一时供应不上,群众脱下身上的棉袄,披在自己身上……。那时候,和群众同生死,共患难。自己把群众看作母亲,离开群众真是寸步难行啊!进城以后,条件好了,出门坐小汽车,还有了舒适的小家庭。就不想再到群众中去了,不想再过艰苦的生活了。自己确实在变,自己往修正主义路上滑得已经相当远了。
在那难忘的日日夜夜,马树魁带着毛主席著作,走庄串村,跑遍了全县三十八个公社,参加了三百多次批判会,接受群众的批评和帮助。一天,批判会结束后,老马到一位贫农社员家吃饭。房东大娘特意烙了白面饼,炒了鸡蛋。老马看着饭菜,心情很沉重,感到自己对不起群众,咽不下去。大娘看出了他的心事,亲切地说:“这饭你得吃下去,身子骨可不能搞垮了。大伙批的是你的错误思想,是希望你再领着我们山里人继续干革命呐!”
语重心长,终身不能忘记啊!大娘几句话,勾起老马几十年的心事:从给地主扛小活到参加革命,从穷苦农民成长为共产党员,从一个普通战士到担任县委书记,自己走的那一步离得开党的培养教育,离得开群众的支持帮助?可为什么进了城,掌了权,就把长期患难相处的群众忘了呢?为什么自己在战争年代能够站在群众前头冲锋陷阵,而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却停顿下来,不再继续革命了呢?自己受了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毒害,逐渐变了,群众并不嫌弃,而是严肃、热情地批判、帮助、挽救我,这是多么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啊!经过群众反复地批评、教育,他的思想终于开了窍。
马树魁反复学习毛主席的教导:“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他想,毛主席指出的这几种情绪,我身上不是都有吗?民主革命胜利了,自己就认为政权到手,革命到头,该享受一下了,把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和前途都丢到一边去了。身子虽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可思想还停留在民主革命阶段。把掌权看作是当官,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把党和人民给的待遇,看作是理所当然。长此下去,哪能不跌进修正主义泥坑,走向人民群众的对立面?这是多么危险啊!
毛主席的谆谆教导,广大群众的批判、帮助,焕发了马树魁继续革命的青春。老马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确实是非常及时的,是完全必要的。他逢人就宣传文化大革命,说:“要不是文化大革命及时挽救,我真不知道要变成什么样子。这个教训,我一辈子也忘记不了。”
马树魁回到毛主席革命路线上,重新担任了县委书记。他牢记群众的批评教育,来到当年战斗过的地方。这位老战士沿着战争年代走过的路,翻了一山又一山,越过一岭又一岭。他对这里的山山水水是这样熟悉,对这里的一草一木是这样亲切,抚今追昔,思绪万千。他想起为夺取革命胜利而牺牲的战友,想起入党时立下的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一路上,他倾听人民群众要求继续革命,进一步改造山区的呼声,深切感到革命没有完。比起民主革命来,今后革命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巨,必须同群众一道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教育、锻炼,马树魁又象革命战争年代那样,同群众走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了。这里举一个例子吧!
蓟县中部的翠屏山区,沟壑纵横,干旱无水,多少年来种“靠天地”。山脚下有一座水源充足的大水库。文化大革命前,群众眼巴巴地盼着把库水引上山,可是一直没实现。一天,马树魁来到这里,站在山顶上,望着粼光闪闪的水库,看着一块块干渴的土地,严厉责备自己:“为什么十几年来群众天天想、天天盼的事,自己却没有去想?是自己对这里的山水不熟悉?不是,是自己丢掉了战争年代那种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只想到个人生活安逸,忘记了山区缺水的艰难。多不应该啊!”他怀着急切的心情赶回机关,向县委汇报了自己的想法。接着,他同常委们一起再上翠屏山,开了“特别常委会”,决定在这里搞一项大型引水工程。贫下中农欢欣鼓舞,奔走相告。男女老少齐上阵,翠屏山麓摆战场。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清清的库水就通过千米渡槽、万米长渠,象银蛇一样翻过翠屏山,流入山上山下的大片旱田。群众激动地说:“多年的愿望实现了。文化大革命教育得好啊,老八路又回到山沟里了!”本报工农兵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毛主席语录
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


第3版()
专栏:

  文化大革命激励着我不断前进
  解放军某部后勤部副部长、战斗英雄 赵兴旺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组织上派我到一个县执行“支左”任务。在阶级斗争的大风大浪中,我亲眼看到许多革命领导干部带领群众狠批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也亲眼看到这个县有的领导干部蜕化变质,成了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活生生的阶级斗争事实在我思想上引起了极大的震动,给我提出了一连串问题:为什么共产党内有走资派?为什么他们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为什么有些人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变了质,变成了革命的阻力?为了搞清这些问题,我学习了毛主席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调查分析了旧县委内一个领导干部从参加革命到成为党内走资派的演变过程,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启示。
这个领导干部出身于农民家庭,抱着“打倒蒋介石,分田分地,过富裕日子”的思想参加革命队伍。民主革命胜利后,他官做大了,钱拿多了,便心满意足了,不想再革命了。他以老革命自居,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极力维护既得利益。随着革命的不断深入,我们党采取了一系列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措施,触动了他的既得利益。他感到革命革到自己头上了,非常反感,因而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极力反对,拒不执行党的无产阶级政策。他对刘少奇推行的一套复辟资本主义的黑货特别感兴趣,卖力地去干。文化大革命中,当革命群众起来造党内走资派的反的时候,他更加猖狂地执行刘少奇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镇压革命群众运动,因而受到革命群众的严厉批判。
这个人的演变过程使我认识到,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是一个很大的飞跃。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革命,它最终要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如果思想停留在民主革命阶段,用民主革命派的世界观来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革命,把资产阶级法权看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抱住不放,羡慕追求,甚至对限制资产阶级法权有反感,那就必然会变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成为革命的对象。刘少奇、林彪、邓小平这些党内最大的走资派,极力扩大资产阶级法权,用它引诱、腐蚀干部,妄图在党内和干部队伍中培植一批新的资产阶级分子,以便为他们复辟资本主义服务。他们这一手,比社会上的阶级敌人用金钱、美女腐蚀干部还要厉害。
这个活生生的事例,对我触动很大,向我提出一个重要问题:自己能不能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能不能革命到底?我深深感到,需要把自己走过的路好好分析分析,重新认识自己,严格解剖自己的世界观,认真吸取经验教训。
我出生在蒙古族一个贫苦牧民家里,九岁就被迫给蒙古贵族当佣人。后来抱着打倒反动统治者,翻身过好日子的思想,从贵族王爷的皮鞭下挣脱出来,参加了人民军队。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一个心眼跟着毛主席干革命,多次立功,入了党,当了干部。党和人民授予我战斗英雄、一等功臣的光荣称号。抗美援朝回国后,我的待遇高了,生活好了,在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下,资产阶级享乐思想有些露头。对社会上的阶级敌人用金钱、美女腐蚀干部,我比较警惕;但对党内走资派扩大资产阶级法权,却认识不清,甚至有些欣赏。我把自己的思想与旧县委内那个犯错误的干部作了对比,发现有不少相同的地方。想到这里,我认识到,只有认真改造世界观,才能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我完成“支左”任务回到部队后,在地方参加文化大革命受到的教育,一直深深印在脑子里,成为激励我不断前进的巨大动力。


第3版()
专栏:

  凤凰岭上的春天
  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的父亲 欧阳恒文
翻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史册,每一页都用铁的事实驳斥了邓小平“今不如昔”的谬论。就讲我们这里的巨大变化吧,真是几天几夜也说不完。我们欧阳海大队,地处湖南桂阳县西北海拔一千四百多米的山上。解放前,这里的土比别的地方硬,石头比别的地方多。人们都把它叫作“老鸦窝”。居住在这里的贫下中农,世世代代过着牛马不如的悲惨生活。一九四九年,红太阳从东方升起,世代受苦的人民翻身作了主人,我们贫下中农高兴地把“老鸦窝”改名凤凰村。从此,我们积极投入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文化大革命前,刘少奇推行“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等黑货,妨碍了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发展,我们大队的面貌改变不快。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我们深入批判了刘少奇、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党支部带领我们坚持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狠抓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打击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社会主义建设蒸蒸日上。去年,全大队粮食总产比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九六五年增加了两倍多。林业、牧业、副业和经济作物全面发展,社员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过去,这里是一片茅草棚,如今盖起了一排排砖瓦房。过去,贫下中农子弟读书要跑十多里路,现在学校办到了家门口。过去,凤凰岭一无医,二无药,贫下中农有病要到二十五里远的地方去求医,如今办起了合作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社员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凤凰岭上展新颜,山变、水变、人变。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毛泽东思想大普及。我们贫下中农怀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挥笔批判刘少奇,批林批孔,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本主义,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文化大革命以来,全大队有三十三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三十一人加入了共青团。大队和生产队都建立了朝气蓬勃的老、中、青“三结合”领导班子。一批批知识青年坚持山村干革命。在我们的家乡,一代共产主义新人,正在毛泽东思想的阳光雨露哺育下茁壮成长。
今天的凤凰岭,真是“山岗四季长流水,两季稻谷夏秋香,革命形势无限好,干部群众喜洋洋”。人们兴奋地说,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迎来了凤凰岭上的春天。党内最大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邓小平,恶毒攻击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大好形势是“积重难返”、“今不如昔”,阴谋复辟资本主义,我们广大贫下中农坚决不答应!我们一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毛主席的重要指示,深入批判邓小平、反击右倾翻案风,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夺取革命和生产的更大胜利,以实际行动保卫和发展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成果。


第3版()
专栏:文化大革命好

  贫管主任的话
  山东崂山县马戈庄公社西张一队 韩浩德姓没换,名没改,谁不知道我王福来。旧社会,穷觅汉,望福来啊福不来。日子苦得象黄连,学堂门坎咱没资格迈。开天辟地多少代,哪所学堂为咱开?教育革命战鼓擂,泥腿子阔步登讲台。阶级嘱托记心中,一部家史当教材。走资派,看不惯,说是要“扭”这个弯。告诉你,走资派,贫下中农绝不下讲台!上层建筑咱占领,决心培育下一代。


第3版()
专栏:

战笔
解放军某部 周惠民 桑世新我身边珍藏着一枝笔,笔锋象利剑,削铁如斩泥。手攥这枝笔,——十年风雨心头激。幸福的“八·一八”啊,我们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各路小将汇成滚滚洪流,分别时赠笔留念,都把战斗的激情凝聚在笔里!记得首次开锋,抄下了《炮打司令部》,从此给战笔安上了钢的筋骨,火的眼力。笔动起惊雷,笔落生霹雳,捣毁刘家黑殿,粉碎林记“舰队”,檄文激扬如卷雪,戳穿骗子本质。十年战斗笔锋锐,阶级斗争不停熄。邓小平翻案搞复辟,让他碰碰我的战笔。“战士还是这股劲,誓死保卫毛主席!”


第3版()
专栏:

好苗苗
姚亚萍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