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5月2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一些亚非国家报纸在贸发会议期间连续发表评论和文章
揭露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指出莫斯科对别国的所谓“援助”完全是为谋求政治控制
新华社一九七六年五月二十三日讯 在联合国第四届贸易和发展会议期间,一些亚非国家的报纸不断发表评论或文章,揭露两个超级大国,特别是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泰国《联合晚报》五月十九日的评论指出,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经济侵略,第三世界国家已经有所认识。一个超级大国用提高其工业品价格、压低第三世界国家原料价格等手段,向第三世界国家转嫁经济危机。另一个超级大国苏联,在第三世界的经济活动比西方跨国公司的所作所为更为阴险。就其侵略性来说,苏联远远超过西方的跨国公司,“它的活动包括搜集情报、掠夺资源,还有政治渗透与颠覆”。
评论指出,苏联的所谓“国际经济合作”是一种经济侵略。它在勃列日涅夫当政之后,得到了迅速扩张。
评论呼吁东南亚联盟各国加强团结和合作,共同抗击两个超级大国的剥削与掠夺。
肯尼亚《旗帜报》五月二十二日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莫斯科对别国的所谓“援助”完全是为谋求政治控制。
这篇题为《苏联对第三世界的援助有许多附带条件》的文章驳斥了苏联关于对别国的所谓“援助”“完全是利他主义的”说法。文章指出,事实表明,苏联的所谓“援助”,“清清楚楚地局限于莫斯科想扩展其政治势力的地区”。文章又说,“苏联援助所附加的条件有时甚至比西方的援助条件还要苛刻”。
文章列举一些亚非国家的具体事例,来驳斥勃列日涅夫在苏修代表大会上鼓吹的所谓“苏联不干涉别国内政”、“苏联不谋取政治控制权或隐蔽的军事基地”以及发展中国家将从苏联的“援助”中得到“好处”等论调。文章指出:“只要仔细观察一九七五年的情况,就可看出苏联的援助是怎样有选择和有限制的,而且也可看出,莫斯科所寻求的恰恰是政治控制权。”
《印度时报》五月二十一日的文章在评论苏联在联合国贸发会议上的态度时指出,在不公平的贸易结构使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遭到破坏方面,苏联从来没有作出任何有利于这些国家的表示。文章接着说:“因此,看到苏联在联合国第四届贸发会上在对最重要的议题,即建立共同商品基金问题方面引人注目地保持沉默,那就不会感到突然了。”“美国一直大叫大嚷地反对共同基金。而从提供基金的角度来看,保持沉默和进行反对,同样不好。”
文章还抨击苏联顽固拒绝减免第三世界的债务。文章说,“例如印度,近几年来它偿还苏联债款的数字已超过了接受新援助的数字。苏联不愿减免债务已经使许多发展中国家感到不满。拉丁美洲国家,东南亚联盟国家和许多非洲国家都在这里批评了苏联的立场。”


第6版()
专栏:

苏修的祸心
郭志
近几年来,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全力推行扩军备战,加速国民经济军事化,并且在“缓和物质化”和“经济合作”的幌子下,不断从西方捞取资金、技术和物资,以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
为了弥补苏联工业技术落后的弱点,苏修同西方国家签订了大批的工业生产方面的合同。据苏修官方最近透露,自一九七一年至一九七五年,苏联工业各部门的近两千个生产项目从西方国家得到了成套设备,占同一时期苏联为国民经济提供的机器和设备总量的百分之十五左右。这些进口的机器、设备以及运输工具,总值达二百九十亿卢布。即比上一个五年期间增加了百分之八十七。这五年中苏修还从西方购买了价值二十八亿卢布的各种用途的船只和设备,这显然是为自己能腾出力量来建造军用舰艇。苏联在卡马河畔的卡车制造联合企业的建立中,向西方购买了价值十亿多卢布的设备。苏修兴建具有战略意义的贝加尔—阿穆尔铁路干线所需要的大量运输装备也是从国外购买的。据美国商务部发表的统计材料,美国向苏联输出的机器和装备在成倍地增加,一九七五年达到五亿四千七百万美元。
为了应付由于疯狂扩军备战而严重缺乏资金所造成的困难,苏修向西方乞求了大批的贷款。据初步统计,苏修已经捞取的贷款约有二百亿美元之多。其中大部分是在最近两年谈妥的。苏修利用西方国家提供的长期低息贷款,向西方购买大型成套设备。
在连年歉收的情况下,苏联为了缓和缺粮困难和加强战略储备,从西方国家进口了大量粮食。从一九七一年到一九七五年九月,苏修仅从美国就买到三千六百五十五万吨粮食。从去年七月到现在,苏联进口粮食达到三千万吨左右,创历史上进口粮食数量的最高纪录,其中从美国进口了一千六百五十万吨。
事实日益明显地证明,苏修源源不断地从西方取得的大批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大量贷款和大批粮食,加速了它的扩军备战的步伐。人们注意到,希特勒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准备工作,也是同从西方国家取得大量贷款、军事物资和工业技术,分不开的。现在,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扩军备战规模,超过希特勒德国,例如,一九三六年希特勒德国军费开支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为百分之十九,而苏联一九七六年的军费开支,据估计占它国民收入的百分之二十点四五。因此,西方的贷款、物资和技术,对苏修扩军的重要性,是可以想见的。
西方国家一些人士和报刊舆论已越来越清醒地看到了这种情况将会产生的可能后果。例如,西德《巴伐利亚信使报》最近发表文章指出,西方扩大同苏联的贸易,实际上是用西方的货物支持和加强了苏联的军备,而苏联对西方的欠债“不是什么‘谅解’的保证,更不是什么世界和平的保证。”奥地利《欧洲新闻》写道,“西方给俄国的贷款和投资”,“提供了苏联能够用以维持住它疯狂的军备计划”的“物质手段”。美国《评论》月刊不久前刊登的一篇文章指出:“美国给予苏联人的最重要的鼓励性偿付一直是在经济方面”,“西方对苏联经济发展的贡献带有浓厚的经济和军事意义”。这家杂志还认为,这种使苏修获得“单方面无偿好处”的“绥靖政策是满足不了欲壑难填的人的欲望的”。西德《世界报》更是形象地比喻说,西欧国家“用降低利率和用贷款来支持苏联扩建军事机器,这是我们自己锯自己所坐的树的树枝。”面对日益严重的苏联军事威胁,西欧政界人士正在强烈呼吁联合自强,加强防务,当然不可能容忍帮助苏联坐大的姑息做法。


第6版()
专栏: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理事会春季会议结束
参加会议的部长们对苏联加紧扩军备战到处渗透扩张表示不安,强调要加强防务,以保障安全,对付军事侵略和政治压力
据新华社奥斯陆一九七六年五月二十一日电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理事会五月二十日到二十一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了春季会议,参加的有十五个成员国的外交部长。据报道,这次会议着重研究了这些国家和苏联的关系中最近的动向。
在“欧安会”后苏联不仅没有放慢而且更加紧扩充军事力量,特别是它在安哥拉露骨地进行了干涉。这已在西方国家舆论中普遍引起了忧虑和警惕。这次会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国家公众这种情绪。会后发表的最后公报强调说:北大西洋联盟各成员国必须“保持并在必要时加强它们的威慑力量和防御力量”。公报说,它们将“继续为缓和紧张局势而努力”,但必须“同时维护联盟的团结和力量”。
公报说,参加会议的部长们认为“必须再次表示他们对华沙条约国家的陆海空军事力量的持续增长感到关注,因为这种增长已经超过可以明显地用防御目的来辩解的水平”。“部长们再次强调他们的政府决心采取必要措施来保持和改进它们的部队的效能,作为保障成员国的安全、对付军事侵略或政治压力的基本保证。”
这次会议讨论了中欧裁军谈判问题。与会部长们重申:“除了在共同均衡削减军事力量协议范围内,不应削减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队。”
关于地中海地区的形势,公报说,部长们“强调指出他们认为保持整个地中海地区的力量均势是重要的”。公报还说,部长们对美国最近同希腊和土耳其分别签订的新的“防务合作协定”表示满意,“这些协定将为加强盟国在东南部地区的防务铺平道路”。
在会议开始时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秘书长伦斯发表讲话说,“北大西洋联盟目前不仅在远至它的东南翼,在地中海地区,而且也在它的北翼正在经历一个困难时期”。他说,“苏联不仅通过在防务方面不断下功夫来步步进逼,加强了它在欧洲的核潜力和常规力量,而且还正在使自己拥有在全世界推行强权政治的手段,并且表明它打算在那些甚至从来不属于它的传统利益范围的地区使用这些手段。”他反对某些西欧人士鼓吹削减防务开支以减轻经济困难的主张。
挪威首相努尔德利在开幕式上说,“我们处于
(西方同苏联之间)对抗性趋势占主要地位的时期。军备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出现了对抗的新的领域”。他强调说,“充足的防务是一件花费浩大的事,……但是历史告诉我们,我们所谋求的安全与和平必须建立在可靠的防卫系统之上”。
据透露,在为期两天的秘密会议上,其他一些国家的外长的发言也表示了对苏联加紧扩军备战和到处渗透扩张的不安。
西德外交部长根舍在发言中指出,苏联的军备远远超出了防御的需要,苏联海军的扩充威胁着西欧美国之间的海上联系。他说,由于美苏两国的核力量趋于平衡,北大西洋集团必须加强它的常规部队的力量。
丹麦外交大臣安诺生指出,苏联军舰和飞机在波罗的海上横冲直闯,逼近丹麦的领海和领空。加拿大外交部长阿伦·麦凯琴在会上谴责苏联对“缓和”口是心非。
据报道,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在会上向盟国保证,不管今后谁在华盛顿执政,美国的对外政策都将支持西方拥有一种抵御苏联侵略的“坚强防务”。他承认苏联在安哥拉的所作所为违反了“欧安会”协议的精神,并且表示对再出现一个安哥拉的可能性感到不安。但是他为他奉行的对苏政策竭力辩护,说什么这是“唯一可能的方针”。


第6版()
专栏:

匈牙利副总理访问美国
新华社布达佩斯电据匈牙利报纸报道,匈牙利政府副总理塞凯尔·久洛五月四日到十一日应邀访问了美国。访问期间,塞凯尔·久洛受到美国总统福特的接见并同美国商务部长埃利奥特·理查森就匈美两国经济关系问题进行了会谈。
塞凯尔·久洛五月十一日离开美国前对匈牙利记者说:“近年来,匈美两国在关系正常化方面取得了成就,两国贸易额增加了两倍。”他还说,匈美双方都认为“两国在贸易、工业和经济方面具有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


第6版()
专栏:国际知识

当年德日法西斯如何利用西方经济援助准备战争
西方垄断资本给战败国德国源源输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败了的德国国民经济濒于崩溃:工业生产猛降,国库空虚,财政拮据,通货恶性膨胀。
当时,美、英等帝国主义战胜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迫不及待地向德国垄断资本输血。以美国为主角的“道威斯计划”和“杨格计划”在一九二四、一九二九年相继出笼。它们以处理德国战争赔款为名,通过各种途径向德国提供大量贷款。一九二四——一九二九年,涌进德国的外资,计长期贷款一百五十亿马克左右,短期贷款六十亿马克。一九三○——一九三二年贷款总数达七十二亿马克。这些主要来自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的贷款,使德国垄断企业摆脱了战后困境,增强了德国的经济实力,特别是军事工业的实力,使德国的工业生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跃居世界第二位。据统计,到一九三九年,德国的钢产量已达二千二百五十万吨,发电量达五百五十二亿度,采煤量达三万一千四百四十万吨,飞机产量达一千三百零二十八架。
技术援助和战略物资促进德国备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西方垄断财团同德国垄断企业之间来往频繁,签订了很多公开或秘密的协定。西方向德国作出了提供技术援助、转让发明专利权、供应新型武器装备等保证,实行所谓“经济合作”、“技术合作”。从二十年代起,英美垄断资本就开始帮助德国获得提炼人造汽油和人造橡胶的先进技术,以弥补德国在汽油、橡胶方面的匮乏。德国垄断企业还从西方,主要是从美国得到了大量生产军需品的技术情报。美国杜邦公司于一九三六和一九三九年分别把制造人造橡胶和人造丝的技术资料正式交给德国。一九三八、一九三九年,美国先后向德国输出二千五百台新型飞机发动机。德国还从美孚油公司取得生产滑润油和航空燃料的许可,并由一家美国公司让予制造防爆剂的专利权。这种“合作”填补了德国军需生产的空白,充实某些生产不足的项目。无怪乎德国一公司在给秘密警察组织的便函中得意地宣称,由于德国从美国公司获得了航空发动机和生产合成汽油的技术资料,“德国乃能在技术方面彻底完成战争准备”。
输送各种原料、燃料和重要战略物资,也是西方国家扶植希特勒德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德国是一个缺油国家,战前百分之六十至七十的石油依赖进口。
美国从一九三七至一九三九年间,共向德国输出了一千五百万吨石油,几乎为德国石油进口额的全部。德国所需的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合金,大部由英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供应。法、英等国家还提供了大量铁矿石。仅一九三七、一九三八年,法国及其殖民地输往德国的铁矿石达一千二百多万吨。与此同期,英国供应德国废铁和铁矿石近三百万吨。德国还从美国和美洲大陆取得大宗的粮食和棉花。
日本当年也靠西方援助扩张实力
美、英等西方国家不仅喂肥了欧洲的希特勒德国,也养肥了东方的日本法西斯。三十年代,美英对日提供财政援助和输送大批战略物资。美国在这时期对日本财政投资总额达二亿四千万美元,占美国远东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美国对日本贸易总额占其远东地区贸易总额的五分之二。日本的重要战略物资,大都由美国输入。一九三八年,美国输往日本的作战物资竟占日本全部损耗的百分之九十二。一九三九年美国垄断资本向日本出售废钢铁比一九三八年增加九倍以上。该年度美输日战略物资达两亿美元以上。美国垄断资本还为日本建立军事工业提供资金、技术、装备的援助。截至一九四一年,日本为装备坦克工厂、飞机工厂、机器厂所需的金属加工机床百分之九十来自美国。美国对日的“技术援助”,特别表现在航空工业方面,包括出让专利权,售予战斗机、发动机、零件的技术资料,允许日本有关人员赴美实习等等。美国政府承认:“日本航空工业所得到的美国援助比自己本国政府还多。”一九三八年英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在日本进口贸易额中占百分之二十,其中军用器材占百分之十七。一九三七、一九三八年,英国还向日本提供运送军队和军需物资的船只。
在美、英、法等西方国家提供贷款、技术和物资的援助下,希特勒德国和日本法西斯羽毛日益丰满,终于发动了对英法的战争和对美国的太平洋战争。


第6版()
专栏:名词解释

“道威斯计划”和“杨格计划”
道威斯计划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在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九年实施的德国赔款支付计划。这个计划对协约国于一九二一年宣布的德国赔款规定作了重大修改,从而对德国军国主义准备和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了重要作用。由于它是由美国资本家道威斯所领导的一个专家委员会制订的,所以称作“道威斯计划”。计划规定,由外国(主要是美国)贷款给德国,以稳定其币制,并规定德国每年赔款数额、赔款来源和担保等。这个计划的目的是巩固摇摇欲坠的德国资产阶级政权,迅速恢复德国垄断组织和军事工业的潜力,以反对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另外,美国企图通过贷款使自己的经济势力渗入德国,而德国支付给英、法的一部分赔款又以还债的方式交给美国(当时美国是英法的债权国)。这个计划于一九二四年八月在有关国家的伦敦会议上通过,九月实施。
在计划实施的很短时期内,德国总共得到二百一十亿左右马克的各种外国贷款(主要是美国的贷款),而到一九二九年为止,德国付出不过一百一十亿马克的各种赔偿费。外国贷款有很大一部分是用来恢复德国的军事工业的实力,加紧使它的经济重新军事化。一九二九年,“道威斯计划”为“杨格计划”所代替。
杨格计划 一九二九年德国借口经济危机,无法偿付协约国的债务,要求修改“道威斯计划”。美国为了确保本国的投资收入,竭力支持德国的要求。一九二九年底成立了以美国摩根电力托拉斯经理杨格为主席的美、英、法、意、日、比、德等七国委员会,它的任务是制订新的赔偿计划,这个在美国垄断资本家操纵下订出的计划被称为“杨格计划”,一九三○年在海牙会议上通过。“杨格计划”减少了德国赔偿额的百分之二十,规定赔款总数为二百六十五亿美元,赔偿期限为五十九年;还规定取消对德国经济的一切管制,使德国可以大规模发展军事工业。“杨格计划”是帝国主义加速武装德国以进行反苏战争的阴谋计划。一九三二年在美国的压力下,洛桑会议通过了关于停止向德国索取赔偿的决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