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5月2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同资产阶级勇猛作战的新干部
——记中共芜湖市委副书记张克俭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造就了我国一代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大批普通的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红卫兵小将,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肩负着党的希望,带着无产阶级的嘱托,参加了各级老、中、青三结合的领导班子。他们在激烈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风浪中锻炼成长,越来越显示出一代新干部的巨大特点:他们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修正主义、资本主义进行不调和的斗争,同资产阶级勇猛作战,在我国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成为一支朝气蓬勃的战斗队伍。
党内最大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邓小平,说什么新干部“从工人、农民中一下提上来,一般效果都不好”,“不理想”。果真如此吗?那就请看这一代新干部中的一员——中共安徽省芜湖市委三十三岁的副书记张克俭,是在怎样战斗的吧!
迎着阶级斗争的风浪上
党内最大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邓小平企图把新干部统统打下去,他挥动的一根大棒,就是说什么新干部上来“束手无策”。他根本不懂得广大新干部来自群众,代表群众,相信和依靠群众。有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有群众的支持,遇事就有策,就会有办法。
一九七四年,原来任芜湖锅炉厂党委副书记的张克俭,一下被提拔为市委副书记。一个数十万人口的城市,工作千头万绪,抓什么?这确实是摆在他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但是,从文化大革命以来,在一场又一场阶级斗争中滚打出来的张克俭,对毛主席关于阶级、阶级斗争的教导,有深切的感受。他深知,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存在各种矛盾,而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这就决定了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同资产阶级勇猛作战。
芜湖重型机床厂,是全市一个有影响的大厂。这个厂的阶级斗争情况十分复杂,成为全市有名的老大难单位。张克俭迎着风浪上,主动向市委常委提出到这个厂去蹲点,他的要求得到了常委们的支持。
一九七五年三月六日,张克俭带领一个蹲点小组到了重型机床厂。他到厂以后,没多说话便一头扎进了问题最多的第四车间。蹲点小组的其他同志也都分头深入到群众之中。他一连好几天,从早晨干到夜晚,一干就是两个班,边干边找工人们谈心。
要充分发动群众,就要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张克俭听到了群众的心声,摸清了骨干队伍,就立即组织他们成立了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小组。他同大家一起学习,大讲阶级斗争和党的基本路线,使大家弄清工厂不仅是个生产场所,而且更是阶级斗争的战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阵地。接着又通过骨干带领群众,边学习边联系本车间的阶级斗争实际,揭露出大量的问题。
四车间的群众起来了。张克俭又组织厂党委领导成员深入到各车间跟班劳动,抓骨干带群众,结合学习理论摆阶级斗争的表现。经过蹲点小组和厂党委这样自下而上地进行调查研究,迅速查清了这个厂阶级斗争的根子,原来是一个反革命分子暗中拉拢一些人,制造谣言,煽动停工停产,以达到破坏批林批孔和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动的目的。
在市委常委、市机电局党委和厂党委的支持下,去年五月底,这个厂召开了打击阶级敌人的大会,对那个反革命分子实行了无产阶级专政。打击了敌人,大长了革命群众的志气。
真是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厂党委端正了路线,全厂革命和生产形势迅猛发展,新生事物大量涌现。去年一月到五月,这个厂只完成年度计划的百分之九点六,六月份一个月便完成了年度计划的百分之十一,到年终提前一个月超额完成了全年生产任务。今年以来,在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中,这个厂的革命和生产形势更加喜人。
重型机床厂面貌改变,对全市工交战线产生了推动作用。可是,芜湖市郊区的一些社队工作还比较落后。去年十二月八日,张克俭冒着大雪,同市委基本路线教育宣传队的同志一起,来到一直处于后进状态的西江公社杨王大队。
张克俭通过参加劳动,走访社员家庭,进行调查研究,摸清了这个大队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阶级斗争情况。他组织大队、生产队的干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组织社员成立理论学习小组,开办政治夜校,开展革命大批判,反击右倾翻案风,狠批资本主义倾向。这样,迅速提高了干部、社员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刹住了资本主义妖风,一百多名长期在外搞副业单干的劳力全部回到生产岗位,很快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高潮。广大干部、社员冒着严寒,挑灯夜战,大搞平整土地、修渠、栽树、积肥等农田基本建设,全大队从人的精神面貌到山河面貌都焕然一新。
张克俭紧紧抓住阶级斗争这个纲,纲举目张,工作就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他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既有胆量,又有策略。这对邓小平所说的新干部上来“束手无策”的谬论,不正是极好的批判吗?
在路线问题上毫不含糊
邓小平向新干部挥舞的又一根大棒是“没经验”。经验从哪里来?经验来自人们的斗争实践。文化大革命中涌现的大批新干部,经过九、十次路线斗争的实践,积累了同修正主义路线斗争的丰富经验。
今年春节前夕,张克俭同杨王大队党支部和宣传队的同志商量,决定带领群众打破旧传统,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他首先发动全大队下乡知识青年向全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发出不回城里过春节的倡议书。旧历年三十的下午,他和青年们一起开了忆苦思甜会;年初一,又和大家一起到城里拉大粪积肥。
年初一凌晨四时,满天星斗,寒风嗖嗖。张克俭拉着第一辆粪车,三十名男女知识青年和十名宣传队员,一路浩浩荡荡,向着芜湖市区奔去。
张克俭按照分配,到市供电局厕所装了满满一车粪。他在路上遇到女知识青年查日秀,见她走路一跛一跛的。张克俭问她是怎么搞的?小查说,是以前锄地时伤了一个脚指,今早走路又把伤口磨破了。张克俭一看血水已渗出鞋面,便带她到附近的一个医院去包扎。
那个医院三位值班的女同志,向小查的脚指瞟了一眼,说:“这还要包扎什么?”“今天只看急诊,发高烧的,人快死的,才看。”
张克俭一再解释,要求给包扎一下回去好走路。可是,其中一位却说:“拉大粪有什么了不起的。”“要包扎就看急诊。”
可是到哪里挂号呢?张克俭一再催问,她们才从抽屉里掏出急诊号,一甩,说:“外科还没有上班哩!”
看她们老是“卡”人,小查气愤地套上鞋袜,拔腿要走。张克俭一把拉住小查,说:“不行,这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是两条路线的问题。”那三位一听,气冲冲地说:“有意见,卫生局就在隔壁,你提去!”“贴大字报嘛!”就这样,硬是不给小查包扎。最后还是邻近保健院的一位医生,主动来给小查包扎了一下,才算完事。
张克俭带领大家拉着大粪回到大队后,立即就这件事进行了分析。大家一致认为:这不是两三个人的医疗作风问题,关键在领导,是修正主义卫生路线又在抬头的表现,这与右倾翻案风有着密切的联系。张克俭说:“对!应该抓住这件事,在路线上开展一场斗争。”
当天下午,三十名知识青年就写出一份大字报,当晚赶到市内张贴在医院门口,批判修正主义卫生路线。
这份革命的大字报贴出后,立即受到中共芜湖市委、市卫生局党委、医院党支部以及全市革命人民的支持。医院很快就邀请知识青年代表参加全院职工大会,共同批判修正主义卫生路线,同时决定派医务人员到杨王大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张克俭在路线斗争中又善于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注意团结大多数。当那三位女同志跟医院的负责人及其他医务人员一起来到杨王大队时,张克俭组织大队的干部、社员和知识青年们热情地欢迎和接待他们。队里的老贫农向医院人员讲村史、家史,请他们参观贫下中农战天斗地的成果;知识青年同他们一起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光辉著作,批判修正主义卫生路线,参加社员们围塘造田的战斗。最后,医务人员们又同部分知识青年一起,到市内拉了一次大粪。当这些医务人员的思想感情有了一些变化的时候,张克俭两次找他们谈心,鼓励他们努力改造世界观,为贯彻执行毛主席的卫生路线作出贡献。那三位女同志激动地说:“我们用老爷的态度对待知识青年,小将们和贫下中农却用毛泽东思想教育我们,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路线教育课。”
经过不平常的五天,前来参加劳动的医务人员同贫下中农和队里的知识青年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全院职工也通过这件事受到了深刻的路线教育。有的同志激动地说:“我们吃的是农民种的粮,住的是工人盖的房,靠的是战士保卫国防,有什么理由不全心全意为工农兵服务呢!”从此医院出现了新面貌。
事实雄辩地说明,什么叫“经验”?对“经验”,要作具体分析。邓小平所说的“经验”,就是搞修正主义的经验,正象他所干的那样。文化大革命中成长起来的广大新干部却有的是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跟修正主义作斗争的经验,有的是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经验。这种经验是团结人民反修防修的经验,而这正是邓小平望而生畏的。
热情支持社会主义新生事物
张克俭常说,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诞生、成长,代表着历史前进的方向,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斗争的胜利,必须全力支持。
张克俭做的正象他说的一样。去年七月,正当邓小平大刮右倾翻案风时,教育界的奇谈怪论甚嚣尘上,妄图否定朝阳农学院“社来社去”的经验。对这些奇谈怪论,张克俭十分气愤。他说,朝农的经验是个创举,它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缩小三大差别,代表着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总方向,完全正确!市委召开了一千多人的学朝农大会,张克俭代表市委在大会上号召要学习朝农经验,全力支持教育革命。
在市委的号召下,芜湖中医学校一九七五届毕业生张歆山和喻盛传决心走朝农毕业生的道路,向学校党支部提出“不到城市到农村,不当干部当农民,不拿工资拿工分”的要求。张克俭得知后,立即赶去找这两位学生谈心,坚决支持说:“你们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的革命青年,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做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缩小三大差别的促进派,好得很,我们坚决支持!”接着他又布置学校、市教育系统和卫生系统分别召开大会,请他们作报告,谈革命理想,大力宣扬他们自觉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事迹。临行之前,市委又召开了一千多人的欢送大会。
熟悉张克俭的人常说,张克俭同社会主义新生事物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事实正是这样。早在一九六八年秋天,红卫兵张克俭从大学毕业了,他背着简单的行李来到芜湖锅炉厂,当起了钳工,不久便在车间里建立起芜湖市最早的一个工人学哲学小组,在全市起了带头作用。一九七一年,他被提拔为厂党委副书记后,就同老干部一起大力从工人中培养提拔青年干部,使青年干部占到全厂干部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张克俭到郊区杨王大队蹲点,十分关心队里知识青年的成长。他顶风冒雪地探望了每个插队小组,发现有三个小组的住房还没有建成,就同大队党支部商量,很快建成了。反击右倾翻案风斗争一开始,他就组织知识青年和社员一道,深入批判邓小平“三项指示为纲”的修正主义纲领,出大批判专栏。他还组织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赛诗会,召开知识青年的读书心得体会经验交流会,并且为他们制订读书计划。当他发现知识青年张纯心扎根农村的思想不牢靠时,便四次找他谈心,反复向他讲毛主席指引的上山下乡这条路的伟大意义,耐心地帮助他提高认识,树立起在农村干一辈子革命的思想。
象张克俭这样的新干部,如此满腔热情地支持社会主义新生事物,无产阶级和广大革命人民认为“效果好得很”。党内最大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邓小平却一口咬定“效果都不好”,就是因为这些新干部反对他搞资本主义,开历史倒车。这就难怪他那么仇视新干部,凶相毕露地要把他们统统打下去。
努力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观
张克俭成为一位勇抓阶级斗争,狠批修正主义,热情支持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自觉战士。他为什么进步得这样快?一句话,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观。
“打铁首先要自己硬,干社会主义革命首先要自身革命”。张克俭,从一个红卫兵小将到市委副书记,无论地位发生多大变化,他都在一丝不苟地实践着自己的诺言。
张克俭不管斗争如何激烈,工作多么紧张,每天都要挤出时间攻读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他除了攻读马克思、恩格斯的部分重要著作外,已系统地读完了《列宁选集》四卷和《毛泽东选集》四卷,许多重要文章都反复读了数遍,写了上百万字的读书笔记。
在批林整风、批林批孔运动和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中,他都结合斗争实际,学习中共中央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六日的《通知》,反复领会毛主席指出的“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这一教导,不断认识社会主义历史时期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规律和特点。他从一些在民主革命时期打过仗、流过血,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变成走资派或犯有严重走资派错误的人身上,认真地研究改造世界观与继续革命的关系,从中吸取教益。
从一九七一年起,张克俭担任芜湖锅炉厂党委副书记以来,地位发生很大变化,但他总是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在工厂一身油,到农村一身泥,忘我地跟群众战斗在一起。
张克俭担任市委副书记后,按规定,外出工作可以坐小汽车,但他除了有紧急任务需要赶时间外,从来不坐小汽车,总是骑着自行车来去。他也极少坐办公室,到市委工作以来,还没有一张固定的办公桌子。他家五口人,机关分给他三间房子,他说多了,让出了一间;机关要给他家里安电话,他坚决不安;他家庭生活困难,机关给他一点补助,他说“同一个普通工人比,我不该补助”,退回了。整年整月,不管去工厂,下农村,或是出外开会,他总是穿一身打补钉的工作服。他爱人悄悄地给他买条呢裤子,好让他出去开会时穿。张克俭知道了,坚持要转让给别人,并且意味深长地说:“穿上呢裤子,我这两条腿就不知往哪里走了。”
张克俭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处处注意限制资产阶级法权,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市委机关驾驶班的一个老工人深情地说:“克俭真是好样子。从他身上看出新干部就是好,文化大革命就是好!”
每个阶级都要培养自己的接班人。
资产阶级的总代表邓小平说什么文化大革命以来提拔的新干部都“不理想”。我们说,象张克俭这样在文化大革命中涌现的一代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对资产阶级来说,的确是不理想。这些新干部,搞马克思主义,不搞修正主义,把自己作为人民的公仆,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同资产阶级勇猛作战,为共产主义奋斗。这对无产阶级来说,十分理想。
看吧,肩负着我们事业继往开来重任的一代新人,象雄鹰一样,正迎着斗争的暴风雨,向共产主义的远方勇猛飞翔!
新华社记者(本报有删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