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5月1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波涛奔万里
上海文教五七干校学员 吴芝麟
我们的五七干校就建在东海边上。走上那栽着一排排泡桐树的五七大堤,就可以望见东海了。它迎着太阳,卷起万顷银波,浩浩荡荡,仿佛冲决着一切阻力,呼啸着奔腾向前。曙光里,它托出红日,映红五七战士劳动的身影;夜色中,它用涛声,伴五七战士在灯光下学习马列,或许正是这个缘故,我们对那奔腾的波涛怀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
七年前,第一批尖刀连的五七战士,扛着红旗开进这百里盐碱荒滩的时候,这里还是遍地芦苇草,涛声伴野鸟。但他们深深地懂得,这不仅仅是向荒海滩进军,而且是为铲除滋生资本主义的土壤开战,走毛主席指引的五七道路!请读一下这首诗吧:“建校参加尖刀连,巧逢雷雨洗征道,遍地水洼接云天,雨打盐霜泛白泡。五七战士不畏险,天高地广任翔翱,要学波涛奔万里,歌声随着浪花飘。”写这诗的是一位老干部,叫曾万里,大家唤他“老前线”。当年他是穿着沂蒙山区乡亲们送的草鞋,背着行军壶,打过长江的。现在,经过文化大革命的锻炼,又脚穿草鞋、身背行军壶到这东海边上,在尖刀连当一名普通的战士。东海掀起层层白浪欢迎尖刀连,可是连一块避雨的地方都没留下。盖草屋吧,材料还没运来,时间也等不及。正当大家锁住双眉的时候,老曾想出一个好主意:象当年行军打仗一样,就地挖地窑宿营。说干就干,老曾带着大伙先去选地势较高的土墩子,又抢前去割芦苇。手割破了,同志们叫他歇会儿,他却把镰刀攥得更紧:“轻伤不下火线,在这东海滩上割芦苇、挖芦根,也是挖我们头脑中的‘修’根,上我们干校的第一课呀。”他们挖好一个个地洞,再用毛竹撑着,盖上块油布,便成了遮风避雨的“五七公房”。晚上,老曾和同志们就在亲手建造起来的地窑里围着煤油灯,学起毛主席的光辉《五·七指示》和“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的教导,心情是多么激动啊!一座地窑一盏灯,一盏油灯一圈人。油灯下,老曾掏出那只行军壶,不禁想起了文化大革命前,他也曾背着这水壶去党校,但那里却有人讥笑它同党校的一切“不协调”。这水壶伴随他南征北战,这回怎么遭到冷遇了,多气人!可是怎么会不协调的呢,他不明白。经过文化大革命,他懂了,这是修正主义路线在把我们往泥坑中推啊!现在,他睡的是地窑,点的是油灯,心中却是一盆火;作为一个五七战士,要跟着毛主席继续革命,要学那东海波涛奔万里,永远向前!
干校的第一个晚上是难忘的,但无数的考验还在等着五七战士们。在这东海边上,淡水,对于五七战士是多么宝贵!每天,人们用两只柏油桶接在一起,装在平板车上,到十几里路外的小河浜里去装水。除了用于生产之外,每人每天只能分到一盆水。但正是在艰苦的环境里劳动、斗争,才能磨练思想、改造世界观,还使我们五七战士之间产生一种新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个酷暑天,尖刀连的同志们为了抢在台风前把芦苇收割好,冒着火辣辣的太阳在挥镰猛干。人们汗流浃背,喉咙口直觉得在冒烟。这时,每一滴水都显得很珍贵。浩瀚的东海呵,你每时都给我们卷来奔涌不尽的海浪,却是多么吝啬地不肯给我们流来一汪清水!就在这个时候,老曾解下那只水壶,递到同志们的面前:“同志们,坚持就是胜利,这里还有半壶水,给最需要的同志们润润嗓子吧。”“不,‘老前线’,你昨天刚发过烧,留着自己喝。”“客气什么,快喝,喝了继续战斗嘛”。老曾说着,硬逼着同志们喝了下去。多晶莹的水,多清凉的水,大家望着水壶,望着老曾,又在想什么呢?你看老曾吧,他只是抿一抿焦燥的嘴唇,捋一捋额上的汗珠,又弯腰割起芦苇来了。是的,大家都在想,是什么使老曾又背起了水壶,是什么又使他增添了向前的勇气,焕发出战斗的青春?
东海的波涛奔万里,激荡的涛声在为我们的五七战士呐喊助威,唱响了一支支多么雄浑的赞歌。在春风中开始了干校的第一次春耕。白茫茫的荒碱滩变绿了,五七干校——这一文化大革命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茁壮成长了,一批批的五七战士从这里朝气蓬勃地走向了新的战斗岗位。
东海的波涛奔腾向前,冲过了多少暗礁、多少逆浪?我们干校的成长又何尝不是这样!你看,站在我们面前的这位尖刀连的第七连连长刘燕,她梳着短辫,明亮的双眼中闪亮着青春光泽。当文化大革命的烈焰熊熊燃烧的时候,她戴着红卫兵袖章,在雄伟的天安门前幸福地接受毛主席的检阅;现在,在批判邓小平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进入新高潮的战斗时刻,她作为一个文化大革命中涌现出来的工人新干部,来到干校加温冶炼了。干校展现在刘燕和她的战友们面前的已经是一排排新瓦房、亮闪闪的日光灯、哗哗流的自来水……可是,奔腾向前的波涛,把她们的目光引向更远的前方。
想一想吧,围绕着五七干校的斗争是多么尖锐。林彪不是把干部到五七干校说成是“变相失业”吗?而当我们粉碎了这一无耻谰言,把干校办成了无产阶级的新型干校,努力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时候,邓小平又吹来冷风,说什么“限制资产阶级法权,也要有一个物质基础,没有,怎么限制?”这些修正主义路线的头子,为什么那么恨五七干校?
夜深人静,涛声轰隆,刘燕睡不着了,她又一遍重温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又一遍回想起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教导。啊,她明白了:有人要拆毁干校这一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革命熔炉,有人要落下干校这一鼓满东风的征帆,有人啊,要摧残这一鲜妍的花朵。初春的一个早晨,那天正是军训。刘燕带着全连的五七战士一阵小跑,跑过了五七大道,又跑过了五七大堤,引着大家奔下了海滩。几年工夫,这里已被海潮冲积出了一片芦苇。她撩开额前的散发,用她那清脆的嗓子高声说道:“同志们,我们是五七战士,要用实际行动批判邓小平,反击右倾翻案风,保卫五七干校这一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你们看,这茫茫的东海又给我们提出了什么新任务?”
“向大海夺田,誓把干校办得更好!”火热的誓言从五七战士炽烈的胸膛中蹦了出来。就这样,一份再向大海夺田的蓝图描画出来了,不,应当说一份批判邓小平的大字报在斗争中问世了。东海奔腾,天高地广,在五七战士面前永远有新的战斗在召唤!
让我们记住那一个不眠的夜晚。就在那个晚上,党中央的两项决议给我们五七战士增添了多么巨大的力量!东海之滨喧腾了。欢呼声、口号声盖过了滚滚的波涛声,在干校上空回荡。而就在海滩边的芦席棚里,分明是摆开了又一个战场。刘燕饱噙着热泪,在回忆当年毛主席接见红卫兵时的情景,愤怒声讨邓小平推行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罪行,愤怒声讨一小撮反革命分子在天安门广场制造反革命政治事件。是的,就是邓小平这个资产阶级的总代表,在疯狂反对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反对五七干校这一新生事物啊!我们能容忍吗?
愤怒的吼声焕发了无穷的力量。东海的波涛,你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永远不停地向前、向前。你有没有看见,就在你哺育过的地方,就在你的身旁,不是有一股更磅礴的反修防修、继续革命的洪流在奔腾吗?


第5版()
专栏:文艺新书

《宽广的道路》
北京大学工农兵学员 杨粹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小说散文集《宽广的道路》,是以“厂社挂钩”为背景,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描绘了湖南省株洲市知识青年在广阔天地里沸腾的战斗生活,歌颂了在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锻炼成长的一代新人。这对邓小平妄图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对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否定教育革命的右倾翻案风是一个有力的回击。
作品着重刻画了这一代新人高度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小说《不挂牌的竹木检查站》中的梅华,《桃子熟了》中的龚春英,《不熄灭的火光》中的洪流,就是这一代新人的代表。以新保管员龚春英为例。这个还扎着两个羊角辫的姑娘,打从下乡的那一天起,就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肩硬了,手粗了,更重要的是在阶级斗争的风浪中成长起来了。在桃子丰收的日子里,她牢记党的基本路线,透过那诱人的果子香,闻到了阶级斗争的硝烟味,揭露了投机倒把分子的破坏活动。作者用笔墨不多,但写得比较细致生动。“管的不仅是几个桃子,而且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家业!”这响铮铮的语言,使我们看到,不久前还是城里的嫩娃子,经过阶级斗争风雨的磨练,已经成为搏击风云的雄鹰,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坚强哨兵。高度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来源于三大革命运动的实践。广阔天地之所以能够锻炼人,就是因为那里充满了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为一代新人迅速成长指出了一条金光大道。阶级斗争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同样,也造就着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宽广的道路》使我们看到:一代新人正以扎根农村的坚定步伐,逐步踏平三大差别的鸿沟。散文《牡丹》中有一个感人的情节:当大队党支部委员陆大伯把梅丹被推荐去当工人的决定告诉她时,她几乎哭了起来。是由于将要离开农村激动而哭吗?不是!“农村需要我,我更需要农村,让我留下来吧!”从这几乎是恳求的话语中,我们看到了梅丹扎根农村,做缩小三大差别促进派的强烈愿望和坚强决心。梅丹的这种意愿表达了千百万知识青年在广阔天地里战斗成长的坚强决心。他们象一根红色的纽带使城市和农村更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架起了工农“连心桥”。他们象一块块铺路的石子,逐步填平着三大差别的鸿沟。“牡丹之所以绽放于云汉间,不正是因为它深深地扎根在牡丹峰的土壤里吗?”是的,知识青年之所以大有作为,是因为他们深深地扎根于贫下中农中间,在与工农相结合的熔炉中陶冶,在接受工人、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改造世界观的斗争生活中挺进!
这本集子的作者,都是不满二十岁的知识青年。是沸腾的战斗生活,使他们拿起笔,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响亮激越的声音,讴歌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讴歌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一大有希望的事业。作品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他们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切身感受,燃烧着一代新人的革命激情,展示了革命青年崇高的革命理想,刻下了他们在党的哺育下健康成长的鲜明足迹。他们的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正象鲁迅说过的:“以清醒的意识和坚强的努力,在榛莽中露出了日见生长的健壮的新芽。”


第5版()
专栏:

向阳湖啊,我深深怀念你
臧克家我的故乡在山东,第二故乡是北京。我不能隐瞒自己的真心:它始终恋念着江南的咸宁。向阳湖畔,我只呆过三年光景,对它却有着长江一样的厚意深情。它是我们干校的家,我的新生命在那儿诞生。咸宁,你日夜牵着我的心,想念你呵——象花木想念它的根土,象鱼儿想念它的江湖,象离家的孩子,想念他的母亲。是你,教会了我体脑并用,分清路线;是你,教会了我拿锄头和拿笔杆一样的熟练;是你,教会了我知道口里吃的白米如何生产;是你,教会了我上下田埂和走平地一般;是你,教会了我操着共同语言和贫农社员并肩作战,同床同梦,睡得又香又酣……炎夏,汗珠象珍珠,清风是电扇;严冬,冲风冒寒,雪花入口,又凉又甜。春天育秧,绿水溶溶那个好滋味,秋收大忙,人同收割机蹦跳联欢。七月的日脚嫌太短,叫月亮来接太阳的班。衣服,泥水汗水天天浇洗一遍,腿脚上,粪水尿水,不时地喷溅;双手上练成了一重重老茧,人人一张黑脸,一双铁肩。想的是,阶级斗争,反修大批判;稻秧又长了几寸?菜苗需要塘水几百担?关怀的是天气阴晴,很少留心个人的寒暖。资产阶级情调,渐渐消减,无产阶级思想一点点增添。再不去想“我,我,我呀……”,只觉得自己是战斗集体中的一员。什么叫“苦”?什么叫“甜”?往日的定义,来一个翻案。书本子读了几十年,白纸黑字熬花了双眼;今天,用如刀的笔锋写下大批判稿万语千言,今天,用锄头在大地上写出锦绣文章千篇万篇,这才体会到一点《实践论》的崇高意义,这才初步领悟到什么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永不忘记——批林批孔,田间草阡,声震大野,怒气冲天,手下的白茅给扯得寸断!永不忘记——诉苦大会上,听贫农发言:凄风苦雨,血泪斑斑!细嚼着“忆苦饭”的滋味,决不让地主资产阶级翻
天!永不忘记——天天早晨,学习时间,席地环坐,绿树场垣,红色书页,金光灿烂,朝阳在心头,朝阳在东
天。暑热的夏晚,收工归来,图书室的桌上挤得满满,一手驱蚊,一手揩汗,向毛主席著作深深钻研……劳动,要在思想战线上丰收,劳动,不仅仅为了粮食增产。过去的同事,只认得脸面,级别的阶梯把人隔远;三年战斗——日日夜夜,三年劳动——白天黑天。一起流汗,一起批判,同桌吃饭,联床睡眠,身心一致,痛痒相关,互相合作,亲密无间!每当一个战友离开连队,不管是二三十岁的青年,还是久经考验的铁汉,都是千般不舍,万般留恋!留恋五七道路上的战斗情谊,留恋教育我们的贫农社员,留恋朋友似的镰刀锄杆,留恋亲手建造的瓦房,红光闪
闪,留恋亲手抚育的小树撑起绿
伞,留恋绿油油繁荣大地一片,留恋走熟了的小径田间蜿蜒,留恋干校的一草一木,留恋重新安排了的向阳湖山……干校呵干校,你给我换了一颗心,干校呵干校,你给我换了一双眼。文化大革命十度春光,向阳湖畔三年岁月,受教育深,收获大,胜过过去的五六十年!向阳湖呵,向阳湖,一想到你我满腔热情象沸水滚翻,亲爱的战友呵,我是如何深深地深深地把你们怀念!


第5版()
专栏:

“官”办食堂
柴德森十位“长”字炊事员,人称食堂叫“官”办,雪白圆帽白罩衫,炉灶和群众紧相连。一筛煤,抖落满天星,一炉火,烧红霞半天,我烧火——火烧我,继续革命的加油站!烙饼、油条、煎鸡蛋,荒滩深处去送饭,风雨雷电无阻拦,茫茫原野就在炉灶边!小满栽秧春寒天,撩起雨帘堤埂上站,“辛苦了,插秧的战友们!”一桶姜汤心头暖。十月阳光洒荒滩,稻海金波银镰闪,“加油呵,收割的战友们!”一筐萝卜赛蜜甜。能“官”能民,能上能下,普通劳动者本色永不变,五七干校是大课堂,长征路上谱新篇。


第5版()
专栏:

干校好
解放军某部 叶晓山祖国有多少干校?问大地江河山坳,毛泽东思想光辉,把新老几代人照耀。五七干校好,革命红旗飘,反修防修烈火猛燃烧!深山搭茅棚,高原挖新窑,江畔垒土屋,草地架毡包。门朝千村万户开,窗涌五湖四海涛……部队老军长,重挥大铁镐,工厂新书记,羊鞭甩得高。走出大楼胸怀宽,扁担在肩重担挑,接近群众见识广,联系实际永不老。手推峰峦山献粮,心钻马列鸡报晓。“到处莺歌燕舞”,毛主席指出金光道,五七战士唱战歌,继续革命不停脚,汗水洗刷思想锈,劳动冲掉一身娇。新老肩并肩,同窗共战壕,茧手绣山河,红心斗魔妖!挥动铁拳,击退右倾翻案风;挺起钢肩,顶住西伯利亚寒潮。鲲鹏展翅飞万里,吓倒几只蓬间雀,干校红花遍地开,装点江山无限好。


第5版()
专栏:

坚持五七道路,回击右倾翻案风
〔剪纸〕 徐玉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