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4月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埃及摆脱苏修枷锁 “离苏倾向”不限于埃及
埃及议长和报刊以及日本评论家痛斥苏修霸权主义
新华社开罗一九七六年四月七日电 埃及人民议会议长赛义德·马雷四月六日谴责苏联对埃及的不友好态度。
马雷在向亚历山大大学学生代表团讲话时驳斥了苏联对埃及政策的诬蔑。他说,苏联一面反对埃及同日本签订铺设油管的协议,一面给予日本公司在苏联领土上勘探石油的特许权。苏联指责外国在埃及开设银行,但是在苏联国内却有四十家经营外汇的(外国银行)分支机构。苏联指责埃及从美国得到一百万吨小麦,而它自己一年却从美国得到七百万吨之多的小麦。
四月六日在曼努菲亚举行的人民会议的成员致电萨达特总统,表示支持废除埃苏条约,并且宣布拒绝苏联政府的声明,认为苏联政府干涉埃及内政。
埃及《消息报》七日发表社论说:“苏联对埃及废除他同莫斯科的条约所采取的立场,决不会引起埃及的不安,也决不会使埃及蒙受损失。”社论指出,苏联的立场“将使这一条约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社论强调说:“埃及这个国家是不会被威胁所吓倒的。”
《金字塔报》六日发表文章谴责苏联报纸掀起反埃及的宣传攻势。文章指出:“这一疯狂攻势背后有着不可告人的动机。”
新华社东京一九七六年四月八日电 日本国际问题评论家甲斐静马在今天出版的《日本与中国》周刊上发表文章,指出埃及废除埃苏“友好合作条约”是对苏联霸权主义的一次沉重打击。
文章表示衷心支持埃及人民这个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的英勇行动。
文章说,埃苏条约是苏联强加给埃及人民的。这一条约是苏联推行扩张政策的根基,“正因为如此,埃及的这次行动,不能不在这一地区产生广泛的影响。”
文章揭露苏联早就压迫埃及,通过“援助”给埃及套上枷锁,束缚埃及,以便同美国争夺中东地区的控制权。
文章说:“援助”这个词,听起来娓娓动听,但是,苏联的“援助”只不过是旨在束缚对方的工具而已。
文章以军事“援助”为例,指出“苏联为了阻挠埃及对以色列进攻,把向埃及提供的武器限定在防守性的武器,而不提供进攻性武器。而且,苏联提供的武器,须置于苏联专家的监督之下。作为供给武器的代价,苏联要埃及提供军事基地。
“更值得注意的是,苏联不援助埃及建设自己的武器制造工业,而使埃及处于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必须依赖苏联的状态。”
文章说,在经济援助方面也是如此。苏联在过去二十年间把它在国际市场上卖不出去的机器设备以高价卖给埃及,要求埃及长期地并以大大低于国际价格的低廉价格向苏联提供象棉花之类的产品,剥削埃及。
文章说,“在苏联看来,埃及只不过是它的事实上的殖民地。”
这篇文章还说:“萨达特总统废除埃苏友好合作条约,是对苏联推行的对埃及的整个政策的谴责”,“这不仅给予苏联的中东政策,而且给予苏联的霸权主义本身以沉重打击”。文章最后强调说:“对于苏联来说,它感到头痛的是:‘离苏倾向’决不仅限于埃及。”


第7版()
专栏:工农兵论坛

听其言而观其行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荣立集体一等功的解放军某部侦察连
最近,埃及宣布废除埃苏“友好合作条约”,接着又取消了向苏联海军提供的便利。这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戳穿了苏修对埃及假援助、真控制的丑恶面目,大长了埃及人民的志气,大灭了苏修霸权主义的威风。
长期以来,苏修把自己打扮成第三世界的“天然盟友”,吹嘘自己对第三世界的“援助”。在已经收场的苏修“二十五大”上,苏修头目勃列日涅夫曾振振有词地声称苏联给第三世界国家“援助”,“不为自己谋求好处,不争夺租让权,不谋取政治控制权,也不企求军事基地。”这“四不”一出笼,苏修就以为可以遮住自己的扩张主义面目;殊不知,苏修玩弄的正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拙劣把戏。
革命导师恩格斯曾经指出:“判断一个人当然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为;不是看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实际是怎样一个人。”
人们只要看一看苏修在第三世界几个国家的所作所为,这个“四不”的伪善性和欺骗性即可一目了然。
在埃及,苏修虽然同意提供“军援”,但是给还是不给,多给还是少给,什么时候给什么时候不给,都是由它企图控制埃及、捞取种种特权的目的所决定的。苏修在提供“军援”的同时,不是公然提出要在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建立“指挥中心”,要在划给他们的地区上空升起苏联国旗,并竭力谋求使用埃及机场起飞降落的特权吗?他们不是无耻威逼埃及在地中海南岸的马特鲁港和贝尔尼斯港“为苏联舰队提供方便”吗?这不是在“企求军事基地”和“租让权”又是什么呢?当他们的阴谋在埃及政府和人民的抵制下遭到破产后,苏修就在武器供应上大做文章,先是停止补充埃及十月战争期间所消耗的武器弹药,后来又拒不向埃及提供苏制武器的零配件,甚至在十月战争正在进行的时候提高武器价格。十多年来,苏修向埃及高价出售军火,用低价从埃及掠走了大量的各种物资。所有这些,难道不是千方百计地在“为自己谋求好处”吗?
在安哥拉,苏修也不例外。它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安哥拉独立前夕,一手挑起安哥拉内战,运去大批杀人武器,并派去成千名军事顾问和成万名古巴军队,直接参与屠杀安哥拉人民的罪恶勾当。短短几个月内,他们屠杀了大批安哥拉人,在六百万人口的国家里制造了一百多万难民。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在安哥拉取代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夺取这个具有丰富自然资源和重要战略地位的“新的滩头堡”,破坏非洲国家的团结反帝事业,进而控制南部非洲以至整个非洲。对于这一点,就连它的宣传机器也有所流露,公开谈论安哥拉具有“令人垂涎的天然资源”和“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非洲的一个政界领导人一针见血地指出:苏联的目的无非是“用安哥拉人民的鲜血”为他们的“大西洋舰队建立一个基地”,“使非洲一分两半”,他们“是和南非人一样坏的殖民主义者和种族主义者”。这就为勃列日涅夫宣扬的“四不”做了极好的注脚。
纵观苏修几年来对第三世界国家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罪恶行径,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苏修宣布的“四不”是假,“四要”才是真。他们嘴上讲这也不要,那也不要,实际上不论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好处,他们一概都要。不仅是要,而且步老沙皇的后尘,做称霸世界的迷梦。勃列日涅夫在苏修“二十五大”上不是狂妄地叫嚣,“地球上没有哪一个地区”不是在苏联“对外政策”的“考虑”之内吗?这就是说,地球上任何地方,不管是亚洲还是非洲,美洲还是大洋洲,不管是陆地还是海洋,空中还是地下,苏修都要插手,都想捞一把。这也就表明,苏修已经到手的军事基地、租让权和政治控制权等好处还远远没有填满它那贪得无厌的欲壑。透过勃列日涅夫的所谓“四不”的薄薄的面纱,人们看到的是一副杀气腾腾的霸主凶相。
今天,第三世界各国人民日益觉醒,反帝反殖反霸斗争蓬勃发展。苏修要继续推行侵略扩张政策,就不得不进行乔装打扮。勃列日涅夫的“四不”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抛出来的。苏修这样做,既是替它的侵略扩张罪行辩解,也是为了进一步欺骗和麻痹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以便更加放手地对这些国家进行渗透、干涉、控制和掠夺。但是,尽管苏修机关算尽,还是难逃失败的命运。勃列日涅夫关于“四不”讲话的余音犹在耳际,埃及人民就奋起造了它的反,宣布废除埃苏“友好合作条约”,并用大量事实揭露了苏修对租让权、政治控制权、军事基地等决不是摊手不要,而是竭力谋取。它有力地揭穿了苏修那个“四不”谎言的欺骗性,给了勃列日涅夫集团以当头一棒。


第7版()
专栏:

马来西亚报纸呼吁世界人民警惕来自苏联的最大威胁
苏联加紧扩军激烈争霸 世界战争危险在增长
新华社一九七六年四月七日讯 吉隆坡消息:马来西亚《星槟日报》四月五日发表社论指出,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加紧扩军备战,它已成为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全世界人民必须提高警惕。
社论说,苏联不单在海洋扩充军力,企图称霸世界海洋,同时它的空军也在进行大部署;它的陆军在可抵达的范围内,都在尽一切手段构成威胁。
社论说,苏联通过华沙条约组织,驻军东欧国家,镇压东欧国家的离心倾向和监视西欧的军事活动,在非洲派其雇佣兵古巴军队入侵安哥拉。如此海陆空三军配合,向世界各国挑衅,是前所未有的,直接对世界和平构成最大的威胁。
社论指出,当今的世界,苏联已成为战争的策源地,它无视各国人民的利益,乘着美帝国主义节节败退的时刻,进行武力扩张,无孔不入,急速填补美国留下的“真空”。
社论说,尽管苏联头子勃列日涅夫不断高唱“缓和”与“裁军”,为其侵略战争政策作掩饰。但“事态已越来越明显,四年来,美苏高唱‘缓和’的结果是甚么?苏联不断扩充军备,把国民经济搞成战争经济,约有百分之六十的工业用于军事用途,国防开支每年增加百分之十。”
社论在列举苏联在发展洲际导弹、核潜艇、坦克和航空母舰的数字之后指出“苏联领导层的黩武主义再也瞒不过世界人民的耳目。”
社论指出,“如果有人相信欧洲安全会议已带来了安全感,或所谓‘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可以避免受到浩劫,那是不明真相。”
社论说,苏联头子扩大武力并引以为荣,把海陆空实力结合起来对付和控制各国人民,苏联这种霸权主义已经响起了战争的危险讯号。
社论呼吁世界人民对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战争阴谋提高警惕。


第7版()
专栏:

日本进步团体举行报告会
揭露苏修在亚洲推行侵略政策
呼吁警惕苏联用趁火打劫的惯用手法扩张势力
新华社东京一九七六年四月八日电 最近,亚非人民团结日本委员会大阪府总部举行报告会,揭露苏联在亚洲推行侵略政策。
亚非人民团结日本委员会的常任理事池上干德在会上做了报告。他说:“苏联利用友好合作条约,掠夺别国的资源,剥削劳动力,在别国的经济中取得统治地位,借以缓和苏联国内的经济困难。”“苏联还在和平合作条约的名义下,干涉他国内政,强迫别国提供军事基地。”他强调说:苏联在亚洲推行的侵略政策在军事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池上说:“作为大陆国家的苏联,除航空母舰以外,已拥有了超过美国的海军力量。这一点清楚地显示了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侵略性。”他说:“苏联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等世界各地都配置了舰队,到处寻求基地,以便与美国争夺霸权,推行炮舰政策。”池上指出,“北方领土,尤其是国后和择捉两岛的海、空军基地,对苏联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最近,它正在进一步加强这些基地。”
池上在指出苏联企图控制从红海、马六甲海峡到西太平洋、日本海的制海权的野心之后说:“因此,苏联在加强太平洋舰队在印度洋机动舰队的同时,在亚洲各地取得军事基地和港湾设施,设置系船浮筒等,并且正在进一步寻求新的基地。”池上指出,苏联是进攻性的,它的惯用手法是用趁火打劫的办法去扩张势力。苏联对安哥拉的介入,就是最好的例证。池上最后呼吁说:“对于这种战争火种,我们必须提高警惕。亚洲各国和人民必须团结起来,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特别是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在亚洲推行的侵略政策。”


第7版()
专栏:

美国判处苏联渔船罚款
新华社一九七六年四月八日讯 波士顿消息:在美国大陆架海域捕捞大海虾的一艘苏联拖网渔船,被美国司法当局判处罚款四十一万美元。
据报道,苏联拖网渔船“安东·塔姆萨雷”号是三月九日在离美国大西洋海岸大约一百二十浬的海面被美国海岸警卫队拘留的。
四月七日,在苏联有关方面付出罚款以后,这艘渔船已被释放。
去年八月,美国在美国新英格兰附近水域也曾经拘留了一艘捕捞海产品的苏联渔船,并且判处罚款十万美元。


第7版()
专栏:

不许苏联觊觎斯皮茨伯根群岛
挪威政府和人民强烈反对苏联侵略扩张的霸道行径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一九七六年四月八日电 新华社记者报道:苏联近年来一心想攫取北冰洋上属于挪威的斯皮茨伯根群岛,作为从北翼包抄西欧的前进基地。这种霸道行径激起了挪威人民的义愤。
斯皮茨伯根群岛面积为六万一千多平方公里,盛产优质煤和其他矿产资源。根据美、英、法、苏等四十多个国家一九二○年签订的巴黎条约,挪威对斯皮茨伯根群岛拥有“完全和绝对的主权”,而各签字国则在岛上享有开发资源和从事渔、猎的平等权利。一九二五年,挪威正式宣告这个群岛是它的一个行政区。
斯皮茨伯根群岛历来是列强必争的战略要地。这个群岛与挪威北角之间的海域是苏联北方舰队进入大西洋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出于扩军备战以及同另一个超级大国争夺欧洲霸权的需要,在科拉半岛集结了庞大的军事力量,包括拥有核潜艇及其他舰艇五百余艘的北方舰队、两个陆军师、一个伞兵师、数百架战斗机和轰炸机以及五十多个军事设施;同时,千方百计图谋把斯皮茨伯根群岛据为己有,以便它的北方舰队在战时畅通无阻地进入大西洋,切断美欧的海上联系。它不断对挪威施加压力,提出要同挪威分享对这个群岛的主权的一系列建议,都遭到挪威拒绝。去年挪威一个官方代表团访问苏联时,苏联曾企图在公报中塞进一段话,声称两国对斯皮茨伯根群岛有“共同义务”,又遭到挪威的拒绝。
苏联为了实现它对斯皮茨伯根群岛的野心,以“开发资源”为名,向这个群岛扩张。现在,已经有二千五百多名苏联人以“采煤”为名定居岛上,几乎是那里的挪威人口的三倍,而煤产量之低同采煤人数大不相称。这种情况已经引起挪威舆论的疑虑。
为了进一步巩固苏联在斯皮茨伯根群岛的立足点,苏联航空公司今年将开辟从斯皮茨伯根群岛到科拉半岛的班机航线。早在一九七三年,苏联就提出要对挪威在岛上修建的民用机场实行苏挪“共管”,遭到了挪威的断然拒绝。接着,苏联又要求在机场上常设十五到二十名“地勤人员”;经长期谈判,最后挪威只同意苏联派驻六名工作人员。一九七五年十一月,苏联又提出要将四名“工作人员的妻子”送去,挪威拒绝了这种违背协议的要求。但是在十二月下旬,苏联竟借苏联民航局和外交部官员前往“访问”的机会,用飞机将这四名被挪威报纸称作“负有特殊任务的女人”“护送”到岛上,她们住下就赖着不走了。对苏联这种霸道行径,挪威政府已经提出抗议。
岛上的苏联人明目张胆地无视挪威对该群岛的主权,拒不遵守挪威当局颁布的种种法令。苏联的直升飞机和车辆不向挪威地方当局登记,甚至干脆挂着苏联牌照横冲直闯;苏联机构使用的流动无线电发报机和新建的发电厂也不向挪威地方当局申请许可证;苏联还在岛上设置邮政机构,把发往奥斯陆和西欧其他城市的邮件公然盖上苏联摩尔曼斯克的邮戳。
苏联向斯皮茨伯根群岛猖狂扩张的行径,激起了挪威政府和人民的义愤,反对苏联威胁扩张的呼声日益高涨。
去年八月庆祝挪威对斯皮茨伯根群岛行使主权五十周年时,当时的挪威首相布拉特利视察了这个群岛。他在庆祝会上发表讲话,强调斯皮茨伯根群岛是挪威领土的一部分,“挪威既不能够也不愿意给予任何国家任何正式或非正式的优先权和特权”。挪威外交事务大臣克努特·弗吕登伦最近在一次广播谈话中也强调斯皮茨伯根群岛是挪威的一部分,不能给苏联“任何特殊待遇”。
去年十二月中旬,挪威议会就斯皮茨伯根群岛问题进行辩论时,保守党议员奥托·吕恩发言说:“挪威不能让任何国家或者某些外国公民得到条约或挪威法律所没有规定的权利。”议会一致主张加强挪威在斯皮茨伯根群岛的主权地位。
挪威报刊对苏联践踏挪威主权的行径也纷纷进行谴责。《晚邮报》指出,苏联当局不愿承认挪威对斯皮茨伯根群岛享有的充分主权,这是在一个小国与其拥有压倒优势的邻国的关系中的一种沉重负担。《斯塔万格晚报》在谈到苏联在科拉半岛扩军备战的行径后指出,苏联奉行实力政策,不会考虑挪威的反对和尊重挪威的要求。
挪威报刊还纷纷谴责苏联硬把“机场工作人员的妻子”送往岛上的事件,指出“所谓‘妻子事件’是苏联蓄意策划的”,“苏联无视挪威对斯皮茨伯根群岛的主权,这种情况是不能容忍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