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4月5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埃及公众舆论怒斥苏修妄图恶化局势
埃及不受束缚顶住威胁走自己的路
“泰国人民之声”指出第三世界广泛支持埃及废约反霸斗争
新华社开罗一九七六年四月四日电 据中东通讯社报道:埃及人民议会外交委员会四月三日就埃苏关系问题进行辩论后,断然拒绝苏联政府关于埃及废除埃苏条约的声明。
报道说,外交委员会谴责苏联政府的声明歪曲事实并企图把自己打扮成埃及自由的监护人。
外交委员会还谴责苏联妄图恶化局势,干涉埃及内政。
报道说:所有发言者都指出,埃及废除埃苏条约是苏联不友好态度的必然结果。
埃及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内新成立的三个政治组织之一的社会主义自由组织四月三日强烈谴责苏联政府关于埃及废除埃苏条约的声明。
这个组织在一项声明中说,条约的废除是苏联的所作所为使条约成为毫无意义的文件所造成的自然的、不可避免的结果。
声明说,“无论在政治、军事或经济方面,苏联都不配作为朋友。”
新华社开罗一九七六年四月四日电 据中东通讯社报道,开罗电台四月二日发表评论,谴责苏联政府关于埃及废除埃苏“友好合作”条约的声明。
评论说,不管苏联的声明如何威胁,它毕竟“是不顾客观事实和干涉埃及内政的”。
评论说,这项条约早已成了没有任何意义的一纸空文。
评论还说:“当埃及签署这项条约时,是真心希望通过两国之间的合作来促进埃及的政治、经济和技术,特别是提高埃及武装部队的战斗力以便他们能够制止侵略,解放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和恢复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利。”
评论指出,苏联没有履行它应尽的义务,“苏联过去的一系列做法只能是束缚埃及的手脚,使它不能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不仅违背了这一条约所规定条款的文字和精神,而且已经危及埃及和阿拉伯世界的民族和地区性利益。”
埃及《消息报》四月四日发表文章揭露苏联对埃及的所谓“友谊”。
文章说:“苏联想以友谊为名,使埃及失去一切:失去自由、武器和人民的粮食。”
文章说:“苏联还要以友谊为名,使埃及失去未来。”
文章说:“苏联不让我们同任何人会谈,除非是有莫斯科的授意,苏联不让我们同任何人谈话,除非使用苏联的腔调;苏联还要我们把巴勒斯坦人民的权利置于它们的手心里。”
文章指出:“苏联不让我们作战。在我们心里散布失望,说什么要摧毁‘巴列夫防线’就得用原子弹。”
文章说,这一切都是在“友谊”的名义下进行的。
文章强调说:“我们将沿着我们的道路继续前进,因为我们知道何处是我们的民族利益所在。因为我们了解事实,我们不会为口号所欺骗。所有的事实都揭穿了苏联的谎言。”
新华社开罗一九七六年四月三日电 以马姆杜·萨利姆总理为首的埃及阿拉伯社会主义组织四月二日发表声明,谴责苏联政府的声明是对埃及人民和领导人的诬蔑和侮辱。
声明说,阿拉伯社会主义组织(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内三个刚成立的政治组织之一)认为,苏联的声明歪曲事实,是为它硬要充当埃及自由的监护人的企图辩解。
声明说,苏联领导人总想利用合作来控制埃及的政策,使阿拉伯—以色列冲突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以便苏联领导人保持在埃及和阿拉伯地区的势力。
声明说,埃及人民和整个阿拉伯民族都知道,苏联领导人利用向埃及出售武器独占好处,把沉重的负担加在埃及经济和群众的生活上。
声明回顾了苏联的不友好行动,包括拒绝帮助埃及补充十月战争中的损失,拒绝提供武器零配件和让大批苏联犹太人迁往以色列来加强以色列的人力。
声明谴责苏联企图在埃及和其他阿拉伯国家之间制造分裂。
声明驳斥苏联关于埃及不再斗争的谰言时说,这种谰言只是想掩盖苏联的霸权企图。埃及将继续加强战斗能力,将继续使它的武器来源多样化来粉碎苏联独家把持武器的供应。声明还断然拒绝苏联干涉埃及内政的企图。
声明说,苏联领导要对埃苏两国人民关系的复杂化负责。
新华社一九七六年四月四日讯 “泰国人民之声”电台在四月二日广播的一篇国际时事综述中指出,埃及废除埃苏条约的决定是对苏联霸权主义的沉重打击。
电台说:“苏联社会帝国主义跟美帝国主义在世界各地争夺霸权,成了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危险。”“苏联加紧对中东国家的干涉和控制,但是它遭到这个地区的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反对。”埃及政府三月十五日宣布废除埃苏“友好合作条约”,是对“苏联向埃及施加军事、经济压力和干涉埃及内部事务的罪行给予的坚决回击”。
电台指出:“埃及政府这种维护独立主权的坚定立场,得到了埃及人民的坚决拥护,也得到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同情和支持,沉重地打击了苏联在中东推行的霸权主义。”


第5版()
专栏:

科威特报纸揭露苏联新殖民主义
苏联背信弃义不是阿拉伯人民的朋友
新华社科威特一九七六年四月三日电 科威特《舆论报》最近发表评论指出,苏联是一个新殖民主义国家,它是靠不住的。
评论说:“殖民主义的本质就是要统治弱国和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民。新老殖民主义者虽然做法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在阿拉伯世界,“军事殖民主义已经滚蛋了,但是新殖民主义通过签订长期协议和条约又挤了进来。”
评论指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维护以色列的存在这点上是一致的。评论说,苏联“向以色列输送人力,特别是科学家和受过教育的人”。“另一方面,美国以新式武器来保护以色列”。
评论说,阿拉伯人民曾经把苏联当成朋友,但是,苏联的所作所为同阿拉伯人民的希望是背道而驰的。
评论说:“苏联以剥削的眼光看着阿拉伯人民。它一直在盘算着如何利用阿拉伯的资源,如何把阿拉伯人置于它的控制之下,变成它的附庸。”
评论说:“苏联背信弃义地欺骗阿拉伯人民,答应了的事可以不干,同意了的协议可以不执行。”
评论说:“阿拉伯人民只有靠自己和阿拉伯团结,而不是靠莫斯科和华盛顿,才能赢得胜利。”


第5版()
专栏:

巴勒斯坦突击队在被占领区袭击敌人
土耳其外长强调以色列应完全撤出被它占领的土地
新华社贝鲁特一九七六年四月三日电 据巴勒斯坦军事发言人最近发表的一项公报说,巴勒斯坦突击队战士三月下半月在被占领区内继续打击犹太复国主义者。
一支巴勒斯坦突击队三月十七日上午在哈利勒袭击了前往约旦河西岸镇压巴勒斯坦群众斗争的两辆敌人军车,摧毁、打坏各一辆,打死打伤一些敌人。
三月十八日,一支巴勒斯坦突击队在阿斯杜德—阿斯克隆公路上用炸药炸毁了一辆载有军事物资的卡车。
一支突击队三月二十三日在哈利勒地区的伊夫塔和马纳拉之间的公路上伏击了敌人机动巡逻队。同一天,突击队战士还用火箭和机枪击毁了在这条公路上巡逻的一辆敌人军车,并打死了车上的所有敌人。
新华社安卡拉一九七六年四月三日电 据《土耳其每日新闻》四月三日报道,土耳其外交部长伊赫桑·萨布里·查拉扬吉尔四月二日在安卡拉对报界发表声明说:“土耳其从一开始就认为以色列应从所有被它占领的土地上完全撤退。”
报道说,查拉扬吉尔外长在声明中谈及最近在被占领的约旦河西岸包括耶路撒冷城在内的事态的剧烈发展。他说:“我们正在研究被占领的阿拉伯土地上的形势发展,那里许多无辜的阿拉伯人失去生命。”
新华社拉瓦尔品第一九七六年三月三十一日电 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五千多名群众三月三十日游行示威,支持被占领土地上的巴勒斯坦人民反对犹太复国主义者的斗争。
据巴基斯坦报纸报道,游行队伍经过伊斯兰堡的各主要街道,然后向当地联合国办事处递交一份备忘录。备忘录要求:停止迫害巴勒斯坦人民;释放被占领土地上的被捕者;允许巴勒斯坦人民行使自决权;保证巴勒斯坦人民返回家园的权利等。
巴基斯坦国民议会和参议院三月三十日分别通过决议,强烈谴责以色列残暴镇压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民的罪行。


第5版()
专栏:

不断加强武装斗争 打击种族主义政权
津巴布韦自由战士英勇战斗获新战果
新华社马普托一九七六年四月二日电 据莫桑比克《新闻报》四月二日报道,津巴布韦自由战士最近不断袭击史密斯种族主义政权的军队,获得新战果。
在维拉萨拉查尔村,自由战士埋下的一颗地雷爆炸,炸死种族主义政权的士兵九名。
在津巴布韦东南部,自由战士击落敌人侦察机一架。
几天前,在津巴布韦同莫桑比克接壤的一个村子里,自由战士袭击了正在那里向赤手空拳的村民行凶的种族主义政权的士兵,打死敌人三名。
新华社马普托一九七六年四月四日电 据津巴布韦自由战士四月三日在马普托发表的战报说,津巴布韦自由战士不断加强武装斗争,使史密斯种族主义政权的军队不断遭到伤亡。战报说,从今年一月到三月,津巴布韦自由战士进行了十三次战斗,打死敌人士兵二十二名,打伤多名,摧毁车辆三十七辆,击落直升飞机三架,并缴获了一批装备。
战报说,一月二十七日,在查米努亚的一次伏击战中,自由战士打死了敌人士兵三名。二月六日,在奇克维佐,自由战士袭击了敌人的一支巡逻队,并击落直升飞机一架。三月四日,在恩托科尼亚的一次战斗中,自由战士摧毁了三辆军车,打死敌人士兵三名,打伤多名。三月十六日,在科特瓦的一次战斗中,自由战士击落直升飞机一架。


第5版()
专栏:国际知识

埃及最大的港口——亚历山大
埃及政府宣布取消向苏联海军提供的便利。三月二十六日萨达特总统强调指出,俄国人必须在埃及宣布废约决定的一个月内撤离亚历山大港。这是在废除埃苏条约之后,埃及政府和人民采取的又一捍卫国家主权和维护民族尊严的有力措施。
亚历山大是埃及的第二大城市,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西部,濒临地中海。这座历史名城是公元前三百多年建立的,曾经是埃及的首都。人口约有二百万。亚历山大城是地中海上美丽的海滨城市,也是游览胜地。
亚历山大是埃及的交通和工业的中心。埃及国内的主要铁路、公路以及重要的国际航线都经过这里。它是埃及最大的海港。埃及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进出口物资都经过这里运送国内外。埃及的主要出口商品——棉花,几乎全部经过这里输往国外。亚历山大城的工业也比较发达,有棉纺织、汽车修配、石油加工和造船等工业。
亚历山大具有光辉的斗争历史。一八八二年英军炮击亚历山大港,开始侵略埃及。从此,埃及人民展开了反对殖民主义的长期斗争。一九三六年,埃及政府和英国政府签订了英埃条约,亚历山大成为英国在中东的主要海军基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民族解放运动蓬勃高涨,广大群众要求修改英埃条约。一九四八年四月,埃及各城市掀起罢工高潮,亚历山大港的工人们前赴后继,英勇地参加了反对帝国主义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一九五二年七月二十六日,埃及人民奋起斗争,把废王法鲁克驱逐出亚历山大的皇宫,殖民统治的主要支柱被拔除了。一九五六年六月,最后一批英国兵从亚历山大港撤退,从此,帝国主义对埃及再也不能为所欲为了。一九五六年七月二十六日,纳赛尔总统在亚历山大宣布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苏修对埃及在地中海沿岸的港口早已垂涎三尺。一九六七年“六·五”战争一结束,苏修头目波德戈尔内就跑到开罗,在会谈中向埃及提出“要求在亚历山大建立指挥中心和船坞”,而且要“由俄国海军担任警卫”。苏修还要求把整个地区——指挥中心、船坞、卫兵住宅——交给他们,甚至要求“在划给俄国人的地区上空升起苏联国旗”。对于这种蛮横无理的要求,当时的埃及总统纳赛尔立即予以拒绝,并气愤地指出:“这简直是帝国主义”。
但是苏修贼心不死,它一次又一次地向埃及提出使用、霸占埃及基地的要求。苏联用欺压手段在亚历山大设立了地中海舰队司令部。这个舰队约有四十多艘舰只,许多年来一直利用埃及港口获取补充淡水、加油、供应食品和进行维修等便利,并且经常有三、四艘潜水艇同时停靠亚历山大港。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正是利用埃及港口为它在中东地区争霸服务的。
现在,埃及取消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使用亚历山大港的便利,这是对苏联霸权主义又一沉重的打击。(附图片)


第5版()
专栏:答读者问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独立的国家
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多少个新独立的国家?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意、日法西斯垮台,英、法、荷等帝国主义遭到很大削弱,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觉悟大大提高,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许多国家先后取得了独立。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共有一百五十一个独立国家,其中有七十八个国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宣告独立的。特别是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奴役和剥削的非洲人民经过英勇不屈的斗争,取得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辉煌胜利。目前非洲有四十七个独立国家,其中四十四个是战后独立的。


第5版()
专栏:国际知识

埃及的长纤维棉花
埃及的长纤维棉花闻名于全世界。埃及棉花的特点是质地优良,其长度、韧度等为世界第一位。
棉花是埃及最重要的农作物,在埃及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埃及全国耕地面积约六百万费丹(一费丹合六点三市亩),棉花的种植面积约为一百六十二万多费丹,约占可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埃及年产皮棉四十至五十万吨,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其中长纤维棉花占世界长纤维棉花产量的百分之四十以上,是非洲产棉最多的国家。
埃及主要的产棉地区集中在尼罗河流域。尼罗河流域是指从埃及南部与苏丹接壤处、直到开罗为止的尼罗河两岸宽约三公里到十六公里的一片狭长地带。尼罗河每年涨水季节,河水泛滥,大量污泥在两岸沉积,使这一带成为埃及最肥沃的地区,加上气候炎热干燥,阳光充足,又有许多灌溉系统,适于棉花的生长。
棉花是埃及的主要出口产品,在对外贸易中占很重要的地位。棉花输出约占出口总值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但是,自从苏修通过种种手段向埃及渗透以来,埃及的棉花大部分被它掠夺去了。为了还债,埃及不得不把用棉花等传统出口物资换来的外汇转交给苏联,并且还必须扩大对苏联的贸易,用其出口的百分之三十抵债。为此,埃及每年要向苏联提供大量农副产品、工业原料、轻工业品。例如,一九七二——七三年棉花季节,埃及棉花总产量为五十八万四千多包,苏联就运走二十万零八千多包,占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十六。从一九六○年到一九七三年,苏联用低价从埃及掠夺的各种物资达一千一百万吨,其中棉花就有一百一十六万五千吨。苏修还用不等价交换的手法从埃及榨取超额利润。例如,苏修的一辆载重汽车,一九六○年可交换埃及棉花二点三七吨,到一九七四年就交换埃及棉花三点○九吨。埃及《金字塔报》最近尖锐指出,“苏联过去一贯把我国的棉花拿去,全部或部分地把它转卖给苏联选择的那些硬通货付款的买主,而价格却远远地超过了开罗和莫斯科之间达成协定的棉花价格。”这是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丑恶面目的大暴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