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3月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热情培养和支持青年干部
辽宁省宽甸县下露河公社党委副书记 张德发
我今年五十三岁了。从一九四七年参加革命以来,先后在区委和公社党委担任领导工作。过去,我头脑里有瞧不起“儿童团”的旧观念,所以对毛主席关于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指示,理解得很不深刻。文化大革命初期,我们公社的一些革命小将,在解放军支左人员帮助下,担负起了领导革命和生产的任务。开始,我担心这帮青年人没有经验,可能会乱套,可事实并不象我想的那样。就拿一九六七年来说,他们在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中,带领群众狠批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革命搞得轰轰烈烈,生产抓得扎扎实实,夺得了解放以来农业生产的最好收成。这个事实,对我原来看不起青年干部的右倾保守思想是一个很好的教育。从那时候起,我经常跟他们一起下乡。我看到他们一个个生龙活虎,对邪气敢斗,对歪风敢顶,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我跟他们走一天,便累得腰疼腿酸。这时,思想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觉得自己年老体衰,这样下去,别说带班,就是跟班也随不上流了,该由青年人接班了。后来,我通过学习毛主席关于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一系列指示,学习党的基本路线,觉得光是从自己年老体弱、工作吃力这一点考虑接班人的问题,还是站得不高,想得不远。按照毛主席提出的革命接班人的五项条件,培养和选拔青年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实行老、中、青三结合,是关系我们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万年大计。培养青年干部是历史赋予我们老干部的光荣使命。不这样做,就是失职,就要犯错误。
一九六八年公社建立革委会时,我提议让经过文化大革命考验和锻炼的孙大荣同志当一把手,我做他的助手。哪知,我的想法一提出,有些同志由于论资排辈的思想作怪,不同意我的意见。这使我认识到,论资排辈的陈腐观念不克服,培养青年干部就是一句空话。为了提高大家的认识,我经常和一些老干部谈论怎样理解老、中、青三结合这一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怎样全面看待文化大革命中涌现出来的新生力量。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中,一大批青年人起来造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反,批判刘少奇、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这正是我们党兴旺发达的标志,说明我们的事业一代胜过一代,我们党后继有人,大有希望。对于我们这些老干部来说,是压制新生力量,怀恋老班人马,还是满腔热情地欢迎和支持新生力量,欢迎他们超过自己?这实际上是一个对待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态度问题,也是检验一个人继续革命觉悟高不高,无产阶级世界观树得牢不牢的一个重要标志。经过不断学习,大家的路线斗争觉悟都有了进一步提高。在一九六九年充实领导班子时,我再次提议让孙大荣同志当革委会一把手。这回大家积极支持,上级党委批准了。后来,孙大荣同志被提拔为县委书记。大荣走后,我又对公社领导班子内几个比较年轻的干部进行考察,让他们多受锻炼。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我和其他老同志又一次提议并经上级党委批准,让在文化大革命中锻炼出来的青年干部、公社革委会副主任葛恒元同志任党委书记,我做他的助手。实践证明,在大荣和恒元同志任一把手以来,我们下露河公社的工作不但没有退坡,而且比过去大有起色,这对大家的教育很大。原来对新生力量抱怀疑态度的人也都服了,他们说:“工作干好干不好,不在资格老不老,关键是路线斗争觉悟高不高。”
在孙大荣同志任公社党委书记,我当副书记时,有的人说:“老张头为革命跑跑颠颠二十多年了,这回可该歇歇脚,喘口气了。”我想,这种认识不对。老干部不担任主要工作是为了更好地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而不是为了个人图清闲撂挑子。年轻干部提上来了,并不等于培养的工作结束了;老干部把班交出去了,也并不是革命到头了。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放手不撒手,交班不下班,既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做好培养新干部的工作,把自己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传给青年干部。所以,青年干部当第一把手,老干部肩上的担子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
事实也是如此。新生力量提拔起来后,斗争并没有结束。只有坚持斗争,新生力量才能更好地成长。比如,在一九七○年大打农业翻身仗中,孙大荣和另一个新干部陈友德担任了农业会战的总指挥,粮食产量比一九六九年增产百分之六十,可是一九七一年却比一九七○年减了产。有人把减产的责任推到青年干部身上,这对青年干部压力很大。我想,为什么一九七○年大丰收时,有些人净讲风调雨顺,不讲路线的决定作用?一九七一年遇到严重的春湿、夏涝、早霜而减产,却不讲自然灾害,专挑工作毛病?我又想,为什么有些人对我们某些老干部墨守陈规、不敢革命的右倾保守思想不批评,而对青年干部却那么挑剔?我感到这不仅仅是一个追究减产原因的问题,而是反映了这些人对老、中、青三结合这个新生事物的态度不对头,不能正确地对待新生力量。我们老干部在这个事关路线的斗争面前,不能袖手旁观。为了统一大家的思想,那年秋后我们召开了三级干部会,发动群众开展了一场大讨论。讨论中,大家学习毛主席的教导:“这些同志看问题的方法不对。他们不去看问题的本质方面,主流方面,而是强调那些非本质方面、非主流方面的东西。应当指出:不能忽略非本质方面和非主流方面的问题,必须逐一地将它们解决。但是,不应当将这些看成为本质和主流,以致迷惑了自己的方向。”正确地总结了减产的原因,认识到这些新干部的革命精神是十分可贵的,这是主流和本质,应当充分肯定,给以鼓励;至于因经验不足,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工作做得不够等,那是支流,应帮助他们总结经验,不应泼冷水。一些同志,特别是一些老干部检查了看不起新生力量的错误思想。大家深有体会地说,新干部是在复杂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中成长起来的,要经受成功和失败、正确和错误正反两个方面的考验。我们要象对待孩子“学步”那样,高兴地看到他们迈出的每一步。青年干部“学步”时也难免跌筋斗,我们应当热情帮助他们继续前进,决不能冷眼旁观,更不能采取幸灾乐祸的态度。
几年来,我在同青年干部共同战斗中体会到,选拔、培养青年干部的过程,也是老干部向青年干部学习的过程。老干部决不能以老大自居,而要充分看到青年干部的长处,虚心向青年干部学习。比如,有一年春耕大会战时,孙大荣同志包公社北片几个大队,我包南片的几个大队。南片比北片气温高些,节气稍早点,每年生产进度都在北片的前面。可是这年春耕,北片却跑到南片前头去了。当时我大吃一惊,心想准是大荣工作有毛病,再不就是作业质量粗糙。春耕播种可不能闹着玩,我得去看看。我去一看,实际情形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大荣同志从抓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入手,用革命大批判开路,和群众一起认真总结了往年春耕生产的经验教训,把群众充分发动起来了,男女老少齐上阵,春耕生产热火朝天,不但速度比过去快,而且质量也比往年好多了。这一看,看出我自己工作上的差距了。这说明,我们老干部应该虚心地学习青年干部的长处,使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努力跟上革命形势的发展。


第3版()
专栏:

新生力量是我们的希望
唐生平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一大批青年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给各级老、中、青三结合的领导班子带来了生气勃勃的新气象。如何看待这批革命新生力量?我们同那些刮右倾翻案风的人,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
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是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事业,要经过好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才能实现。因此,马克思主义者历来认为:从青年中涌现出来的革命的新生力量,是革命事业的希望。
早在一九○六年,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在同机会主义者进行斗争的时候,曾经引用过恩格斯一段极其精彩的论述:“在我们革命政党中青年占优势,这难道不是很自然的吗?我们是未来的党,而未来是属于青年的。我们是革新者的党,而青年总是更乐于跟着革新者走的。我们是跟旧的腐朽事物进行忘我斗争的党,而青年总是首先投身到忘我斗争中去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高瞻远瞩地指出:“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主席还一再教导我们,要注意培养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要注意老、中、青三结合,要以极大的革命热忱欢迎新干部、关心新干部。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无数事实证明,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三大革命运动中,发挥着突击队的作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千千万万的革命小将站在斗争的前列,发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敢于造党内走资派的反,敢于造修正主义的反。经过斗争风雨的锻炼和考验,涌现出一大批符合革命事业接班人条件的优秀青年。把他们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去,这是我们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重要标志。许多同志,象宽甸县下露河公社党委副书记张德发那样,正是从青年一代的身上看到了我们革命事业的希望,所以,他们满腔热情地爱护和支持青年干部,欢迎青年干部超过自己。
然而,刮右倾翻案风的党内不肯改悔的走资派,对这批革命新生力量却十分仇视。他们害怕革命新生力量的成长,制造种种奇谈怪论,污蔑、打击、排斥青年干部,公然对抗毛主席倡导的老、中、青三结合的原则。这是因为他们代表腐朽没落的地主、资产阶级。他们要翻文化大革命的案,算文化大革命的账,复辟资本主义,必然要打击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涌现出来的新生力量,推行一条修正主义的组织路线。
但是,革命的新生力量是任何人也压制不了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广大的青年干部一定会迎着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风浪,更加茁壮地成长。广大的革命老干部,也一定会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热情地欢迎、关心和支持青年干部。


第3版()
专栏:

自觉地限制资产阶级法权
河北省广平县委书记冯文海同志,是一个回乡知识青年成长起来的青年干部。他当县委书记以后,牢记毛主席关于“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教导,不脱离劳动,不脱离群众,自觉地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有一次,他回到自己大队参加党支部会议,刚跨进门,大家“忽”地一下都站了起来,有的让座,有的倒水,非常客气。这个情景,引起了文海同志的深思。他想,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和群众本来是平等的关系,这些同志又和自己在一起工作过,为什么现在把自己当成“官”呢?这说明自己这个勤务员还当的不够好。
从此以后,冯文海时时刻刻警惕自己滋长特殊化思想。在办公室里,他坚持自己打水扫地;在机关食堂,坚持和同志们一块吃大灶;下乡工作,多半是骑自行车。同志们说他“在机关,象个普通办事员;在党内,是个普通党员;在农村,象个普通社员。”
前不久,县计划部门打了一些桌子和柜箱。有的同志怕县委领导同志工作忙,顾不上去买,就主张先卖给县委领导干部一部分。文海同志知道后,不同意这样做。当时有人说:“我们是花钱买,既不是走后门,又不是多占,谁要不一样。”文海同志严肃地说:“共产党的干部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讲享受应该排在最后边。一个革命干部,不能只想经营自己的‘安乐窝’,要时刻想到建设共产主义的大厦。”
冯文海同志常说:“我们干部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对人民有利的事,要想尽一切办法去做;而利用人民给的权力,搞歪门邪道,一件事也不能办!”他担任县委领导工作后,一些亲友、同乡、同学找他办事的越来越多,冯文海同志就把自己的亲友召集在一起,作了耐心的说服教育工作。他姑母家居外县,没有到会,在去年大专院校招生时,姑母想托他把自己的孩子从外县转到广平县,送到大学去。冯文海同志坚决拒绝了。姑母说:“是亲三分向哩,你当县委书记这点小事还不能办?”文海耐心地说:“旧社会常说是亲三分向,这是地主老财们的升官发财之道。咱共产党的干部怎能搞剥削阶级那一套!依我看,共产党的理,应该是沾亲严三分!”这一番话把老人说醒悟了。冯文海同志对亲友是这样,对同乡同学也是这样,从不徇私情。
冯文海当了县委书记后,一直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在机关工作的时候,他主动参加机关的生产劳动;下乡蹲点的时候,就跟班劳动;白天开会耽误了劳动,他就晚上补;有时晚上开会到深夜,白天照样劳动。在劳动中,冯文海不论是挑大粪,还是拉车收割的脏活、重活,都抢着去干。一次,县里通知冯文海从他蹲点的东王封大队回县开会,他半夜两点多钟就起床下地,轮起大镐干开了。天亮社员上工了,他才回县开会。贫下中农看到他累得满头大汗,又激动又心疼地说:“文海,你身上的担子够重了,这样拚命地干,就是铁铸的身板也要垮掉呀!”冯文海笑着说:“没关系,劳动的汗水能防修;贫农出身的干部,不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资产阶级思想就会钻空子,那可真要垮掉呀!”
冯文海除通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密切联系群众外,还从处理群众的来访来信中了解群众的要求。凡是来找他的群众,他都热情接待,不推托,不敷衍。凡是群众给他的来信,他都亲自批办,写信回答。有的同志对他说:“你的事那么多,让别人处理一下就行了。”他说:“毛主席教导我们,共产党基本的一条,就是直接依靠广大革命人民群众。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不和群众接触,怎么了解群众,怎么为群众服务?脱离了群众,我们就会变成官僚主义者。”他从群众的来信来访中吸取丰富的政治营养,促进自己世界观的改造;同时了解到,有些党的政策还不够落实,他都认真地作了处理。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安徽省淮北市郊区党委副书记赵德宏(中),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受到群众的称赞。图为他正在同公社干部共同研究工作。 本报通讯员摄


第3版()
专栏:

从大队书记到县委书记
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以后,杨永海同志带着党和群众的期望,挑起了山西省祁县县委书记的重担。
由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县委书记,由建设大寨式的大队到建设大寨县,担子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年轻的杨永海能挑得起这副重担吗?有的人在为他担心。永海自己也心潮澎湃,思绪翻滚。毛主席的教导,斗争的经验,使杨永海同志坚定了一个决心:只要坚定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把县委领导班子建设成为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紧紧依靠广大干部和群众,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狠批修正主义,狠斗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也没有挑不起的千斤担。
杨永海同志主持县委工作以来,和全体常委一道,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分析阶级斗争的新特点、新动向。大家发现一些社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弃农经商、以副伤农的“自由经营”,不执行国家计划的“自由种植”,不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自由分配”和破坏国家统购统销政策的“自由销售”等资本主义倾向。为什么这些社队中有人以生产条件差来抹杀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有的又以条件好、产量高掩盖资本主义倾向?为此,杨永海同志亲自主持县委开门整风,请来贫下中农代表提意见,搞
“会诊”,帮助县委查路线,找根源,解决了一些领导同志口头上批判资本主义,行动上助长资本主义的问题。
有些人劝杨永海同志:抓党内的两条路线斗争,不同于批社会上的资本主义,要避免使问题触及到县委常委。不然,就会与老上级、老领导伤了感情,影响团结,影响工作。杨永海同志却坚定地说:“共产党员在路线斗争上决不能搞调和折中,我们讲团结,决不是不要斗争,只有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才能达到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革命团结;如果放弃原则,姑息迁就,必然会破坏革命团结,危害革命。要批判社会上的资本主义,就必须不断地同修正主义路线在县委内部的影响作斗争。”他组织县委“一班人”认真学习,深入批判,使大家提高了思想,统一了认识。
在杨永海同志的带领下,各级领导带头批判资本主义,批判修正主义。一场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大批资本主义的群众运动,在全县范围内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在不长的时间内,使那些弃农经商、外出搞运输的马车归了队,流入城市的劳力也回队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解决了过去难以解决的问题。
杨永海同志总是这样告诫自己:“挑起尽快建成大寨县的重担,要有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和是非分明的路线觉悟,还要有舍得出大力,流大汗,拚命干革命的精神和决心。”他一直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继续保持和发扬担任农村基层干部时的好作风,不论晴天和雨天,他都和群众摽着膀子干,工作再忙,身体再累,也要见缝插针,挤出时间,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他说,一定要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永远不脱离劳动,才能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当好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缩小三大差别的促进派、反修防修的先锋战士。
杨永海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了县委“一班人”的思想革命化。上至县委常委,下至一般干部,做到蹲点的就队劳动,跑面的就地劳动,在机关的就近劳动,一扫过去坐机关脱离劳动的旧习气。老干部纷纷称赞说:永海象初生的牛犊不怕虎。胜过俺们当年打土豪、求解放的那股劲。革命事业真是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啊!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