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3月1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攻击革命样板戏就是否定文艺革命
方泽生
去年夏季前后,同教育界、科技界的右倾翻案风相呼应,文艺界也冒出了种种奇谈怪论,刮起一股右倾翻案风。他们紧锣密鼓、?五喝六,肆无忌惮地向伟大领袖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向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路线发动进攻。
文艺界的右倾翻案风集中攻击革命样板戏,不是偶然的。京剧革命揭开了无产阶级文艺革命的序幕,并由此带动了整个文艺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这场革命摧毁了地主、资产阶级文艺的顽固堡垒,打垮了修正主义文艺路线的统治,把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牛鬼蛇神统统赶下了文艺舞台,扫荡了充斥于文艺界的封、资、修的污泥浊水,开辟出一个社会主义文艺的新天地。革命样板戏的诞生,标志着在文艺领域无产阶级开始建立起对资产阶级的革命专政,标志着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路线的胜利,标志着创造历史的主人——工农兵的英雄形象从此占领了文艺舞台。这一天翻地覆的变化,广大人民群众为之兴高采烈、欢欣鼓舞;而代表地主、资产阶级的利益,坚持刘少奇、林彪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党内不肯改悔的走资派则如丧考妣,恨之入骨。他们的一切造谣、污蔑、咒骂、攻击,都是阶级斗争的必然现象。革命样板戏一开始就是在他们的叫骂声中诞生,在他们的攻击声中发展的。
问题在于,他们为什么恰恰在去年夏季前后,敢于如此放肆地向无产阶级进攻?为什么同教育、科技界的右倾翻案风配合得如此紧密?现在清楚了,文艺界的右倾翻案风同教育、科技界一样,风源都来自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提出的“三项指示为纲”的修正主义纲领。文艺界的右倾翻案风正是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为了达到从文艺舞台到政治舞台复辟资本主义的罪恶目的而刮起来的。他们利令智昏,错误地估计形势,以为从此可以有恃无恐,放手大干了。于是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否定文艺革命,翻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案,制造复辟资本主义的舆论。
于是,他们集中地攻击革命样板戏,什么“样板戏不能一花独放”、什么“样板戏阻碍文艺发展”等等奇谈怪论,喧嚣一时。
革命样板戏“阻碍”了文艺发展吗?请问,你们指的是哪个阶级的文艺?是指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新文艺吗?这种文艺现在正势如破竹地沿着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发展着,而革命样板戏就是它们的光辉的样板。正是在革命样板戏的带动下,各种艺术形式——诗歌、小说、戏剧、电影、音乐、美术、舞蹈、曲艺等等的改革和各种地方戏曲的改革,才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从而促进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日益繁荣。你们是指地主、资产阶级的文艺吗?对不起,革命样板戏实实在在就是要“阻碍”它们的发展,岂止阻碍而已,而且要压倒它,摧毁它!
什么叫“一花独放”?革命样板戏是整个社会主义新文艺的样板,是无产阶级文艺革命的样板。它们的意义,不仅在于它们是社会主义文艺的一批光彩夺目的明珠,而且是一个阶级、一个时代的文艺的优秀代表,是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的集中体现。拥护革命样板戏,就是拥护毛主席指出的社会主义文艺的方向、道路和路线;否定革命样板戏,也就是否定这一方向、道路和路线。我们同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的根本分歧也正在于此。
文艺要不要接受党的领导,要不要坚持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方向;文艺创作要不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反映和歌颂工农兵的斗争生活,满腔热情、千方百计地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在这一系列根本问题上,我们过去同刘少奇、林彪一伙,现在同坚持刘少奇、林彪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始终存在着原则的分歧。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就是文艺究竟成为哪个阶级专政的工具,文艺领域究竟由哪个阶级来实行专政。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攻击革命样板戏是“一花独放”,其真正的含义,就是不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艺“百花齐放”,而要让地主、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的文艺大放特放,让其重新独霸舞台。
“你们不要百花齐放?”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毛主席制定的我党的既定方针,谁说不要?但是我们要的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百花齐放,而不是修正主义文艺的毒草丛生,不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化。对于资产阶级的自由化和修正主义毒草丛生的景象,我们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的十七年间,就领教过了。革命样板戏就是从毒草丛中杀出来的。你们现在想“扭”转历史的车轮,倒退到修正主义文艺路线专政的十七年去,真是“可笑不自量”。
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同孔老二一样逆历史潮流而动。无产阶级要让革命奔腾前进,而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对“中国的毛驴”有特别的癖好。因为据他说毛驴不但“走得很慢”,而且“稳当”。他就象传说中的张果老,是倒骑着毛驴走路,眼睛总是朝后看的。前进和倒退,在他眼睛里总是颠倒的,现在和过去,都是如此。就说在过去吧,文艺界在文化大革命以前的十七年,在无产阶级和广大群众看来,是修正主义文艺路线专政的十七年;而在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看来,则是“正确”的,“修正主义不占主要地位”。既然是“正确的”,还要革命吗?所以革命必须否定,必须取消,一切都得“扭”回去!他们攻击无产阶级战斗的文艺批评是“棍棒”;可他们自己却象《阿Q正传》中的假洋鬼子,成天挥舞着哭丧棒,不准革命。你要进行戏剧改革吗?他马上给你当头一棒:“我就是不爱听”。你要把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赶下舞台吗?他就针锋相对地提出“要表现帝王将相的智慧”。好一个“智慧”,不就是压迫人民,反对革命,复辟倒退的“智慧”吗?当第一批革命样板戏披荆斩棘、胜利诞生的时候,全国人民都欢庆京剧革命的辉煌胜利,他却气势汹汹跳出来要算京剧革命的账,翻京剧革命的案:“新戏好的不多,以后还会有老戏吧!”他就象孔老二一样,什么都是老的、旧的好。孔老二听音乐,就得听奴隶主的“韶”乐。一听到这种音乐就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三月不知肉味”。对于一切革命的新生事物,则切齿痛恨,非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可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韶”乐而今安在哉!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寄希望于“老戏”,可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滚滚洪流不但扫除了“老戏”,也冲破了他们复辟的迷梦。他受到革命群众的批判以后,表示“永不翻案”,但重新工作以后,旧病复发,又走资本主义道路。他们要算文化大革命的账,要翻文化大革命的案,革命样板戏自然又成了他们攻击的主要目标。
恩格斯说过:“对一些人是好事的,对另一些人必然是坏事,一个阶级的任何新的解放,必然是对另一个阶级的新的压迫。”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及作为这场大革命的组成部分的文艺革命,对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都是一次“新的解放”,对地主资产阶级及其在党内的代理人,则是“新的压迫”。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为什么一提起革命样板戏就浑身不自在、不舒服,就象骨头卡住了喉咙一样,非得拔掉不行,原因就在于他们站在地主、资产阶级的反动立场上,代表着地主、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感到压迫,感到透不过气来,这对革命人民来说是大好事。
鲁迅说得好:“历史决不倒退,文坛是无须悲观的。悲观的由来,是在置身事外不辨是非,而偏要关心于文坛,或者竟是自己坐在没落的营盘里。”文坛作为一个“坛”,总有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现在是这样,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将是这样。无产阶级总是满怀信心,以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去勇敢战斗,迎接光辉灿烂的未来;而没落的地主、资产阶级在垂死挣扎之中,总不免为悲观主义所笼罩。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就是“坐在没落的营盘里”,为地主、资产阶级无可挽回的没落而悲哀。
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没有政治上的革命,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文艺革命;反之,无产阶级政治大革命又必然要带来文艺大革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文艺一定要经历一场深刻的社会主义革命,这是历史的必然要求。革命样板戏的诞生,就体现着这一历史的必然要求,也体现着创造历史的人民群众的深切愿望。“翻案不得人心。”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的攻击和咒骂,损害不了革命样板戏的一根毫毛。我们一定要沿着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沿着革命样板戏所开辟的无产阶级文艺革命的道路走下去,夺取文艺革命的新的胜利,迎接社会主义文艺的新的更大的繁荣!(附图片)
中国舞剧团的革命文艺战士,反击文艺界的右倾翻案风,决心坚持文艺革命,保卫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成果。本报记者摄


第3版()
专栏:

他们到底要“放”什么
辽宁大学中文系工农兵学员 晋秀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社会主义文坛一片欣欣向荣。革命样板戏如光彩夺目的报春花,引来了革命文艺百花齐放。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以革命样板戏为标志的文艺革命,促进了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促进了艺术品种和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呈现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
可是,对这样的大好形势,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却一概视而不见,死不承认。他攻击革命样板戏是“一花独放”。这种谬论一出,随之吹起了一股否定革命样板戏的阴风。什么“样板戏阻碍文艺发展”,是“紧箍咒”等等奇谈怪论,喧嚣一时。
社会主义文艺明明是百花齐放,而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却硬说是“一花独放”,人们不禁要问:他要的“百花齐放”究竟是什么?他到底要“放”什么?
毛主席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两个口号,就字面看,是没有阶级性的,无产阶级可以利用它们,资产阶级也可以利用它们”。关键在于:什么是该“放”的香花,什么是该锄的毒草。在这个问题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从来就没有统一的标准。
我们的标准就是毛主席提出的六条政治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两条”。我们所说的百花齐放,就是在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标准的前提下,“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文化大革命以来的社会主义文艺不是生动地体现了这一点吗?革命样板戏的本身就体现了“百花齐放”。它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思想,热情歌颂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展示了雄伟壮丽的中国革命的历史画卷。在形式上,有京剧、芭蕾舞、交响音乐。在革命样板戏的带动下,各种艺术形式都发生了革命,风格多样,面貌一新,从数量到质量,都有了发展。这就是在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指引下,社会主义文艺的百花齐放。
社会主义文艺要百花齐放,就必须铲除封、资、修文艺的毒草。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代表地主、资产阶级利益的党内不肯改悔的走资派看到文艺这块剥削阶级的“世袭领地”丧失了,就浑身不舒服。他要向文艺革命反攻倒算,让封、资、修文艺卷土重来。于是,也利用“百花齐放”这个口号,大骂起无产阶级文艺革命来了:你们“一花独放”。但是这一骂,恰恰暴露出他所要的“百花齐放”,就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不准社会主义文艺百花齐放,而只让他所提倡的封、资、修的毒草“放”出来,重新独霸舞台,以达到从文艺舞台到政治舞台复辟资本主义的罪恶目的。
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对社会主义文艺的香花一贯极端仇视,十分反感;而对封、资、修的文艺则极力推崇,放其出笼。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他要放“表现帝王将相的智慧”的老戏;要放从三皇五帝到近代的旧京剧,“一天演一本”;要放被革命人民批判的坏作品。一句话,就是放那些腐蚀群众、丑化人民、歌颂叛徒、美化敌人的封、资、修文艺的大杂烩。文化大革命后的今天,他一面攻击革命样板戏是“一花独放”,攻击电影《春苗》是“极左”,一面对和样板戏唱对台戏的作品,或者歪曲工农兵形象的作品,却亲自出马,大力撑腰。总之,无产阶级要放的他反对,无产阶级反对的他偏要放,就是要同无产阶级对着干。但是,翻案是不得人心的。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想把社会主义文艺的香花打下去,把封、资、修文艺的毒草重新放出来,把文艺重新“扭”回到修正主义文艺路线上去,只能是一枕黄粱。正如毛主席指出的:“凡属倒退行为,结果都和主持者的原来的愿望相反。古今中外,没有例外。”


第3版()
专栏:

让无产阶级英雄形象牢固占领舞台
解放军某部 王子彦 冯希望
在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中诞生、发展的革命样板戏,是实践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的光辉典范,是社会主义文艺舞台上的绚丽鲜花,深受广大工农兵群众的热烈欢迎。
有拥护者必有反对派。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出于要复辟资本主义的罪恶目的,极端仇视革命样板戏,污蔑革命样板戏是“一花独放”,甚至捏造说“现在样板戏都卖不出去票了”。人们不禁要问:对革命样板戏,他为什么如此仇视呢?道理很简单,因为革命样板戏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和战斗性,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有力工具。
革命样板戏的突出功绩,就是它满腔热情、千方百计地塑造了一大批高大、完美、叱咤风云的无产阶级英雄典型。恩格斯指出:“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三四三——三四四页)这批无产阶级英雄形象是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具有高度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是无产阶级和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代表。因此,他们登上舞台的本身,就是无产阶级在文艺领域里对资产阶级实行专政的生动体现。还因为这些艺术典型体现了我们伟大时代的崭新风貌,闪烁着共产主义思想的光辉,所以又一直是广大工农兵学习的榜样,是激励全国人民团结战斗、胜利前进的鼓舞力量,在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斗争中,充分发挥了革命文艺的战斗作用。
文艺作品塑造和歌颂什么样的典型,由哪个阶级的代表人物占据舞台的中心,这是关系到文艺为哪个阶级服务,由哪个阶级在文艺领域实行专政的大问题。二十多年来,我们同修正主义文艺路线的斗争,就突出地表现在这一点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那些在政治上被打倒了的地主、资产阶级,凭借文艺这块仍被他们盘踞的“世袭领地”,极力美化代表他们那个阶级的利益、体现他们那个阶级的意志的“理想人物”,让那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牛鬼蛇神一个个粉墨登场,大肆贩卖封、资、修的黑货,在文艺舞台上专了无产阶级的政。革命样板戏的诞生,一大批光彩夺目的无产阶级英雄典型,第一次昂首阔步地登上了文艺舞台,把颠倒了的历史又颠倒过来,在文艺舞台上实行了对资产阶级的专政。这是在革命文艺史上建立的不可磨灭的功绩。
问题很清楚,正是因为革命样板戏成功地塑造了无产阶级的英雄典型,实现了无产阶级在文艺领域里对资产阶级的专政,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才把它视为眼中钉,总想诋毁它,扼杀它。他攻击革命样板戏是“一花独放”,就是不准我们限制地主、资产阶级的自由,就是企图掀起一股风把工农兵从舞台上刮下去,让地主资产阶级的“理想人物”重新登台,达到从文艺舞台到政治舞台复辟资本主义的罪恶目的。
但是,历史的发展,总是与走资派的复辟愿望相反。毛主席率领我们披荆斩棘、英勇斗争,把文艺这块被资产阶级把持多年的“世袭领地”夺了回来,我们怎能容它得而复失?想把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从文艺舞台上“整”下去,这永远办不到!我们决心在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迎头痛击右倾翻案风,保卫革命样板戏,让无产阶级英雄形象永远牢固占领文艺舞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