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2月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接班记
北大荒的九月,大地一片金黄,捷报到处飞扬。雁窝岛上,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在黑龙江生产建设部队某部四营传诵着:“罗海荣烈士的儿子罗进,到咱们岛上接班来了!”
听到这一喜讯,哪个老军垦战士心中不想念罗海荣?哪个知识青年耳边不响着这位开发雁窝岛烈士的名字?
罗海荣是一名转业军人,共产党员。一九五八年,开发雁窝岛的时候,正赶上暴雨集中期,雁窝岛四周成了“大酱缸”。为了及时把开荒机械急需的油料运到岛上,罗海荣带领战友们把装满柴油的铁桶,沿着宝清河河道滚运到岛上,建立了一条红色水上运输线。“多运一桶油,就能多开一片荒”。罗海荣为了早日开出荒岛,将三个油桶一次推下了河。他双腿粘满污泥,皮肤被划出道道血印。在一水深流急处,三个油桶被冲散了。罗海荣不顾个人生命危险,奋力推桶,被野草缠住,陷入深水潭中,不幸牺牲。当人们找到老罗的遗体时,他双手还紧紧抓着油桶,仿佛在告诉人们:“别忘了把这桶油推回去。”大家想起当时的情景,看到烈士的儿子罗进到岛上接班来了,心情怎么能不激动呢!
罗进是罗海荣烈士牺牲两个月以后,出生在四川省重庆市的。刚满十七岁的小青年,能从嘉陵江畔来到黑龙江的雁窝岛上安家落户,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从罗进刚懂事的时候起,妈妈就经常给他讲述旧社会的悲惨生活,讲述爸爸为革命献身的事迹。罗进虽然没有见过爸爸,但爸爸那种拚命干革命的精神,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做人要做爸爸那样的人。
近几年,罗进在嘉陵江畔经常看到,一批批知识青年,坐着大轮船告别山城到农村去插队落户。罗进站在江畔亲切地向他们挥手,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我长大了,也要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走上山下乡的金光大道,到北大荒去接爸爸的班。”
去年夏天,罗进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妈妈,得到妈妈的热情支持。妈妈写了一封信给雁窝岛上的四营党委,很快接到了回信,说欢迎罗进到北大荒来落户。罗进看了回信,高兴得几夜没睡好觉,他逢人就说:“我要到北大荒去接爸爸的班!”消息传开,人们十分钦佩。学校老师来鼓励他,同学们来祝贺他,七十多岁的老奶奶把罗进叫到跟前,反复叮咛说:“接你爸爸的班,就是接革命的班。你可要把根扎在北大荒,决不能在半路上打退堂鼓哟!”罗进坚定地回答:“我要一辈子走爸爸走过的革命路,做革命的好后代!”
然而,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就在罗进急着要动身的时候,亲戚朋友前来劝他,有的说:“你要接爸爸的班,在哪还不一样?北大荒又冷又苦,你能吃得消吗?”有的还说:“你是烈士子弟,分配工作,国家肯定会照顾的,何必跑那么远自找苦吃!”面对这些劝阻,罗进毫不动摇。在一次有亲戚朋友参加的家庭会上,他激动地对大家说:“我是爸爸牺牲后出生的,是党和国家把我养大,供我读完了中学。所以,我不仅是烈士的孩子,更是党的孩子。我要听党的话,走革命的路,决不能躺在爸爸的功劳簿上,心安理得地接受什么照顾。虽说在哪都能接我爸爸的班,可是北大荒更艰苦、更需要人。我只有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才能把我爸爸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接过来,当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去年九月五日,罗进终于来到雁窝岛上,受到广大老军垦战士和知识青年的热烈欢迎。四营专门召开了欢迎大会,批准罗进为光荣的军垦战士。
这个烈士后代的到来,牵动着多少人的心哪!有人提议,罗进年龄小,再送到高中去念两年书。有人认为,应该把罗进放到营部,给领导当通讯员,这样才好照顾。可是罗进坚决要求到农业连队当个普通战士。四营党委开了两次会,决定让罗进到罗海荣生前所在的一连当战士,让他在艰苦奋斗中接班。当我们来到雁窝岛时,罗进已经战斗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晚上,他和知识青年们一起参加政治夜校的学习,读马列的书和毛主席的书,深刻领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伟大意义;请老军垦战士讲述雁窝岛的发展史,学习革命传统。白天,他和大家一起战斗在田间。割玉米,镰刀划破了手指,他一声不吭;修扬水站,他带头跳进冰冷的泥水里挥锹猛干。一次装车运粮,罗进抢着扛麻袋,人们见他年龄小,怕压坏了身子骨,不让他干,罗进却说:“硬骨头是在苦干中练出来的!”他帮着搭肩,一干就是几个钟头。一个休息日,大伙在连队找不见罗进的影子,后来才发现他拎着麻袋到收过庄稼的地里为连队拣粮去了。
几个月来,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在党的培养和关怀下,罗进这株革命的幼苗在边疆的沃土中正茁壮成长。许多知识青年从罗进的事迹中受到鼓舞,决心象他那样:“接过红旗肩上扛,接过先烈手中枪,踏着先辈足迹走,永远扎根北大荒。”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在天津市宝坻县窦家桥大队插队的知识青年,以坚持乡村干革命的实际行动,为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缩小三大差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这是大队科技组的知识青年在观测气象。 本报通讯员摄


第3版()
专栏:

树立无产阶级的理想
志青
“农村
需要我,
我,
更需要农村。
贫下中农的希望,
就是我的志愿。
为了实现无产阶级的
理想,
我愿在这光荣的
陕北高原,
迎接十个、
几十个
战斗的
春天!”
这是北京大学中文系七二级创作班工农兵学员集体创作的《理想之歌》中的一节。这首诗的执笔人之一,是一九六九年一月到陕北延安插队落户的一个北京知识青年。一九七二年五月,贫下中农推荐她上大学。她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和同学们一起写了这首政治抒情诗。一九七五年十月,她大学毕业以后,又回到延安的南泥湾公社,和贫下中农一起战天斗地,实践了他们写在这首诗中的诺言。
青年们朝气蓬勃,勇于进取,每个人心中都埋下了理想的种子。在阶级社会里,人们的理想反映着不同阶级的愿望,打着不同阶级的烙印,因此,关于理想的说法,尽管是因人而异,不尽相同,但其实质总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资产阶级的理想,一种是无产阶级的理想。
资产阶级的理想是建立在个人主义基础上的。他们追求名利,尔虞我诈,互相倾轧。“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就是他们的信条。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今天,这些资产阶级腐朽糜烂的东西还在散发着毒素,我们必须引起高度的警惕。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为了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在理想问题上大做文章,来争夺青年一代。刘少奇、林彪鼓吹“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戕害青年的心灵。资产阶级攻击教育革命“没搞好”,反对学校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反对我们把青年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妄图把青年培养成资产阶级精神贵族。所有这些,都涉及到青年的理想问题。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在教育青年人树立什么样理想以及如何实现这些理想的问题上,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斗争。在激烈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中,广大青年提高了觉悟,扩大了视野,看到了远景,逐步树立起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远大理想。与青年人这种无产阶级革命理想相比,那些反映垂死没落阶级的个人主义的理想,是何等的渺小啊!
无产阶级的理想就是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就是全人类的利益。“无产阶级不但要解放自己,而且要解放全人类。”革命者的个人理想应该是也必须是同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相一致的。今天,马克思主义的开天巨斧,已经为我们拓出了伟大的共产主义的理想境界,我国广大知识青年怎样理解和实践这个革命理想?《理想之歌》的回答是:农村需要我,我更需要农村。为了实现无产阶级的理想,知识青年立志在农村中奋斗终身。《理想之歌》的作者是这样理解和实践的,千千万万的知识青年也都在这样理解和实践。为了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为了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缩小三大差别,为了把自己培养成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广大知识青年在农村三大革命运动中努力锻炼自己,以实现《理想之歌》中所道出的愿望。
《理想之歌》唱出了我们时代的最强音。我们祝愿无产阶级的歌手们,更加激情满怀地高歌猛进!


第3版()
专栏:

走出“书香门第” 投身“广阔天地”
江苏省吴县南桥大队下乡知识青年 郑太白
我的父母是大学教师,他们过去一心要我续“书香门第”的“烟火”,做一个“出人头地”的“学者”。加上旧学校教育的影响,使我从小就受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毒害。已经是十几岁的小伙子了,还肩不能挑担,手不会做饭,庄稼分不清,农活干不了。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滚滚洪流,冲击了反革命的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也冲刷了我头脑中的污泥浊水,开始认识到知识分子一定要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一九六九年,我高中毕业以后,响应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伟大号召,来到农村这个广阔天地,立志做一个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新农民。
过去,家里总是想方设法要我上大学,我自己也不断产生这种念头。但是,到底为什么要上大学呢?说穿了,灵魂深处,还是想多掌握点书本知识,将来可以向党向人民要名誉要地位。到农村六年来,我在和贫下中农朝夕相处之中,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自己这种资产阶级的思想是很丑的,贫下中农的优秀品质是美的。“尽管他们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还是比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干净。”记得有一次,数九寒天忙积肥,河面上结着一层薄冰。我站在河边上犹豫不决:“好冷啊!要不要下水呢?”这时,只见老队长沈木根一下子就跳进冰水里,挥舞着铁铲干起来了。老队长的行动象一把尺子,量出了我与贫下中农思想上的差距。我学着老队长的样儿,很快地脱掉套鞋,卷起裤腿跳下水去,也干了起来。
在农村三大革命运动中,我注意磨练自己,学习劳动本领,发挥自己的一分光和热。开始,我当饲养员,便学着搞发酵饲料。起先猪仔不大爱吃。我亲口尝尝,觉得味道有些苦涩。经过分析,发现是温度不均匀。我作了改进,终于试制成功,克服了饲料不足的困难。母猪临产时,我把铺盖搬进猪棚,蚊子叮,跳蚤咬,工作条件比较艰苦。但是我想,向贫下中农学习,就得到艰苦的环境中磨练。一年后,大队叫我培育新的水稻品种。我在老贫农的指点下,在新垦的荒地上大搞科学种田,平均亩产达到九百斤以上。后来,我又担任了大队会计。我时刻警惕,当了干部不能脱离劳动、脱离贫下中农。每年,我参加集体生产劳动都在三百天以上。我从心眼里热爱教育我成长的贫下中农,热爱农村这个广阔天地。去年,公社党委推荐我上大学。我经过再三考虑,最后向党组织表决心:继续留在农村,为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缩小三大差别,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青春。我的父母看到我在农村健康地成长,他们的思想感情也有了很大的转变。
今年元旦,我在农村结了婚。结婚那天,党组织和贫下中农送我三件礼物:一部金光闪闪的毛主席著作,一双草鞋,一根扁担。我领会贫下中农的一片心意:他们要我读一辈子毛主席的书,走一辈子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挑一辈子革命的重担。我决不辜负党组织和贫下中农对自己的殷切期望,一定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坚持乡村干革命,用当一辈子社会主义新农民的实际行动,回击右倾翻案风,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


第3版()
专栏:

为了无产阶级的江山永不变色
——记共产党员、老工人赵鼎立送子女下乡务农的先进事迹
去年二月的一天,河南省三门峡市高庙公社李家坡大队的村头上,聚满了男女老少。大家见大路上来了父女两个人,立即迎上前去,把他们围了起来。一位老贫农挤到最前面,激动地说:“赵师傅,你儿子木杰听毛主席的话,从城里来到俺们山村插队。他为了改变俺村的面貌,在水利建设施工中不幸牺牲了。今天,你又亲自把闺女送来接她哥哥的班,你真是毛主席的好工人啊!”
这位赵师傅叫赵鼎立,是水电部第十一工程局的老工人、共产党员。他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先后把自己中学毕业的三个子女送到农村去,走上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赵鼎立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指示,心情很不平静。他说:“毛主席的伟大号召,给知识青年指出了一条金光大道。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是保证我们无产阶级的江山永不变色的重大措施。”在他的支持下,初中毕业的大女儿赵玉玲连夜写出申请书,要求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不几天,赵鼎立就把玉玲送到伏牛山区农村插队落户了。
一九七一年,赵鼎立的大儿子赵木杰初中毕业了。他又引导儿子走毛主席指引的上山下乡的光辉道路,积极支持木杰到三门峡市条件最差的高庙公社李家坡大队插队落户。
“孩子下乡了,家长的责任并没有尽完。”这是赵鼎立经常说的一句话。他发现孩子们有怕苦的思想苗头,就及时教育他们,要他们以大寨贫下中农为榜样,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他发现孩子们有些不大安心农村,就和他们一起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鼓励他们坚持乡村,在艰苦的劳动中刻苦磨练自己。
去年一月七日,他的大儿子赵木杰在水利建设施工过程中,由于塌方事故不幸牺牲了。消息传来,赵鼎立心情十分悲痛。但是,毛主席关于“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教导,给了他巨大力量。他不仅自己正确对待这件事,还积极做好爱人的思想工作。
第二天,赵鼎立参加了为他的儿子木杰举行的追悼会。会后,他来到木杰住过的窑洞里。桌子上,放着木杰学习过的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桌旁,搁着木杰和贫下中农在战天斗地中用过的锄头、铁锨和箩筐;墙上,挂着木杰刚绘制一半的大队水利建设规划图。看到这些,赵鼎立不由得想起了将要高中毕业的二女儿玉英。
“李家坡大队的水库还没有修好,面貌还没有彻底改变。我想叫二女儿玉英到咱们李家坡来,继承她哥哥的遗志,象她哥哥那样,积极参加三大革命运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大队党支部书记听了老赵的这番话,紧紧握住他的手,激动地说:“欢迎,欢迎啊!……”
赵鼎立回到城里以后,就跟爱人商量起送玉英下乡的事来。他爱人一时有些想不通,说:“木杰牺牲了,应该给玉英在城里安排工作。过去这类情况都有照顾嘛!”赵鼎立为了说服爱人,和她一起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一起忆苦思甜,终于打通了她的思想。于是他又把二女儿赵玉英送到李家坡大队插队落户来了。
后来,领导上考虑到赵鼎立家中的具体困难,打算把玉英调回城里工作。可是,赵鼎立通过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对于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缩小三大差别,逐步实现共产主义,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他决心鼓励玉英在坚持乡村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女儿听了爸爸的话,表示:农村需要我,我更需要农村。我一定听毛主席的话,坚持乡村干一辈子革命!
玉英在农村和贫下中农一起,以阶级斗争为纲,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现在她已经担任了生产队的妇女队长,正朝气蓬勃地带领全队妇女,为把她们的生产队建设成大寨式的先进队而努力战斗。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山村新人(水印套色木刻) 王以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