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2月8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登攀高峰的人们
  ——开滦煤矿见闻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冲刷着修正主义的污泥浊水,给开滦百年老矿,注入了新的血液,带来了新的生命,揭开了历史新的一页。
英雄的开滦矿工,实现了他们的豪迈誓言: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产量按设计能力翻了一番,使一个开滦变成了两个开滦,攀登上我国煤矿开采史上的新高峰。
广大矿工在党的领导下,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高举“鞍钢宪法”的旗帜,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群众运动,你追我赶,捷报频传。唐山、马家沟等矿,一马当先。吴旭芝、侯占友等劳动模范,走在战斗的前列。成千上万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劳动者,在不同岗位上,发扬“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革命精神,为高速度发展煤炭生产做出贡献!
党委会中的新委员
红旗在蓝天下飘扬,天轮在井架上飞转,唐家庄矿一片繁忙景象。在这里,无论在指挥生产的矿调度室里,还是在井下紧张的工作面上,时常可以看到一个矫健的身影,活跃在群众之中。
这是谁呢?他就是一九七三年毕业的工农兵大学生王全利。这个有十多年实践经验的青年工人,文化大革命中被群众推荐上了大学,学习采煤专业。毕业后又回到生产岗位,进了老、中、青三结合的领导班子,担任矿党委委员、矿革委会常委,负责唐家庄矿的生产指挥工作。
“担子重吗?是重啊!可是一想到这是革命的需要,阶级的委托,就增加了信心和力量。”王全利在谈到他的体会时,还说:“只要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在党的领导下,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就可以做好工作。”
唐家庄矿地质条件复杂。一台正在紧张工作的综合机组,突然被坚厚的岩层挡住了前进的道路,生产被迫停了下来。这时候,有人主张炸开岩层闯过去,有的主张撤出机采改炮采。采用这两个办法都要耽误生产时间。王全利到现场和工人们反复地研究,集中了群众的意见,提出了新的方案,把一个工作面,分成两个工作面,既闯过了岩层,又迅速恢复了正常生产。
有一段时间,由于有个采区机电事故多,拖了全矿的后腿。王全利急得拿起电话,把采区的老区长批评了一顿。在一旁的党委副书记对他说:“管生产,首先要学会做政治思想工作。不能没调查研究就乱批评人啊!”小王和党委领导同志马上找到老区长,作了自我检查,并和他一起研究如何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排除了机电事故,保证了生产的进行。
一九七四年,唐家庄矿坚持抓革命、促生产,产量比设计能力翻了一番。一九七五年还能坚持高速度发展吗?在党委一元化领导下,王全利和其他党委委员一起,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同时运用辩证唯物论观点,深入调查研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认识和处理各个生产环节上的关系,特别是正确处理采煤和掘进的关系。他们推广了快速掘进队的经验,为采煤准备了充足的战场,掌握了稳产高产的主动权,使全矿生产又达到新的水平。
每当谈到这些,工人们就说:“小王干劲足,革命热情高。工农兵大学生就是好。”
老矿工写新传
东方红的乐曲,迎来了矿山的黎明。通宵战斗在井下的五十多岁的老矿工陈国香,满怀胜利的喜悦,从井下上来了。
这是难忘的一天。陈国香和他的红旗采煤队的战友们,以英勇忘我的劳动,创造了月产十万吨的优异成绩,第三次刷新了全国最高纪录。
一片锣鼓声中,庆功的人群迎了上去,矿党委书记给英雄的矿工们,一个个戴上了大红花。陈国香豪情满怀地说:“矿工是矿山的主人,要想主人的事,干主人的活。大干社会主义,奔向共产主义!”
解放前,用手镐刨煤、肩拉大筐的陈国香,如今是机械化采煤的班长。他深有体会地说:“当班长,首先要当好政治班长”。他经常以亲身的经历,向青年工人进行阶级教育,时刻注意抓阶级斗争。当发现有个受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人,故意调慢割煤机的速度盘时,他意识到这是思想领域的阶级斗争在生产中的反映。他建议党支部坚决批判资产阶级思想。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红旗采煤队去年采煤七十三万吨,相当于一个中型矿井的年产量,生产攀上了新高峰。
在采煤机械化的道路上,他不断研究新的问题。一次,在新设计的工作面上,怪事情发生了:现代化的机组却变成了一头疲惫的老黄牛。走几步,不动了。
问题究竟在那儿呢?
夜深了,陈国香仍然在灯下读着《矛盾论》。老伴一遍又一遍催他睡觉,把灯关上了,他又把灯打开。关了,又开。老陈急切地对老伴说:“你不让我学习,我咋知道矛盾在那里呢?”
他一连几天围着机器转,听声音,摸温度,探索机组运转的规律。秘密终于发现了,问题就出现在割煤机的滚筒上。他大胆建议,把滚筒倒装到机身的后边。可是,有些生产管理干部却不同意。他们说:“滚筒在前面,这是割煤机的常规。”
陈国香说:“什么‘长规’‘短规’,不适应生产发展的机组部件都要改!”
党委支持了陈国香的建议。改装后的机组,就象添上了翅膀,采煤进度一下跃进到一千二百米。
勤学善战的小闯将
在开滦,老工人象千米岩层的顶梁柱,青年人是百里煤海的生力军。他们接过老一代的光荣传统,不断攀登新高峰!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后的新矿山,吸引着年青人。一九七三年八月,初中毕业生王焕明来到了林西矿。这个矿工的后代,入矿八天,就和老矿工一样,独立作业,拿镐打柱,不到一个月,就创造八小时打三十五棵支柱的新纪录。
小王是生产上的小闯将,也是工人参加企业管理的红管家。去年,采区里一度出现了“谁干完谁走”的歪风,影响了生产中的团结协作和采面规格质量。有人说:“这样能调动积极性。”真是这样吗?小王刻苦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用革命理论分析这个问题,认识到“谁干完谁走”,实际上是修正主义路线影响的一种反映。在老工人的支持下,他一次又一次地提出反对意见。党支部召开了群众管理小组会议,支持了王焕明的意见,刹住了这股歪风。
斗争的实践,提高了小王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觉悟,使他真正懂得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他入矿两年多来,班班多打柱,效率总比别人高一倍,被评为劳动模范,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一九七五年八月是生产的决战时刻。王焕明顶着星星下井,一上掌,立刻象小老虎一样投入战斗。他身带四样工具,一会儿拿锹攉煤,一会儿拿镐刨柱窝,一会儿又拿起斧子、升柱器,打柱挂梁,连一分钟也不停息。汗水湿透了衣裳,一棵棵支柱在他身后矗立起来。煤象流水一样,顺着溜子源源运出采面。就在这一班,他整整打了一百二十棵柱子,创造了全矿的最高纪录。
人们计算了一下,单是一百二十棵铁柱,一百二十棵铁梁,就重十吨多,采煤二百多吨,相当于十五个人的工作量。他工作不计报酬,劳动不计时间,现在他已经在干一九七七年的工作了。工人们说:“小王走在时间的前面,真不愧为工人阶级的新一代!”
继续革命不停步
革命委员会的大院里,贴满了革命的大字报,群众围绕着办企业的方向路线问题,给领导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其中有一张大字报批评了一个水力采煤矿不注意勤俭节约,浪费了国家资源。这个矿的党委书记、矿工出身的老干部马庆云,一字一句地读着大字报,心里热呼呼的,暗自对自己说:“这一炮打得好!”
老马带着群众的批评,召开了矿党委常委会。有的说:“我们的矿是外国设计的,本来就不合理。经过几年的改造,资源回收率提高了百分之二十,就很不错了。”有的说:“既然群众有意见,干脆下马改旱采。”多数同志认为:设计不合理,不应当成为拒绝批评的理由,应该接受群众的意见,积极改进工作。老马激动地说:“党把矿山交给我们这些旧社会的窑花子,我们就应该坚决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把矿山改造好。”
几年来,老马总是这样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把群众的批评当成改进工作的动力。
一天,一个老工人找到老马说:“井下水仓那台进口的挖泥泵,根本不管用,不开刀动手术,将来非受制不可。”
“对!开刀!向不合理的洋设备开刀!走我们自己的道路。”工人们火一般的革命热情,使老马十分感动。他立刻带着八个干部和技术人员到井下水仓参加劳动。
这个三米宽,八百米长的大水仓,淤满了煤泥杂物,又脏又臭。休息时,老马蹲在一台水泵跟前,抓起一把煤泥,放在龙头附近,只见煤泥混在水里,一下就吸走了,抓一把又吸走了。老马高兴地说:“这家伙不仅能喝水,还能喝稀粥呢?”
根据这个启示,他和工人、技术人员一起搞技术革新,实现了清理水仓的机械化。过去清理水仓,八十人挖半年,现在五、六个人操纵机械,只用二十天。
这一仗打开了人们的眼界。老马带领群众向不适应生产发展的老设备、洋框框开刀。几年来,他们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批判“洋奴哲学”、“爬行主义”,批判刘少奇、林彪的修正主义路线。相继改革了水枪,改变了采区布局,改进了采煤方法,改造了洗煤厂百分之七十的老设备,使矿山变了样。五年产量翻了一番,资源回收率也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老马并不满足已有的成绩,他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着:“四五”翻番流大汗,“五五”大干不怕苦。干着“五五”想“六五”,继续革命不停步!
英雄的开滦矿工,在新的一年里,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正以战斗的姿态,夺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更大胜利。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第5版()
专栏:

开滦煤矿唐家庄矿的广大工人决心为巩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而战斗。图为工人们满怀革命豪情上班的情形。    《河北日报》供稿


第5版()
专栏:

从大学回厂以后
前年春天,湖南岳阳化工总厂树脂厂工人易六生,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又回到原来的工厂。他一到车间,就和工人一起学习,一起修理仪表。同志们说他“艰苦的活揽得多,危险的事抢在前”。一九七五年一月的一天,环氧氯丙烷车间的一台仪表发生故障,设备内的次氯酸喷了出来,如不及时堵住,溅到一旁的电感应炉上,就会引起火灾。易六生闻讯,毫不犹豫地扑了上去,用手堵住漏口。次氯酸溅了他一身,溅进眼里,他的视线模糊了,工人们要换他下来,他说什么也不肯,催促说:“快修仪表!”经过紧张的战斗,漏口堵住了,仪表修好了,而易六生的眼睛却被烧伤了。医生要他在家休息,等视力恢复后再上班。可是,小易戴上色镜,又回到了仪表班。
易六生还在上大学的时候,一个暑假回厂参加劳动,发现氯干燥岗位的氯气控制是人工操作,工人劳动强度大,身体受影响。他下定决心,要把氯气负压控制由手工操作改为自控。在大学学习过程中,他随时留心收集有关资料。回厂后,他向领导提出了搞氯气负压自动控制的建议。老工人李文秀说:“小易,你和我们想到一块了,我们坚决支持你。”然而,也有人吹冷风说:“以前人家搞了五次,都没搞成,你念了三年书,能搞成?”以前为什么没搞成?在和工人们一起劳动的过程中,易六生了解到,原来是由于技术员没有深入群众,“闭门造车”。易六生彻底改变以前技术员画图、工人干活的作法,拜工人为师,到工人中搞设计,和工人一道造设备,搞安装。在易六生和工人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氯气负压自动控制终于搞成了。工人们高兴地说:“多年没解决的老大难问题,被我们小易攻破了。工人上大学可真是好啊!”
易六生从清华大学毕业回厂后,刻苦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坚持和工人群众相结合,成为拿起笔杆能设计,拿起工具能干活的普通劳动者。一年多来,他在厂里搞了许多改革,较大的革新就有四项。    本报通讯员


第5版()
专栏:

深受工人欢迎的工农兵大学生
河北省下花园煤矿机电工董尚发,经工人们推荐到唐山矿业学院学习三年之后,又回到了煤矿。一年多来,他坚决走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充分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三大革命运动服务。
以前,二井机电队的工人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制做一些小型工具或设备,事先往往不制图。这样做,有时下料不准确,甚至造成返工,既浪费材料,又影响质量。董尚发来到二井机电队,决心改变这种状况。他坚持无论制做什么东西,都事先制图,并耐心地教工人们识别图纸。在讲解图纸时,还经常和工人群众一起实际操作。半年多来,他还在改革机电技术和机电设备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比如,他与工人群众一起设计制做了一台小吊车,解决了修车组人工翻车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改变了坑上抽风机轴承的形状,解决了轴瓦发热的老大难问题;改进了刨床的刀杆,解决了以往不能刨水泵的水轮键的问题,等等。
在毛主席革命教育路线的指引下,董尚发逐步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他每个月有三分之一以上时间参加车间里的劳动,不断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自己。一次,坑口一台绞车的闸出了故障,他跳进满是油污的油坑,马上进行抢修,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最近二井检修地面暖气锅炉,井里电焊工少,他就主动挑起焊锅炉的重担,一连几天,整班劳动,及时完成了这一检修任务,为煤炭增产创造了条件。他这种坚持劳动,勇于实践,大干苦干的革命精神,受到工人群众的热烈赞扬。
本报通讯员


第5版()
专栏:

热情支持社会主义新生事物
帮助学生学好工
大连搪瓷厂美术车间装箱组工人,把搞好无产阶级教育革命,看成是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大事,热情接待来厂学工的学生。一九七五年以来,先后接待了二十批,近五百人。他们坚持给学工的学生定工种、定岗位、定师傅、定时间、定期讲评,积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有个中学生,学习和劳动不认真,共产党员、班长曲绵城亲自进行家访,有的放矢地对他讲述了自己解放前受帝国主义、资本家和封建把头残酷剥削的苦难遭遇,使这个学生深受感动,转变了思想,成为学习和劳动中的一名小闯将。这个小组的工人,还注意从生活上热情关心学工的学生。每当劳动之前,他们总是认真搞好安全教育,讲清注意事项,根据学生身体情况分配工作,受到广大师生的赞扬。
想合作医疗所想
云南省屏边制药厂的职工,想合作医疗所想,急贫下中农所急,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大力加工中草药品。他们经常到农村调查,了解赤脚医生和贫下中农的需要,亲自翻越深山密林,采集中草药。有的草药性能,他们不清楚,就亲口去尝。有种草药名叫“大发汗”,为了搞清楚它的发汗作用,便于合作医疗站使用,一个工人尝了后,满身是汗,内衣全湿了。发汗作用证实了,但增加剂量是否有副作用,还不清楚。为此,他又尝了第二次,终于摸出了“大发汗”的有效治疗量。由于广大职工的努力,这个制药厂近几年已制造出二十多种中草药制剂,适当满足了农村合作医疗的需要。他们创制的“大黄藤”制剂,还被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畅销全国许多地方。
抓好知识青年点的建设
沈阳市低压锅炉厂从一九七四年以来,先后有六十九名职工的子女到昌图县后窑公社双山子大队插队落户。这个厂党总支认真学习株洲市厂社挂钩的经验,热情支持社会主义新生事物,从反修防修的高度,协同农村社队抓好知识青年点的建设工作。
这个厂党总支满腔热情地帮助青年点搞好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他们和大队党支部一起,帮助青年点建立了党小组和团支部,办起政治夜校,组织青年“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在三大革命运动中培养了一支理论骨干队伍。他们还帮助青年点办起了流动图书馆,购买了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以及农业基础知识等书籍二百多册。厂领导和有关人员曾先后二十余次到青年点访问,向下乡知识青年介绍工厂的大好形势,辅导知识青年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这个厂还积极帮助青年点抓好生活管理。他们和公社党委、大队党支部一起研究制订青年点的建设规划,帮助知识青年计划用粮,养猪种菜,搞好伙食;并利用边角废料,给青年点做了一些生活和体育用品。
由于厂社挂钩,深入细致地抓好了青年点的建设,低压锅炉厂下乡的职工子女逐步树立起扎根农村干革命的思想。他们和贫下中农一起,正在为尽快把双山子大队建成大寨式的先进单位而努力奋斗。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