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2月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学习《〈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的一点体会
解放军某部 沈志彬 宁洪宇
三十五年前,毛主席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一文中,曾经说过一段很重要的话:“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在当前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中,重温毛主席的这一教导,对于我们抓紧阶级斗争这个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深入开展反修防修的斗争,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是很重要的。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们: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实践就是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广大劳动人民是社会实践即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的主体,任何正确的认识都是在群众的实践中产生、证实和发展的。离开了人民群众也就从根本上离开了实践,就不能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类社会能够发展到今天,就是人民群众不断实践,不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结果。历史上的一切生产工具,从原始社会粗糙的石器到现代化的大机器,人类社会的一切生活资料,从房屋舟车到粮食衣物,等等,都是劳动人民亲手制造的。人类认识史上的任何成就,一切科学技术上的创造发明,也都是人民群众长期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我国最早发明的火药、造纸术、印刷术和指南针,无一不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能在医学上做出伟大贡献,是因为他总结了人民群众的丰富经验。被恩格斯誉为第一个真正国际性的发明的蒸汽机,也不是瓦特一个人关在房子里搞出来的。在他之前,一些国家就已经开始制造出比较原始的蒸汽机并应用于生产了,瓦特只是在总结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试验,才使蒸汽机的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改进,成为可以广泛使用的发动机。自然科学是这样,其他如进步的思想和理论,优秀的文化艺术等,也都是出自人民群众丰富的实际生活。无数事实说明,“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人类社会的每一个成就,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离开了群众的实践,任何人都将一事无成。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生产方式的更替和社会制度的向前发展。“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表现为革命阶级同反动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而人民群众则是阶级斗争的主力军。不管什么时代,劳动群众总是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只有他们,才是变革社会、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在阶级社会里,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每一次社会变革,都是劳动人民群众起来摧毁旧的、腐朽的社会制度的结果。在历史上,新兴的剥削阶级也曾经进行过革命,但都是借助于劳动群众的力量才获得成功的,革命的主力军始终是劳动群众。在阶级社会中,离开了人民群众的阶级斗争,就不会有社会的变革和历史的发展。
伟大领袖毛主席一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毛主席在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坚持开展人民战争,动员了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筑成了真正的铜墙铁壁,战胜了国内外阶级敌人,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这种决定性作用,在当今国际斗争中也进一步得到了雄辩的证明。越南、老挝、柬埔寨这些小国、弱国,之所以能够打败美帝国主义这样的大国、强国,不正是依靠了人民群众伟大力量的结果吗?“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和突出。列宁指出:“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二十多年来,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发挥了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把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我国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我们能够击败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的进攻和捣乱,取得了抗美援朝和中印边界、珍宝岛和西沙群岛等自卫反击战的胜利,粉碎高岗、饶漱石、彭德怀、刘少奇、林彪复辟资本主义的阴谋,镇压一小撮阶级敌人的猖狂反扑,就是因为无产阶级专政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是群众的专政。我们之所以能够把一个百孔千疮、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了初步繁荣昌盛、朝气蓬勃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是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原子弹、氢弹爆炸,人造卫星上天又返回地面,各条战线大庆式、大寨式的先进单位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中涌现出来的社会主义新生事物茁壮成长,都充分显示了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无比创造力。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的这些巨大贡献,对于那些轻视和诬蔑人民群众、高踞于群众之上的资产阶级贵族老爷,是一个有力的批驳和无情的嘲笑。
承认不承认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一个事关路线的大问题。马克思主义者充分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因而在一切革命斗争实践中,总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修正主义者总是否定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叛徒、卖国贼林彪诬蔑人民群众是“只知油盐柴米”的“群氓”,目的就是为了复辟资本主义,建立和维护少数剥削阶级对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专政。是不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区别真假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志。我们应该坚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一真理,并用这个真理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反修防修是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一项长期的斗争任务。开展反修防修的斗争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次真正的革命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去完成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反修防修的伟大斗争,更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广大人民群众是反修防修的基本力量。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证明,广大群众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提高了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分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修正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是反修防修的可靠保证。毛主席十分重视发动群众,反修防修。在文化大革命中,毛主席把群众发动起来看作是形势大好的重要标志。在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中,毛主席指出:“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会变修正主义。要使全国知道。”在开展对《水浒》的评论中,毛主席提出要“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我们要充分认识依靠群众、反修防修的极端重要性,在当前这场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中,充分发动群众,开展辩论,分清是非,保卫和发展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
要满腔热情地支持革命的群众运动。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待巴黎公社的革命运动,列宁对待俄国一九○五年的革命,毛主席对待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湖南农民运动等等,都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们一定要以革命导师对待群众运动的这种态度,来对待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我国亿万人民群众反修防修的伟大实践,是一场空前规模的革命群众运动。这场大革命的一个根本特点,就是“人民群众充分发动起来了。从来的群众运动都没有象这次发动得这么广泛,这么深入。”毛主席指出:“过去我们搞了农村的斗争,工厂的斗争,文化界的斗争,进行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但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没有找到一种形式,一种方式,公开地、全面地、由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我们的黑暗面。”文化大革命就是发动群众反修防修的一种好形式。因此,任何一个真心实意地支持革命群众运动的革命者,应当对文化大革命抱肯定态度。正确对待文化大革命同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自己是一致的。我们只有真正认识到,正是文化大革命,摧毁了刘少奇、林彪两个资产阶级司令部,粉碎了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的阴谋,荡涤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它“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这样,才能看到广大人民群众在这场大革命中的伟大作用,才能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自己,看到群众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给予批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从个人的狭隘眼光来看这场大革命,对群众的批评产生怨气、泄气、不服气,就会犯新的错误。要正确对待革命的群众运动,就要热情支持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中,创造出了许多生气勃勃的社会主义新生事物,从各个方面限制了资产阶级法权。对待人民群众创造的这些新生事物是满腔热情地支持、扶植,还是百般挑剔、横加指责,直接表现着对待群众运动的态度。教育战线、科研战线刮右倾翻案风的奇谈怪论,反对工人阶级领导学校,反对工农兵上大学,反对开门办学和开门办科研,否定工农兵群众的实践和首创精神,把自己推到工农兵群众的对立面上去,不能不到处碰壁。这个深刻的教训,值得我们记取。
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广大人民群众直接战斗在三大革命运动实践的第一线,他们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最有发言权。我们要做好革命工作,就必须深入到群众中去,向群众做调查。在调查中,要过细地做工作,了解运动的全过程,取得第一手材料,总结和集中群众的经验,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取得发言权,才能更好地带领群众前进。
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群众是最有力量的。坚定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我们一定要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充分调动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发展大好形势,夺取新的更大的胜利。


第2版()
专栏:

注意发挥青年人的力量
叶竹
毛主席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按语中说:“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希望各地的党组织,协同青年团组织,注意研究如何特别发挥青年人的力量”。经过二十多年革命斗争的实践,特别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重温毛主席的这些教导,我们倍加感到亲切。
对于青年人的力量,我们要牢记毛主席的教导,“不要将他们一般看待”。青年是革命事业的生力军。五四运动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青年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起了某种带头作用。青年们参加革命,使我们的队伍增加了新鲜血液,更加朝气蓬勃。有了他们,我们的革命队伍发展了,我们的革命事业继往开来,从胜利走向胜利。
自古以来,很多政治家、发明家、学者,在年青的时候,就做出了显著的成就。新兴地主阶级的杰出法家秦始皇,十三岁继承王位,二十二岁时粉碎吕不韦嫪毐集团的复辟和叛乱。二十九岁开始,相继灭了六国,到统一中国的时候,年仅三十九岁。西汉法家贾谊,不到二十岁就被汉文帝找去了。他主张推行法家路线,写了几十篇作品,死时只有三十三岁。明末农民起义的领袖李自成,在金县领导起义时只有二十二岁,三十岁时被大家推为闯王,三十八岁时打进北京,推翻了明朝的腐朽统治。无产阶级的音乐家聂耳写了很多著名的革命歌曲,至今仍在激励着人们继续前进。他的一生,只有二十三年。青年人胜过老年人,这种例子多得很。
我们之所以要特别注意发挥青年人的力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要在中国取得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最后胜利,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需要经过几代、十几代人的继续革命。列宁说得好:“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真正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任务正是要由青年来担负。”注意特别发挥青年人的力量,是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需要,是无产阶级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的要求。我们要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正确对待“儿童团”,热情帮助青年一代成长。
青年人之所以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是因为他们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青年人总是伴随着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而成长的。世界不断发展,新事物不断涌现。青年人勇于接受新事物,批判旧事物。比起老年人,青年人的经验虽然少一些,但是,只要努力学习,不断实践,经验是会逐渐丰富起来的。许多青年人之所以胜过老年人,是因为他们方向对头,再加上青年人敢想敢说敢闯敢干,就能有所创造。前怕狼,后怕虎,无所作为,往往落后。
发挥青年人的力量,要用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武装青年,要鼓励青年人坚持走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要教育青年人向老年人学习,根据青年人的特点进行工作。在各级领导班子的建设中,要坚持老中青三结合的原则,热情帮助青年干部迅速成长。
毛主席对青年寄予无限的希望。毛主席说:“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主席的这些话,是对青年人的极大鼓舞,又是对青年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要遵循毛主席的教导,热情关怀青年一代的成长,注意特别发挥青年人的力量。


第2版()
专栏:

从孔老二的“朽木”到“粗瓷茶碗”
山东师范学院工农兵学员 姜振昌
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对在无产阶级教育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总是深恶痛绝,极尽污蔑攻击之能事。教育界出现的一种怪论,说工农兵学员是什么“粗瓷茶碗雕不成细花”,就是其中一例。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新鲜货色,只不过是从孔老二的故纸堆里拣来的破烂而已。《论语》中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天,孔老二在课堂上起劲地给弟子们讲“经”论“道”的时候,一个名叫宰予的学生打瞌睡。这一举动冒犯了孔老二的“尊严”,他借口宰予“昼寝”,破口大骂宰予是“朽木不可雕也”。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的有关的事迹中,可以看出宰予和孔老二之间在政治观点上存在着原则的分歧。对孔老二鼓吹的“克己复礼”、“仁者爱人”等黑货,宰予表示怀疑,曾经几次把孔老二质问得理屈词穷。宰予的“昼寝”,大概是对孔老二不买帐的一种表示吧。后来,宰予毅然离开了孔家店,到了齐国,投身到新兴势力陈成子推翻奴隶制的斗争中去,最后献出了生命。
这件事深刻地说明:在阶级社会里,检验学生的标准是有着鲜明的阶级性的。任何阶级,都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孔老二视宰予为“朽木”,“昼寝”只是借口,根本原因是宰予赞同变革,同孔老二志不同,道不合,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孔老二要为没落奴隶主阶级效劳,宰予则要为新兴地主阶级服务。
对待“粗”与“细”,教育质量的“高”与“低”,不同的阶级也有着完全不同的标准。
工农兵上大学,这是一个伟大的社会变革,它彻底搅动了教育界里封、资、修的深潭古水,打破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一统天下,捣毁了孔老二的信徒们“学而优则仕”的世袭领地,使学校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这块领地已由工人阶级、贫下中农管理起来,他们要求自己的接班人必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能文能武,亦工亦农。资产阶级老爷们,在这个领地中,见惯了颜回式的“君子儒”,今天出现的却是大批贯彻执行毛主席无产阶级教育路线的能读书、能做工、能下田、能练兵的新一代,这些人有一双劳动人民“粗”大的手,穿着工农兵的“粗”布衣。这一代新人经过三大革命运动的锻炼,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一定的实践经验,与过去那些不懂得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不了解工农群众,一头扎在“书斋”里的白面书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资产阶级老爷们对此自然感到“陌生”、“看不惯”,当然要放开嗓子大骂“粗”了。然而在我们看来,这恰恰是“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形象,恰恰是无产阶级要求的教育质量。
显而易见,“粗瓷茶碗”论者,就是为了扼杀教育界出现的新生事物,否定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成果,以重新夺回他们失去的世袭领地。为此,他们公开同毛主席的指示唱反调,叫嚷“要挑中学生好的,要直接上大学”,妄图把工农兵关在大门之外,象文化大革命以前那样。这又一次从反面教育了我们,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是一条无比正确的道路。学生到学校以后,以学为主,兼学别样,批判资产阶级,在三大革命运动中经风雨,见世面,学习、成长;毕业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做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普通劳动者,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上,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他们象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生气勃勃,蒸蒸日上,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一切腐朽没落的资产阶级和剥削阶级,才真正是“不可雕也”的“朽木”!


第2版()
专栏:名词解释

折中主义
折中主义是形而上学的一个变种。它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和理论拼凑在一起。机会主义、修正主义者,常常用折中主义冒充辩证法,以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必有一种主要矛盾,起着决定的、领导的作用。而在矛盾的双方里也有一个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折中主义则摆出“全面”、“公正”的样子,“又是这个,又是那个”,“一方面,另一方面”,不分第一第二,不分主流支流,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的矛盾方面和次要方面平列起来,等同看待,以掩盖事物的真相,模糊事物的本质。比如,在政治与经济、政治与军事、政治与业务、政治与技术等等的关系上,折中主义把两者平列起来,否认政治是统帅、是灵魂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列宁在批判那种把政治同经济平列起来的折中主义观点的时候说:“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不肯定这一点,就是忘记了马克思主义的最起码的常识。”
折中主义主张调和阶级矛盾,抹杀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列宁指出: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的“折衷主义和诡辩术,为了迎合资产阶级,抹杀了阶级斗争中一切具体的和确切的东西”(《列宁选集》第三卷第七○八页),“调和和缓和这种矛盾”(《列宁全集》第三十九卷第五页)。刘少奇、林彪一类机会主义头子,为了颠覆无产阶级专政,采用了折中主义的手法,散布“阶级斗争熄灭论”。最近,刮右倾翻案风的奇谈怪论,虚构这个矛盾、那个矛盾是主要矛盾,否认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也采用折中主义的手法。
列宁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改为机会主义的时候,用折衷主义冒充辩证法是最容易欺骗群众的。”《列宁选集》第三卷第一八八页)对于那些散布折中主义(即修正主义)的人们,我们应当有所警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