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2月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许多国家和地区各界人士在日内瓦举行世界性讨论会
发展中国家团结一致争取建立新国际经济秩序
新华社日内瓦一九七六年一月二十三日电 “关于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社会含义的世界性讨论会”一月十九日到二十三日在日内瓦举行。
许多参加者迫切要求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国际经济秩序。他们指出,在现行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下,存在各种形式的经济殖民主义,使财富从穷国转移到富国手里。他们特别提到,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不能容许跨国公司的猖狂活动。
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一些国际组织的高级官员、来自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界人士、工会负责人、实业界人士、教授、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新闻工作者。
墨西哥总统埃切维里亚在给讨论会的信件中说:“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根本目标是,减少今天存在于富国和穷国之间的巨大差距”。他指出:“不能容许发达国家用名不副实的粮食援助作为政治讹诈的武器。我们有足够的自然资源和技术力量使我们的国家生产丰足。”埃切维里亚总统还呼吁发展中国家要消除分歧,团结一致。
阿尔及利亚劳工和社会事务部长穆罕德·赛义德·马祖兹在致大会的信件中强调指出:“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完全有必要建立”,“必须扩大和加强各国人民的斗争,逐渐使这种秩序得以实现”。他谴责跨国公司“继续垄断不发达国家的自然资源和主要劳动,并且通过不平等的交换和价格机构,继续大量攫取第三世界的资源”。
国际社会问题研究所所长阿尔贝·特沃杰雷在报告中强调指出:“新的经济秩序首先涉及自然资源方面的主权。”他说:“只要主权停留在政治方面而不同时扩大到经济方面,这种主权仍然是不完善的。”他认为,为了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必须废除特权,恢复第三世界人民的基本权利。
石油输出国组织法律司司长哈拉夫在发言中强调发展中国家在争取经济独立的斗争中加强合作的重要性。他指出,“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财政援助的契约的总数从一九七三年到一九七四年增加了四倍以上,款额总数达一百五十亿美元”。
他还批驳了把目前经济危机的责任归于石油价格的论调。
来自阿尔及利亚的一位与会者在发言中指出,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就必须改变现行制度。亚、非、拉人民应该为实现新秩序而艰苦奋斗。他批驳了来自莫斯科的一个俄国教授这一论点: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问题,现在只能进行“研究”。他说,我们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多年来遭受帝国主义者和殖民主义者的剥削,渴望立即建立一个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而不是只作理论“研究”。
来自马里的一个会议参加者说,第三世界人民天天在受苦。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第三世界国家应该采取具体措施来建立新秩序。
在二十三日的会议上通过了一项总报告。报告指出,第三世界人口的大多数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这种境况不仅得不到改善,而且在继续恶化。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就在于目前不合理的国际经济制度。
新华社乔治敦一九七六年一月三十日电圭亚那总理办公室国务部长纳西门托指出,今天,第三世界正在一起努力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他说,“如果我们要前进,那么我们必须计划和组织,使我们自己站立起来”。
纳西门托部长是在一月二十八日在乔治敦举行的一次妇女大会上讲这番话的。
他指出,“富有的工业国家一直不象样地吞噬着地球上的原料资源,而且是在损害象拥有这些资源的圭亚那这样的穷国的情况下进行的”。纳西门托说:“我们坚决主张要按新的公正的安排和关系来处理初级产品和工业品的价格”。
这位部长在谈到圭亚那的自力更生的精神时指出,“我们在农业生产方面一定要加紧努力实现多样化,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减少食品和非必需品的进口”。


第5版()
专栏:

拉美一些国家舆论赞扬拉美经济体系
联合起来为促进拉美经济发展而斗争
新华社加拉加斯一九七六年一月二十八日电 委内瑞拉《世界报》一月二十七日发表文章强调指出,联合起来的拉丁美洲能在维护自己利益的共同斗争中起“更大的作用”,并有助于加强同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和合作。
文章说,拉美经济体系的建立是要“减少拉美国家在经济和贸易上对美国的依赖”,“导致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文章在谈了拉美长期来在经济和贸易上遭受美国的剥削和欺侮后说,委内瑞拉仅仅因为“行使主权权利加入了石油输出国组织这一事实,而遭受贸易上的歧视。”
文章指出,拉美国家迫切需要使用自己的资源,并“由我们来计划一个更有益于拉美大家庭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文章最后指出,拉美经济体系也使拉美国家“对自己出售的和购买的产品拥有谈判能力”,并以声援的原则进行国际贸易。
新华社加拉加斯电 委内瑞拉《宇宙报》一月二十二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拉美经济体系在促进拉美经济发展而进行的合作方面,是实现拉美各国人民愿望的一个工具。
文章说,石油输出国组织已经成为保卫第三世界国家利益的有效工具,拉美经济体系也将能够在捍卫拉美国家的利益方面成为有效的机构。
文章指出:“为了促进拉美的发展并考虑到拉美各国人民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行动和目标的一致,因此,建立拉美经济体系是必要的。这个体系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实现共同计划、建立拉丁美洲多国机构和支持正在进行中的一体化进程来实现地区性合作;另一方面,拉美经济体系对外则负责协调我们各国的行动,并制订对第三国所采取的立场和战略。”
文章说,为了确保拉美国家独立自主的发展,并加入第三世界争取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寻求拉美更大的团结和联合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新华社墨西哥城电 墨西哥一些报纸最近在评论拉丁美洲经济体系理事会特别会议时,强调拉丁美洲国家要加强团结并为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而斗争。
《墨西哥太阳报》一月十七日的社论说,拉美的联合并不是空想。“已经取得的成就表明,必须扩大和巩固团结的战略,以此作为使拉丁美洲各国能够争取摆脱落后和依附状态的唯一途径。”
《至上报》一月十三日的社论说,重要的是“要坚持不懈地使拉美合作机构很好地开展活动,以便对付我们面临的共同问题”。
《消息报》十九日发表的评论指出,拉美经济体系规定的目标“将为确立我们各国的经济主权奠定基础,这样也就使我们获得了能够作出旨在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决定的根本条件”。


第5版()
专栏:

摩洛哥和马耳他领导人发表联合公报
决心建立地中海和平区消除外来威胁
希腊《人民之路》和土耳其议员谴责超级大国干涉
新华社拉巴特一九七六年一月二十五日电 据摩洛哥《晨报》报道,摩洛哥首相艾哈迈德·奥斯曼应马耳他总理多米尼克·明托夫的邀请,一月二十一日和二十二日对马耳他进行了正式访问,访问后,两国发表了联合公报,强调两国将“同心协力把地中海变成和平、稳定和繁荣的地区”,“以便消除这个地区局势紧张的根源和威胁这个地区的危险”。
联合公报说,关于中东形势,两国总理和首相深信,如果阿拉伯人不能收复他们的全部被占领的土地,巴勒斯坦人民不能恢复他们的民族权利,就无法在这个地区建立公正持久的和平。
新华社雅典一九七六年一月二十四日电 希腊《人民之路》周刊最近一期发表的文章指出,希腊克里特岛附近苏联舰队的存在以及苏联和美国在地中海地区的激烈角逐,严重地威胁着希腊人民和整个地中海地区人民的和平和安全。
文章驳斥为苏联舰只在克里特岛附近停泊一事辩护的谬论,它指出,苏联舰队在这一地区搞停泊点或浮动基地,不是什么无害的事情,而是准备战争的一个步骤。
新华社安卡拉一九七六年一月二十五日电 据安纳托利亚通讯社报道,在最近召开的土耳其国民议会两院联合预算委员会会议上,一些议员表示,警惕超级大国的干涉是必要的。
议员恩京·因萨尔在辩论外交政策时说,土耳其在依赖美国多年后,必须在国际社会中为自己寻求一个新的位置。但是在这样做的时候,土耳其必须非常小心,不要在脱离美国轨道以后被引入一个新的轨道。他强调指出,“必须非常小心地保卫完全的独立和主权。”
另一位议员苏莱曼·根奇在谈到塞浦路斯问题时指出,超级大国正企图在土耳其和希腊之间挑起冲突。


第5版()
专栏:

马尔多纳多就任秘鲁总理
新华社利马一九七六年一月三十一日电 豪尔赫·费尔南德斯·马尔多纳多·索拉里中将一月三十一日上午宣誓就任秘鲁政府总理兼陆军部长。
同时,路易斯·西斯内罗斯·比斯格拉将军就任内政部长,阿图罗·拉托雷·迪托利亚将军就任动力和矿业部长。
秘鲁总统弗朗西斯科·莫拉莱斯·贝穆德斯在政府宫主持新部长宣誓仪式。
在这次内阁变动中,赫尔曼·贝拉尔德·博萨诺担任了全国支持社会动员体系主任。


第5版()
专栏:

巴尔干半岛
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部,西临亚得里亚海,南濒爱琴海和爱奥尼亚海,与地中海相连接,东面是黑海和马尔马拉海,隔达达尼尔、博斯普鲁斯两海峡和亚洲相望,北界是多瑙河及其支流萨瓦河,与欧洲大陆相接处十分宽阔,没有高山阻隔,交通很便利。半岛面积近五十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曲折,长达九千三百公里。半岛多山地。在土耳其语中,“巴尔干”就是“多山”的意思。
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家有: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的全部领土,以及南斯拉夫和希腊的大部分领土,罗马尼亚的一部分领土和土耳其的欧洲部分。
巴尔干半岛居于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冲,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欧洲通过地中海、经红海到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门户。联系欧亚两洲的铁路干线从西北方向穿过半岛。半岛东部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是苏联南方和其他黑海沿岸国家出入地中海的必经之地。一九七三年横跨两海峡的大桥建成以后,亚欧之间的交通就更为方便。
在历史上,巴尔干半岛一向是沙皇俄国和欧洲列强激烈争夺的地区。因此,它有“欧洲的喷火口”和“世界的火药库”之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就是在南斯拉夫的萨拉热窝点燃起来的。在这次战争中,沙皇俄国积极策划夺取君士坦丁堡和博斯普鲁斯、达达尼尔两海峡,以遂其西出地中海的宿愿。一九一五年,英、法、俄三国达成秘密协定,规定俄国有权兼并君士坦丁堡和海峡地区。但由于巴尔干人民的反对,沙俄的这一迷梦没能实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巴尔干又成为德、意法西斯和英、法之间的争夺场所。大战期间,德、意法西斯占领了巴尔干。巴尔干各国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终于击败了纳粹军队。战后,巴尔干各国获得了独立和解放。今天,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继承老沙皇的衣钵,走上了德国法西斯的老路,正在对巴尔干半岛推行露骨的扩张政策。特别是近几年来,苏修为了加强它在巴尔干半岛和东地中海同另一个超级大国的争霸地位,对一些巴尔干国家加紧了渗透、颠覆和扩张活动。
苏修的侵略野心和扩张活动,已经引起了巴尔干国家和人民的警惕和反抗。他们正在加强联合,为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而斗争。


第5版()
专栏:

老沙皇对巴尔干的侵略和扩张
在近代历史上,巴尔干半岛是沙皇俄国和欧洲列强激烈争夺的地区。在沙皇俄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方针中,征服欧洲一直是它的首要目标,而占领黑海海峡,建立对巴尔干半岛的独占统治,是沙皇俄国“确立对欧洲的统治的决定性的一步”。早在十八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继承历代莫斯科统治者夺取东罗马帝国遗产的野心,就“盘算过在土耳其的废墟上放上自己的宝座”。随着沙俄的日益南侵,沙皇叶卡特林娜二世策划了臭名昭彰的“希腊计划”,准备在巴尔干建立一个由她的孙子称帝的“希腊帝国”。
随着奥斯曼帝国的日益衰落,沙俄一再发动对土耳其的战争。沙俄向海峡的推进和在巴尔干势力的膨胀,加剧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使巴尔干地区一再出现战争危机。一八五三年,在沙俄和英、法等国之间爆发了克里木战争。沙俄在这次战争中被打败。
沙皇俄国在历次对土耳其的战争中,一直打着“解放斯拉夫兄弟”、“保护东正教徒”等旗号,力图把巴尔干各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民族解放运动纳入它的霸权政策的轨道。它多次利用希腊人民的反土起义来达到向巴尔干和地中海扩张的卑鄙目的。对巴尔干半岛上的多瑙河两公国和保加利亚等国实行野蛮的军事占领、残酷的经济剥削、疯狂的政治压迫。
对于素有巴尔干粮仓之称的多瑙河两公国,俄国曾长期占领达六、七次之多。恩格斯指出,两公国“对俄国来说只是通向博斯普鲁斯的一个兵站”。一八一二年,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通过对土战争竟把两公国的比萨拉比亚并入了俄国。一八四八年,沙皇尼古拉一世出兵把两公国反抗沙俄侵略者的轰轰烈烈的革命淹没在血泊之中。沙俄疯狂掠夺、残酷蹂躏罗马尼亚人民的罪行也罄竹难书。
沙皇俄国从十九世纪初起还打着“支持民族解放”的幌子,把魔爪伸进了塞尔维亚,企图打通从陆路到亚得里亚海出地中海的通道。例如,在一八七六年,狂热的泛斯拉夫主义分子利用塞尔维亚的反土起义,展开了卑劣的冒险活动,打算乘机把塞尔维亚变成俄国的一个省份。
一八七七年,沙俄利用保加利亚等国人民的反土起义又一次发动了对土战争,占领了保加利亚,直逼君土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并迫使土耳其承认建立一个由俄国控制的保护国——大保加利亚
(疆域包括爱琴海北岸的广大地区),企图以此作为它进取海峡的基地和进入地中海的桥头堡。沙俄的野心虽然遭到其他西方大国的一致反对,但它仍然部分地实现了侵略扩张目的,把领有巴尔干山脉以北土地的保加利亚变成了“俄国的总督管辖区”。大批俄国的文武官员蜂拥来到索非亚,从上到下控制了保加利亚的政府和军队,并强迫保加利亚人民承担俄军的占领费用。沙俄在保加利亚飞扬跋扈,为非作歹。对此,列宁愤怒地作了揭露和谴责。列宁指出,沙俄“对‘斯拉夫兄弟’的‘关怀’是再反动不过的了。这种‘关怀’掩盖着早已使俄国在巴尔干声名狼藉的那些最卑鄙无耻的阴谋。这种‘关怀’一向就是要摧残某些巴尔干国家的真正的民主”。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在巴尔干特别激烈地表现出来。沙俄政府为了夺取和占领海峡,一面大力扩军备战,一面加紧插手巴尔干事务,极力排挤它的竞争对手。一九一二年,巴尔干国家结成了联盟,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斗争。但是,两个对立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则利用巴尔干各国之间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矛盾和领土争端,煽风点火,使巴尔干联盟陷于分裂。一九一四年夏,沙俄同其他帝国主义大国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终于在这里燃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火焰。


第5版()
专栏:名词解释

沙皇
“沙皇”是俄国皇帝的称号。这个称号是由古代罗马皇帝名字“凯撒”的拉丁文转音而来的。
古代罗马的军事家凯撒于公元前四十九年进军罗马,夺得政权后,自封为“狄克推多”,意即独裁者。以后又被选为终身独裁者。凯撒当政五年,由于他是独裁者,“凯撒”一词,以后就成了西方专制帝王的通称。
俄罗斯统治者伊凡雷帝于一五四七年第一次采用了“沙皇”的称号。
沙皇制度对外进行侵略扩张,对内实行反革命专政。沙皇统治下的俄国,是一座人间地狱。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彻底推翻了沙皇的反动统治。
俄国的最后一个沙皇是尼古拉二世(一八九六——一九一七)。


第5版()
专栏:名词解释

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是苏丹王朝统治下的土耳其帝国的正式名称,以土耳其苏丹王朝的奠基者奥斯曼一世得名。十四世纪至十六世纪逐渐形成庞大的帝国。奥斯曼帝国全盛时期的版图包括西亚、东南欧和北非国家。十七世纪以后,奥斯曼帝国逐渐衰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参加德国方面作战,遭到失败,它的属地被帝国主义所瓜分,奥斯曼帝国完全崩溃。一九一九年秋,青年军官凯末尔等发动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王朝的革命,成立了国民政府。一九二三年正式建立土耳其共和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