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2月2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坝上大有前途
——张家口坝上地区以阶级斗争为纲,认真学大寨,夺取新胜利
隆冬季节,我们从张家口北上,访问了河北省北部的坝上高原。
坝上紧靠内蒙古高原,海拔一千五百米以上,包括张北、沽源、康保、尚义四县和崇礼县的部分地区。这里自然条件很差,经常受风沙、干旱、霜冻、盐碱的危害。所以一提起坝上来,人们很自然地联想到过去塞外那种荒凉、落后、低产的情况。但是,我们这次沿途所见,却是一派
“旧貌变新颜”的情景。
崭 新 的 面 貌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和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以来,坝上的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蓬勃开展,带来了“天地翻覆”的变化。
过去的沙丘土岗,如今变成了层层梯田;荒凉的苇地碱滩,变成了无际的园田;机井、大口井、扬水站和小型水库,遍布广阔的田间。过去,有人形容这里是“一阵风来一阵沙,老死不见桃杏花”;如今,纵横交错的防风林带象绿色长城一样,护卫着四周的肥田沃土,百分之八十三的耕地实现了林网化;社队培育的八千亩果树,一半以上开花结果,一九七五年收获各种水果四十万斤,社员们开始吃上了自己生产的苹果。
过去粮食亩产只能收百十来斤的塞外高原,如今试种良种小麦成功,一九七五年大面积推广,获得了丰收。有一个县、七个公社和一百一十六个大队亩产上了《纲要》,其中有近两万亩平均亩产达到六百斤以上,三千多亩平均亩产过了“长江”、超过千斤。芽栽土豆也试验成功,一九七五年崇礼县进行扩种,亩产平均增加百分之二十。康保县道尹地公社大萝贝大队收了良种小麦以后,又种一茬白菜,平均亩产小麦三百五十多斤、白菜一万多斤,在塞外高寒地区揭开了一年一茬变两茬的序幕。黄瓜、西红柿、茄子、莴苣等蔬菜也在坝上扎了根。
畜牧业也有了新的发展,培育了许多新品种。出肉多、成长快的“草原红”牛,乘挽兼用的张北马,毛多绒长的坝上细毛羊,到处可见,梅花鹿也开始在坝上落户。张北县一九七五年向国家交售羊毛五十万斤、猪五万多头、鸡蛋三百万斤、兔子一百万只,平均每人贡献鸡蛋十斤、兔子三只,每户上交生猪近一头。渔业生产从无到有,由少到多。县、社企业如雨后春笋,农具修配厂、水泥厂、化肥厂、砖瓦厂、纤维厂、糖厂等不断兴建。大队普及了合作医疗,中、小学教育普遍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当人们看到这林茂、粮丰、畜肥、果香的北国风光,一定会问:为什么过去荒凉、落后的塞外高原,会发生如此可喜的变化?
激 烈 的 斗 争
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因此,改造自然的斗争不是孤立的,它必然和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紧紧联系在一起。
坝上人少地多,每个劳力平均耕地二十多亩,无霜期不足百天,年平均气温二点五度,雨量稀少,十年九旱,风沙危害更为严重。文化大革命以前,由于受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有些干部把农业学大寨运动单纯看作是生产运动,孤立地抓改造自然的斗争,忽视了阶级斗争,所以总是人心不齐,力量难集中。群众要求打井,有人说坝上地多,打几眼井也顶不了大事;群众要求造林,有人说风能把埋在土里的土豆种刮出来,还能栽活树?更多的情况是,一些干部没摆正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只顾眼前多抓钱、多分配,很少从长远利益来考虑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批判修正主义,各级党委认识到,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必须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紧密结合起来。只有狠抓阶级斗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本主义,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真正把改造自然的斗争推动开来。大量的事实证明,集体经济内部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是很激烈的。有的人打着“关心群众”的旗号搞“分光吃净”,有的人打着“为集体”的幌子搞资本主义自发活动,有的队只顾眼前得利,不注意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尚义县地上大队一度受资本主义思想影响,不按国家计划种植,任意扩大瓜菜种植面积,运到外地卖高价,浪费了劳力,涣散了人心。后来,党支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发动群众开展讨论,刹住了资本主义歪风,调动起群众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又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干部、群众深有体会地说:只有方向对了头,大家才有劲头,农业生产才有奔头。因此,对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对资本主义倾向必须反复批,经常批。
为了提高各级领导成员的路线斗争觉悟,各县每年都开门整风,对照大寨、昔阳找差距,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分析和研究问题,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同时,各县抽调三分之二的干部,深入农村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整顿农村基层党组织。为使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经常化,各级党组织广泛开展忆比活动,有的地方举办阶级教育展览,组织老党员、老干部、老贫农报告团;有的地方把资本主义倾向归纳几个专题,发动群众讨论“心往那里想,劲往那里使,车往那里赶”等问题。通过这些活动,党组织引导群众联系实际学习马克思主义,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本主义,提高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一九七五年入秋以来,坝上地区由于学大寨抓住了根本,重新安排河山的斗争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坚 定 的 信 心
在困难条件面前,是做屈服大自然的奴隶,还是做征服大自然的主人,历来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剥削阶级往往利用孔孟之道和旧的传统观念,鼓吹“天命观”,用以欺骗劳动人民,在大自然面前无能为力。因此,在改造自然的斗争中,就要狠抓阶级斗争,批判“天命观”,解放思想,动员广大群众齐心来干社会主义。
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坝上地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深入批判林彪、孔老二鼓吹的“天命观”,狠狠打击搞破坏活动的阶级敌人,树立了“人定胜天”的思想,决心彻底改变坝上的落后面貌。干部、群众阶级斗争观点增强了,思想路线端正了,对坝上的看法也就变了。过去看山山愁,看滩滩愁的同志,现在看山山有用,看滩滩是宝;过去认为风大、干旱、天冷是发展农业的阻力,现在把它看成是激励人们植树造林、兴修水利的有利条件。各级干部这一思想上的飞跃,大大增强了大办社会主义农业、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实行科学种田的自觉性。张北县委总结了平原区的二台背大队,丘陵区的十五号大队,山区的羊囫囵大队狠抓阶级斗争,大搞林网、园田(梯田)、水利、良种的经验,在全县推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三年来,全县建成中小型水库十七座,扬水站三十五处,打机井、大口井三千九百多眼,使水浇地面积由三万亩发展到三十一万亩。地处海拔一千八百米的三号大队,过去是一个有名的后进队。县委书记张耀泽一九七三年冬到这里蹲点,帮助大队领导班子端正思想政治路线,狠抓阶级斗争,批判“天命观”。干部、社员大干一冬一春,建成高标准园田一千零五亩,打井二十六眼。这个大队由于林、渠、路、田综合治理,水、肥、土、种全面配套,当年种上良种小麦,平均亩产五百二十多斤。三号大队的斗争实践,不仅宣布了“坝上难变”论的破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还有力地说明:不管条件多差,只要紧紧抓住阶级斗争这个纲,认真学大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坝上不仅能变,而且能够很快地发生变化。
无 穷 的 潜 力
在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中,怎样看待潜力和挖掘潜力,也有个路线问题。人们的思想路线端正了,就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就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客观存在的潜力。在这方面,沽源、崇礼等县的一些同志,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比较自觉的过程。
沽源县位于白河上游,自然条件比坝上各县好,单位面积产量也较高,特别是这里盛产胡麻,对国家的贡献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县委有些同志产生了满足现状的情绪。思想上满足现状,行动上必然因循守旧,虽然客观条件比较好,但潜力挖不出来。
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中,县委领导成员对照大寨、昔阳找差距,深深感到:盲目自满是继续革命的障碍,要带领群众大办社会主义农业,必须坚持反修防修,继续革命。他们的思想觉悟提高了,也就看得远了,想得深了,带领群众干得更起劲了。拿推广良种小麦来说,一九七五年全县由前一年的三万二千亩,扩大到二十四万多亩,尽管遇到了历史上没有见过的大旱,但由于人们的大力抗灾,仍然获得了丰收。
类似沽源的事例,在坝上举不胜举。康保县白围子大队一九七五年扩种了两千亩良种小麦,平均亩产五百三十斤。尚义县良种小麦的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百分之十二点三,产量却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百分之二十以上。崇礼县的七万多亩良种小麦亩产四百斤以上,上了《纲要》,不少社队的小麦总产量,超过了一九七四年的粮食总产量。社员们议论着这一桩桩丰收的喜讯,得到了更大的启示:“照这样干下去,坝上确实大有潜力,大有希望,大有前途啊!”
崇礼县委通过贯彻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摆正了农田基本建设中长远和当前的关系,从而使干部和群众看到了远大的前景,那种“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革命精神很快发挥出来。十五个公社都组织了专业队,农田基本建设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县委的预料,改土治水已由一段段、一片片的治理,发展成一条沟、一座山地进行,进一步显示了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优越性。沽源县一九七五年秋原计划搞十八万亩水、林、田、路配套的园田,各社队自动协作,现在已搞了十九个万亩方田。康保县委抽调百分之七十的县直机关干部,由县委常委带领,抓点带面,和群众一起抓大批、促大干,一九七五年一年,新建成的园田等于前五年平均数的八倍,营造的防风林带比文化大革命前的总面积还多百分之八十。
普及大寨县,路线是根本,领导是关键。斗争实践证明,路线端正了,干部教育好了,我们的事业大有希望。
坝上旧貌变新颜的事实,雄辩地说明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在新的一年里,坝上地区的广大干部和群众,学习了毛主席气势磅礴、雄伟壮丽的光辉诗篇和元旦社论,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增添了巨大的力量。他们决心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英雄气概,与阶级敌人斗,与修正主义路线斗,与资本主义倾向斗,与穷山恶水斗,努力夺取新的更大的胜利。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第3版()
专栏:

农业学大寨
河北省张北县大囫囵公社河心大队的干部、社员,在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鼓舞下,顶风雪,冒严寒,大搞闸沟垫地、修建园田,加快了农业生产发展的步伐。本报通讯员摄


第3版()
专栏:

文化大革命使我懂得了抓根本
辽宁新金县瓦窝大队党支部书记 刘家升
我们大队学大寨所以一步一步走上了正路,是由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我们的教育。使干部们懂得了学大寨,必须抓根本,狠抓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
我们这里是山区,全大队两千二百多亩耕地,有一千六百多亩是坡地。文化大革命前,一直是“雨足有粮收,雨缺光溜溜”。全大队粮食亩产一直停留在三百斤左右,九个生产队有三个队年年吃返销粮。长期以来,水利一直是这里发展农业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一九六四年,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贫下中农欢天喜地,我们也想把水利办起来。就在这一年,一座能容水一千八百立方米的平塘动工了。当时,只知道大寨治了山,造了田,办了水,增了产,可就是不明白人家是怎么干起来的。由于抓水心切,我们采用了“工分挂帅”,“物质刺激”的办法。这么一搞,出现了很多问题。有些人两眼盯着工分,干活只图快,不注意质量,反而影响了平塘修建的进度,结果,修了半截就撂下了,以后虽然又断断续续地修,一直没有修成。为什么想学大寨,却没有学起来?这个问题一直在我脑子里打转转,可就是没转出个头绪来。
文化大革命中,群众奋起批判修正主义路线,给我们学大寨指明了正确方向。我们大队的广大贫下中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在批修正主义路线的同时,对我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和热情的帮助。在那座半途而废的平塘前面召开的批判会上,群众愤怒批判修正主义路线,使我的思想深受触动。过去,我认为解放后经过那么多次的政治运动,该斗的斗了,该管的管了,今后就是“摆弄好山水田,领头搞生产”了。不懂得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经过学习和批判,我懂得了只有路线对头,才能把大寨的根本经验学到手,把生产搞上去。在贫下中农的积极支持下,我们又进行了修复和扩建平塘的战斗。这次没搞“工分挂帅”和“物质刺激”,而是带领群众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开展革命大批判。干部群众齐心大干,工地搞得热火朝天,只用二十多天的工夫,就建成了一座能容水九千多方的平塘;接着又用五个月的时间配上了套,使五百多亩耕地得到了灌溉。第二年,全大队粮食亩产跨过“黄河”,达到五百六十斤。为什么过去几年没能办成的事情现在几个月就办到了?斗争实践使我进一步懂得:学大寨抓根本,就是要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用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群众、武装群众,这样,才能越学方向越明,越学干劲越足。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文化大革命以来,我牢记过去的教训,牢记党的基本路线,在带领群众学大寨的过程中,注意事事看方向,时时讲路线。比如,有人散布说“山里要想富,外出找门路”。这种资本主义倾向一露头,就被顶回去了。这几年,我们带领广大群众大干苦干,连续作战,把所有坡地都修成了水平梯田,建成了七座平塘,引水上山,使一千二百多亩耕地得到了灌溉。思想路线端正,生产条件改变,粮食产量逐年增加。一九七五年,全大队粮食平均亩产过了“长江”,总产一百四十万斤,比文化大革命前翻了一番,向国家交售余粮十二万斤。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认真学习毛主席气壮山河的雄伟诗篇和元旦社论,进一步坚定了继续革命的方向。我们决心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本主义,深入学大寨,夺取新的胜利。


第3版()
专栏:农村新篇

老贫农夜访队长
夕阳收尽了余辉,江苏滨海县獐沟大队三团生产队老贫农高平贵,从田头回到家里。他一跨进门,看到墙角放着一个小口袋,顺手扒开一看,是尿素。“哪儿来的?”他刚张口问,儿子长忠答道:“是在船上装化肥时撒的,副队长同意让我扫回家的”。高平贵一听,两道浓眉立刻紧锁起来。
高平贵是队里有名的“百事管”。他一心向着社会主义,不论谁做了不利于集体的事都要管。他看着化肥,对儿子说:“看你把大寨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忘到哪里去了,集体的东西往家拿,私心长出芽了!”长忠当场认了错,表示要把化肥送到队里去。
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
高平贵还在琢磨:长忠拿化肥,副队长不摇头,反而点头,这可是个大问题啊!想到这里,他赶忙吃完饭,拎起化肥,披着满天星斗,就向副队长高平家走去。
再说高平,这顿晚饭也吃得不安心,白天让长忠扫化肥的事,老是在脑子里折腾,想起大寨干部向社员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经验,越发觉得自己给“私”字开了路条,很不对头。他把饭碗一丢,抬腿就去找长忠。门一开,高平贵却进来了。他俩指着化肥交谈起来。“我原以为扫点化肥是小意思……”副队长的话还没说完,高平贵就急着说:“看来是小意思,实际上是为公还是为私的大问题。针大窟窿斗大的风,大问题常常就是从这小意思上开始的。见社员有私心,不教育,不制止,这是把他们往哪条道上引啊!”副队长不断点头,老贫农继续说下去:“私心这东西,顽固得很,是几千年来剥削阶级的私有制残余,任其发展,就会长出资本主义的苗苗来。”
副队长越听越受教育,又和这位老贫农一起回忆了队里的往事。文化大革命前,三团生产队的一些干部,在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下,错误地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大家都走在社会主义大道上,当干部的只要领着搞好生产就行了。当他们看到一些社员私心重,外出抓钱时,反而认为这是由于集体经济还不富裕。因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很好地对社员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结果,助长了资本主义自发倾向,阶级敌人也乘机煽动一些社员弃农经商,甚至损公肥私,影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
越回忆心里越明亮: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并不是阶级斗争就结束了,资本主义就不可能复辟了,还要不断铲除滋生资本主义的土壤。高平贵最后说:“如今普及大寨县,生产要上去,思想更要先上去。干部是带头人,就要先把社员的思想觉悟带上去,同旧的传统观念一刀两断!”副队长听了很激动,表示一定要做敢于抓阶级斗争的带头人。他拎起化肥,和高平贵一起,把它送到保管员那里。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农村新篇

老队长变了样
山西省侯马市高村公社张王大队第二队老队长王太昌,今年六十多岁了。要说庄稼活,那可是个老把式,可就是怕得罪人,对错误倾向不敢斗争。就拿去年浇麦来说吧,本来应当先浇集体的地,后浇社员的自留地,老队长的邻居却来找他说,晚上想浇自留地。他明知不该同意,但怕伤了和气,就点头说:“行,行!”有人问他为啥不按决议办事?他笑笑说:“都是左邻右舍的,得罪人干啥?”对队里一些资本主义倾向,他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社员就给他取了个绰号叫“泥瓦匠”。
在贯彻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的过程中,大队党支部对干部社员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使老队长受到了很大教育。他想,大寨的干部、社员说得好,堵死资本主义的路,迈开社会主义的步。俺对资本主义的东西却在抹稀泥,再“抹”下去,要把二队往那条路上引呢?
他越想心里越亮堂,第二天主动在社员会上作了检查,决心不作和稀泥的“泥瓦匠”,要当批资本主义的带头人。打这以后,他敢批敢斗敢管,带头发扬社会主义正气,批判资本主义歪风,并能以身作则。小麦冬管中,有些社员不顾集体利益,把好肥留在自留地。他带头把自家的肥料交给集体,还对社员们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俺们要把集体生产搞好,不能两眼老瞅着鼻子尖底下的那点自留地。”在他的带动下,社员们积极向集体交肥。追肥时有些社员只图快,满地撒。要是往常,老队长准不管,这次可不行啦,他大步跑过去说:“咱们要真学大寨,这样干哪行!”他当场用大寨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对社员进行耐心的思想教育。大家都说:“老队长,大变样,不当‘泥瓦匠’当‘铁匠’。”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